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七編制民法典

七編制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3-05 17:27:54

民法典中各編的比例是多少

民法典各分編的構成

民法典體系是按照一定邏輯科學排列的制度和規則體系,它是成文法的典型形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大陸法之所以稱為民法法系,就是因為它以民法典為基本標志。民法典又特別重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形式體系(即民法典的各編以及各編的制度、規則體系)和實質體系(即民法典的價值體系)。我國民法典各分編到底由幾編構成,自民法典編纂工作開展以來,理論界和學術界既有共識也有不同意見。看待這個問題,既要從理論體系的角度,也要有歷史和世界的眼光。

從世界范圍來看,大陸法國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兩種民法典體系:一是德國民法典的五編制體系,這一體系來自於羅馬法,主要是由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各編組成;二是法國民法典的三編制體系,法國民法典最初由人法、財產法以及財產取得方法三部分組成,簡稱為三編制的體系。這兩大體系對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的影響很大,但近幾十年來,法國率先突破了自己的三編制體系,適應金融擔保的需要,單設了擔保一編。近幾十年制定的民法典,如荷蘭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等,都採取了與德、法民法典有所不同的體例安排。總的來說,民法典體系雖然反映了民法的發展規律,但也要根據本國的法律傳統、現實需求而發展變化,因而不存在一成不變的體系。比如,荷蘭民法典就根據其海運發展的現實需要而單設運輸一編。而魁北克民法典出於保障債權的需要而單獨設立了「優先權和抵押權」一編。

本次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採用了六編制的體例,從總體上說,這個體系是以民事權利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即由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親屬權)、繼承權以及對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即侵權責任編所構成。

❷ 民法典第七編侵權責任法內容相關案例

法律分析:原告某種子公司與被告李某簽定房屋租賃合同,約定原告將其座落在邵武市和平鎮的和平種子倉庫出租給被告使用,使用用途為倉儲,租期一年。合同簽訂後原告按約將倉庫交付被告使用。和平種子倉庫發生一場大火,倉庫的屋頂、門、窗戶等被燒毀。事故發生後,有關部門未對火災事故的原因及責任作出認定。原告多次找被告協商,要求被告恢復被損毀部分的原狀或賠償損失,均遭被告拒絕。為此,原告以被告未履行合同之義務,損毀租賃物,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73,5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百一十四條 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❸ 民法典的七編依次分別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

❹ 民法典共有幾編有哪些編

民法典共有7個分編:
第一編總則
第二編物權
第三編合同
第四編人格權
第五編婚姻家庭
第六編 繼承
第七編侵權責任

❺ 民法典幾個分編

民法典共有7個分編:
第一編總則
第二編物權
第三編合同
第四編人格權
第五編婚姻家庭
第六編 繼承

第七編侵權責任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體系結構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將「誕生」。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又保持適度的前瞻性、開放性。

多一「典」不容易

民法典,就要來了,會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在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看來,民法典「為民事活動提供各種基本准則,為交易活動確立基本的規則依據,為各種民事糾紛的預防和解決提供基本遵循」。稱之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實至名歸。

談起民法典,它為什麼不是叫「民法」而是叫「民法典」呢?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法典」?有學者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像《漢謨拉比法典》《狄奧多西法典》之類的古代法典,盡管名稱中帶有「法典」二字,但並不是真正的「法典」,其實質上是關於各科法律、命令甚至是權威學說的系統匯編。法典,是指18世紀以來對法律予以分科之後對某一法律學科進行系統編制而形成的有國家強制力的書面文件。「法典」要求,凡是納入的規則,在組合和搭配上具有邏輯性、體系性。可見,能真正叫「典」並非易事。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符合「典」的要求,被視為近代法典範本之一。

那我國民法典是不是真正的「法典」?這要從「編纂」二字上找答案。編纂是在總結現行立法司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制度完善、設計和創新。王利明形象地比喻:「編纂民法典是在已經支起來的房屋骨架上蓋房屋。」編纂民法典,既要「編」又要「纂」。「編」就是要將現有的物權、合同等民事法律和制度進行系統整理、統合。對已制定的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法律進行科學化、體系化的整理。「纂」就是要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確立新的制度。例如,人格權編就是重新起草、編寫的。這樣看來,我國民法典具備「法典」特徵,不愧於「法典」本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民法典立法參與專家龍衛球認為,「我國民法典從體繫到制度再到每個具體條文,千錘百煉,邏輯嚴密,規范清晰。從法律形式上說,立法表達形式至臻成熟,達到了科學系統化的較高水平,顯示出極高的成熟度和穩定性。」

為何分七編

我國此次編纂的民法典(草案)共七編,採取了總則加分編的結構,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為什麼如此編排?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介紹:「我國民法典採用的是德國潘德克頓式的做法,編纂體例分成總則和分則,總則規定的是一般性規定,分則規定的是各個民事法律關系當中的具體規定。德國民法典由總則編和債編、物權編、親屬編和繼承編組成,這種做法就叫五編制的民法典,我們原則上也是用這樣一個方法,但比德國民法典多出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

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民法典分編包含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達成了廣泛共識。在討論中,有專家建議在此基礎上增加人格權編、知識產權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編。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是否納入民法典各分編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內容具有基礎性,是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規則;二是內容具有普遍性,是社會生活普遍適用的通用規則;三是內容具有穩定性,是經過實踐證明切實有效、可以長期適用的慣常規則;四是內容具有平等自願性,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依法可採用、可約定的規則。對於涉及特定群體、領域的內容,原則上由民事特別法規定;對於民法典各分編的規定難以涵蓋和替代的內容,不宜納入;對於那些還處於發展變化中、經驗還不成熟、拿不準的內容,暫不納入。

有了科學的原則標准,哪些內容能入編就可以嚴格研究論證了。人格權關繫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加強人格權保護的呼聲和期待較多。綜合考慮各方面意見,總結我國現有人格權法律規范的實踐經驗,在民法典中增加人格權編是較為妥當、可取的。而設立知識產權編目前條件還不成熟;民法典不宜設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編。於是,民法典最終採取七編制,這也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體現。

在楊立新看來,「我國民法典之所以比德國民法典多出兩編,採用七編制,是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在這兩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立法和司法經驗,可以人格權單獨規定一編,侵權責任單獨規定一編。這也剛好是我們的中國特色。」

貢獻民事立法的中國智慧

民法典以「民」為名,自然要立足中國、面向中國,解決中國人民自己的問題,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而這七編制的中國特色,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體系的安排,是我國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在世界民事立法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和最大亮點,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民法典中都沒有獨立成編的人格權制度。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全面保護人格權的需要,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也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路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解決了實踐中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

除編纂體例的創新外,民法典的許多具體規定也彰顯了中國智慧。比如,強化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侵權責任,侵權責任編草案的重大修改就是增加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貫徹了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原則。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介紹,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廣大專家學者、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建言獻策。參與面之廣,舉辦的各類座談會、研討會、論壇之多,收到的修改建議內容之豐富,為我國立法史上所罕見。在民法典草案的審議過程中,立法機關通過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論證會,在互聯網上公開征詢意見等多種方式,多次聽取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反復斟酌和修改草案,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努力使民法典成為中國智慧的集中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對中國法治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們現在正處在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型的重要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好多事情都是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去解決的,讓世界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文明的重要性。我們應藉助民法典的編纂,讓中華民族再次回到人類法律文明的最前沿」。

❼ 新民法典建議搞共設置了多少編

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7)七編制民法典擴展閱讀:

4月20日和2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依法民法典草案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代表提出的意見在他們的研究和討論,以及從各方面意見。

相信經考慮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廣泛徵求意見,完全吸收了草案意見和建議從四面八方,相對成熟,形成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提交本次會議審議。

參考資料:網路-民法典

❽ 民法典七編制包括哪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8)七編制民法典擴展閱讀:

民法典制定的作用和意義在於:

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❾ 民法典7編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❿ 民法典共7編,主要包括

民法典包括7編,即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條,總字數10萬余字。

(一)總則編。總則編共10章、204條。

(二)物權編。物權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

(三)合同編。合同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

(四)人格權編。人格權編共6章、51條,規定了人格權的一般規則,並對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作了明確規定。

(五)婚姻家庭編。婚姻家庭編共5章、79條。

(10)七編制民法典擴展閱讀: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進行的,當時領導法制委員會工作的彭真、習仲勛同志經過深入研究後,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修改了婚姻法,相繼出台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2001年第四次啟動,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