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張湯司法行為

張湯司法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3-09 15:28:28

A. 張湯審鼠主要內容是什麼

有一次,父親因事外出,臨走時一再囑咐張湯好好看家。誰知,張湯被一本有趣的書迷住了,沒留意,讓老鼠把盤里的肉偷走了。父親回來知道後,大發脾氣,照著張湯的屁股狠狠打了一頓。
張湯恨死了這個偷肉賊,發誓要把它「捉拿歸案」。他找來一把小鏟,挖遍屋內的鼠洞,終於把偷肉的老鼠逮住了。本來,張湯想一下子把老鼠摜死,可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樣太便宜它了。於是,他把老鼠用繩子拴住,連同老鼠吃剩下的肉一起擺在石階上,一本正經地開始了審問。老鼠自然不會答話,張湯就用木片把它夾住,動起刑來了,疼得老鼠吱吱怪叫。最後,張湯以劫掠罪判處老鼠死刑,親手用鋒利的斧頭把它剁成了碎塊。
父親看到張湯審鼠的情景,起初覺得挺可笑,可取過訴狀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那有聲有色、有根有據的文辭,簡直像是出自一位老練的辦案人員之手。
從此,父親開始有意識地教兒子學習辦案斷獄。張湯肯用功,愛鑽研,長進得可快啦!後來,他真的成了一名司法官,秉公經辦了許多大案要案。

B. 酷吏張湯一身清廉,卻四面樹敵,最後被同僚聯手扳倒自殺呢

眾所周知,武帝好戰,在他執政期間手下出現了一大批名將,除此之外武帝還是冷酷無情的帝王,故而他的手下出現了一批執法嚴酷的官吏,史稱“酷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張湯,他冷血無情,尤其是在刑訊逼供方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最終官拜三公之一御史大夫的高官(全國最高司法長官),成為漢武帝最信任的官吏之一,因為他執法嚴酷無情被稱為西漢第一酷吏,位居酷吏之首。

張湯雖然執法嚴酷但是他一身清廉,最後被眾多同僚合謀陷害自殺,漢武帝抄他家,家裡只有五百金,那麼張湯動了誰的乳酪,為什麼他的同僚都要置他於死地呢?

C. 張湯案,司馬好像很同情,但張湯好像真的有錯,大家以為如何。

是不是司馬是因為張湯的為人來做的判斷呢?據說張湯是只認律法不認人的酷吏,按說是不會貪污,更不會容忍別人做那樣的事吧。
呵呵 歷史上也許有很多是是說不清原因的。

D. 張湯做了什麼殘忍的事,會被後世當成酷吏的代表

張湯因辦案時手段殘酷,殺人如麻,而被後世認為是酷吏的代表。張湯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一名廷尉,因辦案利落冷靜,手段殘酷而深得漢武帝的欣賞和重用,他任職期間處理過的最殘忍的案子莫過於陳皇後巫術案、淮南王劉安謀反案以及衡山王劉賜謀反案。

而張湯的殘忍冷酷恰恰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某種程度上來說,張湯也成為了漢武帝的棋子,沒有他的授意,想必張湯也不會採用如此殘酷的手段。不過張湯的鐵血手段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朝中官員聯合起來向皇上彈劾他,說他與商人勾結,對朝廷不利。漢武帝命另一名酷吏去審問張湯,張湯自知自己將遭受怎樣的折磨,於是含恨自盡。張湯雖然辦案時手段殘酷,但為官清廉,對漢武帝也衷心不二,但最後的結局也不好。

E. 張湯是怎樣成為一名司法官

父親死後,張湯才出來做官,在長安縣做了一名小吏,默默無聞,升遷似乎無望,張湯有些心灰意冷。

一個囚犯的到來,改變了張湯的一生。這個囚犯姓田名勝,長陵人,他的母親乃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藏荼的孫女,她嫁過兩次人,起初嫁給槐里縣的王仲,生一男兩女。後來王仲病死,她又改嫁到長陵田家,生了田勝、田蚣兩個兒子。田勝犯了罪,被送進長安縣監獄,張湯覺得田勝是個人物,傾心結交,百般照顧田勝,兩人肝膽相照,成為好友。田勝刑滿出獄,兩人仍時時過從。後來,藏荼與王仲生的女兒王女志成了漢景帝的皇妃,進而成為皇後,王女志的兒子劉徹被立為皇太子。景帝壽終正寢後,劉徹即位,是為武帝,封田蚜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田勝富貴之後,沒有忘記張湯的恩德,逢人就誇他,幫他結識了許多達官顯貴。不久,張湯調任中尉寧成的屬吏。寧成是當時有名的「酷吏」,以嚴刑峻法著稱。張湯深受寧成的影響,他也憑著自己的品德和才幹贏得了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後經寧成推薦,他出任茂陵尉,負責監修漢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為一名司法官。

F. 張湯是誰殺死的

酷吏張湯 英雄陳湯

西漢王朝有兩位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司馬遷先生稱之為酷吏的張湯,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陳湯。陳湯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二千多年過去了,仍然言尤在耳,讓我者後生晚輩揚眉吐氣,熱血沸騰。
司馬遷先生在《史記. 酷吏列傳》列了當時10位有名的酷吏,張湯赫然名列其中,從此以後張湯在中國歷史就背上了酷吏的惡名,難以翻身。實際上張湯並不僅僅是一位「酷吏」那樣簡單,而是一位很有才乾的司法行政官員,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張湯的出生地在今陝西省長安縣,父親曾擔任長安丞。少年時的張湯就在律治上嶄露頭角。有一次父親出去時叫張湯守門,當時張湯還很小,父親回來後發現肉被老鼠偷吃了,認為是兒子的錯就鞭打張湯。張湯挨打後很是不服氣,掘地挖洞,捉到了偷肉的老鼠和剩下的肉。他將老鼠與剩下的肉放在面前,自己做上了法官,一再審問,窮為追究,並記錄審問過程,然後以老鼠和剩下的肉當堂結案,判決老鼠分屍處死。父親看見了就去看他的判決文章,見判文語氣宛若老吏,異常驚異,於是就叫他幫助自己辦理斷獄的文書。
後來張湯因辦案有功,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先後任廷尉、御史大夫等職。當時漢武帝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採取了許多改革措施,張湯是這些改革措施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的成績主要在法律方面,他和趙禹一起編定了《越宮律》(宮廷守衛)、《朝律》(朝賀禮儀)和「見知故縱」(官、民對犯罪行為必須舉報,否則就是故縱)等法律。除了執法方面,他還參與了武帝的幣制改革,當時漢與匈奴作戰耗費了大量財富,又遇到大旱,所以導致國庫空虛。而當時的地方諸侯與大地主、大商人卻利用可以私自鑄錢的權力乘機大量鑄造成色不足的貨幣大肆采購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操縱國家經濟。武帝便與大臣商議要採取措施來改善國家財政狀況並打擊那些擾亂經濟、以富噬貧的人。張湯便承武帝旨意請鑄白金和五銖錢,徵收天下的鹽鐵稅,防止富商大賈的壟斷,用法律來加強對富商的打擊,為當時漢朝反擊匈奴創造了物質條件。
張湯酷吏的名聲在於他在執行法律的時候過於嚴酷,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他在主持審理陳皇後「巫蠱獄」和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等重大政治案件時,株連甚多,曾以「微反唇」(嘴唇微動)斷定顏異對當時的政策心懷不滿,開「腹誹」治罪之端,「深文巧詆,陷人於網」,但是往往是對諸侯、貴族、豪強、富商大賈。但他對於下屬、貧民違法、犯罪,「其治尚寬」,常在武帝面前替犯罪的貧民講情。我認為,張湯這樣做有其合理的地方,是有必要性的,消除了諸侯貴族等豪強對中央的威脅,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這也為武帝反擊匈奴創造了條件。這樣的行為,按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酷吏,而最終得到一個惡劣的酷吏名聲,究其原因,只因其得罪的是特權階層,而特權階層掌握著話語權。
因為他得罪了權貴階層,所以張湯得到了「酷吏」的惡名,並且受到了當時權貴的排擠。在公元前115年,張湯的屬吏魯謁居生病了,張湯親自為其摩足,於是御史中丞李文、丞相長史朱買臣、趙王共同誣告張湯,說「湯大臣,乃與吏摩足,疑與為大奸。」還誣告他和大商人暗地來往,謀取暴利,最後,張湯被迫自殺。但他死後,抄沒的家產只有五百金,而且都是來自俸祿和皇帝的賞賜。武帝知道張湯被誣陷的真相後,異常惱怒,將朱買臣等人誅殺。

G. 為什麼說張湯是"酷吏"

一、三歲看小五歲看老

「西漢初期的官吏總體上由兩部分組成:一類是法家式的官僚及其子弟,可概稱為文吏;另一類是學習儒家經典而入仕途的知識分子群體,可概稱為儒生。」平頂山學院歷史學博士郝二旭在接受采訪時說,「前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未接受系統的六經之學,但深諳政治慣例,通曉法律事宜,熟知技術性業務,其施政採用法家實用主義學說,直接秉承最高旨意,嚴刑峻法,打擊盜賊豪強及一切不利於皇權統治的力量,後世稱他們為『酷吏』。後者通常出身平民,深知社會底層民眾疾苦,篤信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倫理,認為治國之本在於寬厚待民,但多不通政務,不適應官場規則。其施政堅決依照儒家學說,發展生產,施行教化,致力於社會的安定良態,後世稱他們為『循吏』。張湯就是武帝時期赫赫有名的一代酷吏。」

張湯約為漢景帝中期人,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中國民間諺語有「三歲看小,五歲看老」之說。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里記有這樣一件發生在張湯幼年時的小事。

「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怒,笞湯。湯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

鞠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

「這段話的意思是:張父因老鼠偷肉一事大發脾氣,用竹板、荊條打張湯,體罰兒子。」郝二旭解釋說,「笞刑是古代中國常見的正規刑罰之一。受了委屈的小張湯掘地三尺捕獲盜鼠後,並非出口惡氣一殺了之,而是一本正經地自設公堂,傳布文書,刑訊定罪,最後宣讀判決,將老鼠處以極刑,磔(肢解暴屍)於堂下。磔刑是遠古殘酷周刑之一,即今人俗語『五馬分屍』。」

擔任公職多年的父親見此情景「大驚」,從此發現了張湯的天賦,讓他助理代案,專寫司法文書。關於漢代訴訟審判制度,文獻記載不多,主要描述就在《酷吏列傳》及張湯審鼠這一段。通過對上述事件的分析,我們看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張湯自身的興趣和才能以及其父對他的專業培訓,都使他非常適合擔任「刀筆吏」職務,從事司法工作,這與他後來能位列三公、成為御史大夫關系極大。張湯小小年紀性格中殘忍冷血的一面已初顯端倪,具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其後更是愈演愈烈直至成為一代酷吏,「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但同時也為其一生最終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二、飛黃騰達位列三公

「張父死後,張湯頂班當了多年長安吏。」郝二旭說,「他的政治發跡,先是因為救助過周陽侯田勝,而被引見朝中貴族,在當時著名酷吏寧成手下任職。接著攀交上田勝之兄丞相田蚡,遂被推薦給漢武帝,提升為御史。」張湯仕途上的嶄露頭角始於公元前135年的陳皇後巫蠱案。陳皇後爭寵,召集巫婆於後宮施法念咒。武帝下令嚴查此事。張湯借機發揮酷吏本色,網羅無辜。被牽連者達上千人。既而陳皇後被廢。因辦案有功,張湯升職為太中大夫,從此為武帝所賞識,一路青雲直上。

太中大夫任上,張湯與私交甚好的酷吏趙禹合作,趙禹是成語「一意孤行」的主角。根據武帝政治的現實需要,二人共同制定修改各種國家律令。其主要作為有:恢復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作見知故縱之法,即官吏獲知犯罪行為後必須舉告,對應判刑的罪犯必須嚴格執行,對當地動亂必須嚴厲鎮壓,否則以重罪論處;編《越宮律》二十七篇(今佚)。關於宮廷警衛制度,是漢律六十篇的重要組成部

分。其律令的共同特點是務必使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官吏尤為嚴格。這使得文景盛世以來寬厚立法的趨勢被逆轉,漢法的發展從此嚴酷苛密化。

此時,武帝為加強封建大一統,罷百家尊儒術,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學說。張湯恰時投機,一邊上書請求選派儒家博士為廷尉史,輔助自己辦案,一邊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咨詢已還鄉退隱的董仲舒,以其意見為重要的審判依據。從此獄吏斷案,多應朝廷旨意,附會古人之義,言必六經「公羊」,史稱「春秋決獄」,這既促進了法律儒家經典化的過程,也是兩漢經學化的開始。

公元前123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事敗自剄。廷尉張湯主審這場政治大案,揣摩武帝心意,乘機鏟除宿怨,窮追狠治大顯身手,「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張湯遂於次年,即武帝元狩二年,加官進爵,功成名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七年御史大夫生涯。

三、落井下石製造冤案

「張湯的飛黃騰達,首要原因在於他成功前謙卑待人、廣交朋友、編織關系網,打下了堅實的階級基礎。」郝二旭分析說,「張湯為人多詐,即使內心不滿意,表面還要做足工夫,營造氛圍,對富豪高官們仰慕推崇,畢恭畢敬。盡管他為官問題不小,卻被權貴褒獎,獲得良好名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張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張湯的一言一行,從武帝角度看去,無不是唯皇命是從,絕對效忠,絕無任何私心,武帝自然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賦予他大權。而事實上卻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與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也就是說,張湯斷案大多是遇上武帝討厭的,就落井下石加重刑罰;遇上武帝喜歡的,就尋找借口法外開恩;遇上武帝不關心而與自己有隙的,就毫不留情一審到底,以排擠仇家為政績,在維護皇權的幌子下最大程度地擴張己欲。「雖文致法,上財察,於是往往釋湯所言」,名義上萬事由皇帝一人裁決,其實最終決策權卻完全被張湯個人意志所引導。

位列三公後,張湯自恃有皇帝寵信,多行分外之職,權勢遠超丞相,天下之事皆由其決之。漢匈間長年大規模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消除財政危機,武帝令張湯主管經濟改革,策劃國家與百姓爭利,負責製造白金貨幣和五銖錢,實施鹽鐵用品專

賣法案,到處張貼緝拿令,嚴刑打擊豪強富賈,酷法壓迫平民弱勢,全國被搞得通貨膨脹,騷動不堪。

而就在這個時候,經武帝默許,張湯又親手製造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為嚴重的冤獄之一——腹誹案。以廉直聞名,任九卿之一的大農令顏異因對張湯以一張白鹿皮置換四十萬錢的經濟法案持有異議,得罪了漢武帝。主持變革大計、善察政治風向的張湯與顏異有舊怨,便借口顏異曾在下屬批評朝政時「不應,微反唇」(無語,只動了下嘴皮),上告其「不入言而腹誹,論死」(沒說話但在心裡誹謗,應該處以死刑)。武帝批准,顏異即被處死。腹誹案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竟純以猜度主觀判定政治犯,其造成的直接惡果就是皇權專制勢力滔天,官民人人處於恐怖之中,「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比,而公卿大多諂良取容矣」,腹誹被公然地搞成了能類推的罪名,眾臣也得諂顏保身附和。至於改革大計,為政時不聽眾議不思後果,打擊傷害面太廣,必然造成對社會的嚴重損害。「自造白金、五銖錢後,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犯者眾,吏不能盡誅」,以致民怨沸騰,怨聲載道,「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湯」。到了這個萬夫所指的地步,可控制的經濟危機已被人為惡化成了嚴重的政治社會危機,張湯的飛黃騰達也快到盡頭了。

四、 四面楚歌被逼自殺

「張湯的失敗,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郝二旭分析說。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正在這危急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貫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武帝還派出當年與張湯情同兄弟的酷吏趙禹來質問他。張湯見了好友,自以為事情終有轉機,正准備長篇解釋,卻被趙禹當頭痛斥:「今天你覺得自己冤枉了,當年被你殺的那麼多人就不冤枉嗎?現在別人告你都是有真憑實據的,皇上關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斷,為什麼還要爭辯呢?」這么一折騰,張湯終於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為,再以自己對武帝的了解,盡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諸侯、部屬、酷吏、同僚上下內外四面八方的夾擊下,皇帝也拋棄了他。張湯自殺了。

位居「三公」的張湯在權貴們的合力構陷下,被逼自盡,死後全部家產不過500金。這是他為官一生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下葬時,張家僅以牛車送至地頭,有棺無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

H. 漢代酷吏張湯的資料

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朴,不失為古代廉吏。

(8)張湯司法行為擴展閱讀:

張湯的死亡,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

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

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

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

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

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慣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I. 張湯為什麼是祖師爺

張湯是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的重要司法大臣。而在西北政法大學建校區時挖出了張湯的墓,被戲稱挖出了「祖師爺」,張湯也因此被冠以「中國政法第一人」。

對於漢武帝不滿而意圖加罪或致死之人,張湯便會在審理的過程中不擇手段羅織罪名;對於漢武帝有意減輕或是免罪的親近之人,張湯便會讓人減輕其罪狀以滿足漢武帝的要求。從張湯的斷案方法和行政方式上可以看出,法律的定義完全以君王的自我認知為基礎,罪名的有無則建立在君王個人的喜怒哀樂之上。


身為廷尉的張湯把自身所負責的審理斷案的職責捆綁在漢武帝個人的權威意志之下,以此來達到取悅漢武帝的目的。這種行為並不意味著張湯不懂得作為一名國家司法人員應盡的職責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的缺失。相反,正是因為張湯對於自身職責、工作能力以及自身行政地位的清晰認知,使得張湯能夠在與漢武帝的特殊政治行政體系中處理的得心應手。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