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舉例

民法總則舉例

發布時間: 2022-03-05 13:41:10

民法中的期間如何計算

期間計算方法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章期間回計算答

第二百條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第二百零一條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

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

第二百零二條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第二百零三條期間的最後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期間的最後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時;有業務時間的,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為截止時間。

第二百零四條期間的計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規定,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1)民法總則舉例擴展閱讀:

民法訴訟的時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㈡ 民法總則第49條舉例說明,自然人宣告死亡但是並未死亡不影響該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的民事法律行為效

1,被宣告死亡期來間,借錢源、租房依然要承擔責任,不能說被法院宣布死亡就不用還錢。

2,這條規定的是為了保護實際上沒有死亡卻被申請死亡的公民財產權的規定。

3,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的遺產一般情況下按照法定繼承,但是如果公民實際沒有死亡訂立了自書遺囑或者公證遺囑,那麼這么遺囑的效力優先。

㈢ 民法總則第五章規定列舉民事權利有沒有必要性

民法總則第五章規定列舉民事權利,不僅有必要性,而且列舉的還不夠。這是2016年11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民法總則草案時,一些委員發出的聲音。
關於民法總則第五章「民事權利」,一審時很多委員提出應該羅列更多項權利,雖然二審稿增加了一些條款,如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等,但韓曉武、王明雯、沈春耀等委員分別提出,這部分應該列入更多權利,並分節規定。
韓曉武委員提出,「民事權利」應該是民法總則乃至將來的民法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二審稿沒有作出充分的、應有的規定。
沈春耀委員說,民事權利方面有大量的新興和新型權利,比如信息權利、基因方面的權利,民事立法也應該在這方面留下餘地和空間。
王明雯委員認為,二審稿「民事權利」增加了一些條款,但仍不能夠完全涵蓋所有權利,部分條款之間存在矛盾。建議這部分採用通則的立法體例進行分節表述,比如分為人格權、身份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更詳細地進行規定。
韓曉武委員說,民法總則作為權利立法而缺乏權利保護的相應規則,會給社會和司法實踐帶來許多現實的誤解和困惑。因此,建議「民事權利保護」這一制度能夠單獨用一節來規定。具體內容可以從公共權力的救濟和權利人自主救濟兩方面來規范,使權利人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實現權利保護。
資料來源於央廣網新聞中心:http://news.cnr.cn/native/gd/20161103/t20161103_523240112.shtml

㈣ 《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年的訴訟時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如何適用

您好!
就訴訟時效期間而言,《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如何銜接,《民法總則》沒有作出規定,對此,通常應該由最高法院作出相關的司法解釋。

關於《民法總則》中訴訟時效制度的溯及力問題,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沒有溯及力,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時,應適用《民法通則》關於2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實踐中,最高院在《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中部分採用了訴訟時效制度不具有溯及力的觀點。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將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由3個月延長為6個月,該決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依據最高院《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6條及該解釋的起草者在《行政訴訟法新舊法銜接的幾個具體問題》中的論述,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已經屆滿3個月的,應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3個月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有溯及力,從保護債權人的角度出發,即使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仍應適用《民法總則》關於3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或者雖然不適用延長後的訴訟時效期間,但對於發生在《民法總則》施行前民事權利被侵害的,作出特殊的安排。
實踐中,最高院在《民法通則意見》中採用該觀點,該意見第165條規定,「在民法通則實施前,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民法通則實施後,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和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從1987年1月1日起算」。
又如,我國台灣地區2009年修正公布的《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4條規定,「民法物權編施行前,依民法物權編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余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物權編施行時,已逾民法物權編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前項規定,於依民法物權編修正施行後規定之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余不足一年者,准用之。」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㈤ 民法通則關於法人的分類 舉例說明

在我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一)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相當於傳統民法理論中的營利性社團法人。
根據企業法人的所有制形式及投資者的國籍及投資方式等,企業法人又可作以下分類:
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即國有企業法人,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法人,它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法人對國家交給其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利。
2.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是勞動群眾按合作化原則集資建立起來的企業法人。我國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末國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產生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所有權歸集體所有。
3.私營企業法人
私營企業法人是二人(自然人)以上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建立的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的投資者以其出資額對公司的債務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4.聯營企業法人
聯營企業法人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事業單位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成立的法人。
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營者與中國的公司、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合營各方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
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作者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合作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的合作條件,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合作各方對於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以及合作企業終止後剩餘財產的歸屬,由合作合同予以規定。
7.外資企業法人
外資企業法人是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法人。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企業的公司化改造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所有制的企業逐步為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企業形式所替代(例如,在原有的國有企業中,通過吸引外資或吸收其他投資,注入了其他性質的資本,即由國家獨資變為國家控股或者參股)。所以,上述企業法人的分類的意義逐漸減小。
(二)非企業法人

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的規定,非企業法人又分為以下幾類:

1.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從中央到地方的具備法人條件的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從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獲得活動經費(預算撥款)。如各級政府機關、人民法院等。
2.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具備法人條件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學技術等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如學校、醫院、科學院、文藝團體等。
3.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人民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自願組織起來進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學聯、各種學會及研究團體。

㈥ 民法總則第49條舉例:自然人宣告死亡但是並未死亡不影響該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的民事法律行為效

1,被宣告死亡期間,借錢、租房依然要承擔責任,不能說被法院宣布死亡就不用內還錢。

2,這條規容定的是為了保護實際上沒有死亡卻被申請死亡的公民財產權的規定。

3,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的遺產一般情況下按照法定繼承,但是如果公民實際沒有死亡訂立了自書遺囑或者公證遺囑,那麼這么遺囑的效力優先。

㈦ 什麼是民事法律行為是什麼意思可以解釋得具體點嗎最好舉個例子

民事行為:即公民、法人互相之間的行為,如買賣、運輸、承包、加工、招工、勞務、贈與、收養、繼承等一切行為。
法律行為:受法律約束保護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受法律約束保護的各種民事活動。
經過這簡略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理解嚴謹的解釋了,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行為。
如:建築公司承建某市一座大橋,合同中約定了圖紙、材質、造價、工期,違約責任等一切細節,雙方法人簽字後,這就形成了一個受到法律保護的完整的民事法律行為。‍

㈧ 能不能舉些事實行為的例子

事實行為的例子: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

拓展資料

一、事實行為,「法律行為」的對稱。

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不直接決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直接發生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機關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外,其活動大部分屬於事實行為,如做出決定前的材料准備行為,作出決定後的實際執行行為等。

按其與行政行為的相關性劃分,事實行為可分為程序性行為和非程序性行為;前者與行政行為緊密相聯,對行政行為的產生過程和實施過程具有重大影響,常為行政程序法所規范,違法的可導致與其相關的行政行為的撤銷;後者不依附於某一行政行為,如對相對人的監督檢査行為,也受行政法的規定,在其違法時可能發生行政主體或行政工作人員的責任問題,如賠償責任,懲戒責任等。

二、事實行為與法律行為主要區別在於:

(1)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產生法律後果,法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法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三、對事實行為的認識 --《民法總則》第129條的理解

《民法總則》第129條規定,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權利是民法的核心。依民法總則的規定,我國民法對民事權利取得的依據作了三個層面的規定,主要是民事權利可以依當事人的行為和法律規定事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按傳統民法理論,似乎行為和事件已經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民事權利取得的方式。

從目前來看,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還沒有相關的內容,未來司法實踐中到底確認哪此為「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作為取得民事權利的依據之一,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以意思表示為核心的民事法律行為最為常見,唯有事實行為較為特殊,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認識,以期對權利的取得有較為完善的准備。

從學理上講,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得失變更的各種主客觀事由均稱為法律事實,因此,法律事實也是民事權利取得的依據。一般認為,法律事實包括行為和事件。行為又區分為以意思表示為核心的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的特點是不具有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的特徵(以意思表示為核心)、不包含行為實施者的真實意思或者法律在確定效力時不考慮行為實施者真實意思的行為。事實行為,如侵權行為、非表意行為等,發生民法上的效力包括引起民事權利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並非取決於行為人的意志,而是直接受制於法律的規定。

事實行為不同於民事法律行為的地方,在於事實行為沒有行為人就發生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意思,或者法律在確定行為的法律效果時不考慮行為人的意思,而是直接對產生何種效果做出規定。

具體而言,先佔、加工、遺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發現、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住所的設定等,均屬於此類。依物權法上的規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一般而言,侵權行為也屬於事實行為。但此,與台灣地區的民法規定不同,台灣地區對民事法律事實還作了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的區分。

學理上雖然有過關於事實行為合法性的討論,但是主流觀點認為,法律區分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劃分的標准不是合法與違法,而是行為實施者是否存在意思表示或者法律在確定行為的效果時是否考慮行為實施者的真實意思。因此,只要是沒有意思表示或者法律在確定其效果時不考慮行為實施者的真實意思的行為,均為事實行為。至於其在法律的價值判斷上是否合法,與構成事實行為無關。

侵權行為不發生行為人追求的、放任的效果,法律也不認可其疏急(沒有認識到損害可能會發生)或者輕信(損害不會發生)心態下發生的損害效果,而是直接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