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案例
①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案例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司法保護只是一個很狹窄的范圍。內容只有兩個。一個是對未成年犯罪案件實施特殊方式審理,即不公開。第二個是在案件審理中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撫養權。除了這兩個其他都不是。
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監獄、少年犯管教所等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活動。
我國司法機關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根據不同年齡未成年人的犯罪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改造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3種形式:
1收容教養: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規定:「已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收容教養是由政府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集中管教的方法,由少年犯管教所實行分管分教的管理形式,通過收容教養的手段,使這些已經犯罪但又依法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不在社會上繼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盡快成為遵紀守法的新人。
2勞動教養:勞動教養是對那些違法或犯罪情節輕微、不夠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屢教不改的人採取的一種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適用對象的年齡一般掌握在16周歲以上。在勞動教養所,對未成年勞動教養人員與成年勞動教養人員單獨分隊或編組進行管理。
3 勞動改造:勞動改造是對罪犯進行懲罰和改造的刑事執行活動。對於少數未成年犯罪人,由就近的勞改場所或監獄負責執行。根據法律規定,勞動改造機關應對未成年和成年犯罪人實行嚴格的分押分管,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受到不良感染。
② 關於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和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 是的
③ 給出一個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案例,如何區分它是司法保護還是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是指直接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
社會保護是指通過打擊犯罪分子,來保護未成年人
④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第三十八條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第三十九條 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四十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⑤ 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有何區別
社會保護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它歸根到底是要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司法保護是指國家執法機關和國家其他行政機關對未成年人駛時的一種特殊保護措施。注意,他是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的!
停網吧屬於社會保護;媒體報道不透露未成年人姓名屬於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的例子:人民法院成立審理未成年日犯罪的法庭,由少年預審組,少年法庭組成,專門負責少年犯罪的預審,起訴和審判。採取區別於成年人的偵察、起訴和審叛的方式,做到寓教於審,審教結合。
⑥ 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內容
司法機關只有執法權,除了依法執法,就沒別的了吧。
執法工作的內容我不清楚,不足嘛應該是針對執法工作開展的內容進程相對應的漏洞。司法機關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作了如下規定:
「第三十八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第三十九條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四十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應當尊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一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審前羈押的未成年人,應當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
對經人民法院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
第四十二條十四周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年成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三條家庭和學校及其他有關單位,應當配合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單位,共同做好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人民法院免除刑事處罰或者宣告緩刑及被解除收容教養或者服刑期滿釋放的未成年人,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第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離婚雙方同撫養未成年子女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應當根據保障子女權益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判決。」
⑦ 未成年人保護典型案例(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各一個)
16歲的華華(化名)虛報年齡進入一家服裝廠打工,沒料到他受工傷後版,此事竟成了老闆拒付賠權償金的理由。所幸的是,法院支持了他的訴訟請求,他獲賠4萬余元。
華華來自洪湖農村。去年7月,他初中畢業後經鄉親介紹,來漢到一家服裝廠做小工。他雖然未滿18歲,但長得人高馬大。鄉親便對老闆李某謊稱華華剛滿18歲。
華華如願進入服裝廠。誰知,當年10月,他做工時不小心將左手卷進機器中,為此斷了兩根指頭,經鑒定為9級傷殘。他的家人找到李某要求享受工傷待遇,老闆拒絕了:「華華系童工,沒有就業資格,不能享受傷殘賠償金。」
今年2月,華華無奈之下將李某訴至漢陽區法院,索賠5萬余元。
法院審理認為,華華和李某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因華華系未成年人而無效,但依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李某未盡審查義務,非法僱用童工,致使華華受到傷害,應予以賠償。
前日,法院判決華華獲賠4萬余元。
⑧ 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是指什麼保護
為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8)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案例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訊問、審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到場。
2、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並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3、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路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⑨ 司法保護或侵犯未成年人案例
.......
貌似你說的不怎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