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善治

民法典善治

發布時間: 2022-03-10 18:35:08

民法典的編纂是如何通過立法良而謀善治的

1、以人為本的立法原則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系置於財產關系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

2、自願平等的契約制度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國家治理路徑

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將這種契約精神固定下來,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很好的治理路徑。

(1)民法典善治擴展閱讀:

民法典充分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回應社會現實需求。

一是單列人格權編,突出保護人民的生命權、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不僅是我國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創新,更蘊含著對人權的充分尊重和保護;

二是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還首次將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納入保護范圍;

三是適應新時代契約訂立的特點,明確了電子合同的訂立規則,其中在借款合同一章首次就高利放貸作了禁止性規定,對於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Ⅱ 編纂民法典的四個重大意義

法律分析:(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該法蘊涵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社會秩序穩定、社會文明進步、提升治理能力等多重價值,它是為人民書寫、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法典。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它的深遠意義,以良法推動善治,用法治文明推動執政為民,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Ⅲ 《民法典》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民法是萬法之母。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之所以要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主要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民法單行法規,這些法規內容龐雜,分散廣泛,不僅存在一些法規相互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而且老百姓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典彌補體系缺漏、去除體系重復、消解體系沖突。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促進公平正當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問世,意味著我國法制的體例框架由此豐實延展、枝繁葉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民法典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民事法治領域,充分賦予民事權利,保障權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發展問題,處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所謂「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體現出我們國家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民法典草案對於民事權利類型規定更豐富,行使權利規則更清晰,權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對公民權利類型及其行使方式規定得越豐富、越精細,就越能限制公權力的濫用,越能起到規范公權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是最重要的邏輯起點之一。民法典的頒布蘊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社會秩序穩定等多重價值,是以良法推進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Ⅳ 民法典: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①總則編

健全民事權利體系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代表:

作為開篇,民法典草案總則編提綱挈領地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與引領性的內容納入其中,綱舉目張,統領其他各分編內容,奠定了民法典草案的基調與框架,是民事主體權利保障的集大成。

總則編將「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作為立法目的之一,採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通過民事權利專章中列舉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等民事權利,並規定「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兜底條款,從而全面系統地確認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構建了完整的民事權利體系,夯實了善治之基。

總則編注重保護人身權利,明文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全面列舉人身權利,並置於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其他權利之前,表明民法典草案重視對人的保護,著重保護人身權利,強調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容侵犯,恪守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

總則編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凸顯民法與時俱進、面向未來的立法精神:肯定胎兒享有繼承與接受贈與的權利,建立健全成年監護制度,回應老齡化社會的現實需要,明確網路虛擬財產與數據為民事權利的客體,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充分體現民法典的時代特徵。

(本報記者徐雋采訪整理)

②物權編

平等保護公私產權

九三學社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委戴紅兵委員: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法典草案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草案明確平等保護私人物權,看似平淡尋常,卻意味著在法律面前無論國家、集體還是個人的財產,都能享受法律相同力度的保護,這是對改革開放40多年成果的法律確認,也賦予公眾更多信心。

物權編在一般規定中直接體現物權平等的原則,在很多細節中也體現了對平等保護的落實。草案中關於徵收補償的規定,在擴大補償范圍的同時,強調「及時」支付相關費用。一些地方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過程中,發生補償不到位、補償方案不合理或價款未支付等現象,「及時」二字的增加是對公權力的約束,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平等保護」釋放的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心,折射出以人民為中心、依法保護公民權益的態度。民法典必將鑄就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本報記者孟祥夫采訪整理)

③合同編

維護公平競爭原則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代表: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典草案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堅持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合同制度。合同編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一般性規則。完善了電子合同訂立規則,增加了預約合同的具體規定,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訂立制度。草案還針對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違反義務不辦理報批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問題,明確了當事人違反報批義務的法律後果。

物業管理工作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今年3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為破解北京物業管理難題提供法律支撐。在起草條例過程中,我們感到,群眾普遍反映業主大會成立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對此,民法典草案適當降低了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維修資金使用的表決門檻。這對解決物業管理實踐中存在的業主開會難、議事難、表決難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避免久拖不議、久議不決現象,有利於業主大會依法行使職權。草案還注重合理平衡物業管理相關主體的利益關系,維護公平公正,促進物業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本報記者左瀟黃超采訪整理)

④人格權編

加強保護人格尊嚴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委員: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繫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人格權獨立成編,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充分體現我們黨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變初心。

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強調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草案將「生活安寧」納入隱私范疇是對隱私的周全保護。此外,民法典草案規定了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原則以及信息控制者的特定義務,對刑事法律難以調整的行為加以規制,為權利人提供了尋求民事救濟的基礎。針對此前基因編輯等技術帶來的問題,民法典草案明確要求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相關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違背倫理道德

類似規定在人格權編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規定既為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保障民事主體的相關權益築起了法治屏障,也為民事主體自覺尊法、守法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法律指引。從司法審判角度看,人格權編的內容不僅為司法實踐提供價值引領和規范遵循,也有助於促成司法與立法的良性互動,更為法官審理此類案件提供了規范依據。

(本報記者鄭海鷗采訪整理)

⑤婚姻家庭編

堅守社會公序良俗

江西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馮帆代表:

婚姻家庭制度是規范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如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夫妻關系、家庭關系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影響。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力求將堅守公序良俗的理念導入每個人的內心,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

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開篇第一章就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婚姻家庭領域的基本原則和規則,增加了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等原則性規定。為了更好地維護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婚姻家庭編增加了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的規定。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立法機關將尊重人權、自由、平等、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作為婚姻家庭編的基本原則。

近年來,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婚姻家庭的穩定,對未成年子女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草案對離婚制度進行了完善,增加離婚冷靜期制度,將離婚冷靜期制度性地固定下來,可以促使夫妻雙方更加冷靜地考慮如何處理婚姻關系,有助於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倡導公序良俗。

(本報記者齊志明采訪整理)

⑥繼承編

弘揚孝老愛親美德

北京乾坤(烏魯木齊)律師事務所律師法蒂瑪代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民的私有財產不斷增加,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也發生了變化。民法典草案繼承編對繼承製度做了進一步完善,為孝老愛親的和諧家庭提供了制度規范,相信會對文明家庭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過這樣一起案例,老人沒有子女,一直由侄子悉心照料,可是老人去世後,侄子卻無法繼承老人遺產。按照情理來講,的確應該由老人的侄子繼承遺產,但是現行法律卻不是這樣規定的。繼承編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完善代位繼承製度,將被繼承人的侄、甥也納入代位繼承人的范圍,這是從法律層面鼓勵弘揚孝老愛親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另外,草案還修改完善了繼承製度,刪除了現行繼承法中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僅保留「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的規定。這是因為,常有老人會根據子女的照料情況隨時修改遺囑,根據自己的真實意願確保孝順的子女分配到更多的遺產,但當最後遺囑和公證遺囑發生沖突時,是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因此,繼承編刪除了這一規定,就不會損害遺囑自由,更能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願。

(本報記者李亞楠采訪整理)

⑦侵權責任編

保護生命財產安全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代表:

在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編中,既有對產品生產銷售、機動車交通事故、醫療等傳統侵權行為責任的認定,還對網路侵權責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侵權責任等作出了具體規定,體現了法治的與時俱進。其中,有關高空拋物的相關條款引人關注。

按照傳統的法律規定,在民事侵權案件中,是「誰主張、誰舉證」,但在高空拋物這種特殊侵權行為中,受害人舉證很難。為了切實保護受害人的權利,民法典草案將舉證責任倒置。對於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使用人先行舉證,證明自己並非侵權人,則不承擔賠償責任;如不能證明的,應先行對被害人進行補償,並有權向真正的侵權人進行追償。這不僅讓受害人得到了更全面、合理的保護,也保障了事件中無過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加公平合理。

此外,草案充分考慮社會治理因素,要求物業服務企業要承擔採取安全措施的義務,如果沒有採取安全措施,一旦發生高空拋物造成危害,物業方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同時還明確一旦發生案件,由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依法及時進行調查,查清責任人。這些規定都充分體現了民法典編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本報記者巨雲鵬采訪整理)

《人民日報》(2020年05月28日13版)

Ⅳ 民法典是良法,還需要善治的觀點對嗎

民法典是民法需要善治的觀點是對的

Ⅵ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6)民法典善治擴展閱讀:

民法典對依法治國的影響:

從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彰顯。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色、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對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良法善治,必將發揮重大的積極作用。

Ⅶ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民法典是如何成為善治之端的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民法典是如何成為上置這段的,因為這個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控製作用吧,一個國家的制度。

Ⅷ 你所知道的民法典怎麼寫

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規范,民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發展,一些特殊的民事行為中往往會牽扯到多部法律,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或出現各部法律之間的適用重疊,或出現超出了單行民法調整的范圍而造成管轄空白的情況,從而給立法、司法、普法、守法造成困擾。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實施,在社會各項基礎都基本健全的前提下,迫切需要將民事行為規則系統化、體系化,同時切實解決民法內部的和諧問題,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因此《民法典》的誕生,可以說既是勢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作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民法典》除了內容豐富、涉獵范圍廣,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從法條之後所體現出的深刻的立法指導思想。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的出台,就是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法制保障,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好的法律,不僅僅是看法條的科學性和周延性,更多的是看實際運行效果。良法善治,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以法律的視角審視社會活動,固守法律底線。新時代的中國,需要一部這樣的《民法典》,讓她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給社會生活提供權利和義務的規范,用法治構築穩穩的幸福。

Ⅸ 結合民法典的頒布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高利貸 ,還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體現了規范人民群眾的行為,讓人民群眾學會遵紀守法,學會運用法律武裝自己。
《民法典》頒布體現依法治國的決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良法善治護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不足的情況下,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回應社會關切。民法典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障。

熱點內容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