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十四章

刑法第十四章

發布時間: 2022-03-12 03:03:50

刑法中關於十四周歲如何解釋十四歲生日那天犯罪應歸於哪一類

周歲計算方法為: 1、周歲應當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 2、周歲以12個月計算。每滿12個月即為1周歲; 3、每滿12個月即滿1周歲應以日計算,從生日第2天起計算。 所以十四歲生日當天不算滿十四周歲,從生日第二天起滿十四周歲。

Ⅱ 中國刑法第14.15條內容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版且希望或者放任這權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Ⅲ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4條

《刑事訴訟法》第14條 【保障訴訟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回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答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條文注釋】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原則具有以下含義:
(1)訴訟參與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是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作為國家專門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時,應當尊重和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各種訴訟權利,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限制或剝奪。
(2)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訴訟參與人有權提出控告。
(3)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尤其應當重視保護特殊主體的訴訟權利。

Ⅳ 國家為何不修改刑法年齡14歲的規定

刑事責任年齡來的規定符合我國現自階段刑事政策的,估計暫時不會修改的。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Ⅳ 刑法共幾章幾條

刑法共十章四百五十二條;
目錄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犯罪
第一節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共同犯罪
第四節單位犯罪
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管制
第三節拘役
第四節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死刑
第六節罰金
第七節剝奪政治權利
第八節沒收財產
第四章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量刑
第二節累犯
第三節自首和立功
第四節數罪並罰
第五節緩刑
第六節減刑
第七節假釋
第八節時效
第五章其他規定
第二編分則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附則

Ⅵ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可以構成什麼罪

按照《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可以構成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這八類犯罪。

Ⅶ 如何解讀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如何法院判案不引用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

《刑法》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故意犯罪定義的規定。本條分為兩款。
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故意犯罪的規定。根據本條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徵: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而這種明知既包括對必然發生危害結果的明知,也包括對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明知。
2.行為人的心理必須處於希望或者放任的狀態。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明知其一,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本條所說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產生的後果所持的心理狀態,是構成故意犯罪的主觀要件。根據我國刑法理論,「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採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區別「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其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決定量刑,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行為人的心理狀態不同,其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對行為人改造的難度也不同,施用刑罰也應有所區別。
第二款是關於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規定。「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刑事責任」和「刑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刑事責任」是犯罪行為人在社會和國家面前承擔的責任,是刑罰的前提條件,只有對負有刑事責任的人,才能施用刑罰;而刑罰是承擔刑事責任的結果,是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犯罪人進行懲罰和教育改造的手段,是預防犯罪人重新犯罪並儆戒其他人犯罪的制裁措施。負有刑事責任的人在某些情況下不一定受到刑罰處罰,比如具有法定可以免除處罰情節的,可以不處以刑罰;但受刑罰處罰的人,必須是負有刑事責任的人。具備犯罪構成要件是負刑事責任的依據。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故意犯罪是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主觀上對其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後果處於故意的心理狀態而實施的犯罪,已具備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因此,本款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過失犯罪定義的規定。本條分為兩款。
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過失犯罪的規定。「過失」和「故意」一樣,同是行為人主觀上對危害行為發生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狀態。根據本款的規定,過失犯罪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構成犯罪的;第二類是過於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構成犯罪的。本款規定的「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可認識的能力。「應當預見」要求根據行為人的具體情況,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所謂行為人的具體情況,主要是指行為人的年齡、責任能力、文化程度、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職業專長、工作經驗、社會經驗等。上述情況不同,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可認識能力也不同。疏忽大意過失的特徵有兩點:一是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具有可認識的能力,即應當預見;二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粗心大意,忽略了對行為後果的認真考慮,盲目實施了這種行為,以致發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過於自信過失的特徵也有兩點:一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由於行為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結果。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還是過於自信過失,其共同特點是行為人都不希望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即主觀上都沒有危害社會的意圖。
第二款是關於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為的才負刑事責任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由於行為人主觀上的過失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的,不一定都負刑事責任。行為人主觀上對危害社會的結果持過失的心理狀態,其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的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要小,社會危害程度也小於故意犯罪。因此法律沒有將行為人過失造成危害結果的,都規定為犯罪,只將對社會危害比較大,需要用刑罰手段處理的過失造成危害結果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本款的「法律有規定」的是指本法分則規定的過失犯罪。
執行本條規定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1.在認定和處理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時,應當注意區分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以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區別是:前者主觀上有過失,即行為人由於主觀上疏忽大意,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而後者是由於客觀上不可抗拒,主觀上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行為人對危害社會的結果主觀上沒有過失,不負刑事責任。
2.在認定和處理過失犯罪時,應當注意區分過於自信的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的故意犯罪,以劃清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區別是:前者雖然對其行為的危害結果已有預見,但其主觀上並不具有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其危害結果的發生,是由於行為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過於相信自己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在危害結果發生之前,行為人主觀上一直認為這種危害結果不會發生;而後者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對這種危害結果是否發生持漠不關心、聽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態度。即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雖然已有預見,但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管危害結果是否發生,卻決然去實施這一行為。危害結果的發生是行為人預見中的事。可見間接故意的犯罪,其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要遠遠大於過失犯罪的行為人。主觀惡性不同,其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對犯罪人改造的難度也不同,對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適用的罪名和刑罰也有重大區別。劃清過於自信的過失犯罪與間接故意的故意犯罪界限的意義就在於此。
3.對由於過失造成危害結果的,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能對行為人定罪處刑。

Ⅷ 刑法中的篇章節條款如何劃分

劃分方法如下:

第一編 總則 分為五章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罪 四節 分別規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犯罪的預備未遂和終止;共同犯罪;單位犯罪;

第三章 刑罰 八節 分別規定:刑罰的種類;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八節 分別規定: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減刑;假釋;時效

第五章 其它規定

總則一共一百零一條。第二編 分則,按照犯罪侵害的客體,也就是犯罪侵害的社會關系,以同類客體為標准,將犯罪分為十類,因為分則共十章。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法職責罪

最後是附則。

(8)刑法第十四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Ⅸ 中國人民刑法第十四條第2款

因為年齡小的緣故,偷廢鐵行為並不構成盜竊罪;關鍵在於15歲的時候和同學三人共同犯罪,如果屬於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你就無法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反之,就不影響你報考司法考試。

Ⅹ 14周歲以上 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回、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答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熱點內容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
女法官電視劇 發布:2024-11-20 18:43:58 瀏覽:865
侵權法的社會功能 發布:2024-11-20 18:30:50 瀏覽:786
中國司法部官網查詢 發布:2024-11-20 18:25:33 瀏覽:819
司法部熊選國仕途 發布:2024-11-20 18:22:38 瀏覽:36
合同法146條 發布:2024-11-20 18:03:36 瀏覽:909
知名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好 發布:2024-11-20 17:51:29 瀏覽:374
林奕含法院 發布:2024-11-20 17:42:14 瀏覽:333
天津法官套改 發布:2024-11-20 17:29:29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