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更新了
㈠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了
是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對中國法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㈡ 民法總則出了,民法教材會更新嗎
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是根據指定的教材出內,不是根據某家容出版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㈢ 中國民法系統更新完畢了沒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一系列關乎中國民眾婚姻、居住、網路生活,甚至是如何起名的新規也正式施行。如何看待這些新規?如何理解這些改變背後的意義?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全程參與民法典立法的權威專家孫憲忠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現在已有現行法律300多部,涉及民事商事的法律也有20多部,為什麼還要再立一部民法典?
孫憲忠:簡單說有三方面的價值。
第一是因為以前20多個法律顯得很零散,不成系統。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有民法典,而我們是碎片化的法律。民法典立法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把這些法律編在一起,使得法律內在的系統比較協調。
第二是提升法律本身的時代性。這(部)法律是人類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的法律,而以前的法律對這些問題很少照顧到。我們現在制定的民法典,其中規定數據資產的問題,尤其現代化信息化社會條件下隱私保護的問題等,實際上就適應了現代化的要求。
第三是要彌補原來法律立法的短板。我們過去有些法律,像民法通則是計劃經濟時代制定的,它在投資制度、人民權利制度很多方面都跟市場經濟體制、跟人民權利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甚至連《合同法》都有這樣的缺陷。通過這次新的立法,把這些制度短板都給彌補了。
所以民法典可以說從思想性、技術性、體系方面都實現了極大的飛躍和更新,這就是它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王珊珊 攝
中新社記者: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民法典非常重要,您之前多次引用拿破崙的話說,他一生的功績並不在於打了多少勝仗,而是他為法國制定了民法典。為什麼這么講?
孫憲忠:這是法制史上一段佳話。
法國民法典編撰之前,法國有50多個省,民法領域的法律體系有400多個。所以當時伏爾泰說,你(騎馬出行)上馬的地方是一個法律體系,下馬的地方就(是)另一個法律體系,換法律比換馬還頻繁還復雜。法律體系不統一,國家經濟怎麼發展?這個話對拿破崙有很大的刺激。拿破崙執政以後,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民法典搞出來,推進社會進步。他用系統性的法律,實現了法國市場規則的統一。
雖然在法國民法典之前也有法律,但是沒有像法國民法典影響這么大。從現在來看,我們從(這個)法典也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㈣ 中國民法典系統升級更新完畢了嗎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民法典寫盡個體權利密碼,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學意義上的憲法。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在物權編中引入居住權、明確禁止性騷擾等,被認為是中國民法典的亮點。
中國自1950年代中期開始四次組織編纂民法典,但因政治動盪或條件不成熟而暫緩。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這次編纂沿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2015年3月提出的「兩步走」思路進行,即:先制定《民法總則》,再整合其他單行民事法律為民法典。其中《民法總則》在2017年出台,完成了第一步;2018年8月,各分編草案打包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隨後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有的進行了三審,此後,《民法總則》與分編草案一同形成完整民法典草案,於5月22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
受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法典問世比原計劃晚了兩個半月,但並未脫離2020年完成立法的時間表。民法典回應疫情,在監護制度、財產徵用、物業責任、國家訂貨合同等方面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詳見財新網:「編纂民法典最後沖刺 回應新冠疫情草案多處修改」)。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於民法典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顯示,交付表決前,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草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
比如,實踐中,有的物業服務人員採取斷水、斷電等方式催收物業費,對業主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民法典合同編物業服務合同一章增加了禁止性條款。又如,提交審議的草案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最終出爐的民法典將「言語、行為等方式」進一步細化為「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
與此同時,在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降低法定結婚年齡、住宅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小區車位分配等問題上,民法典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1.新增三大抗疫規定
監護人「失聯」 民政部門兜底負責;增加緊急情況下使用公用維修資金特別程序;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2.設置離婚冷靜期
近些年來,我國離婚率比較高。有些人結婚很盲動,上午要結婚,下午就去離婚,結婚過於沖動,離婚也過於沖動。那麼,有一個冷靜期的規定,讓雙方有冷靜下來考慮的機會,重新審視一下離婚是否為真實意願。
3.性騷擾要承擔賠償責任
性騷擾是規定在人格權編的。以性騷擾被告到法院的話,會涉及侵害人格尊嚴問題。性騷擾是個頑疾,在各個社會都有,有些還特別嚴重。民法典(草案)中對其規定強調兩點,一是利用從屬關系,二是違背被騷擾一方的意願。
4.網店等虛擬財產可以繼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信息時代氣息。它規定了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網路虛擬財產和數據。在侵權責任編,對網路上的侵權責任也作出規定。
5.見義勇為免責
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6.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
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貸
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8.保護個人信息
規定: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是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是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是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9.增加遺囑形式
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10.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㈤ 民法典三個版本區別
1、重點條文註解區別:《民法典》對重點條文根據釋義、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精煉、准確的解答,為理解、適用民法典的條文規定提供實用的參考。
2、關聯法規收錄區別:《民法典》收錄常用的法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電子版免費閱讀使用,並持續更新),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依據。
3、實用問題解答區別:《民法典》結合生活實踐提煉法律適用問題,並依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解答,為處理法律事務、解決法律問題提供實用的解答。
4、實用工具文本區別:《民法典》提煉法律知識圖表,並收錄常用的法律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版)》內容簡介:
1、民法典共7編84章,1200多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2、從內容上看,民法典各編內容幾乎都是為百姓「量身定製」的。物權編增加規定居住權;合同編強化對債權實現的保護力度;人格權獨立成編。
1、重點條文註解區別:《民法典》對重點條文根據釋義、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精煉、准確的解答,為理解、適用民法典的條文規定提供實用的參考。
2、關聯法規收錄區別:《民法典》收錄常用的法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電子版免費閱讀使用,並持續更新),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依據。
3、實用問題解答區別:《民法典》結合生活實踐提煉法律適用問題,並依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解答,為處理法律事務、解決法律問題提供實用的解答。
4、實用工具文本區別:《民法典》提煉法律知識圖表,並收錄常用的法律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版)》內容簡介:
1、民法典共7編84章,1200多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2、從內容上看,民法典各編內容幾乎都是為百姓「量身定製」的。物權編增加規定居住權;合同編強化對債權實現的保護力度;人格權獨立成編。
㈥ 民法典多久更新一次
每兩年修改一次。
【拓展資料】
民法總則更新時間民法總則10月起施行 開啟「民法典時代」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民法總則通過後,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民法總則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1、國家在新時期對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修改完善。2、婚姻法的法律條文修改後,吸收成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這是我國民事立法的新高度,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研究。《民法典》第1260條(最後一條)明確規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該條明確規定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另需說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上述單行法被廢止了,基於上述單行法而生的立法解釋也應同步廢止。
【法律依據】
王晨副委員長對此,在《民法典》草案說明中也明確提到:「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作為與民法通則、婚姻法相關的法律解釋,也同步廢止。」另需注意的一點是,民法典施行後,最高法院此前基於上述九部法律而出的司法解釋,有不少內容已被民法典吸收,有的內容已失去繼續存在的原立法基礎,或者與民法典的規定不相符甚至發生沖突。因此,相關司法解釋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好書認為,在2021年1月1日前,最高法院大概率會對相關司法解釋進行大規模清理,並出台具體規定,明確哪些不再有效,哪些適當修改後可以繼續適用等等關於「《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不同如何適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就此進行了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2018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4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法釋〔2018〕12號文,具體內容如下: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第一條 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 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四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第五條 本解釋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㈦ 民法典以後還會修訂么是不是已經都是原則性的規定了,不需要修訂。
您好,隨著時間、社會的發展,法律會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新,因為法律回具有滯後性答的特點,所以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也會根據新的社會發展,進行變化。比如說像刑法一樣,出相關的修正案和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