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屍檢報告
1. 公安屍檢鑒定意見書和法醫屍檢報告有什麼區別
有關屍檢的法律規定和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規定「凡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臨床診斷不能明確死亡原因的,在有條件的地方必須進行屍檢。屍檢應在死後48小時以內,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醫院病理解剖技術人員進行,有條件的應當請當地法醫參加。醫療單位或者病員家屬拒絕進行屍檢,或者拖延屍檢時間超過48小時、影響對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負責」。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屍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並簽字。
2. 有屍檢報告死亡證明去哪裡開
根據現有規定,所有的死亡醫學證明書都應當由醫師填寫,凡非正常死亡或衛生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屬於正常死亡者,需經司法部門判定死亡性質並出具死亡證明。這里的司法部門應當是指公安機關,我們通常所說的司法機關僅指行駛檢察和審判權力的法檢機關,所以筆者認為此處的司法機關換為公安機關更為妥當。筆者查閱了有關死亡管理的有關規定,其中《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對於這里的死亡證明應作廣義理解,包括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和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證明書》。此條例也可進一步可以證實,公安機關是有權出具《死亡證明書》的,問題是:(1)公安機關有權力認定一個人的死亡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我國現在對於判斷死亡的標准和程序沒有嚴格規定,公安機關是不是就可以隨便宣告一個人的死亡來獲取非法利益,顯然這樣的答案是我們難以接受的。若賦予公安機關判定一個人死亡的權力,如何防範公安機關濫用"生死權","被死者"又如何獲得權利救濟,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此外許多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只要加害人採取隱蔽的方式(比如小劑量多次投毒)作案,使人誤以為被害人是病死就不會引起旁人的注意和懷疑,拿到死亡證明屍體經過火化或者埋葬後就真的毀屍滅跡了,犯罪事實就被很難被揭露出來。(2)其次公安機關的普通工作人員有能力判斷一個人是否已經死亡以及真正的死因嗎?因為對於死亡的判斷需要專業的醫學知識,單是關於死亡的判斷在醫學上就有腦死亡、心肺死等不同的標准,死亡的判定標准在醫學領域至今都還沒有定論,很明顯沒有醫學知識的警務人員更加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資質。
3. 做過屍體檢查報告後再做司法鑒定還需要屍體嗎
感覺司法鑒定就是通過屍檢報告來進行判斷的,我覺得做個屍檢報告之後應該不需要再有屍體了
4. 申請司法鑒定怎麼書寫查明死因屍體檢驗報告請求。
你這個算死亡原因鑒定,這個都是公檢法才能申請鑒定的。你要鑒定也得以公檢法的名義去鑒定。
5. 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的屍檢報告與縣公安局屍檢那個更權威
摘要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服務
6. 請問家屬想向公安機關要驗屍報告看,有法律依據嗎,請問是哪一條
如果是死者的利害關系人,法醫依法應向其送達屍檢結果。
7. 司法鑒定和屍檢報告發生矛盾
可以去別家的權威鑒定機構申請重新鑒定
8. 屍檢報告走司法程序需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屍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屍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自事故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內委託具備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屍體檢驗應當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內委託。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十九條 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應當自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之日起45日內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可以向雙方當事人調查取證。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九條 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自事故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內委託具備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屍體檢驗應當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內委託。對交通肇事逃逸車輛的檢驗、鑒定自查獲肇事嫌疑車輛之日起三日內委託。對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後需要檢驗、鑒定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對精神疾病的鑒定,由具有精神病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
9. 沒有屍檢報告可以做司法鑒定嗎
法律分析:可以,如死亡原因明確,雙方無爭議,可做司法鑒定的。委託人委託鑒定的,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並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核對並記錄鑒定材料的名稱、種類、數量、性狀、保存狀況、收到時間等。 訴訟當事人對鑒定材料有異議的,應當向委託人提出。
法律依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對委託鑒定事項、鑒定材料等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鑒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對於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滿足鑒定需要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經補充後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第二十八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自司法鑒定委託書生效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鑒定事項涉及復雜、疑難、特殊技術問題或者鑒定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限可以延長,延長時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鑒定時限延長的,應當及時告知委託人。司法鑒定機構與委託人對鑒定時限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