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7條解釋
Ⅰ 觸犯刑法第25條第一款第27條的規定,會怎麼判刑
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
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Ⅱ 《刑法》第27條第2款中應當與所有《刑法》應當一樣么
我國《刑法》第27條第2款規定:「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這是法律規定,對任何犯罪都一樣,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回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答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也就是說,只有在既是「犯罪情節輕微」又「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況下,對犯罪分子才「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對「免予刑事處罰」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採用非刑罰方法處理。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法,但是要給予受害人賠禮道歉或者賠償損失或者進行行政處罰。
(3)刑法27條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問題的批復》已於2000年6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7月27日起施行。
二○○○年七月二十日
Ⅳ 刑法27條
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Ⅵ 刑法271條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職務侵佔罪中的量刑起點為:,參照最高人民法專院《關於辦理屬違反公司受賄、侵佔、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是指侵佔公司、企業等單位財物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侵佔公司、企業財物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侵佔公司、企業財物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所以涉案 金額5萬屬於數額較大。至於哈爾濱屬於黑龍江省指標如果黑龍江省沒有制定量刑標准就按照國家標准,即上面所說的。
退賠應該在偵查機關立案偵查前 或者在偵查機關尚未查清具體數額時主動交代退贓也會在量刑時考慮。
批捕就是公安機關向檢察院申請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經檢察院批准對犯罪嫌疑人實行抓捕。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專作用的,是從犯。對屬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7)刑法27條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Ⅷ 刑法第27條
第二十七條 【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專、減屬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條文注釋
從犯有兩種情況: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和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起次要作用的」是指在整個共同犯罪活動中,處於從屬於主犯的地位,對主犯的犯罪意圖表示贊成、附和、服從,聽從主犯的領導、指揮,不參與有關犯罪的決策和謀劃;「起輔助作用的」從犯特點是不直接參與具體犯罪行為的實施,在共同犯罪活動中,為完成共同犯罪只起了提供物質或者精神幫助的作用。如提供作案工具、為實行犯采點望風、指示犯罪地點和犯罪對象、消除犯罪障礙等。認定從犯時,應當注意劃清從犯與包庇犯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在共同犯罪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犯罪,起了次要或者輔助作用,與主犯有共同故意;而後者是在犯罪分子實施犯罪後給予犯罪分子窩藏、窩贓等幫助的,事先與犯罪分子沒有共同故意。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解釋
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該條的解釋:是關於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的處刑規定。其中:
刑訊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
暴力取證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證人使用暴力,逼取證言的行為。刑訊逼供罪和暴力取證罪的犯罪主體都必須是司法工作人員。
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被指控有犯罪行為而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公訴案件中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前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後人民法院判決前稱為被告人,自訴案件中,在人民法院判決前都稱為被告人。
「使用暴力」,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證人施以肉刑、傷害、毆打等危害證人人身的行為。
「證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知道案件情況而向司法機關作證的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對刑訊逼供的規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的;
2.致人自殺或者精神失常的;
3.造成冤、假、錯案的;
4.3次以上或者對3人以上進行刑訊逼供的;
5.授意、指使、強迫他人刑訊逼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