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總則編解讀
1. 什麼是民法典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專的宣言書和保屬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民法典將民法總則整體納入,作為民法典總則編,共10章,204條,基本保持了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的最後。
(1)民法典總則編解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掌握民法主體內容的基礎上,注重學習新增內容(後期也會有很多機構總結新增考點)。另外加強做題,民法學習非常注重做題練習。
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2. 民法典517條如何理解
民法典517條規定了可分之債,518條規定了連帶之債。可能會讓人誤認為可分之債與連帶之債是對應概念,其實可分之債與不可分之債、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才是對應概念,可分之債是連帶之債的上位概念,而不可分之債准用連帶之債的規范。辯析不清可能會辦錯案。
3. 民法典第168條來源於民法通則哪幾條的理解解釋
中國法律復雜繁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也數不勝數,其中《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弘揚著社會主義價值觀,保護著人民百姓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各個階段的權益。既然《民法典》在生活擁有無法比擬的重要作用,那麼我們就來初步了解一下它吧,下面是對於民法典第168條的詳細解讀。
民法典第168條
第一百六十八條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本條規定了自我行為之禁止及其例外,按照學界觀點,自我行為包括如下兩種:自我締約和雙方代理。前者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與自己締結法律行為——被代理人與代理人是代理行為雙方當事人;後者指代理人同時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名義實施法律行為——代理人所代理的雙方為代理行為當事人。即使自我行為沒有突破代理許可權,亦應被禁止,究其原因:確保法律行為的可識別性和避免利益沖突。就前者而言,代理人同時代表雙方當事人,使得意思表示的發出、受領及其瑕疵問題難以識別;就後者而言,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利益對峙,同時代表雙方,實難兼顧。
由此可知,客觀存在的代理權應受到限制,原則上不得進行自我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代理人在授權時即賦予代理人得以實施自我行為,代理行為自當有效。不過即使違反了這個規定,也不必直接認定為絕對無效,畢竟其只涉及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如將該行為效力的最終決定權——追認權,交給被代理人,在追認之前,代理行為效力待定。
關於代理許可權制——禁止自我行為的適用范圍,這取決於禁止自我行為的目的,究竟是保障法律行為的可識別性還是避免利益沖突,抑或兩者都有。如果某一法律行為兩個目的都要實現,那麼毫無疑問應當適用;但是如果只涉及身份一致問題而不存在利益沖突問題,是否應當限制呢?在委託代理商一般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在法定代理中會涉及這類問題,比如法定代理人自己與其以被代理人(子女)的名義締結贈與合同,以完成向子女贈與之目的,此時涉及自我締約問題,雖然難以辨識法律行為成立、生效時間,但該行為對被代理人並無任何不利,即屬於純獲法律利益的行為,故不應屬於自我行為限制范圍,即使被代理人沒有追認,也是有效的。此外,如果不存在身份一致,但卻存在利益沖突,是否屬於自我行為禁止的范圍呢?比如代理人為了避免自我行為,於是就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其妻子締結法律行為。於此原則上不屬於禁止自我行為,但須審查是否存在對禁止自我行為的規避或者濫用代理權的情形。
上述文章可以看出,民法典第168條主要是規定代理權的問題,可以實踐於公司代理人、代理律師等等一些委託代理事項中。規定代理權的各項限制,以及作用。更多關於民法典第168條的解讀,可以尋找相關的律師解答。
01《民法典》的組成
民法典是民法的法典化,未出台《民法典》之前,我們有《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律,它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運行發揮了良好的規范作用。《民法典》的出台,是將以上民事單行法律予以法典化整合,邏輯性、體系性更強,必將更有效發揮其權利保障效用。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4.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怎麼解釋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是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體內容是: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5. 民法典總則編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
1.關於基本規定。第一編第一章規定了民法典的 立法目的和依據。其中,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體現堅持依法治國與 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鮮明中國特色(草案第一條)。同時, 規定了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2.關於民事主體。民事主體是民事關系的參與者、 民事權利的享有者、民事義務的履行者和民事責任 的承擔者,具體包括三類: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 本的民事主體。草案規定了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和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監護制度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釋義系列之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組織編寫。准確反映民法典立法宗旨和法律條款的基本內容。釋義對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這七編法律條文進行詳細解讀,解讀內容全面具體,解讀角度准確深刻,並且提煉法律條文主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7. 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四章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法典司法解釋
適用呀!國家法律的頒布是國家權力機關頒布!
8. 2021民法典新規,該如何正確的解讀
一:民法典涵蓋的內容2021年民法典新規新鮮出爐,應該這樣解讀民法典,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蘊含了之前運行婚姻法,合同法,集萬物於一身的法典。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解讀,我是從幾方面解讀的,首先它全文總共1260條,涵蓋了總則編,婚姻家庭編,物權編,合同編,繼承編,人格權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禁止性騷擾,明確性騷擾的認定標准,人格權首次獨立成編,設置離婚三十日冷靜期這些也是民法典的亮點所在,最後它涵蓋內容之廣,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使我國民事立法形成完整體系,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1.1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