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院報
Ⅰ 人民法院報公告查詢
第一來步,先查看受案源法院官網,看公告,或直接去受案法院公告信息欄查找。第二步登陸「法院公告網」,然後查閱公告信息;第三步在「人民法院報」和「人民法院網」查閱公告信息。
Ⅱ 法院公告送達有幾種形式在人民法院報之外的報紙公告合不合法
公告送達:
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人民法院通過公告將訴訟文書有關內容告知受送達人的一種特殊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送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或規則:
(1)法院採取公告送達,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法律對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
(2)公告送達起訴狀或上訴狀副本的,應當在公告中說明起訴或上訴的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的,應當說明出庭地點、時間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
公告送達判決書、裁決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裁判是第一審法院作出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人民法院。
(3)自公告發出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
(4)人民法院應當在案卷中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和經過。
在人民法院報之外的報紙公告,一般也需要是正規的政府報紙,如當地省級政府日報。
(2)人民法院院報擴展閱讀:
完善公告送達:
1、要堅持確有必要和謹慎適用原則。
公告送達是擬制送達,如果操作不慎,易對受送達人合法權益構成侵害。
因此,只有在已經查明受送達人確已下落不明或者當事人雖然未下落不明,但確有證據證明採取其他自然送達方式確實無法送達情況下,才能視具體情況,慎重選擇適當的公告方式,向受送達人送達法律文書。
2、將公告送達納入案件評查范疇。
適用公告送達必須有證據證明確有必要,以防止公告送達制度被惡意訴訟當事人利用,也防止給受送達人知曉送達內容後向法院不正當地「討說法」留下口實。
因此,要強調法官對公告送達必要性證據的收集或者強調當事人提供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證據或者自然送達無法實現的證據,以確保公告送達具有現實必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告送達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怎樣完善公告送達
Ⅲ 在人民法院報上查詢公告送達時間怎麼查
1、網路搜索受案法院官網並進入,這里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為例
Ⅳ 為什麼要求法院公告在《人民法院報》統一刊登
法律沒有規定必須在《人民法院報》刊登公告。人民法院報是最高人專民法院主管的屬報刊,有刊登法院公告的業務便利。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公告送達的,可以通過在法院所在地張貼公告或者在報紙上公告送達。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八條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Ⅳ 法院公告一律由《人民法院報》統一刊登的通知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對於人民法院公告依法在《人民法院報》統一刊登的情形,具有法律效力。相回關人員應當依法予答以遵守。另外,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相關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Ⅵ 人民法院報公告怎麼查詢
第一步,先查看來受案法院官自網,看公告,或直接去受案法院公告信息欄查找。第二步登陸「法院公告網」,然後查閱公告信息;第三步在「人民法院報」和「人民法院網」查閱公告信息。
Ⅶ 參考文獻,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27日第03版,引用了這篇文章
作者就是最抄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參考文獻格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人民法院報,2013-04-27,(03)
Ⅷ 人民法院報是C刊嗎
不是。期刊與報紙 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人民法院報再好,也根本不屬於核心期刊。發了也沒有用的。
Ⅸ 人民法院報公告發票怎樣索取
在法院報上公告的,發票由人民法院報社出具。並非法院,各個法院只是經辦方。具體可聯系北京的人民法院報社,地址電話網上都可查詢。
Ⅹ 怎樣找到人民法院報2006年5月16日
去各地的檔案局圖書館都有,一般電子版也可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