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院庭審規范

人民法院庭審規范

發布時間: 2022-03-12 04:23:56

『壹』 一下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庭審規定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二)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當事人陳述;二是出示證據和質證。
1.當事人陳述
首 先由原告口頭陳述其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然後由被告陳述案件事實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見。被告提出反訴的,應陳述反訴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 實、理由。有訴訟第三人的,先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陳述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再由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針對原、被告的陳述提出承認或者否認 的答辯意見。當事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陳述或答辯,也可以在當事人陳述或答辯完後,再由訴訟代理人補充。審判人員有權就案件事實進行詢問, 歸納本案爭議焦點或者法庭調查重點,並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2.出示證據和質證
當事人陳述結束後,必須將案件的有關證據在法庭上展示,並由當事人進行質證。但是,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不必在法庭上質證。
質證是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民事訴訟開庭審理階段的重要環節。它是指在法庭審理活動中,雙方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組織下,圍繞證據的真實 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的活動。《民事訴訟法》第66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 互相質證。」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第47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案件有 兩個以上獨立的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可以逐個出示證據進行質證。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根據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第51條的規定,當事人質證的順序是: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 行質證;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類證據按以下順序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1) 證人證言。證人經當事人申請,經人民法院許可的,應當出庭作證。作證前,審判人員應當對證人的身份進行確認,並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要求其客觀真實地提供 證言。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並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通過其他表達方式作證。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證人經人民法院許 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 詢問。為了保證證人所提供的證言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2) 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在法庭出示的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包括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也包括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依照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 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出示書證、物證應當由法警進行,出示視聽資料時必須當庭播放演示,必要時由錄制人員到庭說明錄制過程和情況。對 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是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或者原 件、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可以出示復製件、復製品。
(3)鑒定結論。當事人出庭時,由鑒定人或審判人員 當庭宣讀鑒定結論,並接受當事人質詢。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由審判人員宣讀鑒定結論,經人民法院准許,鑒定人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經法庭 許可,當事人可以向出庭的鑒定人發問。當事人對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申請重新鑒定,是否准許,由法庭決定。
(4)勘驗筆錄。勘驗筆錄由勘驗人或審判人員當庭宣讀。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可以申請重新勘驗,是否准許,由法庭決定。
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能夠當即認定的,應當當即認定;當即不能認定的,可以休庭合議後再予以認定。
當 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這里的「新證據」是指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和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 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當事人提出的新證據或經准許重新鑒定、勘驗所得的結論,必須再次開庭質證。法庭決定再次開庭的,審判長對本次開庭 情況應當進行小結,指出庭審已經確認的證據,並指明下次開庭調查的重點。第二次開庭審理時,只就未經調查的事項進行調查和審理,對已經調查、質證並已認定 的證據不再重復審理。
法庭調查結束前,審判長應當就法庭調查認定的事實和當事人爭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並詢問當事人的意見。
(三)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法庭辯論是辯 論原則最生動和最集中的體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針對法庭調查階段審核的事實和證據,圍繞案件爭執焦點,互相進行口頭辯論,爭取合議庭作出有利於自己的 裁判。同時,通過辯論,審判人員能夠掌握案件的關鍵所在,有助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責任。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定,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原告和訴訟代理人都出庭的情況下,一般先由原告發言,然後由訴訟代理人補充。發言主要是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駁斥被告在法庭調查中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而不是重復自己在法庭調查階段所作的陳述內容。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答辯不是對自己在法庭調查階段的陳述和答辯的簡單重復,而是針對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發言發表意見和辯解,以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是不合法的,不應得到法庭支持。
3.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認為原告和被告都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而,其發言或答辯是對原告和被告所主張的事實、理由和 請求進行辯駁,從而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應受到保護。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參加到本訴訟中與之有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中來,他與該方當事人的關系既是對 立的又是統一的。在針對對方當事人的時候,他們之間是統一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輔助該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和請求進行回答和辯駁。當涉及參 加之訴中權利的享有或責任的承擔時,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的,此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針對與之有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提出事實、理由和請求進行回答和 辯駁。
4.互相辯論。審判人員應當引導當事人圍繞爭議焦 點進行辯論。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發言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未被法庭認定的事實,審判人員應當予以制止。必要時,審判長可以根據案情限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 理人每次發表意見的時間。一輪辯論結束後當事人要求繼續辯論的,可以進行下一輪辯論,但不得重復第一輪辯論的內容。法庭辯論時,審判人員不得對案件性質、 是非責任發表意見,不得與當事人辯論。在法庭辯論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合議庭可以決定停止辯論,恢復法庭調查,查清後再 繼續辯論,如當庭難以查清,且對案件的裁判有重大影響的,可以延期審理。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法庭辯論結束後,如果案件事實清楚的,審判長應當詢問當事人是否願意調解。當事人願意調解的,可以當庭或者休庭後進行。經過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的, 應當在調解協議上簽字蓋章。人民法院應當根據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送達當事人。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後當即履行完畢,不要求發給調解書的,應 當記入筆錄,在雙方當事人、合議庭成員、書記員簽名或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調解不成的,合議庭應當及時判決。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作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
1.合議庭評議
法庭辯論結束後,調解不成的,合議庭應當休庭,進入評議室進行評議。評議時合議庭應根據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的情況,確定案件的性質,認定案件的事實,分清 是非責任,正確地適用法律,對案件作出最後的處理。合議庭評議案件,由審判長主持,秘密進行,合議庭有不同意見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但少數意見要 如實記入筆錄。評議筆錄由書記員製作,經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簽名或蓋章,歸檔備查,不得對外公開。評議結束後,應製作判決書,並由合議庭成員簽名。
2.宣告判決
宣告判決的內容包括:認定的事實、適用的法律、判決的結果和理由、訴訟費用的負擔、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法院。
宣告判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當庭宣判。即在合議庭評議後,由審判長宣布繼續開庭並宣讀裁判。宣判後,10日內向有關人員發送判決書。另一種是定期宣判。即不能當庭宣判的,另定日期宣判。定期宣判後,應立即發給判決書。
無論是公開審理還是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宣告離婚判決時,應告知當事人在判決未生效前,不得另行結婚。
三、法庭筆錄
法庭筆錄是書記員對開庭審理活動的記錄。製作法庭筆錄,應當按照開庭審理各個階段的順序客觀、真實、全面地記載庭審的全部過程,由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簽 名。法庭筆錄由書記員宣讀,也可以告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庭或者在5日內閱讀。法庭筆錄經宣讀或閱讀,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記錄無誤的,應當 在筆錄上簽名或蓋章;拒絕簽名、蓋章的,記明情況附卷;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申請補正的,允許在筆錄後面或者另頁補正。
四、審結期限
《民事訴訟法》第135條對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作了如下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 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由於民事訴訟法對需要再次延長而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的期限沒有明確,因而,從 理論上講,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沒有最長的期限。2000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彌補了這一立法缺陷。根 據這一司法解釋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經本院 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3個月。
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第一,民事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第二,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第三,訴訟中止的期間。
人民法院判決書宣判、裁定書宣告或者調解書送達最後一名當事人的日期為結案時間。留置送達的,以裁判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日為結案時間;公告送達的,以 公告刊登之日為結案時間;郵寄送達的,以交郵日期為結案時間;通過有關單位轉交送達的,以送達回證上當事人簽收的日期為結案時間。如需委託宣判、送達的, 委託宣判、送達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限屆滿前將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送達受託人民法院。受託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委託書後7日內送達。

『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

法律分析:為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原則,擴大法制宣傳效果,規范人民法院庭審直播、錄播活動,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人民法院通過電視、互聯網或者其他公共傳媒系統對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的直播、錄播,應當遵循依法、真實、規范的原則。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通過電視、互聯網或者其他公共傳媒系統對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的直播、錄播,應當遵循依法、真實、規范的原則。

?第二條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對於下列案件,不得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一)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二)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三)當事人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民事、行政案件;(四)其他不宜庭審直播、錄播的案件。

第三條人民法院進行庭審直播、錄播,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公開范圍進行,涉及未成年人、被害人或者證人保護等問題,以及其他不宜公開的內容的,應當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

第四條人民法院認為案件需要進行庭審直播、錄播的,由有關審判庭按照規定的程序申報,並填寫庭審直播、錄播申報表,提交案件重要的訴訟文書。?最高人民法院的直播、錄播申報程序和申報表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直播、錄播申報程序和申報表由各高級人民法院制定。

『叄』 依照人民法院法庭規則,所有法庭應設什麼設施

法庭正面上方應當懸掛國徽。法庭應當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


《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屬》的相關規定:

1、第二條 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審判各類案件的專門場所。

法庭正面上方應當懸掛國徽。

2、第五條 法庭應當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根據需要配備合議庭合議室,檢察人員、律師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休息室,被告人羈押室等附屬場所。

3、第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官方網站、電子顯示屏、公告欄等向公眾公開各法庭的編號、具體位置以及旁聽席位數量等信息。

4、第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錄像或錄音。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發布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已於2015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4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
法釋〔2016〕7號
(2015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3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為了維護法庭安全,規范庭審秩序,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方便公眾旁聽,促進司法公正,彰顯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現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維護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審活動正常進行,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方便公眾旁聽,促進司法公正,彰顯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則。」
二、刪除第二條,將相關內容調整到第十七條、第二十一條。
三、將第三條改為第二條,修改為:「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審判各類案件的專門場所。
「法庭正面上方應當懸掛國徽。」
四、將第四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五、將第五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六、將第六條改為第十六條,修改為:「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七、將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合並,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八、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二)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三)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增加三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四款、第五款。
第二款:「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第四款:「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第五款:「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九、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員應當予以警告;對不聽警告的,予以訓誡;對訓誡無效的,責令其退出法庭;對拒不退出法庭的,指令司法警察將其強行帶出法庭。」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行為人違反本規則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其使用的設備及存儲介質,刪除相關內容。」
十、將第十二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十一、將第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
增加二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三款。
第二款:「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
第三款:「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法庭以及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由司法警察執行。」
十二、將第十四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外國人、無國籍人旁聽庭審活動,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庭審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則。」
十三、將第十五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本規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則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准。」
十四、增加十五條分別作為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
「第三條法庭分設審判活動區和旁聽區,兩區以欄桿等進行隔離。
「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區域和席位。
「有新聞媒體旁聽或報道庭審活動時,旁聽區可以設置專門的媒體記者席。
「第四條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視頻作證室,供依法應當保護或其他確有保護必要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在庭審作證時使用。
「第五條法庭應當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根據需要配備合議庭合議室,檢察人員、律師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休息室,被告人羈押室等附屬場所。
「第六條進入法庭的人員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並接受人身及攜帶物品的安全檢查。
「持有效工作證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職務的檢察人員、律師可以通過專門通道進入法庭。需要安全檢查的,人民法院對檢察人員和律師平等對待。
「第七條除經人民法院許可,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外,下列物品不得攜帶進入法庭:
「(一)槍支、彈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殺傷力的器具;
「(二)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三)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強氣味性物質以及傳染病病原體;
「(四)液體及膠狀、粉末狀物品;
「(五)標語、條幅、傳單;
「(六)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第八條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官方網站、電子顯示屏、公告欄等向公眾公開各法庭的編號、具體位置以及旁聽席位數量等信息。
「第十條人民法院應當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錄像或錄音。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八條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主持庭審活動時,依照規定使用法槌。
「第二十二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審判人員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處理建議。
「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司法警察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反映。
「第二十三條檢察人員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檢察院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四條律師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機關及律師協會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案件聽證、國家賠償案件質證、網路視頻遠程審理以及在法院以外的場所巡迴審判等,參照適用本規則。」
根據本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後,重新公布。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政策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審活動正常進行,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方便公眾旁聽,促進司法公正,彰顯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審判各類案件的專門場所。
法庭正面上方應當懸掛國徽。
第三條 法庭分設審判活動區和旁聽區,兩區以欄桿等進行隔離。
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區域和席位。
有新聞媒體旁聽或報道庭審活動時,旁聽區可以設置專門的媒體記者席。
第四條 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視頻作證室,供依法應當保護或其他確有保護必要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在庭審作證時使用。
第五條 法庭應當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根據需要配備合議庭合議室,檢察人員、律師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休息室,被告人羈押室等附屬場所。
第六條 進入法庭的人員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並接受人身及攜帶物品的安全檢查。
持有效工作證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職務的檢察人員、律師可以通過專門通道進入法庭。需要安全檢查的,人民法院對檢察人員和律師平等對待。
第七條 除經人民法院許可,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外,下列物品不得攜帶進入法庭:
(一)槍支、彈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殺傷力的器具;
(二)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三)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強氣味性物質以及傳染病病原體;
(四)液體及膠狀、粉末狀物品;
(五)標語、條幅、傳單;
(六)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第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官方網站、電子顯示屏、公告欄等向公眾公開各法庭的編號、具體位置以及旁聽席位數量等信息。
第九條 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二)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三)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第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錄像或錄音。
第十一條 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二條 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第十三條 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 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五條 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第十七條 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第十八條 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主持庭審活動時,依照規定使用法槌。
第十九條 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員應當予以警告;對不聽警告的,予以訓誡;對訓誡無效的,責令其退出法庭;對拒不退出法庭的,指令司法警察將其強行帶出法庭。
行為人違反本規則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其使用的設備及存儲介質,刪除相關內容。
第二十條 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 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
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
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法庭以及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由司法警察執行。
第二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審判人員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處理建議。
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司法警察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反映。
第二十三條 檢察人員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檢察院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四條 律師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機關及律師協會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案件聽證、國家賠償案件質證、網路視頻遠程審理以及在法院以外的場所巡迴審判等,參照適用本規則。
第二十六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旁聽庭審活動,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庭審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則。
第二十七條 本規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則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准。

『陸』 法院開庭需要哪些注意事項

法院開庭到審判需要的步驟是:

1、宣布所審理的案件,查明當事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和職業;

2、如果當事人、證人、鑒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聽取到庭當事人的意見後,即酌情決定案件是進行審理或者延期審理。決定延期審理的案件,應當酌情確定開庭日期、時間和地點,並再送達傳票或通知書。決定進行審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證人、鑒定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和職業,及其與當事人的關系,告知作證和鑒定在法律上應負的責任;

3、接著審判員告知當事人應有的訴訟權利,宣布法庭組成人員和擔任法庭記錄的書記員的名單,並訊問當事人要不要聲請迴避,當事人聲請審判人員迴避的,由院長裁定;聲請書記員迴避的,由法庭裁定。駁回聲請迴避的裁定不準上訴。為了使審理案件工作順利進行,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和書記員如果認為自己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而有迴避必要的時候,應當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分別由院長或法庭裁定。

熱點內容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
女法官電視劇 發布:2024-11-20 18:43:58 瀏覽:865
侵權法的社會功能 發布:2024-11-20 18:30:50 瀏覽:786
中國司法部官網查詢 發布:2024-11-20 18:25:33 瀏覽:819
司法部熊選國仕途 發布:2024-11-20 18:22:38 瀏覽:36
合同法146條 發布:2024-11-20 18:03:36 瀏覽:909
知名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好 發布:2024-11-20 17:51:29 瀏覽:374
林奕含法院 發布:2024-11-20 17:42:14 瀏覽:333
天津法官套改 發布:2024-11-20 17:29:29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