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犯罪案例分析

刑法犯罪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3-07 03:43:34

『壹』 刑事案件案例分析

現在屬刑事案件,家屬是見不到人的,公安機會也不會讓見,這是法律規定。只能律師才能見到,轉答家屬的想法及心情。在法院判決生效後,家屬就可能見人了。

『貳』 一個刑事案件的案例分析

防衛來明顯超過必要源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是防衛過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是指一般人都能認識到其防衛強度超過了正當防衛所必需的強度。重大損害是指防衛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或者其他人人身傷亡,或者造成其他能夠避免的嚴重損害。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 為了鼓勵公民積極同犯罪作斗爭,有效地制止嚴重暴力犯罪,我國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和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沒有獨立的罪狀,也沒有獨立的法定刑,法律規定按行為人觸犯的有關條文和罪名確定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按照你的陳述:這一下擊死.....畢竟只是一下而且沒有繼續打到底的郭.
應該沒問題
你最好還是問問專業律師.

『叄』 刑事案件評析(2000字)

被告人張連毅錯配中葯致患者中毒身亡的行為應定過失殺人罪。
重大責任事故罪侵犯的客體是廠礦、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安全;在客觀方面行為人必須具有因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制度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犯罪的主體只限於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事業單位直接從事生產、科研和生產指揮人員;在主觀方面是出於過失。不難看出,被告人張連義錯配中葯致死患者的行為,除了在主觀上出於過失這一點符合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特證外,其它方面均不相符合。首先,被告人錯配中葯致死患者的行為,侵犯的客體並非是廠礦、企業的生產安全,而是他人的生命權,與過失殺人罪侵犯的客體相符;其次,被告人錯配中葯致死患者,屬於一種因過失而致人死亡的行為,符合過失殺人罪客觀方面的特徵,而不符合重大責任事故罪所表現的行為人因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制度而造成嚴重後果的特徵;再次,被告人是從事醫療工作的個體醫師,而不是從事生產、科研的工人、技術人員,因此他可以成為過失殺人罪的主體,而不能成為重大責任事故罪的主體。可見,被告人的行為不符合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特徵,而與過失殺人罪的特徵相符。

被告人張連義錯配中葯致死患者的行為,以過失殺人罪定罪處刑,是正確的。

『肆』 刑事犯罪案例分析

[案情]
被告人肖某系某公司汽車司機,於1994年2月13日19時許酒後駕駛無牌照的小轎車,載著張某、唐某從某市街道行駛在超車時,將在機動車道上停留下來的系鞋帶的婦女鄭某及其子李某撞倒,致李某死亡、並將鄭某帶掛於車下。此時肖某將車暫停了一下。被告人張某、唐某發現該車撞人後,有人前來追車,即對肖某說:「有人追來了,快跑。」肖某在明知車底下有人的情況下,又駕車逃跑,將鄭某拖拉500米,致鄭某顱底骨折、廣泛性腦挫裂傷、胸腹重度復合傷、急性創傷性休克而死亡。事後,張某曾兩次對唐某說:「撞人的事,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公安人員第一次訊問張某時,張某說事故發生時自己不知道,直到唐某家門口時才知道。當日公安人員第二次訊問張某時,張某即供述了全案的基本真實。某市人民檢察院以肖某犯交通肇事罪惡和故意殺人罪、張某犯包庇罪、唐某犯窩藏罪向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原判]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肖某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酒後駕駛無牌照的汽車在馬路上行使,造成汽車撞死他人的嚴重後果,情節惡劣,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又在明知他人被撞倒帶掛於車底的情況下,為逃避法律制裁,不顧他人死活繼續駕駛車將被害人鄭某拖拉500餘米致鄭某死亡,其行為又構成故意殺人罪,手段殘忍,情節特別嚴重。被告人張某在案發後供述了案件的基本事實,並未作虛假證明:被告人唐某未給肖某提供藏匿處所,也未幫助其逃匿,張某、唐某的行為均屬於知情不舉,尚不構成犯罪。該院依照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人規定,判決被告人肖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告被告人張某、唐某無罪。一審宣判後,肖某以不是故意殺人、量刑重為由提起上訴;市人民檢察院以張某構成包庇罪、唐某構成窩藏罪為由提出抗訴。
[改判]
二審法院認為,肖某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酒後駕駛無牌汽車拉人肇事,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肖某在駕車逃跑時意識到車底下掛著人,但仍不停車,繼續駕車逃跑,將被害人鄭某拖拉500餘米,放任危害後果的發生,導致鄭某創傷性休剋死亡,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肖某所得不是故意殺人的理由不能成立。被告人張某、唐某人行為均屬知情不舉,不構成犯罪,原審對二人判決並無不當,市人民檢察院抗訴意見不予採納。肖某的犯罪手段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應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害人不應在快車道上停留系鞋帶等具體情況,對肖某可不立即執行死刑。該院依照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二)項的規定,維持一審判決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肖某有期徒刑六年、宣告張某、唐某無罪的部分;撤銷對肖某故意殺人罪的量刑部分;肖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和交通肇事罪處刑六年並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伍』 刑法案例分析

趙某15歲,屬於相對刑事責任期,對刑法規定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等,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對於偷盜槍支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對於後面的綁架行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總則規定的相對刑事責任,並不是具體的罪名,而是犯罪的行為以及危害嚴重程度。趙某開槍打死了公安人員,仍然屬於綁架的行為過程,可以歸入綁架致人死亡的范疇,已經符合了刑法總則規定的行為嚴重程度,因此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03年給四川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有關問題的答復》,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實施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其罪名應當根據所觸犯的刑法分則具體條文認定。因此,應當認定為綁架罪。
由於趙某未滿18周歲,因此不能對其判處死刑,而且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因綁架致人死亡,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根據本案情況,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吧。

『陸』 犯罪案例分析和刑事案例分析的區別

違法刑法是犯罪,所以我覺得這兩個沒有太大的差別

『柒』 刑事案例分析

我來試一下:
先說甲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無疑,甲乙扣押B的只是想要回工資,並非有意出賣,因此不成立綁架,成立非法禁錮罪。後甲乙把B賣給丙,主觀上已經發生變化,和扣押索取工資的行為無法競合,成立拐賣婦女、兒童罪(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綜合,甲乙成立非法禁錮和拐賣婦女、兒童罪數罪並罰,但鑒於其行為均為了獲得自己的工資,主觀惡性不是非常大,可以適當量刑

再說丙: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丙開始要和B結婚,但遭到反抗之後並沒有採取強制手段,並在此之後送回,因此符合刑法規定,可以不追究其收買兒童的刑事責任。但此後,丙退錢未遂,偷走甲的摩托車,成立盜竊罪。

水平很低,共同探討。

『捌』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刑事犯罪案例分析,5000字左右的

刑法案例分析
被告人陳美娟與被害人陸蘭英兩家東西相鄰,2002年7月下旬兩人因修路及其他瑣事多次發生口角並互相誤罵,陳美娟遂懷恨在心,決慮報復.2002年7月25日晚9時許,陳美娟從自家水池邊找來一支一次性注射器,再從家中柴房內的甲胺磷農葯瓶中抽取半針筒甲胺磷農葯後,潛行至陸蘭英家院門前絲瓜棚處,將農葯打入瓜藤上所結的多條絲瓜中.次日晚,陸蘭英及其外孫女黃某食用了被注射有甲胺磷農葯的絲瓜後,出現上葉下瀉等中毒症狀.其中,黃某經搶救後脫險,陸蘭英在被送往醫院搶救後,因甲胺磷農葯中毒後引發糖尿病中毒引發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性低鉀血症,醫院對此診斷不當,而僅以糖尿病和高血壓進行救治,陸蘭英因搶救無效於次日早晨死亡.
陸蘭英死後,其親屬鄰里在門前瓜棚下為其辦理喪事中,發現未被採摘的絲瓜中有的有小黑斑,遂懷疑他人投毒,故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偵察,陳美娟被抓獲.
1.被告人陳美娟的行為與被害人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2.對被告人陳美娟往被害人戶外種植的絲瓜中注射農葯危及他人生命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

應定為:投放危險物質罪
http://www.xxb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63&ArticlePage=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為了懲治恐怖活動犯罪,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對刑法作如下補充修改:
一、將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修改為:「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
九、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認識一下:投放危險物質罪
http://www.xxb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19

節錄:
一、概念及其構成
投放危險物質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二)客觀要件
(三)主體要件
(四)犯罪的主觀方面
二、認定
(一)投放危險物質罪既遂與未遂的界限
(二)投放危險物質罪與以投放危險物質為手段的行為的區別
(三)投放危險物質罪與危險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四)投放危險物質罪與環境污染行為的界限
三、處罰
根據本條規定,犯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條規定,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詳細請查看:
華生小屋
http://www.xxby.com/
刑法釋義
http://www.xxb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63
投放危險物質罪
http://www.xxb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19

『玖』 一個刑事案件的案例分析 一個刑事案件的案例分析 一個刑事案件的案例分析

1、公公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從案例中他具體的行為來看(包括使用的工具、傷害的部位、傷害的持續時間),可構成故意殺人罪。
婆婆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與公公一樣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公婆侵犯的是兒媳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3、公婆的犯罪行為將由檢察院提起公訴追究刑事責任。兒媳如果要求公婆對她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有權以被害人身份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兒媳無法得到精神損害的賠償,可以得到醫療賠償。

雖然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中的附帶民事訴訟時主要依據的是我國的民法,但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第77條明確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注意,是物質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的《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和2002年的《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中都進一步強調了:「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精神損失而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後,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都不予受理」。

對補充的回答:
犯罪行為帶來的後果不嚴重(輕傷)、被告人年事已高都屬於在量刑時可以被法院考慮的酌定情節,只會影響量刑結果,不會影響對犯罪行為的定性。簡單地說一個故意殺人的行為就算沒有給被害人造成任何傷害,故意殺人罪也不可能變成故意傷害罪。
是否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情節較輕,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全看法院裁量了。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