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法條
Ⅰ 刑法條文的罪名
類罪名是指某一類犯罪的名稱,也就是我國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各種犯罪的每一章的名稱,如危害國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瀆職罪等等。類罪名的特點在於只是對某一類犯罪的名稱作出了概括,但是本身既不能作為定罪的罪名使用,也不包含法定刑的內容。
具體罪名是指各種具體犯罪的名稱。具體罪名規定在包含有罪刑單位內容的刑法分則條文之中。具體罪名是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也是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某種犯罪的依據,如交通肇事罪、故意傷害罪、妨害公務罪等等。具體罪名由罪狀和法定刑兩部分構成。
具體罪名規定在類罪名之中,各種具體罪名排列組合成為各類罪名。類罪名與具體罪名之間是一種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 單一罪名是指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是單純的一種犯罪,不包含涉及其他犯罪的內容,也不能分解使用的罪名形式。如故意殺人罪、打擊報復證人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等等就是單一罪名。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罪名大部分是以單一罪名的形式出現的,單一罪名在使用時通常不會發生歧義。
選擇罪名是指刑法分則條文所包含的犯罪構成內容復雜,在一個條文中包含了不同的行為方式或者不同的犯罪對象,既可以按照行為方式的不同或者犯罪對象的不同分別確定罪名,也可以以概括為一個罪名使用的罪名形式。如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就是行為方式不同的選擇罪名形式,拐賣婦女、兒童罪就是犯罪對象不同的選擇罪名形式。選擇罪名即使在多種行為方式或者多個犯罪對象的同時存在情況下,也不實行數罪並罰而只定一罪。
概括罪名是指刑法分則條文所包含的犯罪構成內容復雜,但是只能概括使用而不能分解使用的罪名形式。如合同詐騙罪,其中包含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以及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等等不同的行為方式,但無論採用採用哪種方式或者採用幾種行為方式,罪名都只定合同詐騙罪。概括罪名既具有單一罪名的特點,又具有選擇罪名的特點,是介於單一罪名和選擇罪名之間的一種罪名形式。
1997年12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和2002年3月1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是我們所使用罪名的依據。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196條的釋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司法解釋第196條的解釋實質上是關於信用卡詐騙罪的司法解釋。明確了信用卡詐騙罪中關於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的具體數額,同時解釋了《刑法》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具體情形。
【法律依據】
《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二)騙取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Ⅲ 有刑法分則重點法條詳解的書嗎
可以參見《刑法教學案例》(高等院校法學案例叢書)/趙秉志,2003-10-1版
侵犯財產罪(最新刑法典分則實用叢書)/趙秉志,2003-3-1版
擾亂公共秩序罪(最新刑法典分則實用叢書)/趙秉志,2003-3-1版
妨害司法罪(最新刑法典分則實用叢書)/趙秉志等,2003-3-1版
毒品犯罪(最新刑法典分則實用叢書)/趙秉志 於志剛,2003-1-1版
刑法新教程/趙秉志,2001-2-1版
新千年刑法熱點問題研究與適用(上/下)/趙秉志,2001-7-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沈立城、民主權利/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侵犯財產罪/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總則篇(下)/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總則篇(上)/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下)/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破壞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罪(上)/趙秉志,2001-4-1版
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危害國家安全罪等/趙秉志,2001-4-1版
Ⅳ 刑法分則條文通常由( )和( )兩部分組成
刑法分則條文通常由(罪狀 )和(法定刑 )兩部分組成。比如,刑法第內234條第1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容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前一句是罪狀,後一句是法定刑。
罪狀,是指刑法分則的具體犯罪條文對具體犯罪基本構成特徵的描述。在刑法理論上,通常根據分則條文對罪狀的描述方式的不同,將罪狀分為四種,即敘明罪狀、簡單罪狀、引證罪狀和空白罪狀。
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犯罪所確定的適用刑罰的種類和刑罰幅度。刑罰種類通常稱為刑種,刑罰幅度通常稱為刑度。刑法總則規定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主刑和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四種附加刑。
Ⅳ 刑法分則的法條刑期需要背嗎
我們大學的課本符合你的要求,《刑法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劉憲權主編第三版(下),(上)是總則,(下)是分則 (下)就是分則,每個罪名都很詳細。
Ⅵ 刑法分則條文記憶方法
我也在背刑法條文,而且我已經背了不少了。這里給你說說我是怎麼背的,大家交流交版流。《刑法》一共452個條文,權總則共101條,分則一共351條。分則分為10章。這樣,首先記住十章分別是哪些(大的范圍,即10大類罪),然後每一章條文逐個背記,不要急於求成,分階段來。比如一周,或者一個月背一章。要指出的是對於那些條文比較多的章節,那你就分節來背,把它們分化,然後逐個擊破。我就是這么背的,效果還可以。這是我自己發明的方法。當然,要記法條,實際運用也是很重要的,不知道你是不是學生,如果是,你可以去找個地方實習實習,積累一些實際工作經驗,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Ⅶ 刑法分則
並不是說網上犯罪會有專門的罪名
利用網路只是手段
不能左右罪名的成立
可能涉及的罪名 詐騙 金融詐騙 侵犯商業秘密 盜竊等等
Ⅷ 刑法有哪幾個主要法條
第二百七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 ,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 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相關法條」《刑法》第157條第2款、第242條第1款;最高人民檢察院2000年3月21日《關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事業編制人員依法執行行政執法職務是否可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論處的批復》。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是妨害公務罪。典型的妨害公務罪即第1款規定的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 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本條第2款、第3款、第4款規定的是特殊情形的妨害公務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括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2如果是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人大代表執行公務的,要求必須是依法執行代表職務;如 果是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還要求必須是發生在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中,這是特定時間要件;對於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則不需要必須以暴力、威脅方法作為特定的手段要件,但此種情形構成本罪的要滿足二個條件:一是依法執行的是國家安全工作任務;二是要求必須造成嚴重後果。而本條前三款所規定的情形並沒要求必須有嚴重的後果發生。當然,如果採用了暴力威脅的手段,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安全任務,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也可以構成妨害公務罪,因為這完全符合本條第1款的規定。
3根據《關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事業編制人員依法執行行政執法職務是否可對侵害人 以妨害公務罪論處的批復》,對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事業單位人員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中受委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事業編制人員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對侵害人也應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重點法條」
第二百七十九條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相關法條」《刑法》263、266、372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招搖撞騙罪。本罪行為的實質是利用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謀取非法利益,這種「非法利益」既包括物質性,也可能是非物質性的。行為人必須同時具備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和招搖撞騙的行為才能構成本罪。
2注意冒充軍警人員進行犯罪活動的處理方法,在刑法分則中,有三個地方分別對此作了 相應的規定:一是如果冒充軍警進行搶劫的,應作為搶劫罪的(情節)加重犯,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的范圍處罰(第263條);二是如果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應定招搖撞騙罪,並從重處罰(本條第2款);三是如果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應定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第372條)。可見,同樣是冒充軍警,如果是進行搶劫的,則定性一樣,如果是招搖撞騙的,則定性不同。那麼如果冒充武警進行招搖撞騙的,應如何定性?根據《刑法》第450條的規定,在我國,軍人的范圍包括人民武裝警察,所以,冒充武警與冒充民警進行招搖撞騙行為的定性有所不同,前者構成372條的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而後者則構成本條的招搖撞騙罪。因為武警屬於軍人的范疇,而民警則屬於國家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的范疇。
3注意區分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界限。招搖撞騙必須以冒充國有機關工作人員的方式進行行騙。再者,招搖撞騙不僅謀取物質性的利益,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利益。如果二者構成要件發生重合的情況,應當考慮優先適用重法的原則,如果具體犯罪行為對應的法定刑幅度一致,應適用特殊法條的原則,即二者競合時不能一律定招搖撞騙罪或一律定詐騙罪,而應具體分析,區別不同情況。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 奪政治權利。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關法條」全國人大常委會1998年12月29日《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 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2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01年7月2日《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意思分解」
1本條第1款規定是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和盜竊、搶奪、毀滅國 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罪。第2款規定的是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注意該犯罪對象僅限於印章而不包括公文、證件,這里的公司、企業也不僅限於國有性質的單位。第3款規定的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
2注意偽造、變造、買賣公文、證件、印章的犯罪與其他犯罪行為的關系。行為人利用這
些公文、證件、印章,一般都是為了進一步實施其他犯罪活動,因此常與這些罪行發生牽連 關系,對此,應當按照處理牽連犯的原則處理,即以其中最重的罪名定罪量刑。
3《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2條規定,買賣偽造、變造的 海關簽發的報關單、進口證明、外匯管理部門核准件等憑證和單據或者國家機關的其他公文、證件、印章,依本條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定罪處罰。
4對於偽造、或者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定性問題。上述兩高聯合作 出的司法解釋規定應當以本條第2款即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論處(高等院校的學歷證明不屬於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故不能定第1款之罪,但偽造高等院校學歷證明必然同時有偽造該高校印章的行為,而高等院校又屬於事業單位,故可構成第2款的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
5本條所規定的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不包括武裝部隊的公文、證件、印章,對這些公文、證件、印章的偽造、變造、買賣、盜竊、搶奪的,應以《刑法》375條定罪處罰。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八十二條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的文件、資料或其他物品,拒不說明來源與用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相關法條」《刑法》第111條。
「意思分解」
1本條第1款規定的是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第2款規定的是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 資料、物品罪。二者的犯罪對象有所不同,前者包括絕密、機密、秘密這三個密級的國家秘密,後者僅限於屬於國家絕密、機密二個密級的文件、資料、物品。
2如果行為人採取竊取、刺探、收買方法獲取國家秘密後向境外機構、組織、人員提供的 ,應當以《刑法》111條的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定罪處罰。
3行為人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文件、物品、資料的必須是具有拒不說明來源和用 途的情形,才可構成本罪,即僅僅有非法持有尚不能定本罪,如果能夠查明其來源或者用途,則應以其他相關犯罪論處如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等,而不再定本罪。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八十六條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後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Ⅸ 符合共同犯罪但被單獨列為罪的刑法分論法條有哪些
一、共同犯罪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在此之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加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共同犯罪人除主犯、從犯、脅從犯之外,還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三、共同犯罪的主體條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體條件是兩人以上。這里要注意准確對「人」的理解,這里的「人」是指符合刑法規定的作為犯罪主體條件的人,不僅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單位等法律擬制的人。具體而言,即包括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所構成的共同犯罪,也包括兩個以上的單位所構成的共同犯罪,還包括單位與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所構成的共同犯罪(後兩種情況可稱之為單位共同犯罪,對其處理既要根據總則關於共同犯罪的規定也要考慮關於單位犯罪的規定)。
Ⅹ 刑法分則中從犯構成單獨犯罪的法條有哪些
分折中,從放構成單獨犯罪的調法。有哪些有很多條,一條一條的具體說也挺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