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權在民法上的地位
❶ 民法中請求權的效力是什麼
要求相對人履行一定的行為,從而實現自己的權利。
❷ 民法中請求權和支配權的關系
請求權和支配權都是民事權利。 1.支配權,是指直接支配某種客體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請求權,回是答指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權利。2.支配權是特定的,請求權是相對的。例如,所有權就是支配權。
台灣學者的《法律思維與民事實例》對請求權基礎的研究較多,可以參照的看一下!!
❸ 什麼是請求權競合(民法中,請舉例說明)
所謂請求權抄競合,是襲指一個自然事實,符合多個法律構成要件,從而產生多個請求權,而這些請求權的目的只有一個。請求權競合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大陸法系規范出發型的訴訟傳統。
關於請求權競合的理論有四,包括請求權法律競合說、請求權自由競合說、請求權相互影響說、請求權規范競合說等。我國司法實踐中允許請求權的有限競合。
例如:在借款一百元的情形,債權人就發生一個請求權;在盜竊電腦一台的情形,電腦所有人就發生一個返還電腦的請求權。
(3)請求權在民法上的地位擴展閱讀:
我國學者在討論請求權競合問題時,既有用請求權競合概念的,也有用責任競合概念的。但是多認為在一般情形下,請求權競合與責任競合具有共同的內容。
認為責任競合是從不法行為人(債務人)角度觀察而產生的概念,請求權競合是從受害人(債權人)角度觀察而產生的概念,所以責任競合與請求權競合是同一問題的兩個不同的方面。
❹ 民法中的請求權有哪些要全面。
民法中的請求權一般指發生在債權方面的,如債權請求權,在物權方面有物上請求權等。
❺ 侵權責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於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通過,由此可見,全國人大並沒有把《侵權責任法》當成是《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這樣的憲法意義上的基本法律來對待,反而是像通過《擔保法》一樣僅由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這樣做實在是有失偏頗。在2015年的民事案件統計中,侵權類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佔比已經達到23.24%,僅次於合同類案件排名第二,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在民法實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此先援引王竹先生在《侵權責任法立法程序的合憲性解釋》一文中所寫的民法典大致結構;
第一編 總則(1986年《民法通則》第1~4章、第7章)
第二編 人格權法(2002年第一審)
第三編 婚姻法(1980年制定,2001年修訂《婚姻法》)
第四編 收養法(1991年制定,1998年修訂《收養法》)
第五編 繼承法(1985年《繼承法》)
第六編 物權法(2007年《物權法》)
第七編 合同法(1999年《合同法》、1995年《擔保法》第2章「保證」)
第八編 侵權責任法(2009年《侵權責任法》)
第九編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1986年《民法通則》第8章)
本人對於該結構大致認同,特別是其將《侵權責任法》獨立於物權法等其他民事法作為單獨一章,可以說是對《侵權責任法》較為恰當安排,為什麼要將侵權責任法單列一章並且排在後方?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侵權責任法》的責任承擔方式融合了物權與債權的方式。德國民法典中侵權是債法的一部分,其承擔責任的方式僅有損害賠償一種,因為德國制定侵權條款主要在於維護社會交易安全,因此對應的責任只需要用財產賠償即可。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了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四)返回財產、(六)賠償損失……,前兩種明顯是物權性質的請求權、最後一種卻是債權性質的請求權,再由《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可知我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了維護社會方方面面的穩定,學習德國法僅僅將其歸為債法的一部分是極其不合理的。因此,侵權責任法應該單獨成編。
其次,侵權責任法彌補了不要式合同、無合同違「約」的不足。在許多合同違約案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某個情況既可以起訴違約又可以起訴侵權,而合同往往因為約定了雙方義務與違約後果而成為利益受損一方的當事人起訴時最有利的證據,因此2015年違約案例在民事案例中佔了58.66%的比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做什麼都會簽訂一份書面合同,如同買賣小宗商品、熟人間贈與、保管、委託等等,我們會為了方便而簡化手續,一旦出現問題,我們無法拿出書面合同這樣有力的證據,於是,侵權責任法產生了,我們只需證明自己的權益確實收到了損害,並且加害方實施了侵權行為、其行為與我們的受到的損害具有因果關系,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甚至不需要加害方有過錯,這對於被侵權方是極大的利好,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很好地保障了不要式合同與無合同行為受害者的權益,具有存在的意義。
再次,《侵權責任法》的「兜底性」使其需要排在民法典較末的位置。在我國目前以法典頒布的各個民事法律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為了解決一定范圍的民事問題而存在的,如《婚姻法》是為了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收養法》是為了解決收養事宜的糾紛、《繼承法》是為了解決繼承而產生的糾紛……,只有《侵權責任法》是特殊的存在,只要侵權行為發生了,它就可以解決婚姻問題、收養問題、繼承問題……,可以說,《侵權責任法》是以上法律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被侵權人「最後的稻草」,因此,侵權責任法應該以其最終保障性單獨列於民法典的後方。
最後,我國的國情呼喚著《侵權責任法》。在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福利國家」,最典型的就是瑞典,在那裡,患者看病幾乎不要錢、失業的人可以靠政府的失業補貼過活……在多重保障下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權利被侵害後無法得到救助,他們甚至也不用去追索賠償,因為政府的補貼已經足夠彌補他們被侵害的權益,另外,在人人都富有的國度,也很少會有人故意去侵害他人的權益,在那樣的國度,《侵權責任法》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建設仍不夠完善的中國,我們的社會資源無法保障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政府的庇護下度過一生,我們的被侵權人必須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為自己討回公道,因此,《侵權責任法》在現代的中國不可或缺。
❻ 民法通則中的請求權有哪些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簡單的說,就是權利主體對實施還是不實施一定行為的選擇權。在理解權利的概念時,要注意與權能和許可權相區分。其中,權能通常指權利的具體形式;而許可權是法律准許當事人意思發揮作用的限度范圍。有以下基本含義:(1)、權利是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或者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2)、權利是權利主體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 以實現其利益的可能性;(3)、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主體得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濟。分類:(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原權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❼ 民法中請求權與基礎權利的關系問題
我認為,不論基礎權利是對世權(如物權)還是對人權(如債權),請求權產生的基礎都是「基礎權利受到侵害時」。債權到期而債務人未清償債務不也是基礎權利受到了侵害嗎?因為債權已經無法及時有效地實現了。
❽ 請求權,當事人能力,訴權的區別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請求權回。
正當當事人能力答,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訴權:是由訴的法律制度所確定的,賦予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基本權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請求國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權利。即賦予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在其權利受到侵犯,或者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執時,具有進行訴訟的權能。訴權完整內涵包含程序含義和實體含義兩個方面:
程序含義,是指程序上向法院請求給予司法救濟的權利。
實體含義,是指請求保護民事權益或者解決民事糾紛的權利,亦即公民有權請求法院同意其在實體上的具體法律地位或具體法律效果的主張。
❾ 民法上的請求權,按其性質主要分為哪三大類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
債權上的請求權:賠償損失請求權,基於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請求權;
物權上的請求權:確認所有權,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消其特點是:( l )具有相對性;( 2 )具有非公示性;( 3 )大多表現為實體權利。請求權作為獨立的實體權利,連接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權利,因為民事訴訟可以分為三種,即確認、給付、變更之訴.這三種訴訟中給付之訴是民事訴訟的核心,而給付之訴的基礎就是請求權。請求權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只是某權利的內容(權能)。請求權與債權的關系是:請求權是債權的主要內容,但債權又不限於請求權,債權的權能除了請求權之外,還包括「選擇、解除、終止等權能」。而且,債權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時,債權雖然減損了其強制力量,但仍然存在。債務人仍為履行之給付者,,不得以不知時效為理由,而主張返還(《 民法通則)第138 條、《 民通意見》 第173 條)請求權既然可以是某權利的內容,說明它是基於基礎權利而發生的,有基礎權利,才能有請求權。除危險請求權。
知識產權上的請求權,人格權上的請求權,身份權上的請求權(撫養費、贍養費)。
❿ 請求權的民事責任
《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都使用了「請求」一詞,這個詞早已成為民法上的術語,其含義是指當事人一方請求他方做某事。這種請求是「有權請求」,是一種權利,即「請求權」。民法上的「請求」一詞含有客氣的意思,是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表現。《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關於請求權的規定,是對德國民法請求權體系的借鑒與變革,這意味著也是對德國請求權理論的借鑒與變革。
《德國民法典》的請求權體系是根據德國學者溫德沙伊德的請求權理論建立的。《德國民法典》總責編第194條第1款規定,向他人請求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受消滅時效的限制。請求權成為貫穿民法典各部分的內容,從而建立了請求權體系。
溫德沙伊德認為對物權是無限多的請求權構成的,對物權人有針對一切人的請求權,物權請求權針對的是某種消極的東西,是一項不作為。溫德沙伊德還認為,物權請求權也可以要求他人進行作為,這主要是對物權受到侵害的情形;由於這種侵害,其就轉換成了要求消除侵害的請求權。《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接受了溫德沙伊德提出的物權請求權這一術語及其含義。《德國民法典》頒布多年之後,「支配權」這一術語才被提出,再往後,支配權作為一種獨立的權利類型被學者普遍接受。在通常情況下,物權表現為支配權,當物權收到侵害時才產生請求權。隨著民法理論的發展特別是支配權概念的確立,溫德沙伊德的物權請求權的第一種含義已被否定,剩下的僅是第二種含義,即物權受到侵害時發生請求權,從區分債務與責任的觀點來說,這種物權請求權的性質是物權人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