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於高空拋物的具體規定
1. 民法典高空拋物的規定
國家民法典相關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2. 民法典對高空拋物行為有了那些明確的法律規定後,對公民起到了哪些作用
民法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行為准則,對於全體公民都具有教育作用,對於那些想要高空拋物的人則有明顯震懾作用,使其考慮這樣做的代價而終止違法犯罪。
3. 民法典法律對於高空拋物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法律對於高空拋物的規定是,高空墜物屬於違法行為,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
建築物、構建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築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施工單位能夠證明不存在質量缺陷的除外。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4. 民法典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最新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最新規定是:
1、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2、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3、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5. 民法典規定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怎麼承擔
民法典規定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是由侵權行為發生時建築物的實際使用人,包括建築物所有人、承租人、使用人及其他使用建築物的人承擔責任;無法明確具體侵權者的,由無法舉證排除自己是侵權人的建築物使用人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6. 民法典草案如何規定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民法典草案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發生此類情形的,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同時,還明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介紹,近年來高空拋物時有發生,成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一些案例由於找不到肇事者,最後判定全樓業主和物業共同賠償,引發了很多爭議。
民法典草案對此要求有關機關要查處責任人,大大減少「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情況。因為明確了物業公司責任,也會從源頭上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
(6)民法典對於高空拋物的具體規定擴展閱讀
高空拋物的危害:
有數據表明:一個30克的蛋從4樓拋下來就會讓人起腫包;從8樓拋下來就可以讓人頭皮破損;從18樓高甩下來就可以砸破行人的頭骨;從25樓拋下可使人當場死亡。
一個拇指大的小石塊,在4樓甩下時可能傷人頭皮,而在25樓甩下時可能會讓路人當場喪命,因為從上而下的力度會變得很大。空啤酒瓶在18樓和25樓的高度拋下,均可造成致命傷害。一個4厘米的鐵釘在18樓甩下時,可能會插入行人的腦中。
7. 民法典草案:明確高空拋物責任
【導讀】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已經舉行了,從2015年3月啟動編纂民法典到今年3月形成統一的民法典,歷時5年,幾代人熱切期盼的中國民法典,即將迎來歷史性時刻,民法典草案中,明確了高空拋物責任,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1、草案除了增加「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的規定外,還增加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2、發生此類情形的,「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同時,還明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
3、高空拋物行為有可能構成犯罪,刑法雖沒有專門規定高空拋物的罪名,但對於以故意殺人、傷人為目的進行拋物的,有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或者是故意傷害罪。對於高空拋物過失致人死亡或者致人重傷的,也有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或者過失致人傷害罪。對於高空拋物行為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還可以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罪名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尚未構成刑事犯罪的,也要依據現在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建築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規定,考慮追究行政方面的責任。
4、2019年8月22日,侵權責任編草案新增規定,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針對上述問題,提請審議的草案,「在侵權責任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拓展和完善」。
5、過去關於高空拋物的有關法律規定,主要聚焦責任劃分。侵權責任編草案新增的這款規定,表明了法律的鮮明態度,就是要「令行禁止」,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非常有必要。
以上就是民法典草案中,高空拋物有關規定,現代社會高樓越來越多,所以大家更要注意高空拋物行為,及時進行家居檢查,排除高空拋物安全隱患。
8. 民法典對於高空拋物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典對於高空拋物的規定是指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侵權行為。主要採取公平責任原則,例外情況下採取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