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澳門民法典

澳門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0-12-21 06:25:30

⑴ 澳門的婚姻法怎麼樣

1,中國澳門婚姻法介紹:

中國澳門地區現行的離婚法 ,集中規定在《澳門民法典》第四卷 " 親屬法 " 的第二編 " 結婚 " 編的第十一章中 ,共 21 個條文。其中不僅包括關 於離婚制度實體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規范離婚程序的條款。一般規定、兩願離婚、訴訟離婚和離婚的效力等構成了澳門地區離婚法的主要內容。

《澳門民法典》第1628 條明確規定 :" 離婚可分為兩願離婚及訴訟離婚。 "

一、兩願離婚 兩願離婚指的是夫妻雙方同意的離婚。《澳門民法典》規定的兩願離婚包括三種情況 : 一是夫妻雙方同意離婚者 ,可以向管轄法院申請兩願離婚: 二是如果夫妻雙方同意離婚 ,又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的 ,可以向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申請兩願離婚 : 三是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第→、三種情況應屬於司法裁決程序的兩願離婚 ,第二種情況應屬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

(1) 兩願離婚的條件 l。結婚時間條件雙方當事人結婚己滿法定時間是聲請兩願離婚的先決條件。《澳門民法典》第 1630 條規定 :" 結婚逾一年之夫妻 ,方得聲請兩願離婚。 " 這一 條件是否適用於訴訟離婚調解成兩願離婚的情況,法典未作規定 ,我們認為也應該適用。因為 ,如果不適用 ,當事人便可以先訴訟離婚 ,然後再雙方同意離婚 ,從而達到結婚未滿一年就解除婚姻關系的目的 ,這實際上是對法律的一種規避,使得第 1630 條規定的功能大打折扣。

2. 權利義務條件雙方當事人必須就向需要扶養一方提供扶養、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及家庭居所的歸屬等問題達成協議,該協議所涉及的權利義務不僅對離婚後有效 ,也是離婚程序待決期間的臨時措施。由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的前提條件是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所以其協議中不包括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的內容。

( 二 ) 兩願離婚的程序

根據 { 澳門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可將兩願離婚的一般程序歸納為聲請第一次會議、第二次會議、判決或決定等幾個階段。①

1. 聲請兩願離婚的雙方 ,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或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提出聲請,請求批准協議書。提出聲請時 ,雙方無須透露離婚理由。

2. 第→次會議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在接獲聲請後 ,應召集夫妻雙方舉行第一次會

議。在會上首先應試行調解其和好。調解不成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應 在會議上對其協議進行審查。如發現協議不足以保障夫妻一方或子女的利益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可採取以下措施 : ①在會上聽取夫妻雙方

的意見後 ,對協議作出修改 : ②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期限內修改協議內 容,如不修改 ,則駁回離婚請求。指定修改協議的截止日期不能後於第 二次會議舉行之日 ,以便於在第二次會議上對其修改後的協議進行審查。第→次會議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自第一次會議舉行日起 ,夫妻雙方中止同居義務 ,但雙方不堅持離婚意圖的除外。經過第一次會議 ,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第一 ,經調解夫妻和好 ,即撤 銷聲請。第二 ,調解不成 ,雙方仍要求離婚 ,有關協議經審查修改後通 過 ,法官即可作出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即可作出決定 ,判決或決定中應包括宣告離婚及對協議的認可。如果認為雙方還有和好的可能,也可不立即作出判決或決定 ,等待舉行第二次會議。第三 ,協議經審查未獲通過 ,在會上也未能作出修改 ,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日期內作出修改 ,等待召開第二次會議。

3. 第二次會議《澳門民法典》第 1632 條規定 : 如有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或在第一次會議中雙方未以明確方式表明彼此無和好可能 ,則法官或民事 登記宮須在 3-6 個月內召集舉行第二次會議 ,並在會議上再次試行調解 夫妻雙方和好。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須對有關協議再次進行審查 ,根據情況作出判決或決定 ,或者駁回當事人的離婚請求。可見 ,第二次會議不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4. 判決或決定 法院的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可能在兩願離婚程序的不同階段作出,但都是對准予解除婚姻關系和有關協議的一種認可 ,而且認可協議是准予離婚的前提。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與法院的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訴訟離婚

夫妻雙方若堅持離婚而又不能就有關問題達成協議 ,只有通過訴訟

離婚。

(1)法定的訴訟離婚理由

《澳門民法典》第 1635 條規定 :" 夫妻任一方均得因他方在有過錯下邊反夫妻義務 ,且該違反之嚴重性或重復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而聲請離婚。 " 所謂 " 在有過錯下違反夫妻義務 ",是指和當事人的主觀意志有關系 ,例如 ,夫妻一方經常毆打虐待他方 ,使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或侵犯配偶他方的榮譽、聲譽和感情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尊重義務: 夫妻 -方與第三者通姦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忠實義務 : 夫妻一方無 正當理由而經常離家出走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共同生活的義務: 夫妻一協在家庭生活的各項事務中承擔應承擔的責任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合作義務 : 夫妻一方在另一方生病或健康狀況不佳時不給予關心 ,和在 後者若有困難時不予其應有的幫助,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幫助義務。

《澳門民法典》第 1637 條又規定 ,下列各項亦為訴訟離婚之理由 :

l) 事實分居連續 2 年的。夫妻雙方不共同生活,且雙方或一方具有 共同生活的意圖時 ,即視為事實分居 :

2)一方失蹤且音訊全無滿 3 年

3)對方之精神能力發生變化逾 3 年,且因其嚴重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如果夫妻一方有下列情況之一 ,則不能獲准離婚 : ①曾唆使對方作出對被其援引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或曾故意製造有利於該事實發生的狀況 ,②在發生有關事實後,從其本身的行為,從其本身的行為 ,尤其透過明示或默示的原諒,表現出其不認為對方作出的事實會妨礙共同生活的 ,除非該 配偶雖然原諒了另一方 ,但另一方仍然繼續有某種行為 ,如繼續故意違 反夫妻義務。

( 二 ) 訴訟離婚的請求權

以一方故意違反夫妻義務 ,致使夫妻雙方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為理

由的訴訟離婚 ,僅受害方為離婚請求權人。如受害方因精神失常而被宣 告禁治產 ,則請求權人為其法定代理人 ,但該法定代理人須先取得親屬會議的許可。如果受害方的法定代理人是被訴方,則經親屬會議許可的受害方的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可以受害方的名義提起離婚 訴訟。

如果夫妻事實分居己連續 2 年 ,雙方都有權提起離婚訴訟。

以上述第 2) 、 3)項為理由聲請離婚的 ,請求權人僅為指出他方失蹤或精神能力發生變化的一方。離婚請求權不因死亡而轉移 ,但如原告或被告在案件待決期間死亡 ,有關訴訟得由其繼承人繼續進行。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財產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澄清事實、分清婚姻破裂的責任。

離婚請求權的除斥期間為 3 年 ,自夫妻中受害方或其法定代理人知

悉可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起開始計算。

( 三 ) 調解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

在澳門地區 ,調解不僅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而且也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澳門民法典》第 1629 條明確規定 :" 在離婚訴訟中 ,必須試 行調解夫妻雙方。 " 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應盡力使夫妻雙方同意兩願離 婚。 " 試行調解 " 顯然是指調解雙方和好撤訴。而且 ,在訴訟離婚程序進 行中的任何時候 ,當事人雙方都有權選擇採用兩願離婚方式解除其酬關系 ,從而使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

如果調解不成 ,又存在法定的訴訟離婚的理由 ,則法院應依法判決 准予離婚 ,對通過審理所認定的夫妻一方或雙方有過錯或一方是主要過錯人的事實 ,應在判決內記載清楚 ,作出宣告。過錯的認定對當事人的配偶權利有直接的影響。

三、離婚的效力

《澳門民法典》第 1643條 規定了離婚的效力的一般原則 :" 離婚解銷婚煙 ,且具有相同於因死亡而解銷婚姻之法律效力 ,但屬法律規定的例外情況者除外。 " 據此 ,在澳門地區 ,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 ,兩願離婚和訴訟離婚的效力相同。但是 ,離婚效力開始產生的時間 ,不同的離婚案件不同,同一離婚案件又因人身效力和財產效力而異。對此 ,《澳門民法典》第 1644 條有明確規定 : 離婚效力 ,自有關判決確定或有關決定成為確定性決定之日起產生 ,但對於夫妻間之財產關系 ,離婚效力追溯至程序開始之日。如在有關程序中證實夫妻已不同居 ,則任一方均得要求將離婚 致力追溯至完全或主要因他方之過錯而造成終止同居之日,該期日應在離婚判決中確定。離婚在財產上的效力 ,僅自有關判決或決定被登記之 日起 ,才可以對抗第三人。

《 澳門民法典》在 " 離婚 " 一章中雖然以專節對 " 離婚的效力 " 作了規定 ,但實際上 " 親屬 " 卷的其他部分 ,如第一章 " 親屬法律關系 " 、第三編 " 親子關系 " 等部分都有屬於離婚的效力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一) 夫妻人身效力

離婚解除了婚姻關系 ,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間的人身方面的權利義

務隨之而消滅 ,具體如配偶之間的尊重、忠誠、同居、合作等義務消滅 : 家庭事務管理權消滅 : 雙方再婚自由權恢復等。但是,與因婚姻當事人死解銷婚姻的效力不同的是 ," 婚姻因死亡而解銷時 ,姻親關系並不因此終止 ; 但姻親關系隨離婚而終止。 " ①關於姓名權 ,在宣告離婚後 ,若配偶同意或法院批准 ,夫妻任一方可在自己姓名中保留已使用的對民但是 ,如果其使用嚴重損害前配偶或其家庭的精神利益,前配偶則提請法院剝奪其該權利。②根據《澳門民法典》第 1539 條的規定:配偶一方保留對方配偶的姓氏 ,將產生一種間接的法律效果 ,即當其再婚時 ,不能在其姓名中加上現婚配偶的姓氏 ,除非其放棄前配偶的姓氏。

關於家庭居所 ,兩願離婚時 ,雙方的協議中應包括家庭居所的歸屬 ; 訴訟離婚時 ,法院應考慮夫妻雙方的需要、子女利益及其他因素,根據任何一方的請求而命令將家庭居所的房屋租給該方 ,並以合同的形式加以規定 ,而不論此房屋是雙方共有還是他方個人所有。如果以後情況變 化 ,應出租人的要求 ,應該終止該租賃合同。

( 二 ) 夫妻財產效力 1. 扶養義務

《澳門民法典》第 1555 條規定 :" 夫妻間人身關系及財產關系消滅 ,因婚姻解銷或結婚被撤銷而終止 ,但不影響本法典中有關扶養規定之適用。 " 某些情況下的離婚 ,使得一方在離婚後仍有權請求對方扶養 ,如兩願離婚中雙方都可向對方提出扶養請求 ,都有權接受對方的扶養 ,兩願離婚的協議中必須有一方向需要扶養方提供扶養的內容: 訴訟離婚中無過錯或非主要過錯一方有權請求對方扶養 ,也有無過錯或非主要過錯一方向對方負扶養義務的特殊情況存在。至於扶養費的數額 ,由法官根據法律視雙方的具體情況而定。法官通常考慮的因素有: 應提供扶養一方的經濟收入和有權接受扶養一方的 實際需要 : 配偶雙方的實際工作能力及取得工作的資格與能力 ; 配偶雙方的健康狀況 : 行使親權的能力及其承擔的撫養子女的義務的多少等。 在配偶一方有義務提供扶養而又不主動履行時 ,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如果接受扶養的一方再婚或從道德上考慮扶養己不必要時 ,應終止扶養。

2. 財產分割

離婚必然會導致夫妻財產的分割。離婚後 ,每一方可以取得其本費

自有財產及其在夫妻共有財產中有權享有的部分。然而 ,其自有財嚴戴 產有多少 ,其在共有財產中究竟有權享有多大份額 ,則取決於其所選擇的夫妻財產制度。而且," 夫妻中被宣告為惟一或主要過錯人之一方 ,在財產分割中所取得之財產 ,不得多於如按共同財產制結婚時會取得的財產。 " ①過錯原則貫穿財產效力的各個方面。根據《澳門民法典》第 1646 條 的規定 ,夫妻中被宣告為惟一或主要過錯人之一方 ,離婚時將喪失從他方或第三人處收取或將收取的一切基於該婚姻而產生的利益,而且 ,不論導致產生這些利益的約定系先於或後於結婚行為。但是 ,夫或妻基於所採用之財產制而擁有的權利 ,或依社會習慣而接受的捐贈 ,均不視為利益。無過錯或非主要過錯人之一方,保留其從他方或第三人處收取或 將收取的一切利益 ,即使該利益是以互惠條款訂定的亦然。不過 ,該無過錯或非主要過錯人之一方可以放棄這些利益 ,但如夫妻兩人有所生之憂 ,則推定其放棄利益是為了使該子女取得有關利益。

3. 損害賠償

《 澳門民法典》第 1647 條規定 : 被宣告為惟一或主要過錯人之一方和以對方精神能力發生變化為理由請求離婚的一方 ,應彌補他方因離婚而造成的非財產損害。該損害賠償的請求應在離婚訴訟中提出。

( 三 ) 離婚後父母與子女的關系

根據《澳門民法典》的規定 ,在父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 ,親權由父頓方行使。父母離婚後 ,親權的行使必然發生變化。

《澳門民法典》第 1760 條規定 : 在離婚、事實分居或撤銷婚姻的情況王子女由父母何方撫養、子女應受之扶養及扶養方式,均由父母協議確 A 該協議必須經法院認可 :如協議不符合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包括子 ,不直接扶養自己的父或母一方保持密切關系的利益,法院須拒絕給 4 到 ; 如協議不成 ,則法院須作出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裁決 ,並得將 子女交由父母任一方照顧。如未成年子女的安全、健康、道德培

( 育受危害 ,但又不屬於禁止行使親權的情況時 ,法院得應檢察院

再子女的任何血親的聲請 ,將該子女交託第三人或適當的公共或第七章離婚法私人機構照顧 ,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子女利益為原則。一般情況下,親權由獲交託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行使 : 雙方也可 協議各行使一部分親權 ,比如一方行使對子女的人身親權 ,另一方行使 對子女的財產親權 : 子女被交託第三人或機構的,該第三人或機構即具有為適當履行其職責所需之各項屬父母擁有的權力及義務。法院可以為不行使親權的一方規定探訪子女的制度 ,但探訪權可因不利於子女利 益而被剝奪。不行使親權的一方有權監督子女的教育及生活狀況。在兩願離婚時,夫妻雙方須就如何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達成協議 ,該協議須經法院認可 : 如未達成協議或協議不符合子女的利益 ,則法 院可駁回其離婚申請。另外 ,《澳門民法典》還規定:規范親權行使的裁判或認可有關親權行使的協議的裁判 ,必須到有管轄權的民事登記局辦理登記 ,未經登記 ,則不得援引對抗善意第三人。

⑵ 澳門婚姻法離婚

您好!中國澳門地區現行的離婚法 ,集中規定在《澳門民法典》第四卷 " 親屬法 " 的第二編 " 結婚 " 編的第十一章中 ,共 21 個條文。其中不僅包括關 於離婚制度實體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規范離婚程序的條款。一般規定、兩願離婚、訴訟離婚和離婚的效力等構成了澳門地區離婚法的主要內容。

《澳門民法典》第1628 條明確規定 :" 離婚可分為兩願離婚及訴訟離婚。 "

一、兩願離婚 兩願離婚指的是夫妻雙方同意的離婚。《澳門民法典》規定的兩願離婚包括三種情況 : 一是夫妻雙方同意離婚者 ,可以向管轄法院申請兩願離婚: 二是如果夫妻雙方同意離婚 ,又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的 ,可以向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申請兩願離婚 : 三是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第→、三種情況應屬於司法裁決程序的兩願離婚 ,第二種情況應屬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

(1) 兩願離婚的條件 l。結婚時間條件雙方當事人結婚己滿法定時間是聲請兩願離婚的先決條件。《澳門民法典》第 1630 條規定 :" 結婚逾一年之夫妻 ,方得聲請兩願離婚。 " 這一 條件是否適用於訴訟離婚調解成兩願離婚的情況,法典未作規定 ,我們認為也應該適用。因為 ,如果不適用 ,當事人便可以先訴訟離婚 ,然後再雙方同意離婚 ,從而達到結婚未滿一年就解除婚姻關系的目的 ,這實際上是對法律的一種規避,使得第 1630 條規定的功能大打折扣。

2. 權利義務條件雙方當事人必須就向需要扶養一方提供扶養、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及家庭居所的歸屬等問題達成協議,該協議所涉及的權利義務不僅對離婚後有效 ,也是離婚程序待決期間的臨時措施。由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的前提條件是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所以其協議中不包括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的內容。

( 二 ) 兩願離婚的程序

根據 { 澳門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可將兩願離婚的一般程序歸納為聲請第一次會議、第二次會議、判決或決定等幾個階段。①

1. 聲請兩願離婚的雙方 ,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或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提出聲請,請求批准協議書。提出聲請時 ,雙方無須透露離婚理由。

2. 第→次會議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在接獲聲請後 ,應召集夫妻雙方舉行第一次會

議。在會上首先應試行調解其和好。調解不成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應 在會議上對其協議進行審查。如發現協議不足以保障夫妻一方或子女的利益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可採取以下措施 : ①在會上聽取夫妻雙方

的意見後 ,對協議作出修改 : ②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期限內修改協議內 容,如不修改 ,則駁回離婚請求。指定修改協議的截止日期不能後於第 二次會議舉行之日 ,以便於在第二次會議上對其修改後的協議進行審查。第→次會議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自第一次會議舉行日起 ,夫妻雙方中止同居義務 ,但雙方不堅持離婚意圖的除外。經過第一次會議 ,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第一 ,經調解夫妻和好 ,即撤 銷聲請。第二 ,調解不成 ,雙方仍要求離婚 ,有關協議經審查修改後通 過 ,法官即可作出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即可作出決定 ,判決或決定中應包括宣告離婚及對協議的認可。如果認為雙方還有和好的可能,也可不立即作出判決或決定 ,等待舉行第二次會議。第三 ,協議經審查未獲通過 ,在會上也未能作出修改 ,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日期內作出修改 ,等待召開第二次會議。

3. 第二次會議《澳門民法典》第 1632 條規定 : 如有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或在第一次會議中雙方未以明確方式表明彼此無和好可能 ,則法官或民事 登記宮須在 3-6 個月內召集舉行第二次會議 ,並在會議上再次試行調解 夫妻雙方和好。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須對有關協議再次進行審查 ,根據情況作出判決或決定 ,或者駁回當事人的離婚請求。可見 ,第二次會議不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4. 判決或決定 法院的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可能在兩願離婚程序的不同階段作出,但都是對准予解除婚姻關系和有關協議的一種認可 ,而且認可協議是准予離婚的前提。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與法院的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訴訟離婚

夫妻雙方若堅持離婚而又不能就有關問題達成協議 ,只有通過訴訟

離婚。

(1)法定的訴訟離婚理由

《澳門民法典》第 1635 條規定 :" 夫妻任一方均得因他方在有過錯下邊反夫妻義務 ,且該違反之嚴重性或重復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而聲請離婚。 " 所謂 " 在有過錯下違反夫妻義務 ",是指和當事人的主觀意志有關系 ,例如 ,夫妻一方經常毆打虐待他方 ,使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或侵犯配偶他方的榮譽、聲譽和感情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尊重義務: 夫妻 -方與第三者通姦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忠實義務 : 夫妻一方無 正當理由而經常離家出走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共同生活的義務: 夫妻一協在家庭生活的各項事務中承擔應承擔的責任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合作義務 : 夫妻一方在另一方生病或健康狀況不佳時不給予關心 ,和在 後者若有困難時不予其應有的幫助,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幫助義務。

《澳門民法典》第 1637 條又規定 ,下列各項亦為訴訟離婚之理由 :

l) 事實分居連續 2 年的。夫妻雙方不共同生活,且雙方或一方具有 共同生活的意圖時 ,即視為事實分居 :

2)一方失蹤且音訊全無滿 3 年

3)對方之精神能力發生變化逾 3 年,且因其嚴重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如果夫妻一方有下列情況之一 ,則不能獲准離婚 : ①曾唆使對方作出對被其援引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或曾故意製造有利於該事實發生的狀況 ,②在發生有關事實後,從其本身的行為,從其本身的行為 ,尤其透過明示或默示的原諒,表現出其不認為對方作出的事實會妨礙共同生活的 ,除非該 配偶雖然原諒了另一方 ,但另一方仍然繼續有某種行為 ,如繼續故意違 反夫妻義務。

( 二 ) 訴訟離婚的請求權

以一方故意違反夫妻義務 ,致使夫妻雙方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為理

由的訴訟離婚 ,僅受害方為離婚請求權人。如受害方因精神失常而被宣 告禁治產 ,則請求權人為其法定代理人 ,但該法定代理人須先取得親屬會議的許可。如果受害方的法定代理人是被訴方,則經親屬會議許可的受害方的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可以受害方的名義提起離婚 訴訟。

如果夫妻事實分居己連續 2 年 ,雙方都有權提起離婚訴訟。

以上述第 2) 、 3)項為理由聲請離婚的 ,請求權人僅為指出他方失蹤或精神能力發生變化的一方。離婚請求權不因死亡而轉移 ,但如原告或被告在案件待決期間死亡 ,有關訴訟得由其繼承人繼續進行。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財產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澄清事實、分清婚姻破裂的責任。

離婚請求權的除斥期間為 3 年 ,自夫妻中受害方或其法定代理人知

悉可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起開始計算。

( 三 ) 調解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

在澳門地區 ,調解不僅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而且也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澳門民法典》第 1629 條明確規定 :" 在離婚訴訟中 ,必須試 行調解夫妻雙方。 " 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應盡力使夫妻雙方同意兩願離 婚。 " 試行調解 " 顯然是指調解雙方和好撤訴。而且 ,在訴訟離婚程序進 行中的任何時候 ,當事人雙方都有權選擇採用兩願離婚方式解除其酬關系 ,從而使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

如果調解不成 ,又存在法定的訴訟離婚的理由 ,則法院應依法判決 准予離婚 ,對通過審理所認定的夫妻一方或雙方有過錯或一方是主要過錯人的事實 ,應在判決內記載清楚 ,作出宣告。過錯的認定對當事人的配偶權利有直接的影響。

三、離婚的效力

《澳門民法典》第 1643條 規定了離婚的效力的一般原則 :" 離婚解銷婚煙 ,且具有相同於因死亡而解銷婚姻之法律效力 ,但屬法律規定的例外情況者除外。 " 據此 ,在澳門地區 ,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 ,兩願離婚和訴訟離婚的效力相同。但是 ,離婚效力開始產生的時間 ,不同的離婚案件不同,同一離婚案件又因人身效力和財產效力而異。對此 ,《澳門民法典》第 1644 條有明確規定 : 離婚效力 ,自有關判決確定或有關決定成為確定性決定之日起產生 ,但對於夫妻間之財產關系 ,離婚效力追溯至程序開始之日。如在有關程序中證實夫妻已不同居 ,則任一方均得要求將離婚 致力追溯至完全或主要因他方之過錯而造成終止同居之日,該期日應在離婚判決中確定。離婚在財產上的效力 ,僅自有關判決或決定被登記之 日起 ,才可以對抗第三人。

《 澳門民法典》在 " 離婚 " 一章中雖然以專節對 " 離婚的效力 " 作了規定 ,但實際上 " 親屬 " 卷的其他部分 ,如第一章 " 親屬法律關系 " 、第三編 " 親子關系 " 等部分都有屬於離婚的效力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一) 夫妻人身效力

離婚解除了婚姻關系 ,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間的人身方面的權利義

務隨之而消滅 ,具體如配偶之間的尊重、忠誠、同居、合作等義務消滅 : 家庭事務管理權消滅 : 雙方再婚自由權恢復等。但是,與因婚姻當事人死解銷婚姻的效力不同的是 ," 婚姻因死亡而解銷時 ,姻親關系並不因此終止 ; 但姻親關系隨離婚而終止。 " ①關於姓名權 ,在宣告離婚後 ,若配偶同意或法院批准 ,夫妻任一方可在自己姓名中保留已使用的對民但是 ,如果其使用嚴重損害前配偶或其家庭的精神利益,前配偶則提請法院剝奪其該權利。②根據《澳門民法典》第 1539 條的規定:配偶一方保留對方配偶的姓氏 ,將產生一種間接的法律效果 ,即當其再婚時 ,不能在其姓名中加上現婚配偶的姓氏 ,除非其放棄前配偶的姓氏。

關於家庭居所 ,兩願離婚時 ,雙方的協議中應包括家庭居所的歸屬 ; 訴訟離婚時 ,法院應考慮夫妻雙方的需要、子女利益及其他因素,根據任何一方的請求而命令將家庭居所的房屋租給該方 ,並以合同的形式加以規定 ,而不論此房屋是雙方共有還是他方個人所有。如果以後情況變 化 ,應出租人的要求 ,應該終止該租賃合同。

⑶ 求關於家庭生活的法律及內容

夫妻財產制度,又稱婚姻財產制度,是關於夫妻婚前和婚後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債務清償和婚姻解除時財產清算等法律制度 . [1] 婚姻家庭關系是身份關系與財產關系的有機統一,夫妻財產制是財產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也是夫妻關系的核心。通常認為,夫妻財產制分為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自中世紀後期資產階級契約論興起後,在不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允許夫妻以書面的形式約定夫妻財產關系的內容,此即所謂約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後沒有對其選擇適用的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或其約定無效時,依照法律規定所直接適用的夫妻財產制。設置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在夫妻沒有對其選擇適用的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或約定無效等情況下的夫妻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問題。

各國確認的法定夫妻財產制中,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構成了夫妻財產制度的基本形態。共同財產制是指夫妻雙方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合並為共有財產,夫妻雙方按共同共有原則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分別財產制是指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後所得的財產均歸各自所有,雙方均獨立管理自己的財產,只有在取得對方同意的條件下,一方才能處分整個夫妻財產,婚姻關系終止時,對夫妻財產的增值或減少,應當通過結算予以分配或繼承。

夫妻財產制對夫妻雙方權益的分配直接決定了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各國立法莫不予以重視。從羅馬法歷經 2000 多年到現代法,夫妻財產從古代社會的普遍不承認,到近代資產階級各國普遍確認夫妻財產制,從開始簡單的夫妻財產制到日趨完善的夫妻財產制立法,總而言之,夫妻財產制度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經歷了滄桑巨變。

大陸法系夫妻財產制度沿革

一、羅馬法時期:夫妻財產制的雛形

有學者認為,「羅馬法中根本沒有婚姻財產制度可言。」 [2] 夫妻財產制度的設立是羅馬法的繼承者們 在繼承羅馬法上的一大變革, 「一項更深刻、更重大的變化」 。 [3] 但是,雖然沒有成文化的夫妻財產制度,羅馬法中存在著鮮明特色的夫妻財產習慣法。這些習慣法與現代的夫妻財產制度相比有極大的區別,這在羅馬法諸制度中是罕見的。一般認為,羅馬法存在市民法上的夫妻財產制和萬民法上的夫妻財產制。 [4]

市民法時期。所謂市民法,是羅馬早期專門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在市民法時期實行的是有夫權婚姻,在該婚姻制度下,夫妻之間實行的是統一財產制。該時期妻子出嫁後與娘家脫離法律上的親屬關系,成為夫家的家子 , 處在夫家的家長權下。妻子婚前婚後的一切財產都歸丈夫所有,一切家庭費用由丈夫負擔。在離婚時,雖然具有繼承權(與其子女按照人數平均分配),但是喪失了對自己婚前財產的返還請求權。該時期的婚姻是宗教與世俗關系的結合。

萬民法時期。《十二表法》後,羅馬逐漸通行無夫權婚姻,該時期實行的是分別財產制。出嫁女子不再處於夫家的家長權之下,而仍和未結婚一樣,依舊處在其生父的家長權下。該時期妻子保持已有的財產權利,以及管理、處分財產的能力。在離婚時,對於其婚前財產,妻子可以要求返還。相比於市民法時期的婚姻是宗教與世俗的結合,萬民法時期的婚姻已經完全變成了人事。萬民法雖亦有流弊,但進步不小,妻子的財產權利增加,個人婚前財產得以保護,在家庭的地位得到了改善。但這還不夠,善於法律制度設計的古羅馬人以另外兩項制度來體現他們心中對夫妻財產制度的理念 [5] :

1 .嫁奩制,亦稱嫁資制。羅馬古代的嫁資是妻子或第三方對夫而為的贈與,既然是贈與,它的所有權就屬於丈夫,所以婚後丈夫不負有返還的義務 。共和國末年,「無夫權婚姻」通行,此時,嫁資已變成妻子帶到夫家補助家用的財產,不再和過去那樣是對夫的贈與,因此在婚姻關系解除後夫就負有返還嫁資的義務。女方在設定嫁資時常用要式口約訂明男方在夫妻離婚時應返還女方一定數額的嫁資,謂之「妻財保證」。至優士丁尼時期,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嫁資的返還,甚至規定妻子對丈夫在嫁資以外的全部財產有法定抵押權,嫁資無論是在婚前還是婚後設定,都視為是結婚之日設定,這一規定破壞了擔保債權不能優於被擔保債權而成立以及抵押權的受償規則。優士丁尼這些對妻子財產保護的措施,已經到了破壞男子信用的程度。

2 .婚娶贈與制度。共和國後期,無夫權婚姻盛行,如前所述,妻子不處在丈夫的夫權之下,因此在法律上跟丈夫沒有宗親關系,在丈夫死後,妻子沒有繼承權。婚娶贈與制度就是為了平衡夫妻財產關系,以彌補妻子交付嫁資而對丈夫卻沒有繼承權的不公平狀態。由丈夫或丈夫的家長設定,到優士丁尼時,明文規定,父母有為兒子設定「婚娶贈與」的義務,並且規定婚娶贈與必須與嫁資等額。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你不僅要為女兒准備嫁妝,同時也要為兒媳准備同樣多的一份「見面禮」。

嫁資制和婚娶贈與制度分別從家長和夫家的角度出發對女方財產權利予以保護,這種對女方保護的傾向性在優士丁尼當政時期表現的最為明顯,如前所述,以至於到了破壞男子信用的程度。古羅馬人可以說是窮盡智慧,以他們天才的法律創制才能體現心中對夫妻財產關系的理念。

二、近現代夫妻財產制。

以公元 476 年西羅馬的滅亡作為奴隸社會的結束,歐洲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羅馬法的火種也隨之漫漫熄滅。及至中世紀後期,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經濟在簡單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新興的階級興奮地發現,羅馬法的諸原則正是「在他們興起時所需要,而在當地的習慣法中找不到的」, [6] 羅馬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竟然比當時歐洲各國的經濟制度還要先進的多。羅馬法順應時代的呼喚得以涅磐重生。這就是歐洲史上著名的「羅馬法復興運動」。

法國:夫妻財產制的第一次立法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盡管在政治上久已統一,但法律並沒做到統一。南部的成文法地區一直適用著《國法大全》;北部是習慣法地區,施行的是淵源於法國法律傳統而經官方文件予以記錄的一般習慣和地方習慣。 [7] 這種狀況極不適應大革命後產生的政治和經濟上的變革,因此,在拿破崙的直接影響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法典——《拿破崙法典》於 1804 年 3 月誕生。這是一部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藍本的民法典,體現了羅馬法和法國地方習慣法的融合。夫妻財產關系規定在該法典第三編第五章「夫妻財產契約與夫妻間的相互權利」中。該編分三節對夫妻財產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第一節「通則」,規定了各種夫妻財產制下應遵循的一般性規則 ; 第二節「共同財產制」,是該章的中心章節,分為法定的共同財產制和約定的共同財產制,並分別對兩種財產制度下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雙方的權利義務及共同財產制的解除等問題作了規定。在第三節,規定了與共同財產制度並行的奩產制。

《拿破崙法典》在繼承和發展羅馬法的基礎上(如第三節奩產制即是對羅馬法嫁奩制的完全繼承),第一次以世俗契約的形式「為婚姻家庭立法」,實現了婚姻家庭關系的世俗化和法律化。在法典中,夫妻財產關系單獨成章,共 194 條,占據法典總法條近 9% 強,夫妻財產制度在立法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依照法典第 1391 條第一款 「夫與妻得籠統表示依照共同財產制或奩產制結婚」 的規定,《拿破崙法典》確立了以共同財產制為中心,奩產制度並行的夫妻財產制。再依第1401條規定,」夫妻於結婚時所有的財產及於婚姻關系存續中因任何名義歸屬於夫妻的財產所產生的財產」都屬於共同財產的范圍,《拿破崙法典》實行的是婚後共同財產制。

在形式和實質上,《拿破崙法典》並未做到夫妻平等。雖然規定了夫妻可以自由選擇夫妻財產制度,但又規定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就應當適用法定的夫妻財產共同制度。(第 1140 條之規定)而按照後一種制度,丈夫不僅有權管理共同財產,而且就對第三人而言,他還有權作為共同財產的所有人,出賣、讓與或抵押這些財產,而不以其妻作為當事人的一方。 [8] 並且對婦女權利有諸多限制。可以看出,《拿破崙法典》依舊確立了夫(父)作為一家之主的地位,妻子處於從屬地位。相比於羅馬法中的婚娶贈與制度、 嫁資制等制度對婚姻中夫妻財產權利的平衡, 《拿破崙法典》並未有更多制度上的進步。

德國:夫妻財產制的另一種立法選擇

以嚴謹而著稱的德意志民族自古以來就對形式上完備的羅馬法情有獨鍾,主張繼受羅馬法。比之於法國對羅馬法體系性、原則性的繼受方式,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整體性的。編排體例采優士丁尼《學說匯纂》模式。在《德國民法典》 [9] 中,有關夫妻財產制的內容規定在第四編「親屬法」的「婚姻」一章中,這一章在第六節設「婚姻財產制」一節,以 145 個條文三個小節對夫妻財產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重視程度不亞於《拿破崙法典》。其第一小節「法定婚姻財產制」,規定了在德國法定的財產制為婚姻財產增值共有制 ; 第二小節「合同婚姻財產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規定」,明確了婚姻雙方有自由選擇婚姻財產制的權利、限制 ; 第二部分是「婚姻財產分割」,規定開始分割婚姻財產的條件;第三部分是「婚姻財產共有制」,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及夫妻對共有財產的權利和義務;第三小節「婚姻財產制登記簿」,規定了辦理財產登記的相關程序。

不同於《拿破崙法典》的是、《德國民法典》確立了以分別財產制為中心的夫妻財產制度。第1363條第(2)款規定:「丈夫的財產和妻子的財產不成為婚姻雙方的共同財產;此規定也適用於婚姻一方在結婚之後取得的財產。」第1364條規定:「婚姻的每一方獨立管理其財產;但是各方在管理其財產時依照下列規定受到限制。」條文中定義的婚姻財產增值制本質上即為與《拿破崙法典》迥異的分別財產制。《拿破崙法典》規定的婚後共同財產制中形式上男女不平等的弊端得以糾正,對婦女權利的限制也減少。分別財產制的優點之一,是充分肯定了已婚婦女的個人財產權利,就反對夫權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婦女的經濟收入大多低於男子,同時女方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承擔著較多的義務,而在法律上男方僅負扶養責任,這就可能造成實質上的不平等。所以說,《德國民法典》對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尚未臻完善。

日本:東方特色的夫妻財產制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制定民法典的國家。《日本民法典》 [10] 以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 1888 年發表)為藍本而制定,於 1898 年 7 月 16 日 正式施行。有關夫妻財產制的內容規定在第四編「親屬」中。在該編第二章「婚姻」的第二節,以 8 個條文對夫妻財產製作了規定,相比於《拿破崙法典》、《德國民法典》關於夫妻財產制內容一百多條的規定,不能不說這是日本民法典的一大特點。該節分兩目,第一目對夫妻財產制的適用原則、財產關系的變更、夫妻財產契約的對抗要件等作了規定;第二目為「法定財產制」,規定了婚姻費用的負擔,日常家事債務的連帶責任,以及特有財產的相關內容。

1898 年的日本民法典具有大量的男女不平等條款,歧視女性傾向嚴重。當然,這與該國的歷史傳統、社會習俗緊密相關:當時的日本剛從封建國改制過來。因此,制定後經過 30 多次的修改,特別是經過二戰後 1947 年的修改,日本民法典煥然一新,男女兩性的民事權利義務實現了徹底的平等。 [11]

根據日本民法典第 762 條規定,法典規定的是以婚後共同財產制為中心的夫妻財產制度。該條規定:「(一)夫妻一方於婚前所有的財產及婚姻中以自己名義取得的財產,為其特有財產;(二)夫妻間歸屬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共有。」與法國法相近。對於婚姻費用的分擔,法典 760 條規定「夫妻應考慮各自的資產、收入及其他有關情事,分擔婚姻費用」。這是一條具有人文關懷的規定,是為實現夫妻財產關系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有益探索。因為在傳統上日本家庭是 「男主外、女主內」模式,如若要求夫妻平均分擔婚姻費用,對女方實為不公。

蘇聯及東歐地區: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

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到 1926 年 11 月 19 日 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蘇俄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這是一部具有社會主義烙印的婚姻家庭法,擺脫了婚姻家庭法自《拿破崙法典》以來對民法的依附,開創了婚姻家庭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的歷史先河。且這一立法體例深深地影響了東歐以及蒙古、中國等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立法。

《蘇俄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第十條規定:「結婚前屬於各配偶者的財產仍屬各自所有,結婚後經夫妻勞動所得的財產視為則視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如果對此一旦發生爭執時,可由法院決定之。」 [12] 由此可見,蘇俄確立了以婚後共同財產制為原則的夫妻財產制度。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到 1969 年頒布施行的《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 , 可見生命力之旺盛。《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二十條規定,「夫妻在婚姻期間獲得的財產,是他們共同共有的財產。對於這些財產,夫妻有平等的佔有、使用和處理的權利。」 [13] 烏克蘭亦以此為宗旨,規定「夫妻在婚姻期間經過共同勞動所得的財產,根據共有的原則認為屬於夫妻所有,其他財產則為配偶者各自財產。」 [14] 確立了勞動共同財產制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

如前所述,自德國法以來,夫妻財產制度開始對實質平等進行了探索。《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在這方面有很好的說明,法典第 20 條第 2 款規定:「如果夫妻一方從事家務勞動,照顧子女,或因其他正當理由而沒有獨立的工資收入,對於上述財產,也同樣享有平等的權利。」 [15] 烏克蘭同樣規定:「妻擔當家務及照料子女的勞動,在有關財產的權利關繫上與丈夫取得生活資料的勞動同樣看待」。 [16] 這些規定都是夫妻財產關系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中國:多種理念碰撞的結晶

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立法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清末 1911 年,《大清民律草案》起草完成。受鄰國日本影響,采德國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法典草案。草案尚未施行即夭折,但其立法體例卻對以後的北洋政府立法、中華民國立法奠定了基礎。 1930 年 12 月 6 日 ,國民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的基礎上,制定了《中華民國民法典》。該法典在夫妻財產關繫上規定,婦女沒有獨立財產,夫妻聯合財產和共同財產均由夫管理,由妻之原有財產所生之孳息,其所有權歸屬於夫。夫對於妻之原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妻在家庭財產方面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丈夫對家庭財產擁有絕對所有權。

新中國成立後, 1950 年 4 月 13 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受蘇聯影響,我國將婚姻法單獨作為一個部門法(當前中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民法典的編撰,各小組提交的草案中無一例外地為婚姻法留有位置,可以預見的是,新制定的民法典將正式標志著婚姻家庭法向民法的回歸)。隨著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該法已經不適應現實狀況,我國遂於 1980 年 9 月通過和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於 2001 年 4 月 28 日 根據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 的決定》修正。婚姻法共分為六章,共 51 條,有關夫妻財產的內容主要規定在第三章「家庭關系」中,主要集中在條文的 17 、 18 、 19 條。第 17 條規定了婚後財產共同制,明確哪些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18 條羅列了共同財產的例外,明確規定某些財產歸夫妻個人所有; 19 條規定了約定財產制度,允許夫妻雙方以書面的形式對財產關系予以約定。可見我國實行的是以婚後共同財產制度為主的夫妻財產制,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我國之所以選擇婚後共同財產制為法定財產制,跟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沿革息息相關。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決定了女方在家庭中無財產權利可言,因此,共同財產製成為不二選擇。並且,分別財產制劃分夫妻各自財產的做法與東方文化中「家」之強調統一之觀念格格不入。

小結

一、考察夫妻財產制歷史沿革的結論。

本文對大陸法系夫妻財產制度的研究,主要以羅馬法—法國民法典 - 受法國民法典影響地區;羅馬法 - 德國民法典 - 受德國民法典影響地區為兩條主線;以民法典及其他婚姻家庭立法為載體。雖然作為現代法學基礎的羅馬法沒有直接關於夫妻財產制度的法律規定,但無可否認的是,當今的夫妻財產制度以羅馬法為濫觴。市民法時期的統一財產制,萬民法時期的分別財產制是當今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的雛形, 嫁奩制更為法國民法典直接繼承。伴隨著法德民法典的傳播,其制定的夫妻財產制影響范圍及至包括我國在內的歐洲、拉美、非洲以及亞洲的眾多國家。羅馬法的傳播過程也就是法律的理性化過程,而法律理性化的成果之一,就是表現在形式理性上的法典化。 [17] 法典這一載體使各國夫妻財產制立法自羅馬法以來都內在地保持著共同性。當然,民法作為調整市民社會的法,具有強烈的「土著屬性」。民法是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而逐漸形成的價值理性與形式理性的統一。婚姻家庭法更是一個地區家庭倫理道德取向的集中反映,受自身立法傳統、風俗習慣以及其他思想、文化因素的影響,各國在婚姻財產立法內容和形式上表現出差異。

無論從世界范圍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夫妻財產制的演變來看,夫妻財產制的演變過程,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過程。婚姻最初是一種被理解為神事與人事結合的制度,丈夫在家庭中擁有絕對的地位和權力;法國大革命時期,契約論的興起促使夫妻財產制度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契約內在包含的「平等、意思自治」等因素反映在夫妻財產制度上,就是婚姻的逐漸世俗化,民事婚姻開始成為主流。在契約論下,夫妻之間作為平等的主體自然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夫妻財產制的演變是夫妻之間關系從不平等 - 形式平等 - 實質平等的過程。女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經歷了基本無權利 - 形式上的平等權利 - 實質上的平等權利的變遷。拿破崙法典雖然將婚姻視為契約,實現了婚姻的世俗化,但男女在形式和實質上都未做到平等。一個世紀後的《德國民法典》確立了分別財產制度並在形式上規定了夫妻之間具有平等的地位,糾正了拿破崙法典的缺陷,但實際情況而言,並未做到實質的平等。及至晚近,世界人權運動的蓬勃發展和婦女的覺醒極大地推動了夫妻財產制度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過渡。立法者嘗試以人文關懷的制度設計體現對夫妻財產的平衡,進一步實現夫妻之間的實質平等。而且這種嘗試商在進行下去。如我國於 2001 年在新修訂婚姻法時,增加了離婚過錯方須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便是其中之一。

二.夫妻財產制的發展展望。 世界各國確認的法定夫妻 財產制中,以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度最為普遍。國情不同,歷史傳統不同,兩者孰優孰劣,難以區分。共同財產制度體現了家庭作為一個整體的特點,符合婚姻生活共同體的本質特徵,有利於保障夫妻中經濟能力較弱一方(往往是妻方)的權益,實現夫妻家庭地位事實上的平等。但是,夫妻之間的一切財產都歸共同所有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抹殺了夫妻財產來源的多 途徑性,以及某些財產的人身屬性,對極端平等的追求可能導致的卻是實質上的不平等。分別財產制是夫妻別產主義的產物,夫妻各自擁有財產,共同承擔家庭生活的費用。是歷史上婦女地位上升的一個里程碑標志。但是,在大陸法系許多國家特別是東方國家看來,分別財產制違背了婚姻成立的宗旨,夫妻關系被物質化。遠離了傳統觀念上的夫妻道德標准。

鑒於以上原因,各國在確定各自的法定夫妻財產制度時,已拋棄了單純確立共同財產制或分別財產制的做法,而是使兩者互相交叉,吸收,融合,夫妻財產制呈現類型多樣化的趨勢。如 1999 年制定的《澳門民法典》 [18] 確立了取得財產分享製作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所謂取得財產分享制,即是在承認夫妻雙方對現在及將來之一切財產都保留有所有權及收益權,即在承認個人財產的基礎上,拋棄了分別財產制下夫妻財產之「井水不犯河水」的弊端,加入共同財產制的因素,對在適用該制度期間所增加財產的所有權予以限制,賦予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增加較少的一方擁有差額請求權。作為一部於 21 世紀之交制定的民法典,澳門民法典中的某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世紀的發展動態,夫妻財產制度的設計就是其中之一。再如台灣地區 2002 年「修法」的主要內容之一,即為以「所得分配製」為法定財產制,取代以前的聯合財產制。「所謂所得分配製,是以分別財產制為基礎,但為了克服分別財產制帶來的不能兼顧婚姻共同生活之本質與和諧、保護家庭主婦不同的缺陷,又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規定,因而又稱為改良式分別財產制或限制式分別財產制。」 [19]

夫妻財產制度應該體現平衡利益的功能,實現制度上的創新。筆者認為,在我國,受歷史傳統、民眾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應確立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因為該制度在我國行之有效並被廣泛接受;另外,對分別屬夫妻各自所有的財產做出例外規定;同時,規定盡可能多的夫妻財產制類型,在當事人未選用一般共同財產制時,作為供當事人選擇適用的導向性的制度類型,如勞動所得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財產增值制、限定財產制、財產分享制等夫妻財產制度, [20] 為當事人意思自治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機會。

⑷ 澳門婚姻法 離婚證領取時間

您好!中國澳門地區現行的離婚法 ,集中規定在《澳門民法典》第四卷 " 親屬法 " 的第二編 " 結婚 " 編的第十一章中 ,共 21 個條文。其中不僅包括關 於離婚制度實體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規范離婚程序的條款。一般規定、兩願離婚、訴訟離婚和離婚的效力等構成了澳門地區離婚法的主要內容。

《澳門民法典》第1628 條明確規定 :" 離婚可分為兩願離婚及訴訟離婚。 "

一、兩願離婚 兩願離婚指的是夫妻雙方同意的離婚。《澳門民法典》規定的兩願離婚包括三種情況 : 一是夫妻雙方同意離婚者 ,可以向管轄法院申請兩願離婚: 二是如果夫妻雙方同意離婚 ,又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的 ,可以向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申請兩願離婚 : 三是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第→、三種情況應屬於司法裁決程序的兩願離婚 ,第二種情況應屬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

(1) 兩願離婚的條件 l。結婚時間條件雙方當事人結婚己滿法定時間是聲請兩願離婚的先決條件。《澳門民法典》第 1630 條規定 :" 結婚逾一年之夫妻 ,方得聲請兩願離婚。 " 這一 條件是否適用於訴訟離婚調解成兩願離婚的情況,法典未作規定 ,我們認為也應該適用。因為 ,如果不適用 ,當事人便可以先訴訟離婚 ,然後再雙方同意離婚 ,從而達到結婚未滿一年就解除婚姻關系的目的 ,這實際上是對法律的一種規避,使得第 1630 條規定的功能大打折扣。

2. 權利義務條件雙方當事人必須就向需要扶養一方提供扶養、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及家庭居所的歸屬等問題達成協議,該協議所涉及的權利義務不僅對離婚後有效 ,也是離婚程序待決期間的臨時措施。由於行政登記程序的兩願離婚的前提條件是無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所以其協議中不包括對未成年子女行使親權的內容。

( 二 ) 兩願離婚的程序

根據 { 澳門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可將兩願離婚的一般程序歸納為聲請第一次會議、第二次會議、判決或決定等幾個階段。①

1. 聲請兩願離婚的雙方 ,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或有許可權的民事登記局提出聲請,請求批准協議書。提出聲請時 ,雙方無須透露離婚理由。

2. 第→次會議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在接獲聲請後 ,應召集夫妻雙方舉行第一次會

議。在會上首先應試行調解其和好。調解不成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應 在會議上對其協議進行審查。如發現協議不足以保障夫妻一方或子女的利益時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可採取以下措施 : ①在會上聽取夫妻雙方

的意見後 ,對協議作出修改 : ②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期限內修改協議內 容,如不修改 ,則駁回離婚請求。指定修改協議的截止日期不能後於第 二次會議舉行之日 ,以便於在第二次會議上對其修改後的協議進行審查。第→次會議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自第一次會議舉行日起 ,夫妻雙方中止同居義務 ,但雙方不堅持離婚意圖的除外。經過第一次會議 ,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第一 ,經調解夫妻和好 ,即撤 銷聲請。第二 ,調解不成 ,雙方仍要求離婚 ,有關協議經審查修改後通 過 ,法官即可作出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即可作出決定 ,判決或決定中應包括宣告離婚及對協議的認可。如果認為雙方還有和好的可能,也可不立即作出判決或決定 ,等待舉行第二次會議。第三 ,協議經審查未獲通過 ,在會上也未能作出修改 ,要求夫妻雙方在指定日期內作出修改 ,等待召開第二次會議。

3. 第二次會議《澳門民法典》第 1632 條規定 : 如有夫妻兩人所生之未成年子女 ,或在第一次會議中雙方未以明確方式表明彼此無和好可能 ,則法官或民事 登記宮須在 3-6 個月內召集舉行第二次會議 ,並在會議上再次試行調解 夫妻雙方和好。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或民事登記官須對有關協議再次進行審查 ,根據情況作出判決或決定 ,或者駁回當事人的離婚請求。可見 ,第二次會議不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4. 判決或決定 法院的判決或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可能在兩願離婚程序的不同階段作出,但都是對准予解除婚姻關系和有關協議的一種認可 ,而且認可協議是准予離婚的前提。民事登記局局長的決定與法院的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訴訟離婚

夫妻雙方若堅持離婚而又不能就有關問題達成協議 ,只有通過訴訟

離婚。

(1)法定的訴訟離婚理由

《澳門民法典》第 1635 條規定 :" 夫妻任一方均得因他方在有過錯下邊反夫妻義務 ,且該違反之嚴重性或重復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而聲請離婚。 " 所謂 " 在有過錯下違反夫妻義務 ",是指和當事人的主觀意志有關系 ,例如 ,夫妻一方經常毆打虐待他方 ,使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或侵犯配偶他方的榮譽、聲譽和感情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尊重義務: 夫妻 -方與第三者通姦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忠實義務 : 夫妻一方無 正當理由而經常離家出走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共同生活的義務: 夫妻一協在家庭生活的各項事務中承擔應承擔的責任 ,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合作義務 : 夫妻一方在另一方生病或健康狀況不佳時不給予關心 ,和在 後者若有困難時不予其應有的幫助,從而違反了夫妻間的幫助義務。

《澳門民法典》第 1637 條又規定 ,下列各項亦為訴訟離婚之理由 :

l) 事實分居連續 2 年的。夫妻雙方不共同生活,且雙方或一方具有 共同生活的意圖時 ,即視為事實分居 :

2)一方失蹤且音訊全無滿 3 年

3)對方之精神能力發生變化逾 3 年,且因其嚴重性導致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 ,如果夫妻一方有下列情況之一 ,則不能獲准離婚 : ①曾唆使對方作出對被其援引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或曾故意製造有利於該事實發生的狀況 ,②在發生有關事實後,從其本身的行為,從其本身的行為 ,尤其透過明示或默示的原諒,表現出其不認為對方作出的事實會妨礙共同生活的 ,除非該 配偶雖然原諒了另一方 ,但另一方仍然繼續有某種行為 ,如繼續故意違 反夫妻義務。

( 二 ) 訴訟離婚的請求權

以一方故意違反夫妻義務 ,致使夫妻雙方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為理

由的訴訟離婚 ,僅受害方為離婚請求權人。如受害方因精神失常而被宣 告禁治產 ,則請求權人為其法定代理人 ,但該法定代理人須先取得親屬會議的許可。如果受害方的法定代理人是被訴方,則經親屬會議許可的受害方的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可以受害方的名義提起離婚 訴訟。

如果夫妻事實分居己連續 2 年 ,雙方都有權提起離婚訴訟。

以上述第 2) 、 3)項為理由聲請離婚的 ,請求權人僅為指出他方失蹤或精神能力發生變化的一方。離婚請求權不因死亡而轉移 ,但如原告或被告在案件待決期間死亡 ,有關訴訟得由其繼承人繼續進行。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財產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澄清事實、分清婚姻破裂的責任。

離婚請求權的除斥期間為 3 年 ,自夫妻中受害方或其法定代理人知

悉可作為請求離婚理由的事實起開始計算。

( 三 ) 調解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

在澳門地區 ,調解不僅是兩願離婚的必經程序 ,而且也是訴訟離婚的必經程序。《澳門民法典》第 1629 條明確規定 :" 在離婚訴訟中 ,必須試 行調解夫妻雙方。 " 如果調解不成 ,法官應盡力使夫妻雙方同意兩願離 婚。 " 試行調解 " 顯然是指調解雙方和好撤訴。而且 ,在訴訟離婚程序進 行中的任何時候 ,當事人雙方都有權選擇採用兩願離婚方式解除其酬關系 ,從而使訴訟離婚轉化為兩願離婚。

如果調解不成 ,又存在法定的訴訟離婚的理由 ,則法院應依法判決 准予離婚 ,對通過審理所認定的夫妻一方或雙方有過錯或一方是主要過錯人的事實 ,應在判決內記載清楚 ,作出宣告。過錯的認定對當事人的配偶權利有直接的影響。

三、離婚的效力

《澳門民法典》第 1643條 規定了離婚的效力的一般原則 :" 離婚解銷婚煙 ,且具有相同於因死亡而解銷婚姻之法律效力 ,但屬法律規定的例外情況者除外。 " 據此 ,在澳門地區 ,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 ,兩願離婚和訴訟離婚的效力相同。但是 ,離婚效力開始產生的時間 ,不同的離婚案件不同,同一離婚案件又因人身效力和財產效力而異。對此 ,《澳門民法典》第 1644 條有明確規定 : 離婚效力 ,自有關判決確定或有關決定成為確定性決定之日起產生 ,但對於夫妻間之財產關系 ,離婚效力追溯至程序開始之日。如在有關程序中證實夫妻已不同居 ,則任一方均得要求將離婚 致力追溯至完全或主要因他方之過錯而造成終止同居之日,該期日應在離婚判決中確定。離婚在財產上的效力 ,僅自有關判決或決定被登記之 日起 ,才可以對抗第三人。

《 澳門民法典》在 " 離婚 " 一章中雖然以專節對 " 離婚的效力 " 作了規定 ,但實際上 " 親屬 " 卷的其他部分 ,如第一章 " 親屬法律關系 " 、第三編 " 親子關系 " 等部分都有屬於離婚的效力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一) 夫妻人身效力

離婚解除了婚姻關系 ,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間的人身方面的權利義

務隨之而消滅 ,具體如配偶之間的尊重、忠誠、同居、合作等義務消滅 : 家庭事務管理權消滅 : 雙方再婚自由權恢復等。但是,與因婚姻當事人死解銷婚姻的效力不同的是 ," 婚姻因死亡而解銷時 ,姻親關系並不因此終止 ; 但姻親關系隨離婚而終止。 " ①關於姓名權 ,在宣告離婚後 ,若配偶同意或法院批准 ,夫妻任一方可在自己姓名中保留已使用的對民但是 ,如果其使用嚴重損害前配偶或其家庭的精神利益,前配偶則提請法院剝奪其該權利。②根據《澳門民法典》第 1539 條的規定:配偶一方保留對方配偶的姓氏 ,將產生一種間接的法律效果 ,即當其再婚時 ,不能在其姓名中加上現婚配偶的姓氏 ,除非其放棄前配偶的姓氏。

關於家庭居所 ,兩願離婚時 ,雙方的協議中應包括家庭居所的歸屬 ; 訴訟離婚時 ,法院應考慮夫妻雙方的需要、子女利益及其他因素,根據任何一方的請求而命令將家庭居所的房屋租給該方 ,並以合同的形式加以規定 ,而不論此房屋是雙方共有還是他方個人所有。如果以後情況變 化 ,應出租人的要求 ,應該終止該租賃合同。
希望能幫到你
希望能幫到您

⑸ 如何完善我國未成年人的監護制度

當今世界,對未成年人成長狀態和權益保護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已經呈現全球化的態勢,其成為了世界各國共同的主題,各國已經和正在為此採取諸多富有成效的共同行動。縱覽中國,為了3.5億未成年人的生存發展,黨和政府給予高度關注,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綱要,同時也面臨嚴峻的形勢。從法律角度來說,只有為未成年人的保護提供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將其納入規范性制度性的完善體系之中,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切實得到持續、穩定的保障。監護是法律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所設立的基礎性的制度,它直接關系著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其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完善性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由於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往往存在著監護缺失或監護僅流於形式等諸多問題,其突出表現之一便是城市流浪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日益增多,日常生活和教育得不到保障。這些問題恰好反映了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的監護制度尚存在不足,並未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與現實生活的實際脫節了。因此,在完善制度以保護權利這個意義上,深究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一般理論,考察其存在的問題,以提出可能的中肯完善建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基本概念
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含義和性質。有關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含義,通說認為,就是以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為目的,由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進行的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其中「監督」和「保護」成為監護制度的兩個主旨關鍵詞,並強調該制度的核心和宗旨在於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學界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性質也有權利說、義務說、權利義務一體說、職責說等觀點。目前專門的監護機構已在一些國家建立起來,國際社會出現了公權力介入私法領域監護事務的趨勢。由此看來,監護既不是權利也不是義務,而是一種職責。
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價值。第一,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首要原則,應當是未成年人利益至上。它表明制度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於著力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障,這一制度在設計時是從未成年人行為能力不足的實際出發,以為其設立監護人的方式來輔助達到未成年人行為能力的延伸或補缺,從而在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財產管理等各方面達到保護目的。
第二,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對維護未成年人交易安全的保障有著重要價值。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核心制度,是由於他們能力的欠缺,往往不能創設有效的法律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有損交易安全和社會安定。未成年人監護制度賦予監護人代理權、撤銷權、同意權等彌補了未成年人意思能力的不足,保護了未成年人的交易安全,維護了市場秩序。因此,健全完善未成年人的監護制度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和現實價值。
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對於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規定主要分布在《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中,主要內容包括監護對象、監護開始和監護人的選任范圍、監護機構、監護事務以及違反監護職責的法律責任以及監護終止等內容。
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不足
雖然目前我國已有對未成年人監護的基本規范且已經實行了多年,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考察來看,監護制度還不夠系統和完善。其中,《民法通則》中為數不多的規定都是原則性的,這對於監護制度的具體和完備來說,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基本性的指導作用。另外,相關司法解釋中和監護有關的內容,也是針對實踐中監護制度所出現問題的小修小補。而除此之外,在其他法律規范中有所反映的監護制度的內容,更不能徹底取代民法的地位和功用。目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還存在某些程度上的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指導思想的局限。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背景和法學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受此影響下設計產生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突出表現為家庭性、私域性、親屬性和自治性。例如:依據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及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也可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制度如此設計的初衷,應該是出於上述主體作為家庭與社會的中間責任環節的考量。可是實際情況卻難以如願,上述組織難以承受如此負荷,在具體實行上,往往難以運作。與此同時,理應作為國家或政府代表的政府專門機構和社會福利保障組織在監護職責的監督和承擔上,只是負有輕微責任。
在目前的監護制度的設計上,上述組織或機關本身即承擔著更為重要的國家職能,因此對於監護監督工作來說,就難免流於形式。這是一種非常態、非合理的監護模式,表露出親屬化、自治化、私法化和分割後的特點。這就意味著未成年人的監護,很大程度上僅僅停留在親屬、單位和地方的位置,並未達到國家和社會的現代高度。一旦作為監護人的親屬難以很好地承擔相應的監護職責,對被監護人的保護便無從談起了。
立法技術的不足。《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的突出特點是原則性和概括性,其抽象、籠統、概括、模糊等特點也飽受詬病。對於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規定也同樣存在這些問題,《民法通則》和《婚姻法》僅有幾個條文涉及。這種粗放式的立法風格和價值取向,不符合現代社會法制化的要求,和法律自身價值的需要也相距甚遠,使真正的實體法律精神難以落實,對權利義務的約束流於法條形式,其實質要求在實踐可能被扭曲,應發揮的效果無法得到實現。
監護行為的職責性、利他性、長期性、全面性內涵中,存在著利益的沖突和摩擦。因此,監護立法在民法中理應更富有義務性和強制性的規范屬性,在具體的法律結構和條文設計上,應具有「假設、處理、制裁」三個基本結構,以發揮其對人們行為選擇的激勵和誘導作用,從而對人們的合法行為進行保護,矯正和制裁違法行為。由此而形成行為模式,並逐漸成為規范化的法律秩序,這是立法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便於人們理解把握,遵照並執行,但是目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法律規范與此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可以說人們在現有的關於未成年人監護的法律條文中,很難找到一個完整的法律秩序安排,無法實現自身權、責、利的法律定位。
內容規范的疏漏。法律制度的規定理應適應社會和生活的發展需要,與時代的變革相協調,確保其與確認和調整對象的吻合,使其內容真正有效地調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實現其規范、引導、確認、預測、矯正、保護等功能。
《民法通則》關於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規定存在一定缺失和疏漏。例如:監護人資格即監護能力制度;父母遺囑指定監護制度等等。這些制度是未成年監護制度的基本構造,但我國現行立法並未給出相應明確具體並且具備可操作性的細致規定,這導致人們在實踐中對相關問題難以做出有效的認定和合理的處理,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產生。
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基本措施
為解決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局面,進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利益,貫徹依法治國戰略,筆者認為應該通過以下措施進行革新和完善。
增加遺囑監護和委託監護。我國現有的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兩種監護形式,目前不能滿足日趨復雜的現實。社會不斷發展,人口流動現象日漸突出,導致外來未成年人一般處於監護缺失或監護不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未成年人的權益極易受到侵害。因此,建議增設遺囑監護和委託監護來適應社會的變化,將監護種類拓寬,從更大的范圍選擇監護人,更好地確保所選的監護人能履行好監護職責。
一是增設遺囑監護:所謂遺囑監護,是指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生前設立遺囑,為其指定監護人的制度。這種制度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則,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認可,也有利於被監護人獲得更完整的保護促進其健康成長。具體到立法而言,筆者認為,遺囑監護的設立應符合下列條件才能成立:一,遺囑監護不得損害被監護人的利益;二,只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才可設立遺囑監護;三,被指定監護人主觀上是出於自願的;四,父母任何一方在設立遺囑監護時不能取消另外一方的監護資格,但另一方不具有監護能力的除外。
二是增加委託監護:為使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在現有的法定監護基礎上增加委託監護。委託監護是指監護人(法定監護人,指定監護人或遺囑監護人)在具有正當理由時可以委託他人在一定期限內代為履行監護職責的制度。在立法上,具體可做如下安排:委託監護應當訂立書面委託協議,協議中應明確約定受託人的職責范圍,委託監護的期限,委託人支付給受託人的報酬及該報酬支付的方式和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的分配等。
此外,應按以下順序確定以上四種監護方式的具體適用:首先,有效成立的遺囑監護優先使用;其次,若沒有遺囑監護的,應當適用法定監護,依照法定順序確定監護人,此時如果沒有法定監護人或者同一順位法定監護人之間存在爭議時,應當適用指定監護。同時,以上述方式確定的監護人,若存在正當理由,還可與他人簽訂委託協議,由他人代其行使監護職責,從而轉為委託監護。
明確監護職責與監護責任。從1988年最高院司法解釋第十條和《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第一款關於監護職責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監護責任涵蓋了未成年人生活的幾乎全部范圍,廣泛的同時也顯得職責繁重。對監護人來說,不僅要作為被監護人的人身保護人和財產管理人,而且還要承擔撫養人、教育人、法定代理人和被監護人侵權時補充監護人等各種角色。在司法實踐中可以發現,監護人逃避或推諉監護職責的原因也多是與此有關,因為廣泛顯得繁亂,職責不明確則職責承擔難以做到具體可行。監護職權是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的重要前提和主要保障。因此為了保障監護職責切實得到履行,綜合國內外立法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在我國監護立法中明確如下規定:「監護人的職權如下:身保護權、教育權、懲戒權、財產管理權、代理權、財產處分權、居所指定權、職業許可權等其他法定權利。」
監護人違反監護職責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就是監護責任,是對被監護人權益的基本保障,在立法時應對監護人的責任做出詳細具體的規定。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學習外國立法的長處,對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監護人依據其情節輕重在刑法上做出相應懲罰。
完善監護人資格。未成年人的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監護人能夠勝任監護職責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我國法律對監護人的資格要求雖然也有相關規定,但是還有些不夠具體,無法指導現實操作。很多時候監護人形同虛設。對此,筆者試圖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以求問題的完善解決。
一是監護能力范圍的界定。監護能力是監護人承擔監護職責的法律要求,是監護人能夠取得監護資格前提。我國法律只是籠統的原則性規定,無法有效保證監護人能擔起監護職責或阻止監護人的侵權行為。所以筆者建議,在監護制度中除現有法律規定外,還應增加不能擔任監護人的情形,可以規定為下列人員不得擔任監護人: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人;與被監護的未成年人有利害關系的人;有顯著行為劣跡的人;年滿10歲的被監護人反對作為其監護人的人。
二是社會組織擔任監護人,是在當時計劃體質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不具備合理性和可行性。這主要表現在:一、對於當今社會,企業和職工的關系是平等主體間的合同關系,並不是過去的行政管理關系,在合同中不可能具體規定勞動者子女的監護問題。如果企業擔任了監護人,不僅與企業性質不相符,還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使企業無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也嚴重違背了商品經濟的規律。從現實狀況來看,企業的確也難以擔此重任。因此,排除企業作為監護人的可行性。二、國家機關本身沒有獨立的財產,且承擔著重要的社會管理職能,因此,也不適合擔任監護人。三、居民(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也無法承擔具體監護職責,將其作為監護人將面臨財政和人員的雙重困境,使監護職責難以履行。考慮到上述原因,筆者認為,為了確保監護人能夠履行監護職責,立法中不宜將單位、法人、居民(村民)委員會等設定有監護人的資格。
設立監護監督人和監督機構。監護人監護職責的履行狀況直接關繫到未成年人的未來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監護人監督制度的建立,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監督機制,能很好地督促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實現監護制度設立的初衷。
一是設立監護監督人:監護監督人制度是法院或其他機關在一定的條件下為保障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任命特定個人對監護人的監護行為進行監督的制度。筆者建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設立監護監督人:監護人有過嚴重損害被監護人利益的行為的;沒有指定的,由法院選定。監護監督人的職責:一、監督監護人的職務履行;二、定期向民政部門報告監護人的監護情況;三、在監護人的行為有損被監護人的利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
二是建立監督機構:我國民法上雖有關於監護監督機構的內容規定但不具體。在我國,居民(村民)委員會和法院一方面是監護監督機關,同時也是監護權力機關,這些組織或機關有著基本的業務工作,本身也承擔著更為重要的國家職能,因此在進行監護監督工作方面就難免流於形式,這樣的監督對於監護對象來說基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專門設立獨立的監護監督機關,時刻關注監護人的監護責任,才能有效保證監護人監護職責的履行。
對於監護監督方式的立法,各國有不同的規定。常見的有雙重監督機制和專門監督機構進行監督的制度。雙重監督機制如德國規定了法院和監護監督人的雙重監督;越南也規定了國家機關和監護監督人進行共同監督的制度。而日本和瑞士則通過設立專門的監護監督機構進行監督。我國也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監護監督機構。與其他監督不同,監護監督不能完全獨立於被監督的對象之外,這是由家庭生活的私密性所決定,在家庭中,只有內部成員才更清楚了解其生活狀況,因此,要想有效掌握監護當事人雙方的情況,監督機構不能僅僅由公權力機關構成。這里,可以借鑒澳門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採用政府機關和親屬的雙重監督機制,來完善我國的監護制度。①

⑹ 夫妻財產約定的形式有哪些,夫妻約定財產的注

一、夫妻財產約定的形式有哪些 (一)需夫妻當事人雙方訂立書面契約,即對夫妻雙方當事人具有拘束力。 這里的「夫妻」應理解為締結婚姻的男女兩方,這一男一女只要締結為夫妻,不論其是婚前還是婚後簽訂的財產約定協議均應視為是夫妻對財產的約定。如果限定在婚後,顯然與立法旨意相背。因為,法律之所以要確立和提高約定製的地λ,目的之一是要充分尊重個人財產的自主權,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在結婚時明確財產歸屬可減少糾紛。 如果說,結婚登記前財產約定無效,只有結婚登記後財產約定才有效,那在男女雙方結婚登記後一旦一方不肯約定,豈不是只能實行法定共同制嗎?財產較多的一方又如何維護其合法權益呢?所以,夫妻財產約定協議的主體中的「夫妻」是指在處理財產時為夫妻,而非在財產約定時為夫妻。 (二)夫妻財產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且經一定公示程序始產生法律效力。 因此,婚姻當事人雙方訂立夫妻財產約定採用書面形式,應有公示程序要求,且以公證為准。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財產約定對第三人生效的條件,只有第三人知道該約定,才能對第三人產生對抗效力;否則,夫妻財產約定只在婚姻內部產生效力,不對第三人產生效力。這不利於夫妻一方獨立地與第三人發生經濟交往。同時,我國地域寬廣,人口眾多,第三人查核更顯必要;加之,公證制度是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公證業務轄區至少有一個公證機構,對夫妻財產約定的受理情況十分有利,可以達到公示公信的效果。 因此,從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高度,從節省交易時間和成本角度考慮,切實促進民事交易的發展,《婚姻法》的司法解釋應規定公示程序要求,明確公示的部門應為公證機構。如法國民法典規定,夫妻所有財產協議,均應有公證人在場,當事人對此協定均表示同意並且必須有公證人在契約上簽字,該證書必須指明在舉行結婚前交至身份官員,德民民法典也有類似之規定。我國澳門地區的《澳門民法典》也採用公證程序,規定選擇婚姻財產制的婚前協議必須以公證形式確立,才能產生法律效力。 二、夫妻約定財產的注意事項 (一)夫妻財產約定的法定形式 普通意義上的協議,可以口頭約定。但是,婚姻法對夫妻財產約定規定了特定形式: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言下之意,口頭約定無效。因此,「甜言蜜語」中聽不中用。 (二)約定不明或沒有約定時的處理 夫妻財產約定不明或者沒有約定時,依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之規定處理,即依法認定夫妻財產的性質。當然,這些規定一般只有在離婚時用得著。 (三)夫妻財產約定一般僅在夫妻之間有效 首先,夫妻對財產的約定是有效的;但是,這種效力能在多大范圍內有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般地,該約定僅僅在夫妻之間有效,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除非債權人知道該約定。 (四)夫妻財產約定對夫妻債務的擔保問題 夫妻財產約定一般不能對抗債權人,即,不能因為夫妻財產約定而免除對債權人(第三人)的連帶責任,除非該第三人知道該約定;如果第三人知道該約定,那麼,根據約定財產份額,一方以自己的份額承擔償債義務。 (五)逃債協議無效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協議效力的問題,此處單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種協議很「受歡迎」,當事人也存在誤解。為了逃避債務,假離婚,同時約定夫妻所有財產歸另一方所有,企圖逃避債務,該約定無效。 (六)夫妻財產約定應囊括的元素 除了具有普通協議的元素外,夫妻財產協議還應當具備:被約定財產的屬性、財產份額、是否以離婚為生效條件等款項;必要時,可以對財產分割方式作出約定。 (七)夫妻財產約定的謹慎性 很多時候,情到濃時,一方(往往是男方)慷慨激昂:所有的財產歸你!說說可以,可千萬別形成書面材料。變相的約定包括:一方給另一方「借條」,如果該借條具備合法性及基礎事實,法院可以支持對方的還款請求。 (八)財產約定不能直接對抗房產證 夫妻約定房產歸誰,如果房產證在婚內取得,這種約定當然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該房產證系一方婚前財產,問題就復雜了:我認為,需要先經過法院確權之訴。 目前的夫妻財產約定立法不系統、尚不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公證人員在依法辦理夫妻財產約定書公證時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約定還是需要謹慎而行。

⑺ 常用法律案例分析

轉載自北大法律信息網
1\ 關於離婚案件中彩禮款的定性處理(案例分析)
李憲華 柳海峰
【學科分類】婚姻、家庭法
【寫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 案情

原告畢某,女,1982年4月8日生,漢族,初中文化,

住東阿縣大橋鎮畢庄村,農民。

被告趙某,男,1982年12月5日生,漢族,初中文化,住東阿縣大橋鎮雙鳳村,農民。

原告訴稱:由於與被告相識之間性格差異較大,致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故要求與被告離婚。

被告辯稱:我與原告有較好的感情基礎,只因些許小事發生矛盾糾紛,但並未影響我們之間的夫妻感情,故不同意離婚。即使判決離婚,原告亦應退還我彩禮款19000元,鑽戒一枚和借款3000元。

法院審理查明:2005年12月原、被告經人介紹相識並訂立婚約,當時原告在家務農,被告在部隊服役。2008年5月14日原、被告自願於東阿縣民政局登記結婚。2008年11月被告自部隊退役。原告訴稱於2008年5月24日至8月12日、10月1日至10月12日先後去被告所在部隊並與被告共同生活,被告不予認可,僅承認退役後曾在原告家中共同居住二天。2008年古歷11月,在媒人撮合下商量催娶事宜,並擬定於2008年古歷12月6日舉行婚禮。此時原告發現自己懷有身孕,但未告知被告。被告在愛為原告送結婚所需棉絮時,因原告嫌棄棉絮質量不好雙方發生爭執,同時二人性格倔犟均不予妥協,致使矛盾愈演愈烈,原訂婚禮亦被迫取消。2009年1月5日被告向本院提起離婚訴訟,2009年1月7日送達前原告告知被告懷孕之事並要求被告陪同前去中止妊娠手術,被告未允,原告獨自做了人流之行為,更加激起原告對被告的不信任感,自此雙方未再謀面。2009年1月22日被告自行撤回起訴,期間被告通過媒人和親戚多次和好工作,但均未奏效。被告稱訂婚時曾給原告見面禮6000元、滿水錢1000元、認家錢1000元,定娶時給與原告催娶錢10000元、滿水錢1000元,原告父親住院時,其父又給與原告2000元,對上述款項原告認可。被告另辯稱原告之弟結婚時曾給原告1000元、退婚後給付原告鑽戒一枚價值1500元,原告主張該1000元款項系被告給其弟的結婚禮金,不屬借款,並否認收取被告鑽戒。審理中,原告堅持離婚訴求,並以已共同生活為由不退還被告彩禮款,被告自認雙方隔閡太深,無和好希望,亦表示同意與原告離婚,但以符合法律條件為由堅持要求應退還彩禮款。因雙方各持己見,致調解不能達成一致。

合議庭合議時,對下列事實無爭議:

1、關於離婚問題:原、被告雖有著良好的婚姻基礎,並自願登記結婚,但在定娶過程中因細微小事產生矛盾,且互不妥協讓步,終至矛盾升級、事態擴大,繼而造成信任危機,對婚姻的存續失去信心,雖經本院多次調解,終未奏效,現雙方均認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無和好之希望,並一致同意離婚,根據《婚姻法》「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的基本原則,應依法准予離婚。

2、關於彩禮的范圍問題:一般來說,在定親時說媒人或男女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婚前給付女方的一定數額的金錢或首飾等較為貴重的物品屬於實際意義上的彩禮。它與婚約均有直接關聯,明確是以結婚為目的,帶有濃厚的習俗風味。而在訂立婚約後結婚前互相來往中,男方主動給女方的禮品,如煙酒、食品、衣物、少量現金則不認為是彩禮,而理解為一般的婚前贈與。同時對滿水錢、認家錢系女方在定親過程中因改稱謂或某一行為而獲取,付出了一定代價,具有明顯的道德意義,一般情況下亦不按彩禮對待,均按婚前贈與。

3、關於彩禮的認定:本案中,被告主張在訂婚、定娶過程中共給付原告彩禮款19000元(包括滿水錢,認家錢3000元),鑽戒一枚,借款3000元,原告認可收取彩禮款16000元、滿水錢和認家錢3000元、借款3000元,原告認可收取彩禮款16000元,滿水錢和認家錢3000元、借款2000元,主張給其弟1000元系結婚禮金,否認收取鑽戒。雙方爭議並不太大。根據上述界定范圍滿水錢、認家錢應按婚前贈與認定,故本案的彩禮款應局限於16000元。原告主張借款應由權利人主張相關權利。另給其弟1000元,被告雖予否認不屬禮金,但確因原告之弟結婚時給付,在為由該種情形時亦就不會有該款給付的發生,故該款應認定為結婚禮金,應按贈與性質對待。原告否認收取被告鑽戒,被告亦未提交相關證據,故該理由不予採信。

二、關於彩禮款的定性分析:

目前理論界對彩禮款的定性大致有五種意見:一是贈與關系,如《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的規定。贈與行為完成,財產所有權發生轉移,再行索要缺乏法律依據。二是無效民事行為。以給付彩禮以限制婚約違背了《婚姻法》婚姻自主原則,侵害了公民的婚姻自由權,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75條規定:「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所附條件是違背法律或者不可能發生的,應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故應認定因訂婚給付或接受財物的行為是一種無效民事行為。【《澳門民法典》第1474條做出如下規定:因婚約之一放當事人無能力或反悔而未能締結婚約時,任一方當事人均有義務按法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之規定,返還曾獲他方或第三人因訂立婚約及對雙方結婚之期待而贈與之物。」】。三是附條件贈與行為。以附條件贈與行為。以結婚為成就條件,若雙方最終締結了婚姻關系,贈與目的實現,贈與行為保持原有效力,雙方未能最終締結婚姻關系,所附條件未能成就,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雙方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贈與財產回復原始狀態。【瑞士民法典第94條規定,婚約雙方的贈與物,在解除婚約時徑可請求返還。】四是不當得利。女方因婚約取得的財產是一種事實上的佔有行為,並不發生財產所有權轉移,在物權法上表現為用益物權,即他主佔有,這種佔有權根據所有人的意思可以消滅。佔有權消滅之後,所有人根據返還佔有權請求權可要求佔有人返還不當得利,佔有人負有返還義務。因雙方未能結婚,當事人期待的法律關系不能成立,故一方取得財物缺乏法律依據,應按不當得利予以返還。【《德國民法典》第1301條規定,婚姻不締約的,訂婚人任何一方可以依照關於返還不當得利的規定,向另一方請求返還所贈的一切或作為婚約標志所給的一切。」】五是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以婚約的解除為所附條件,若條件不成就,贈與行為繼續有效;贈與物的所有權歸受贈人所有;若條件成就,贈與行為失去效力,雙方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贈與彩禮恢復婚約前狀態。【德國、瑞士民法典相關規定】。目前對第五種意見的傾向性越來越大。

誠然,本案涉及的不是婚約的解除,而是對《婚姻法》解釋(二)第十條的理解與適用。但未明確彩禮法律定性和范圍界定的前提下,僅靠解釋第十條的規定,遠遠解決不了一些具體的審判問題。2007年河南省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出台了《關於審理涉及婚約彩禮糾紛案件的指導意見》,依據遵循當地風俗習慣原則,照顧無過錯方原則和公平原則,將在婚約財產糾紛中發生的各種情況細化量化,並詳細制定出「不予返還」「減少返還數額」具體情形。值得參考借鑒。

本案爭議最大的問題在於對解釋第十條第一款第(二)項「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應支持返還彩禮款的法律規定。即對該條文中「共同生活」的理解。原告主張登記後隨即去被告服役不對並與其共同居住三個月。「十一期間」又居住十餘天,同吃同住,已構成該法條中「共同生活」的基本條件,故彩禮款不應再行退還。被告對原告上述主張不予認可,僅認可在退役後僅在原告家中住過三日,並與原告有過性關系,但主張偶爾的性行為並不能認為系「共同生活」,故要求原告退還婚前彩禮款。

對「共同生活』含義的理解不盡相同,司法實踐中在認識上也存有差異。有人認為,只要雙方共同居住,無論時間長短,即便是一天,也應視為共同生活。也有人認為,共同居住應當經過一定期限,否則不應認定為共同生活。還有人認為,認定共同生活應當以雙方發生性關系為必要。鑒於現實生活的復雜多樣,對於共同生活的認定,確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共同」是指一同、一道。「生活」《辭海》解釋為1、人的各種活動;2生存活著;3、生計;生涯;4、指工作或手藝。依照原意,共同生活應指意項1即一起參加的各項活動。按一般理解,共同生活應指在一定時間內夫妻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持續穩定的家庭生活,是指雙方真正走到一個家庭中,在經濟上相互撫養,在生活上相互照顧,在精神上相互撫慰,為了共同的生活和發展而進行各項活動的過程。其中即要求雙方履行夫妻之間的實質權利義務,也應要求雙方有相互扶助、共同承擔的經歷。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人們更看重雙方舉行結婚儀式,只有舉行了該項儀式,人們才普遍接受雙方成為夫妻關系的事實,共同居住生活才名正言順。否則廣大群眾很難認為男女雙方已構成真正的夫妻關系。綜上,「夫妻共同生活」必須有三個構成要件:一是夫妻雙方,二是相互履行夫妻權利義務和共同扶助的經歷;三是有一定的時間期限。參照河南周口中院的「指導意見,該期限不應少於三個月。」

被告給付原告彩禮即非處於自願贈與,又非原告索取,而是出於本地的風俗習慣使然,這種基於婚約所產生的財產流轉關系,一定程度上依附於婚約的效力。無論從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還是道德上的社會友善和和諧去評判彩禮行為,都不免失之公正。如支持男方訴求,則女方什麼也得不到,未免失之公允;如不支持男方訴求,則極易誘發道德危機,甚至引發惡性沖突事件。鑒於贈與人請求返還彩禮的正當理由,應從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和社會公道等民法基本原則出發,考慮雙方當事人的過錯大小等因素,結合實際情況,可判決受贈與人部分返還,全部返還或受贈范圍內適當補償。《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2008)有「對一方因彩禮給付造成其生活絕對困難,不足維持當地最基本生活水平的,可以有條件的支持一方請求返還彩禮款的訴訟主張。對適當返還作出的理論依據,德州和部分地區也有了相關案件。故本案考慮到這種特殊情況,亦可作出按比例返還的判決,以10000元為宜。
2\一起汽車消費貸款案例分析
程武龍
【學科分類】民法總則
【關鍵詞】汽車消費貸款、借款、抵押
【寫作年份】2002年

【正文】
一、基本案情
2001年1月4日至1月15日,我行西崗支行分別與大連當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集團)的五名員工簽定汽車消費借款合同,總金額為67餘萬元。該筆款項全部用於購買汽車,所購汽車的產權單位均為當代集團。當代集團以貸款所購車輛抵押給我行,並辦理了抵押登記,同時又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崗分公司簽定了保證保險合同。到2001年12月止,貸款余額為58餘萬元,保險公司也以各種理由不履行賠付責任。
2002年1月28日,我行依據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訴訟保全。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到2002年2月25日,五名員工貸款所購車輛全部被查封。2002年3月28日開庭,借款人未到庭,當代集團委託的律師出庭參加訴訟。
本案困難之處在於:(1)2001年12月中旬,我行就已開始查找貸款所購車輛,而當代集團不是說上沈陽,就是說借給了其他單位。我行在暗訪中了解到:車輛基本上不在單位,有時來一會兒就走。(2)立案後不久,當代集團發生重大變化,法定代表人遭綁架殺害,企業基本停業,除值班人員外,已無人上班。
最後在我行的努力下,當代集團賣出了這五台車輛,我行的貸款本息全部收回,金額為63.8萬元。
二、案情分析
本案屬汽車消費貸款糾紛,雖然我行貸款本息全部收回,但是從此案中我們也發現了在開展汽車消費貸款中我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分析如下:
(一)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應認定為無效
從表面上看似乎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手續齊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均應合法有效,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具體來說,理由有二。
1、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汽車消費管理辦法》第2條的規定:汽車消費貸款是指貸款人向申請購買汽車的借款人發放的人民幣擔保貸款。由此可知,汽車消費貸款對應款項所有權人應為借款人,以該款項購買的汽車應歸借款人所有。本案汽車的產權單位是當代集團,而不是五個借款人。這與上述人民銀行規章第2條不符,因此本案借款合同事實上並不是汽車消費貸款借款合同,而應是一般的借款合同。
2、由於以汽車消費貸款購得的汽車所有權人是借款人,因此若以該款項所購汽車設定抵押作為借款的擔保,則抵押人應為借款人。也就是說當以所購車輛設定抵押時,借款人與抵押人應為同一人。據此,本案當代集團既不應是汽車的所有權人,也不應是汽車的使用權人,因此當代集團不應成為抵押人。由於本案抵押合同的抵押人為當代集團,因此抵押合同應認定為無效。事實上,即使當代集團是汽車的所有權人,同樣不能認定其為員工借款提供擔保而簽定的抵押合同有效。因為《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條已明確規定:公司不得為個人債務提供擔保。
3、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汽車消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借款人向貸款人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提供擔保。借款人可以採取抵押、質押或以第三方保證等形式進行擔保。擔保當事人必須簽定擔保合同。就本案而言,上文已認定擔保合同是無效的,借款人簽定的借款合同是無擔保的。因此依據上述人民銀行規章第15條同樣可以認定本案借款合同不是汽車消費貸款借款合同,而應屬於一般的借款合同。
4、事實上,本案借款合同也不是一般的借款合同,而是無效合同。因為各個合同文本的名稱均為「中國工商銀行汽車消費貸款合同」,同時合同的內容都是對於汽車消費貸款期限、用途、利率、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等事項的規定,無法將其認定為一般借款合同。
5、《擔保法》第5條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主合同借款合同已認定為無效,反過來依據《擔保法》第5條又可以證明抵押合同是無效的。
(二)不能同時對保險公司提起訴訟
在起訴前,我行曾多次與保險公司交涉,希望能通過其理賠達到清收貸款的目的,保險公司雖然沒以履約保證保險合同無效拒絕賠付,但一直以其他理由不賠償。本案中,我行沒有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1、我行與保險公司簽定的履約保證保險合同已明文約定:借款人為汽車消費貸款的最終所有人。而本案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不是汽車消費貸款的最終所有人,借款合同應歸於無效,保險標的不存在了,因此保險公司也就無須承擔履約保證保險責任。
2、保險公司與銀行一樣,相對於汽車消費貸款的借款人而言,屬於優勢群體。因此如果我行與保險公司在法庭上辯論,其將主張依法確認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無效,這將增加本案的難度,最終判決結果也將對我行極為不利。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我行沒有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三)統一合同文本中的違約期限條件應予修改
對於分期償還借款合同,法律、法規都沒有規定當借款人未按期還款時,視為其餘未到期的貸款全部到期。從訴訟的角度來講,若等到每期貸款到期時才去起訴借款人,將可能造成訴訟不及時,並徒增訴累。因此,在業務開展初期,我行的汽車消費貸款合同一般約定:當借款人連續6期未還款或一年內累計6期未還款,則視為其餘所有貸款全部到期。由於抵押車輛屬於高損耗品,受損害的危險性大,且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因而容易造成抵押車輛貶值,增加貸款風險。所以上述合同對於違約期限條件的約定過於寬松,按此約定履行合同,將可能導致處理抵押物所得不足償還借款合同本息,最終造成我行貸款損失。因此,我行有必要修改統一的合同文本,將借款人違約的期限條件作出更為嚴格的約定。例如,約定借款人連續3期未還款或一年內累計3期未還款,即視為其餘所有貸款全部到期。
三、有關建議
1、本案貸款人與所購車輛的產權人之所以發生了分離,原因是我行業務人員對汽車消費貸款合同缺乏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導致了對汽車消費貸款借款人范圍的理解產生了偏差。由此建議我行:對各個業務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業務人員與法律事務人員的溝通。
2、從表面上看,對於由總行統一制定的類似汽車消費貸款這樣的格式合同,業務人員使用起來很方便,即只須在統一的合同文本上填一些諸如名稱、地址、借款金額、利息之類的事項,然後在蓋上我行公章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簽訂合同時,我行不僅要核查借款合同與抵押合同的主體對應性,而且還要兼顧兩合同編號等事項之間的一致性。故建議我行信貸人員在訂立合同時,要提高警惕,樹立責任心,不可草率行事。
3、本案借款人未到庭,當代集團委託的律師出庭參加訴訟。由於律師未提出借款合同、擔保合同無效的見解,借款人又未到庭,我行又沒有列保險公司為被告,因此法院沒有認定借款合同、擔保合同無效。但如果我行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形勢對我行將極為不利。因此我行在起訴時,應慎重考慮,不可草率地列所有利害關系人為被告。
4、查封車輛對於我行最後收回貸款本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有較大風險性的貸款或涉訴貸款案件,應首先注意請求法院訴訟保全。

⑻ 澳門特徵區合法結婚年齡是多少

澳門民法典規定,澳門地區的法定婚齡是男女均不得早於16歲。18周歲才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⑼ 債權轉讓制度的立法意義

  1. 近代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繁榮使債權轉讓制度更加成熟完備,債權本身作為轉讓標的被廣泛地進行交易轉讓,資產證券化等交易方式的出現更進一步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和投資的興盛,在這種背景下,債權的無因性和流動性都被進一步強化,甚至多重轉讓,比如債券的流通。

  2. 目前,債權轉讓制度在各國立法中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德國民法典》在第四章作專章論述,條款從第398條到第413條;《義大利民法典》在第一章債的總論中第五節作專門論述,條款從第1260條至第1267條;《澳門民法典》在「債權及債務之移轉」一章中以第571條至第582條的篇幅做出規定。此外,《日本民法典》第460條至473條、《荷蘭民法典》第1065至1078條、《阿根廷民法典》第752至757條、《法國民法典》第1689條至1701條均對債權轉讓作了詳盡規定。同時,各國均規定債權轉讓的有效要件應包括債權有效存在、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債權轉讓達成協議、債權內容不得改變、轉讓的債權具有可轉讓性等。

  3. 我國在債權轉讓制度方面也經歷從嚴格管制到鼓勵放開的立法轉變,我國1981年的《經濟合同法》把當事人合意轉讓合同債權視為「買空賣空」、「轉包漁利」、「倒賣經濟合同」的行為而嚴加禁止。隨著80年代改革的推進和商品經濟的發展,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則》允許在合同相對方同意的前提下,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方,但不得謀利。《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後,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對債權自由轉讓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1999年頒布施行的《合同法》順應了這一要求,規定除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三種情形外,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且不再需要徵得債務人的同意,《合同法》第79條至第83條、第87條對債權轉讓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不能轉讓的情形、轉讓權利通知義務、從權利應一並轉讓、債務人享有抗辯權、抵銷權等內容作了粗略規定。比如第79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4. 但是,《合同法》的債權轉讓通知義務與《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的須經債務人同意相沖突。有關債權轉讓的限制條件,《民法通則》規定過於嚴格,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而《合同法》規定過於寬泛,不利於保護債務人和他人利益。

  5. 實踐中運用的不斷增多與立法粗疏甚至缺位的現狀、使一般債權質押、浮動擔保、讓與擔保等融資擔保制度獲得了實用性和立法的必要性。

  6. 綜上所述,在「物盡其用」成為我國物權法孜孜以求的立法目標的大背景下,一般債權質押不能囿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保法倉促出台之時處於對「三角債」問題的懼怕而過於謹慎的立場,而應藉助相對成熟的理論准備,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在物權法上立足,以發揮債權財產化、價值化的應有效用。

熱點內容
道德經中的敬 發布:2025-01-27 12:33:28 瀏覽:427
江西省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29:08 瀏覽:468
我的理想法官 發布:2025-01-27 12:21:41 瀏覽: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讀後感 發布:2025-01-27 12:21:39 瀏覽:73
民法456 發布:2025-01-27 12:14:19 瀏覽:822
廢品收購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12:30 瀏覽:707
2015武漢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27 12:10:51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三款 發布:2025-01-27 11:59:23 瀏覽:420
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1:47:40 瀏覽:988
勞動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7 11:38:14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