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里的制度

民法里的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3-09 17:25:43

1.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1)民法里的制度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2.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單元民事法律行為制度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為)合同其他單方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除2例外)無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無效欺詐、脅迫(1)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可撤銷(2)損害國家利益的:無效無效乘人之危可撤銷無效惡意串通無效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無效重大誤解可撤銷顯失公平可撤銷一、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的內容不得與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也不得濫用法律的授權性規范或任意性規范。單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是指根據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需他方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包括:委託代理的撤銷 委託代理中的授權行為債務的免除無權代理的追認訂立遺囑 出具擔保函贈與→屬於多方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的特徵1、自始無效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2、當然無效不論當事人是否主張,是否知道,也不論是否經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該民事行為當然無效。3、絕對無效絕對不發生法律效力,不能通過當事人的行為進行補征。無效民事行為的種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因主體不合格而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贈與、獎勵、獲得報酬等純獲益的行為屬於有效的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某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細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為,如購買文具、乘坐交通工具,該行為有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不能獨立實施民事行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幫助下完成法律行為,如在法定代理人幫助下,作為房屋買賣合同的出賣人或買受人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表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表人未做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合同以外的行為(單方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欺詐的構成要件:①有具體的欺詐行為(欺詐人應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錯亂中的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意思表示不屬於欺詐);②欺詐人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③受欺詐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詐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則欺詐人是否通過欺詐獲得利益,或使受欺詐方蒙受損失,對欺詐的構成不產生影響);④受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合同;因欺詐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特徵:①脅迫一方具體實施了脅迫行為;(受脅迫方可以是相對人,也可以是相對人的親友。受脅迫的客體可以是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②脅迫一方的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③受脅迫一方在脅迫之下進行了違背其真實意願的民事行為。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無效合同;因脅迫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特徵:①須有一方當事人在客觀上處於危難境地;②行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區分「主動提出」和「被動接受」);③須嚴重損害了處於危難境地的當事人的利益。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真實)(1)惡意串通,不論其損害國家、集體還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屬於無效行為。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違反法律的民事行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即民事行為不因違反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而無效。此處的「法律」特指強制性規范中的效力規范,即並非違反法律的行為一律無效。民事行為違反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共利益,亦屬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無效如通過合法的買賣、捐贈形式達到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目的。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一)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與無效民事行為的區別:1、法律效力不同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在撤

3. 民法里的添付制度是什麼請說的通俗一點,謝謝!

我國民法中沒有添付制度。法國、日本民法中有相關的規定。
通俗的說添付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成為一個合成物,人們雖然能直觀的識別該合成物,但通常難以將該合成物分離,如一定要將該合成物分離,則會損壞該合成物或耗資過大。比如承租人將瓷磚貼到房屋的牆壁上,用他人的油漆粉刷自己的房屋。在添付的情況下,有的已經不可能再將兩個物予以分離,有的雖然能夠分離,但分離後要毀損原物,因此不宜將其分離,否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法律只需明確規定哪一方獲得新物的所有權,而失去物的一方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
還有混合、加工這樣的情況也屬於添付。
總之就是不好分離或分割的情況。

4. 民法基本制度

個人認為應包括三部分:
民事主體制度
物權制度
債權制度

5. 民法三大基本制度是什麼

所有權絕對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過錯責任原則,被稱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則。

6. 民法學中的「自然人制度」有哪些具體的制度

自然人制度中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監護制度、住所等內容

7. 民法制度問題

樓主你好

1、父母的請求不會得到法律支持

2、依據《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4、從第十一條來看,十七歲男孩月收入1500,已經相當不錯的收入,可能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5、即使不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從第十二條來看,贈送手機這個行為完全在一個十七歲的正常自然人的理解范圍之內,十七歲的男孩實施該行為,應當認為有效。

6、手機為動產,其所有權轉移自交付完成時實現,此時,手機已經是女孩之物,父母無權索回

綜上所述,父母的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8. 民法總則草案規定了哪些重要制度

補充了自然人主體

  1. 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

  2. 下調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版的未成年人的權年齡標准

  3. 完善了監護制度

9. 民法典確立的制度或原則

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基本保持現行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後,共10章、204條。

(一)基本規定

1.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

2.規定了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確立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

3.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民事主體

1.自然人

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監護制度、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並規定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2.法人

規定法人的定義、成立原則和條件、住所等,並對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三類法人分別作了具體規定。

3.非法人組織

規定非法人組織的設立、責任承擔、解散、清算等。

(三)民事權利

1.對知識產權作概括性規定,以統領各個單行的知識產權法律。

2.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作了原則性規定。

3.規定民事權利的取得和行使規則等內容。

(四)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1.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定義、成立、形式和生效時間等。

2.規定意思表示的生效、方式、撤回和解釋等。

3.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制度。

4.規定代理的適用范圍、效力、類型等代理制度內容。

(五)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期間計算

1.規定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並規定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願實施緊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責任承擔問題。

2.規定訴訟時效的期間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等內容。

3.規定期間的計算單位、起算、結束和順延等。

二、物權編

在現行物權法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結合現實需要,進一步完善了物權法律制度,共5個分編、20章、258條。

(一)通則

規定物權制度基礎性規范,包括平等保護等物權基本原則、物權變動的具體規則、以及物權保護制度。

將有關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修改為:「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二)所有權

規定所有權人的權利,徵收和徵用規則,國家、集體和私人的所有權,相鄰關系、共有等所有權基本制度。

熱點內容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
本裁定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2 00:15:53 瀏覽:662
勞動法30條6款 發布:2025-02-02 00:09:19 瀏覽:255
無責任底薪法律 發布:2025-02-01 23:03:36 瀏覽:232
小利幫忙有沒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1 22:32:26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