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工作管理規定
❶ 司法鑒定執業人管理都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對於司法鑒定人的管理需要有明確的規定才能讓司法鑒定人員真正的做到維護司法公正,規范地進行好相關的司法鑒定工作。因此司法部也出台了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63號)——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63號)——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 第八條 司法鑒定人執業實行登記名冊制。
❷ 司法鑒定管理規定
1、司法鑒定的最佳時間。關於何時可以進行司法鑒定,多數傷者是茫然的。今天我就在此告訴大家,做司法鑒定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剛出院的時候。因此,如果你需要做司法鑒定,請出院後立即進行。
2、 如何找准鑒定機構。很多人潛意識認為,只要是醫院就可以做傷殘鑒定,其實不然,鑒定部門不是醫院,而是由當地的司法部門委託的專門機構鑒定,只有這個專門機構鑒定得出的結論,法院才會採信和認可。如果你需要尋找具有資質的專門機構,請咨詢當地的司法部門。
3、需要提交的鑒定資料。當你找到鑒定機構後,他們會問傷者的具體傷情,然後根據傷情,告訴傷者何時可以開始鑒定。因此,做鑒定之前應先提交你的身份證、病例、CT等資料給鑒定機構。據相關專業人士透露,一般情況下,骨折應自事發之日起3個月後,才能進行鑒定。
4、鑒定費用。鑒定機構的收費標准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對於一般的傷殘鑒定,收費標准在1500-2200元左右。
5、應當要求鑒定機構出具專業發票。傷殘鑒定的費用一般可以請求對方承擔。因此,需要鑒定機構出具專業發票,對方才會認可並承擔這筆鑒定費用。
6、注意保存好司法鑒定意見書原件。法院或對方當事人要求你提供鑒定結論時,請提供復印件。
❸ 我國司法鑒定人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在已實施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制度的領域外,受司法機關、仲裁機構或其他組織等委託,臨時聘請從事特定事項的司法鑒定人員為專聘司法鑒定人。
法律依據:《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負責統一對外委託和組織司法鑒定。未設司法鑒定機構的人民法院,可在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配備專職司法鑒定人員,並由司法行政管理部門代行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的職責。
❹ 司法鑒定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內等進行鑒別容和判斷的活動;2、法醫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3、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4、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5、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❺ 司法鑒定管理范圍
法律分析:司法鑒定業務范圍。其主要內容包括:個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醫療糾紛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法律依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對委託鑒定事項、鑒定材料等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鑒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對於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滿足鑒定需要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經補充後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第二十八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自司法鑒定委託書生效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鑒定事項涉及復雜、疑難、特殊技術問題或者鑒定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限可以延長,延長時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鑒定時限延長的,應當及時告知委託人。司法鑒定機構與委託人對鑒定時限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❻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
《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5號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為了加強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適應司法機關和公民、組織進行訴訟的需要,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特作如下決定:
一、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二、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以申請登記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一)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二)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的專業執業資格或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相關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工作十年以上經歷,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受過開除公職處分的,以及被撤銷鑒定人登記的人員,不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五、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業務范圍;
(二)有在業務范圍內進行司法鑒定所必需的儀器、設備;
(三)有在業務范圍內進行司法鑒定所必需的依法通過計量認證或者實驗室認可的檢測實驗室;
(四)每項司法鑒定業務有三名以上鑒定人。
六、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編入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並公告。
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的增加和撤銷登記情況,定期更新所編制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並公告。
七、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不得設立鑒定機構。
八、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
鑒定人應當在一個鑒定機構中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九、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
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鑒定人應當依照訴訟法律規定實行迴避。
十、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十一、在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十二、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十三、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違反本決定規定行為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
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一)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騙取登記的;
(三)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絕出庭作證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十四、司法行政部門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辦事,積極推進司法鑒定的規范化、法制化。對於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責任人員,應當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十五、司法鑒定的收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制定。
十六、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進行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十七、本決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法醫類鑒定,包括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法醫物證鑒定和法醫毒物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包括文書鑒定、痕跡鑒定和微量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包括對錄音帶、錄像帶、磁碟、光碟、圖片等載體上記錄的聲音、圖像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況過程進行的鑒定和對記錄的聲音、圖像中的語言、人體、物體作出種類或者同一認定。
十八、本決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❼ 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 63 號《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已經2000年8月3日司法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於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部 長 (簽 發)新增: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 96 號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十六條規定,《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已經國務院批准,於2005年9月30日公布實施,2000年8月14日公布的《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3號)同時廢止部 長 吳愛英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