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8法碩刑法

2018法碩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3-09 02:21:27

1. 刑法法碩考試分析與王作富刑法的區別

2. 法律碩士考試科目有哪些

初試共抄四門:政治、外語、專業基礎課(刑法、民法)、綜合課(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

其中政治、外語是全國統考,專業基礎課和綜合課的命題從2004年起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為全國聯考。

法律碩士聯考科目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分析為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

總結:法律碩士考政治,英語,法基(民法和刑法,各75分),法綜(憲法50,法理學60,法制史40),法碩(非法學):法律基礎分為刑法和民法各佔75分

網頁鏈接

3. 法碩刑法有哪些重要的法條

您好,您可以買本文運法碩主編的《2018法律碩士聯考法律法規匯編》,重點的法條都會有標注的。

4. 法碩刑法分則包括哪些

刑法分則不需要全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多讀多背記住規定內內容就行。

  • 刑法分則容體系,是指分則對犯罪的分類及排列順序。分則規定具體犯罪及其法定刑,而具體犯罪的種類繁多。

  • 這就需要以一定標准將具體犯罪分為若干類(類罪),再以一定標准對類罪進行合理排列,同時對各類罪中的具體犯罪進行排列,從而形成分則體系。可見,分則體系實際上是犯罪分類問題。

  • 犯罪分類有利於司法機關正確定罪量刑。不僅具體犯罪的分類具有這種意義,類罪劃分也具有這種意義。

  • 因為社會生活中發生的犯罪比較復雜,司法機關總是先認定現實犯罪屬於哪一類犯罪,然後再進一步認定屬於該類犯罪中的哪一種具體犯罪。

5. 法碩刑法部分要背誦法條嗎

不太需要,但是理解性的東西得記住,把指定教材弄明白。

6. 法碩刑法題目求問

圖片不完整 我翻著自己的書對照的
不過不是很清楚你的問題……
第一題是說張某那道么?

先解釋一下關於防衛過當的
書上對防衛過當的准確定義是
指正當防衛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所以構成防衛過當的條件包括
1 除了限度條件以外 符合正當防衛的成立要件
2 超過必要限度
3 造成重大損害
缺一不可
以後你會發現 很多題目都是 給出定義的一部分 但不完整 這一部分是對的 但該描述依然不能認定為正確 就是類似A選項這種情況

7. 法碩 刑法分則各罪法定刑用背嗎

你好,建議經常考的重要罪名可以背背,其他的罪名不用背。

8. 法碩刑法名師有哪些

作為過來人,個人觀點主觀題課程還是很有必要上的。法碩主觀題占據了半內壁江山,容可以說贏得了主觀題就贏得了法碩。客觀題一般不會拉分太大,拉分嚴重的就是主觀題。自己當年也通過了司法考試,以為法碩沒有太大難度了,結果在做模擬題的時候,感覺主觀題都不會,主要是記不住,也不知道哪些是難點,悲催啊。在網上了聽了一些課,效果還是很蠻好的,能夠明確重點,還可以抓住記憶的技巧。尤其是刑法課與民法課程一定要聽一下。聽過兩個老師的課,一個是北大陳老師的課,但他的沒有主觀題講解,一個是庄乾龍的課程,兩個人的課都很好,庄老師有專門的主觀題課,效果很不錯。民法的課程朱虎的課不錯,但也沒有單獨的主觀題,後來聽了楊老師和岳老師的課,都還行,主要是能夠知道哪些是該背誦的。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否則會耽誤很多時間。

9. 法碩刑法問題

作為律師,我們對減刑使用不到,了解不多。
但是,如果就您上述的內容,我的理解是減刑有效。
只是,這個人今後再減刑需要滿足的條件就十分苛刻了,簡單說別人間隔1年減刑3-4個月的話,這個人只能是間隔1年減刑1-2個月。
僅供參考。

10. 法碩考試刑法身份犯共同犯罪

您好,
在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對有身份者與無身份者共同犯罪進行定性時,應當採取部分犯罪共同說,並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在單獨犯罪中,是否具有某種身份無論在定罪還是量刑方面,一般地說相對簡單,實踐中也易於操作。但是,如果身份與共同犯罪相聯系,其認定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單獨犯的情況。因而,從犯罪構成的意義上說,身份問題在共同犯罪中顯現的更為密切。無身份者不可能單獨構成某種身份犯,這是不言而喻的。而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問題,在理論上是已經得到肯定的,那麼,與有身份者一起構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罰?目前,我國刑法理論對此的研究,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對於有身份者和無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認定,我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盡管有所涉及但是僅僅就具體犯罪而言,尚未形成關於此問題的一般性規范。結合各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審判實踐,筆者以為,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應當採用部分犯罪共同說的觀點進行定罪處罰。
一、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之共同實行犯
就身份犯罪而言,兩人以上都具有作為身份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特定身份,可以成立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對於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實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一)肯定說。此說認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日本刑法學界該說已成為通說,在我國台灣地區多數學者也持肯定意見。如韓忠謨教授認為: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者,例如普通人與公務員分受賄賂之類,按犯罪以一定身份為成立要件者,無身份之人在理論上原不得成立該項犯罪行為,然事實上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亦屬常見,又不得不與其它正犯同其處罰,故刑法上對於無身份之共同正犯,殊有特設規定之必要,有學者稱此為擬制的規定。 在我國刑法理論界,也有學者明確指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真正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二)否定說。該說認為無身份者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有學者指出,真正身份犯或者說特殊主體的犯罪,畢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體實行犯罪才可能構成,無身份者是不可能實施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因而除法律特別規定無身份者和有身份者可以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外,實際上是不可能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的。 陳興良教授也支持否定說,他認為,無身份者不能成為強奸罪的實行犯,因為沒有特定的身份,就不可能完成該罪的實行行為……無特定身份者盡管不可能成為這些犯罪的實行犯,但是可以成為這些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幫助犯。 他認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與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之所以不能構成法律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就在於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實施泛濫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實行行為。因為身份是犯罪主體的構成要素之一,身份決定著犯罪主體的性質,身份總是和犯罪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相聯系的,尤其是法定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賦予而具備的,法律在賦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時,必然加諸一定的權利與義務。……並且認為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否定無特定身份的人可以和有特定身份的人構成共同實行犯。
(三)折中說。該說認為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對此問題區別對待。如我國刑法學家馬克昌先生指出:「在實際上,某些真正身份犯,無身份者並非不可能實施部分實行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否認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的可能性,似與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不合。因而我們主張……凡無身份者能夠參與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實行行為的,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凡無身份者根本不能參與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即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

熱點內容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