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
㈠ 不當得利除了<民法通則>第92條外 還有沒有其他法律依據
您好,還有,《民通意見》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版生的孳息。利用不權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其他的實質性內容就沒有了,其實不當得利博大精深,我國就這兩個條文很無奈。
希望對你有用!
㈡ 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熱門城市:白城律師
婁底律師
大同律師
益陽律師
宣城律師
白銀律師
臨汾律師
漳州律師
渭南律師
定西律師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他人的利益,那麼我們通稱這樣的行為為不當得利。在我國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我們該去如何判斷哪些行為是不當得利呢?也許我們對這些問題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讓我們的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民法通則》對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標的、返還范圍也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但對不當得利的規定過於原則,對不當得利的返還客體未做區分,沒有明確的受益人主觀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司法解釋中對「返還不當利益」的界定不完備,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並不限於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解釋不明確。現行法規價格償還的計算方法,善意受領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時免除的返還義務以及轉得人的返還義務等未作規定。
雖然我國《民法通則》與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都有立法規定但由於這一制度的規定的粗糙,太過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困難。法官在審判此類案件時只能依據「衡平」的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和應返還的范圍。但是法官的素質良莠不齊,與要求法官有較強的正義感和較高的專業素養相差甚遠。法官的認識不同,會造成相類似的案件出現巨大的差異。
二、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關系
不當得利與民事行為、無因管理以及侵權行為等同為債的發生根據,但它們之間是不同的。
未生效的民事行為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正當的,當然不成立不當得利;如果民事行為無效、被獲得的利益移交本人,而是由自己佔有,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可能從中得到利益,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的,也可能從中得利,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侵權行為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競合。
在我國的法律中,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只有兩個條款,小編在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但是司法對於不當得利的原則做了相關的解釋。小編也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的關系,我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事,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咨詢泰州律師。
延伸閱讀
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
不當得利之債的內容是什麼
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是什麼
㈢ 什麼是民法中的不當得利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版失的人權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㈣ 不當得利的法定標准
不當得利法定標准如下:
《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專利益,造成他人損失屬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4)民法通則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擴展閱讀:
不當得利具體特徵根據有三:
① 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㈤ 《民法通則》關於不得當得利
這種情況的拾得遺失物不是不當得利,按我國物權法規定,所有權在物被拾得之處並未發生轉移,物權法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這里的返還是基於原物主的物權返還請求權,而非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原因在於拾得遺失物首先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其次因為沒有所有權變動所需要的意思合意與公示,所以不生物權變動. 至於不當得利,它往往是在處分行為有效但卻沒有相應的負擔行為做支持的情況下適用的
㈥ 「不當得利」在那個法律那一條有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內,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容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當得利的相關內容都有哪些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專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屬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㈧ 《民法通則》中不當得利訴訟時效是怎樣規定的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為3年。絕大多數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應適用於普通訴訟時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3年
㈨ 法律對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如何規定
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債權都適用訴訟時效,物權法定,不當得利不是物權,是一種債權,當然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在法律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它一般適用於二年的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㈩ 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
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對於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個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護,現在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是有時候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是在法律中不允許的,因為自己的利益不能建立在別人損失利益上,那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二、不當得利的特徵
具體特徵根據有三:
①
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於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於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准;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准。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並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隻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根據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當事人應將財物返還給受害人。實踐中,許多人在取得不當利益時自身對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並不了解,無論是否知曉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當事人都應將其返還受損失者。如果不當利益已不存在,應將原物作價償還。
利益的趨勢讓很多無視法律的存在,在謀取利益的同時損害到他人的利益,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不當得利,在民法總則中有明確的說明,將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提醒大家要遵紀守法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延伸閱讀: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麼?
民法總則全文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麼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