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干預邊界
您好,你問的是兩個不挨著邊的問題。解釋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是對法律的適用做出規定,包括對各個法律,部門法條文的解釋(刑法,民法,行政法)確實不明白你想問的問題提是什麼!
B. 國境和邊境 有什麼區別哪些是屬於邊境刑法79
1、國境是從主權意義上說的,即是中國領土的界限,國界線就是國家與國家領土之間的界限。例如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不存在國境之分。
2、邊境是從海關、稅收等的角度說的,即進入界限,國家開始行使海關、稅收等權力。
C. 關於廣義刑法問題
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
(1)刑法典。
(2)單行刑事法規。如全國人大常委會99年12月通過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3)附屬刑法規范。即非刑事法規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如,《價格法》第46條規定:價格工作人員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索賄受賄,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價格法》屬於行政法,但由於第46條涉及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屬於附屬刑法規范,因此,屬於廣義刑法的范疇。
狹義的刑法僅指刑法典。即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教材所講的刑法是狹義的刑法。
######
我認為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性規定/經濟特區中關於刑法類的法律,應根據其頒布方式確認其為單行刑法或附屬刑法,但是,這些廣義刑法具有局限性(如地域、民族限制適用)。
至於港澳特區,由於其具有一定的域外法權,其基本法屬於憲法性文件,特別是香港還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顯然無法歸類到我國刑法的范疇。
我國與香港的邊界雖然不是國界,卻是邊境,因此,我國刑事法律不應具有如此高的域外效力。也因此,香港的刑事判例也不能作為我國的廣義刑事法律。
D. 刑法中的篇章節條款如何劃分
劃分方法如下:
第一編 總則 分為五章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罪 四節 分別規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犯罪的預備未遂和終止;共同犯罪;單位犯罪;
第三章 刑罰 八節 分別規定:刑罰的種類;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八節 分別規定: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減刑;假釋;時效
第五章 其它規定
總則一共一百零一條。第二編 分則,按照犯罪侵害的客體,也就是犯罪侵害的社會關系,以同類客體為標准,將犯罪分為十類,因為分則共十章。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法職責罪
最後是附則。
(4)刑法的干預邊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E.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
刑法的性質具有兩 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一) 刑法的階級性質
刑法是一個歷史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 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 共同階級本質。當然,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和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琛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二) 刑法的法律性質
刑法的法律性質,亦即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基本的部門法律。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 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律都是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例如民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調整的只能是一定的經濟關系。但在這一點上,刑法是一個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而是以特定的調整方法使它在其他部門法律區別開來。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一類社會關系,而是調整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公以調整對象為標准,無法把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和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很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就懲治違法行為而言,其他部門法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刑法則充任「第二道防線」的角色。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例如,違反民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 ,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正因為刑法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質不同於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法律。
F. 法律邊緣是什麼意思
法律邊緣是指法律明確規定的所實施的行為,需要承擔民事或者刑事責任的限度。刑法的適用范圍,又叫刑法的效力范圍,它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刑法在什麼范圍、在什麼時間它是有效的。刑法的效力范圍可以分為刑法的空間效力和刑法的時間效力兩個問題。
(6)刑法的干預邊界擴展閱讀:
法律空間效力如下:
第一,是刑法的屬地管轄原則,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刑法在這個國家的領域范圍之內它是有效的。所謂屬地它是一個立體的概念,既包括這個國家的領陸,也包括這個國家的領海和領空。
第二,個原則是屬人管轄原則,所謂屬人管轄,也就是按照國籍的原則來管轄。我國刑法第7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三,原則是保護管轄原則,我國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G. 為什麼古代的犯人會被發配到邊疆設立這個刑法的意義何在
針對中國古代的法律法規而言,一般犯的罪較輕的犯罪分子接納的全是皮和肉之苦,例如挨板子或是夾手指這類的處決。
再講,中國一直有句俗話稱為安葬。說的便是大家古人針對故鄉的這個情感,由於在古代,除開做生意和當官,非常少有些人會擺脫自個的故鄉,針對故鄉的情意是大家當代人壓根了解不到的,可是發配邊境以後,大部分這一生就不太可能回家了,更不會有哪些安葬的很有可能,因此在古代,發配邊境實際上是一個相當比較嚴重的處罰。
H. 國境和邊境 有什麼區別刑法79
《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偷越國(邊)境罪】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偷越國(邊)境罪,是指違反出入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出入國(邊)境的管理制度。
所謂國境,是指我國與鄰國的交界。所謂邊境,是指大陸與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分界。國(邊)境是出入國家的門戶,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管理秩序,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對出入國(邊)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