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古詩的刑法

古詩的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3-03 20:44:29

1. 有沒有關於酷刑的古代詩句急,演講要要!!~

康熙八年(1669)規定應該枷號的犯人所戴的枷重的七十斤,輕的六十斤,長三尺,寬二尺九寸,詔令內外問刑衙門,都要按刑部製作的式樣執行,不得違例。各地的官員雖然大多能遵守規定,但有個別的酷吏又獨出心裁,變化枷的花樣。長洲縣令彭某設立紙枷,就是用薄紙做成枷的摸樣,他同時還製作了「紙半臂」,就是紙做的背心。對欠糧的人,彭某就命令給他戴上紙枷,穿上紙半臂,縛在衙門前示眾。這種紙刑具雖然很輕,但彭某規定一點兒也不許損壞,否則要用其他酷刑嚴加處治。戴「枷」者必須終日呆站,紋絲不動,這種被約束的痛苦,比戴真正的木枷還難以忍受。古時的紙又薄又脆,紙枷和紙半臂都很難完好無損,因此被枷者常常在剛戴不一會兒就把它弄破了,於是接著被施以酷刑。當時,長洲百姓對這種做法十分痛恨,有個無名文士曾寫詩一首,貼在縣衙牆上,詩雲:

長邑低區多瘠田,
經催糧長役紛然,
紙枷扯作白蝴蝶,
布褲染成紅杜鵑,
日落生員敲凳上,
夜歸皂隸鬧門前。
人生有產須當賣,
一粒何曾到口邊?

詩中第三四句寫戴紙枷的人一不小心就會把紙枷扯碎,紙片飄飛,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但這樣一來就難免受到重杖或夾棍的責罰,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把布褲染紅。全詩傾訴了長洲百姓被逼交官糧而遭受刑責的痛苦,反映了古代吏治的殘暴。從此詩可以看出,紙枷的殘酷並不在紙枷本身,而在於附加的苛刻條件。彭某的暴行,激起了長洲百姓的強烈反對,從來,朝廷不得不把彭某罷官勘問,彭某不久便死於蘇州花橋巷寓所。

2. 有關懲罰的詩句有哪些

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形容非常廣大。疏:指網眼稀疏。這兩句大意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道之網廣大無邊,雖然它的網眼稀疏,但任何罪惡它都一點不會漏失。

②刑賞之本,在乎助善而懲罰。
唐·吳兢《貞觀政要·刑法》。這兩句大意是:懲罰與獎賞的根本,在於獎威人們作好事,懲處那些作惡事的人。此二句點出刑賞的本質同題是勸善懲怒。

③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德國哲學家 恩格斯

④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德國哲學家 天文學家 伊曼努爾·康德

⑤傲慢者的狂言妄語會招惹嚴重的懲罰。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

⑥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關於懲罰的名言英國作家 瓦謝爾

⑦人每違背一次理智,就會受到理智的一次懲罰。英國政治學家、哲學家 托·霍布斯

⑧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美國法學家,律師 英格索爾

⑨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成功。法國小說家 朱爾·勒納爾

⑩沒有所謂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考驗、懲罰或補償。 懲罰名言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

3. 歷史上有哪些因詩詞引發的冤案

那可太多了。清代的文字獄。
康熙、雍正、乾隆這爺兒三貢獻最多。
要說歷史上,《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惲腰斬。
曹魏末年,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權臣司馬昭「聞而惡之」,而被斬於東市。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大臣崔浩因主持編纂的國史直書揭露了北魏統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恥屈辱的歷史,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誅,同時株連被殺的還有崔浩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和河東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稱「國史之獄」。
宋代:宋代文字獄較多,諸如奏邸之獄、烏台詩案、同文館之獄、車蓋亭詩案、胡銓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幾乎盡人皆知。宋代的文字獄以宋高宗一朝最多,宋高宗時「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據趙翼《廿二史札記》卷25《秦檜文字之禍》考述,不下20起。
明朝編輯
明太祖

案例
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

朱元璋
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
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
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
僧人一初作詩:「見說炎州進翠衣,羅網一日遍東西」「新築西園小草堂,熱時無處可乘涼」被懷疑抨擊明太祖刑法太苛,斬。
僧人來復作詩:「金盤蘇合來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殊」字被視為「歹朱」並罵太祖「無德」,斬。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被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
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
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斬。
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斬。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被視為罵太祖當過和尚,斬。
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聖德作則」,斬。
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表》中有「遙瞻帝扉」,被視為「帝非」,斬。
祥符縣教諭賈翥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斬。
台州訓導林雲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法坤」與「發髡」同,「藻飾」與「早失」同,斬。
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斬。
處州府學教授蘇伯衡,作表箋誤,下吏死。(《明史-蘇伯衡傳》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太祖大怒,斬。
清朝:康熙:明史案、黃培詩案、朱方旦案、《南山集》案
雍正:年羹堯案、謝濟世案、陸生楠案、呂留良案、屈大均案、「清風不識字」案、「維民所止」案
乾隆:王錫侯《字貫》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古稀罪」案等。
就不一一細說了。有興趣網路吧

4. 關於法律的古詩詞

1、《石鼓》 宋 : 蘇軾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2、《戲子由》宋 : 蘇軾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意在說明只有精通法律才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3、《秋懷》宋 : 陸游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所謂「親笞榜」並不是說他充當了司法官吏,而是說他關心和注意觀察南宋時期的司法狀況,表達了陸游關注熱點的轉變。但使他失望的是,南宋時期隨著政治日漸腐敗,司法狀況也一直下滑,以致出現了他詩中描寫的「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的現象。】
4、《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宋 : 蘇轍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蘇轍贊美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開創的說經解律一代學風加惠「後生」,也反映了當時讀書讀律、既崇儒術亦申律學的時代特點。鄭玄不僅說經,而且引經解律,使律學附庸於經學。一時之間,通經解律成為士人嚮往的學風,也是東漢律學的一大特點,其影響及於魏晉。】
5、《次韻子瞻見寄》宋 : 蘇轍
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意在譏諷王安石變法時加強立法,使得社會受到法律的控制,即使深山更深,也無所逃於法律的束縛。】
6、《新作南門》 宋: 蘇轍
我家讀書自我翁,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智巧不足稱愚忠,雖雲寡過亦無功。
7、《送師道弟守德慶》 宋 : 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
8、《詠史上·宣帝》 宋 : 陳普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詩中前二句盛贊宋朝以法治世曾經起到的積極作用;後二句借詠史抒懷,進一步表達他對以法治國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南宋末期法紀敗壞、國將不國的抨擊。】
9、《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表明了陳襄治學涉獵的廣泛,而且法律之書和詩書一樣同在左右不離,這在他的施政實績中,也得到了確切的證明。】
10、《長歌行》宋: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描述了北宋時期運用法律控制社會的情景,富貴之家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得妄為;至於貧賤之家,也應畏懼法律的制裁,即所謂「笞榜」,而不敢為非。表達了宋初以來運用法律控制社會所取得的效果,也顯示了梅堯臣重視法律的法觀念。】
11、《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宋 : 梅堯臣
疾苦無不求,前人唯法律。晝錦榮既浮,康民美方溢。真為丈夫志,豈是名過實。
12、《商鞅》宋 : 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表達了對於商鞅變法成功的總結,和對於商鞅這個歷史人物的肯定。王安石認為誠信不僅是治民之要,也是法律的價值所在。商鞅變法的成功,就在於「法必信,令必行」,充分發揮法的功用,這也正是王安石從變法失敗中深深感悟到的。】
13、《次韻黃簿》宋 : 陳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須信論才當價難。法律剡章真未盡,盍言粹學輩豪韓。
14、《送師道弟守德慶》宋: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既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

5. 求幾個古代關於法制的詩句

西周
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凶禮賓嘉)
質牛劑器貸傅別。(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
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
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製)

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裡)
辭色氣耳目真偽。(五聽)
官來伙反內惟過,(五過)
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

春秋戰國
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
鄧析私殺用竹刑。(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
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
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

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
六禁雜典具總則。(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
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
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


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
緹縈上文廢肉刑。(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
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
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八議,(曹魏)
南陳北魏官當始。(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
齊重罪,(重罪十條)
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

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
南北宣布廢宮刑。(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
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
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


隋文煬帝開皇律,
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
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


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
貞觀作律加役流。(貞觀之治)
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
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

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
未舉自首揭自新。(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


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一人說了算)
折杖配役常凌遲。(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凌遲」)
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
室女分承准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

翻異別勘另審訴,(注意操作方式)
證據勘驗原被舉。(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
南宋慶元凌遲定,(凌遲源於五代西遼)
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

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一種解釋)
大明會典學六唐。(行政法)
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
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


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
事成條則例統稱。(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
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
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
晚清
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
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
欽定憲綱挽殘局。

民國
臨時約法史憲件,(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天壇憲草限袁賊。(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共和制)
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
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

明清會審制度
(明)
重案朝審五大宦,
九卿圓審翻供皇

(清)
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
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
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6. 寫法治的古詩有哪些

干戈取之刑法治,舉事誇淫惟快意。——蘇籀

7. 關於法律的古詩

1、《長歌行》宋代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白話譯文:

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

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2、《秋懷》宋代陸游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白話譯文:

鬍子頭發已經全部發白,才開始發覺自己落寞孤獨,開始研讀法律為自己伸張正義。

訴訟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鬧像在市場一樣,小吏的案牘堆積在座位上跟城牆一樣高。

3、《寄盧仝》唐代韓愈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白話譯文

先生的事業沒有辦法丈量,只能由法律來約束自己。這個案件已經經過了春秋三代,卻依然被放在高閣之上,自己一個人抱著遺留的經書,重新開始訴訟。

4、《自尤》宋代蘇洵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白話譯文

這就是法律的無奈了,我依然可以抬頭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天這么高,鬼神沒有辦法相信,但是後世的人們一定還是會聽聞我們現在聽見的話。

5、《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代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白話譯文:

我愛仙居好,你多天在房。憂慮百姓極其反復無常,責備自己沒有周詳。

法律行為隨手,《詩》、《書》坐滿箱子。老來要去學,多病喜平康。

6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出處:《出師表》漢·諸葛亮

譯文: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7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

出處:《陳涉世家》漢·司馬遷

譯文:褚先生(褚少孫)說:「地形險阻,是便於用來固守的;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是便於統治國家的。但這些還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義道德作為治國的根本,而把鞏固邊塞制定法律條文看成枝葉,難道不是這樣嗎?」

8. 有關懲罰的詩句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形容非常廣大。疏:指網眼稀疏。這兩句大意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道之網廣大無邊,雖然它的網眼稀疏,但任何罪惡它都一點不會漏失。~意謂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惡,都要受到天的懲罰;現多寫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惡多端的壞人,不管他多麼奸詐和狡猾,顯赫和不可一世,到頭來都難逃人民的法網和正義的懲罰。
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後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 《老子》
刑賞之本,在乎助善而懲罰。 懲罰名言
唐·吳兢《貞觀政要·刑法》。這兩句大意是:懲罰與獎賞的根本,在於獎威人們作好事,懲處那些作惡事的人。此二句點出刑賞的本質同題是勸善懲怒。因為「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見荀悅《申鑒·政體》).而「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韓愈《論淮西事宜狀》).因而必須注重刑賞。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
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德國哲學家 恩格斯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德國哲學家 天文學家 伊曼努爾·康德
傲慢者的狂言妄語會招惹嚴重的懲罰。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
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關於懲罰的名言英國作家 瓦謝爾
人每違背一次理智,就會受到理智的一次懲罰。英國政治學家、哲學家 托·霍布斯
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美國法學家,律師 英格索爾
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成功。法國小說家 朱爾·勒納爾
沒有所謂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考驗、懲罰或補償。 懲罰名言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
寬恕,對於一個自知犯錯的人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懲罰。武俠小說家 古龍 《游俠錄》
對於醜女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她是壞人,你要懲罰她。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錢鍾書 《圍城》
如果無序是你必須遵守的法則,你就會因謀求秩序而受到懲罰。法國詩人 瓦雷里
因為我對權威的輕蔑,所以命運懲罰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權威。 關於懲罰的名言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
我寧可堅持正確的東西而得不到絲毫謝忱,也不願意不受懲罰地去犯任何錯誤。古羅馬作家 大加圖
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英國作家 丹尼爾·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
軀體是對靈魂的折磨;它是地獄,是命運,是負擔,是粗壯的鎖鏈,也是難忍的懲罰。帕拉達斯
心裡仍然保持犯罪的意識,但兌掉了懲罰的暗暗得意,不管多麼微弱,總是十分甜蜜的。懲罰名言法國小說家、戲劇家 杜伽爾
如果一個人受到侮辱損害而又沒有力量對罪人直接施行懲罰,這實在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 毛姆
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懲罰表現好的,鼓勵表現差的,得來的只是一支壞的職工隊伍。史蒂格
虛榮是母親,做作是女兒;虛榮是罪惡,做作是懲罰。前者可謂自愛之根,後者可謂自愛之果。英國政治家 哈利法克斯
疼痛並不是懲罰,活著也不是獎賞。同理,死亡也不是失敗。這都是人生的必然,你只有安然接受,尋找出暗淡中的色彩,並長久地保持美麗的熒光。 關於懲罰的名言中國當代女作家 畢淑敏
用語言、事物表揚,用警告、訓斥、懲罰及對特殊的個別的過錯採用體罰,以有教益的懲罰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態度,出以誠懇的目的」,使兒童理解這樣做是對他有好處的,正如吃苦葯治病一樣。捷克教育家 誇美紐斯
人生三件事:學會關門、學會計算、學會放棄。學說三句話:算了!不要緊!會過去的!學會三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學會三不要: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海派清口創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專家、民眾都在呼籲講真話,並坦承講真話的不易,這就很耐人尋味。真話的反面,不僅有假話,還有大量的空話、套話與為自己利益脫口而出的奉承話。大家之所以不說真話,是怕有人不愛聽,對自己不利,歸根結底,是「利」字在作怪。曾經以為,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人會改變一切,可突然發現,在現實的壓力下,現在的弟弟妹妹也能很自然地使用這套話語。一想也沒辦法,爺爺爸爸都這樣,你能指望孩子們脫胎換骨嗎?畢竟還要相信遺傳。而實際上,並不是大家不知道真話是什麼,可長此以往,常識也就在人群中退避三舍了。記得到《新聞1+1》之後,有人采訪我:「做一個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是不是要特有思想?」我樂了,「思想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真理一樣簡單,並沒有多到滿地都是的地步,好的思想也如此,做一個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敏銳、勇氣和方向感。缺了這三樣,你毫無價值;而這三樣,我想都與常識有關。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努力地去發明常識,而是捍衛常識。」1+1=2,這多簡單。沒壓力的情況下,誰都知道,但環境稍有改變,1+1=3會得到好處,都不要說堅持1+1=2者會受懲罰,僅僅是有利可圖,就會在一瞬間,讓相當多的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脫口而出「1+1=3」。

9. 古代有種刑罰,能讓女囚犯感到羞愧,如今卻成了年輕人的潮流,是什麼呢

古詩中提到: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任何政權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做底氣,否則很有可能中央集權的穩定性,就會被毫無規則的社會所吞噬。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關於刑法的概念就已經慢慢系統了下來。

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卻比較喜歡紋身。也有很多喜歡紋身的男男女女們,可能還會考慮在額頭方面烙一個小梅花。其實這對於古代人來說,是完全接受不了的事情。古代人比較講究完整性,如果面部出現了一些「污點」,就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再美了,心理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10. 關於法律的詩

1、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2、贈督師曹將軍

泰階煌煌色已齊,祥飆為掃蚩尤旗。
幅員浩盪春台熙,不遺桴鼓驚鋤犁。
羽林宿衛環三陲,居安節慮忘戰危。
整暇自許忘其機,司馬八法律以規。

3、詠史上·宣帝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
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4、秋懷

[宋]陸游

少時本願守墳墓,讀書射獵畢此生。
斷蓬遇風不自覺,偶入戎幙從西征。
朝看十萬閱武罷,暮馳三百巡邊行。
馬蹄度隴雹聲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5、次韻子瞻見寄

[宋]蘇轍

我將西歸老故丘,長江欲濟無行舟。
宦遊已如馬受軛,衰病擬學龜藏頭。
三年學舍百不與,糜費廩粟常慚羞。
矯時自信力不足,従政敢謂學已優。
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10)古詩的刑法擴展閱讀: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沒有任何行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對一個社會更為有害的了.司法的腐敗,既使是局部腐敗,也是對正義的源頭活水的玷污.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成為自己事務的法官.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正義可言.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美】道格拉斯

2.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德】馬克思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