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款之一
A. 請問刑法條文的「款」和「之一」是個什麼關系 「之一"的那個部分算不算是法條的一款
1、刑法條文分條、款、項、目,如: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回
(一)罰金;
(二)剝答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該條中,帶「()」的部分分別是第一款的第一、二、三項,「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是第二款。
2、「之一」在刑法修正案中出現,是對刑法新增內容的規定,一般是作為刑法該條中的最後一款,如:《刑法修正案八》中「 一、在刑法第十七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就是該條的第五款。
第十七條【完全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條】
B. 刑法133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是什麼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是醉酒駕駛機動車。
C. 刑法133條之一第一款
《刑來法》第一百三十三源條之一第一款: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D. 刑法體系的款
條下是款,款是設於某些條文之下的單位。有些條文表達的內容簡單,只有一段,因而沒有必要在條下設款。在條文所要表達的內容比較豐富,存在若干層次的情況下,需要在條下設款。我國刑法中的款採用另起一行的方法表示。例如,我國刑法第23條分為兩款,第一款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概念,第二款規定的是未遂犯的處罰原則。
在款的內部還有段之分。在某些情況下,在同一款里還會包含有兩個甚至三個意思。在學理上,對同一款里包含的兩個意思,分別稱為前段與後段;對同一款里包含的三個意思,分別稱為前段、中段與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果用「但是」這個連接詞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在學理上稱之為但書。刑法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補充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使前段的意思更為明確。例如我國刑法第13條前段規定了犯罪的概念,後段規定:「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就是補充性但書的適例,它從反面使犯罪概念更加明確。(2)例外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前段的例外。在條款中,幾是以「但是……除外」這種句型出現的但書,都屬於例外性但書。例如我國刑法第65條前段規定了累犯的概念和處罰原則,後段規定:「但是過失犯罪除外」,這就是例外性但書的適例。因此,過失犯罪是累犯構成的排除性條件。(3)限制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例如,我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就是限制性但書的適例。
E. 刑法中的第一款是什麼意思
法律中的條款項目
法律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
一部法律根據《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一般由編、章、節、條、款、項、目組成。編、章、節是對法條的歸類,所以,在適用法律時只需引用到條、款、項、目即可,無需指出該條所在的編、章、節。因此,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適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一、「條」
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
法律規范條文的適用,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關於條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如《立法法》第十條。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不能寫成《立法法》第10條。至少在2000年《立法法》施行以後不能使用。
二、「款」
「款」是「條」的組成部分。「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款」的適用。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關於引用款時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數字。如《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不寫作《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2款。
三、「項」
一般來講,「項」是以列舉的形式對前段文字的說明。如《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一)國家主權的事項;(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三)......該條中的(一)、(二)、(三)......(十)等就是該條的十個項。該十項是對前段文字中「下列事項」的說明。所以,含有項的法條,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應的文字表述。
「項」前冠以數字以對列舉的內容進行排列。如上所述,各項前都冠以(一)、(二)、(三)、(四)等數字,而且這些數字只能以中文數字加括弧的形式出現。
「項」的適用。對含有項的法條,適用時應當適用到項。如果不適用到項,有適用法律不正確之嫌。
根據立法技術的不同需要,「項」可以依附於條,也可以依附於款。即條中可以有項,款中也可以有項。
四、「目」
「目」隸屬於項,是法律規范中最小的單位。如《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這五種情形,就是該項的五個目。
「目」的特性與作用與「項」相似,不同的是項對條或款的列舉式說明,而「目」是對項的列舉式說明。項的前面冠以中文數字加括弧,而「目」的前面則冠以阿拉伯數字,並在阿拉伯數字後加點(在具體引用法條的目時,只註明阿拉伯數字,無須加點)。
「目」的適用。如果某個法條或款的內容有「項」,而「項」下還有「目」的,在適用法律時就應當適用到「目」。
F. 刑法205條之一第一款是什麼
我國《刑法》第205條第一款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用簡單罪狀的形式作出了規定,該條第四款又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的客觀方面要件作出了立法解釋,明確規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由上述規定可以看出,「虛開行為」包括:「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和「介紹他人虛開」四種行為,即行為人實施了上述四種行為中的任何一種,就符合了該罪客觀方面要件,有可能得到相同的處罰。也許立法者在將四種行為的先後順序進行安排時並不是隨意地,而是根據四種行為的危害性大小從大到小進行排列的,因為四種行為在危害性上的差別是明顯的,而且「介紹他人虛開」的危害性最小,排在最後。但是,《刑法》第205條第一款、第二款所規定的五個法定刑統一適用於上述四種行為,並沒有區別上述四種情形而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定刑。因此,將「介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中獨立出來,為其規定與上述三種行為適用的法定刑較低的法定刑顯得尤為必要。
首先,「介紹他人虛開」與「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三種行為的危害性有明顯差別,若四種行為適用相同的法定刑則存在罪責刑不一致的問題。「為他人虛開」是指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合法資格的主體,明知對方沒有貨物銷售或提供應稅勞務,為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雖有貨物銷售和應稅勞務,而為其開具內容不實、數額不一致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是「自己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是「自己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本身就非常明確。此三種行為都直接與自己有關,自己在其中要麼是出票人,要麼是受票人,出票人多為完成地方稅務等有關機關下達的經營額等剛性指標而急需用出票的方式將單位業績記載在會計帳薄中,受票人則多為偷稅而用增值稅發票來增加成本和費用,減少利潤,從而減少應繳稅額。出票人的出票行為直接危害國家的發票管理制度,而受票人的受票行為則直接危害國家的稅收征管制度。「介紹他人虛開」指介紹行為人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合法主體與要求虛開的主體之間,根據雙方的需要而進行溝通、撮合的行為,或者應某一方的要求,在其與相對方之間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行為。介紹虛開人的介紹行為並不直接危害國家的發票管理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而是通過出票人的開票和受票人的用票進行間接危害國家制度。介紹虛開行為與另三種行為人自己親身踐行行為相比,其危害性顯然要小得多。
其次,「介紹他人虛開」中的「介紹」本身就直接體現了較輕的社會危害性。介紹人乃中間人,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犯罪中表現為溝通、撮合、引見、提供信息、牽線搭橋等作用,而直接產生危害的是出票行為和受票行為。介紹虛開人行為的危害性表現為讓已經產生犯罪意圖的兩個或兩方多人見面、認識、熟悉。在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上看,介紹虛開人明知讓已經產生犯罪意圖的受票人、或出票人、或受票人和出票人見面可能發生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行為這一危害社會的結果,這里可以排除「必然性」。在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上看,介紹虛開人希望受票人和出票人見面,既包括介紹虛開人與受票人、出票人在同一時空下見面,也包括在介紹虛開人的撮合下一方和另一方通電話,還包括介紹虛開人不在場而幾個內其引見使雙方在網路上聯系。在雙方見面、聯繫上,介紹虛開人具有直接故意。但介紹虛開人在讓出票人給受票人虛開發票上,採取的是放任態度,屬於間接故意。因為,雖有介紹虛開人的撮合,出票人是否給受票人虛開以及受票人是否撤回開票要求,他們的意志是自由的,是介紹虛開人所不能左右的。所以,介紹虛開人危害社會的行為只能通過出票人的虛開行為來實現,介紹的實行行為的危害性要明顯小於虛開的實行行為。
倘若介紹虛開人介紹的內容是概括而抽象的,其受刑罰的輕重直接由虛開者虛開的數額決定,使介紹虛開人與出票人、受票人在相同的法定刑幅度內進行量刑,對介紹虛開人就更不公平了。因此,有必要從立法上將介紹虛開行為與另三種虛開行為區別開來,冠以不同的罪名,適用不同的法定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我國刑法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最後,按我國刑法的立法例,介紹性質的罪名一般適用較輕的法定刑。我國《刑法》第八章「貪污賄賂罪」同時設有「受賄罪」、「行賄罪」和「介紹賄賂罪」,因為介紹行為的危害性明顯小於受賄行為和行賄行為,在規定法定刑時,對「介紹賄賂罪」作出相對較輕的刑罰幅度。「受賄罪」的法定最高刑為死刑;「行賄罪」的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而「介紹賄賂罪」的法定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同時規定「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由此可見,「介紹賄賂行為」的危害性明顯小於「受賄行為」 和「行賄行為」, 「介紹賄賂罪」的法定刑也明顯輕於「受賄罪」和「行賄罪」的法定刑。因此,設立「介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也符合我國《刑法》的立法例。筆者認為,將「介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中獨立出來非常必要。特建議對《刑法》第205條進行修改,將「介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作為第205條之一,第一款作如下規定:「介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處或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的,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二款規定:「介紹虛開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虛開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希望採納,謝謝
G. 刑法體系中的款與項如何區分請用具體的法條說明
刑法體系中的款比項大一級,在法律條文中,一般的結構是篇、章、節、條、款、項、目。具體來講,「第XX 「是條,條里的某「意義段」是款,每款中,用中文數字加括弧表示的是「項」,項下面用阿拉伯數字加括弧表示的是「目」。
如第一款之六項: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7)刑法款之一擴展閱讀:
刑法體系中的款與項外其他結構:
法律條文,一般的結構是篇、章、節、條、款、項、目,但是中國現在(1949以後)的法律很少有「篇」的結構,而多用「編」的結構,包括中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通則、三大訴訟法等基本法律。
例如,中國現行刑法的結構是「編」、章、節、條、款、項,整個刑法分為兩「編」即總則編和分則編。下面就《民事訴訟法》舉例,進一步說明問題。如:
第二編 審判程序......................"編"
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章"
第四節訴訟中止和終結...................."節"
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條"
"目",條與款下還有目,目也可能設於節下條上,一般來說,目是某些條與款之下設立的單位。
"節",章下是節,節是章根據需要而下設的單位,反映章內部的有機聯系。我國刑法,根據內容決定章下是否設節。
在刑法總則中,凡內容較多並且有明確的層次之分的,往往設節,否則就不設節。在刑法分則中,罪名較多的第三章與第六章下設節,其他章下均不設節。
「章」,編下是章,章是總則和分則兩編之下的單位。刑法總則和分則各自獨立設章。我國刑法總則分設五章,刑法分則分設十章。在刑法分則中,罪名往往按章排列,各章的排列有一定的順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H. 刑法第37條之一第一款是什麼
第三十七條復 對於犯罪情制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在刑法第三十七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七條之一:「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其從事相關職業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I. 刑法205條之一第一款
第一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有前款行為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9)刑法款之一擴展閱讀
虛開增值稅發票罪是指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違反有關規范,使國家造成損失的行為。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沒有貨物購銷或者沒有提供或接受應稅勞務而為他人、為自已、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即使有貨物購銷或提供或接受了應稅勞務但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數量或者金額不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進行了實際經營活動,但讓他人為自已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