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李昊

刑法李昊

發布時間: 2022-03-13 13:51:13

① 李杲宣揚懺悔三昧可以治療癌症是否屬於造謠或者違反相關法律呢

您好,宣揚懺悔三昧可以治療癌症屬於虛假宣傳,涉嫌虛假廣告罪,如果以此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可能涉嫌詐騙罪,如果組織利用該說法試圖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涉嫌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如蒙騙他人致人重傷、死亡的還涉嫌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重傷、死亡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二條【虛假廣告罪】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三百條【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重傷、死亡罪】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蒙騙他人,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第一款罪又有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② 兵部推守是何官職

我想你一定是沒摘清楚只有推守貞這個人,沒這樣的官名
不過我知到些古代職官細評細平給你看看
中國古代職官細評
【尹】 官名。商代、西周時期為輔弼之官。春秋時期,楚國長官多稱尹。秦漢之際,楚官又有左尹、右尹之稱。漢代以後,都城的行政長官稱尹,有京兆尹、河南尹等。元代州、縣長官也稱尹。北魏酈道元曾任河南尹。《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警世通言》第十一卷:「長子蘇雲,叨中進士,職授蘭溪縣尹。」

【卿】 官名。周代制度,宗周和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秦、漢兩代有九卿,為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北魏在正郷之下還置有少卿。歷代相沿,清代末期廢除。《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過了幾年,升給事中;由給事中內轉卿。」

【太史】 官名。西周、春秋時太史職掌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秦、漢兩代設置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歷法。隋代改為太史監,唐代改為太史局,後又改為司天台,五代時沿置。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與司天監並立,但推步測算之事都歸太史院,司天監僅余空名。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至於修史之事則歸於翰林院,所以對翰林也有「太史」之稱。《五人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

【司馬】 官名。西周開始設置,春秋、戰國時沿用,掌管軍政和軍賦。漢武帝時廢除太尉設置大司馬,後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漢代大將軍營五部,部各設置軍司馬一人。魏晉至宋代,司馬均為軍府之官,在將軍之下,綜理一府事務,參與軍事計劃。隋、唐兩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明、清兩代稱府同知為司馬。《琵琶行(並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九江郡,隋代設置,唐代叫江州或潯陽郡,治所在現在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州刺史的別稱,當時實際上是閑職。

【太傅】 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周代開始設置。秦代廢除。漢代復置,地位次於太師( 輔佐國君的官)。東漢每一帝即位,必設置太傅,為重臣之首,參與朝政。後代多以他官兼領,為優待大臣之榮銜,並無職事。明、清兩代則以太傅、太師、太保作為贈官、加銜之用,非實職。又:輔導太子的官也叫太傅,西漢時稱為太子太傅。歷代沿置。西漢賈誼曾由太中大夫貶為長沙王(吳差)太傅,後又被召入為梁懷王(文帝少子)太傅。《漢書·賈誼傳》:「乃拜(賈)誼為梁懷王太傅。」

【宰】 官名。殷代開始設置,本為奴隸總管,掌管家務和家奴。西周時沿置,掌管王家內外事務;有的在王的左右,佐助王命。春秋時各國沿用,我稱「太宰」。卿大夫所屬私邑的長官,也都稱「宰」。泛指官員,常稱「宰官」,後來稱縣令為「宰官」,簡稱「宰」。《促織》「宰嚴限追比」,「宰」指縣令。

【三閭大夫】 官名。戰國時楚國設置,掌管昭、屈、景三姓貴族。《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史記集解》引王逸《離騷序》:「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可汗】 我國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少數民族的最高統治者叫可汗。其妻叫可敦。《木蘭詩》:「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駙馬】 漢代武帝時設置駙(副)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初學記·帝戚部》:「初,駙馬都尉,漢武置也,掌御馬。」應劭雲:「自上安下曰尉,都謂總領。」原為近侍官之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駙馬,非實官。清代稱為「額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我同你到刑部堂上講講,恁家裡是公侯宰相,朝郎 駙馬,你那裡的金銀器皿!」《清史稿·職官志》:「公主額駙,位在侯、伯上。」

【丞相】 官名。始於戰國,為百官之長。也稱「相邦」。秦代以後,為封建官僚組織中的最高官職,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西漢初期,稱為相國,後來改稱丞相,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西漢末年,改稱大司徒;東漢末年,復稱丞相,或稱相國,廢置不常,多由權臣擔任。南宋孝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代中書省設置左右丞相,行中書省也各設置丞相或左右丞相。明代初期,也設置丞相,不久廢除。諸葛亮在劉備稱帝後,曾任丞相職。《失街亭》:「丞相何故多心也?」

【左丞相】 官名。春秋時齊景公曾設置左右相各一人。戰國時秦武王曾設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代及漢代初期,也曾沿置。漢文帝以後僅設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設置左右丞相。唐玄宗天寶時,曾以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南宋和元代,都曾設置左右丞相,明初因之,不久即廢除。參見「丞相」條。《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

【右丞相】 官名。與左丞相並立的官職。參見「左丞相」條。《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宰相】 封建時代對君主負責的人稱為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輔助的意思。歷代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職權廣狹程度、行使權力的方式都不同。秦代、西漢以相國或丞相 為宰相,而御史大夫為丞相之副。東漢時司徒等於丞相,與司空、太尉共掌政務,但實權全歸尚書,尚書令主贊奏事,總領紀綱,無所不統。魏、晉以後,以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以及重要的將軍等官執政者為宰相,無定名也無定員。隋、唐兩代定製,以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為宰相。唐代中期以後,由君主主持選他官加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銜,方為宰相。從此,歷代相沿。宋代以同平章事為宰相的官稱,與其副職參知政事等合稱宰執,南宋建炎三年,左右僕射並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道八年,又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代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中書令往往由太子親王兼領,其下仍設丞相,後來為了防止權臣篡逆,廢除丞相而以內閣的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大學士又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為了防止內閣泄露機密,另設軍機處於內廷,軍機大臣又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但清代仍沿舊稱,以授內閣大學士為拜相。一般地說,由於君主集權的加重,宰相的權力即隨之而減輕。宋代司馬光、王安石,曾拜為宰相。《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也。」

【中丞】 官名。漢代御史大夫下設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蘭台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竺御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因負責察舉非法,所以又稱御史中執法。東漢以後,御史大夫轉為大司空,以中丞為御史台長官。唐、宋兩代雖然設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職。明代改御史台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職都御史即相當於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兩代常 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巡撫,清代各省巡撫例兼右副都御史銜,因此明、清巡撫也稱中丞。北魏酈道元、宋代司馬光曾任此職。《晉書·劉孝綽傳》:「洽尋為御史中丞。」《五人墓碑記》:「是時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御史】 官名。秦代以前本為史官。漢代以後多指侍御史,一般稱御史。職權專主糾察。唐代有竺御史、殿中竺御史和監察御史三種。明、清兩代僅存監察御史,分道行使糾察。明代還有充任出巡者,如巡按御史、巡漕御史等。唐代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馬中錫曾任右都御史。《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的「御史」,為戰國時史官。《獄中雜記》「京師有京兆獄,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繫囚之多至此」,五城御史,是巡查京城內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的官,屬於都察院。

【監察御史】 官名。隋代開始設置。唐代御史台分為三院,其中監察御史屬察院,職掌「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唐六典》),品秩低而許可權廣。明、清兩代御史台設都御史、副都御史、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分道負責,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唐代韓愈曾任此職。《警世通言》第十一卷:「在京二年,為『急缺風憲事』,選授監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

【侍御史】 官名。周代有柱下史,秦代改稱侍御史。漢代沿襲秦代制度,在御史大夫下,設侍御史,或給事殿中,或舉劾非法,或督察郡縣,或奉使出外執行指定任務。晉代以後,除侍御史外,又有治(或作「持」)書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等名。唐代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而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總為御史台的成員。後代多沿置。明、清兩代僅存監察御史一種。侍御史,一般稱為侍御。西晉陳壽曾任治書侍御史。《前漢書·百官公卿表序》:「一曰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

【大夫】 官名。殷周時期,有大夫、鄉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春秋時期,晉有公族大夫。秦、漢兩代,有御史大夫、諫議大夫、光祿大夫、太中大夫等。品秩自六百石至比二千石不等。多系中央要職和顧問。唐、宋兩代,有御史大夫、諫大夫等。明、清兩代不設置。《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職官等級名。三代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為上、中、下三級。參見《唐代文、武官散階簡表》、《明代文、武官散階簡表》。《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得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爵位名。如秦、漢時分爵位為公士、上造等二十級,其中大夫在第五級,又有官大夫、公大夫、五大夫等名目。隋、唐、明、清的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原為文職散官的稱號,專為封贈用。

此外,宋代醫官另設官階,有大夫、郎、醫效、只候等。後世稱醫生為大夫,即本於此。

【上大夫】 職官等級名。地位比卿低一級。周代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大夫,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等。《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士大夫】 古代指受職居官的人。《周禮·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注》:「親受其職,居其官也。」也作為社會上層人物的通稱。《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鍾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五人墓碑記》:「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以上三處「士大夫」均為社會上層人物的通稱。

【諫議大夫】 官名。秦代初期設置諫大夫,屬郎中令,無定員,多至數十人,職掌 議論。西漢初期不置,漢武帝時沿襲秦制,屬光祿勛,無定員。東漢光武帝時增「議」字,為諫議大夫,置三十人。隋、唐兩代隸屬門下省,職掌侍從規諫,置四人。唐代龍朔二年曾改稱正諫議大夫,神龍年間復舊。宋代設置諫院,以左右諫議大夫為諫院的長官。遼、金兩代沿置不改。明代初期曾設置諫議大夫,不久廢除。北宋歐陽修曾任右諫議大夫。《明史·唐鐸傳》:「明年,初置諫院,以(唐鐸)為諫議大夫。」

【尚書】 官名。始置於戰國,或稱掌書,「尚」是執掌的意思。秦代是少府的屬官,掌殿內文書,地位很低。西漢成帝時,設尚書員,群臣章奏都經過尚書,位雖不高而權很大。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東漢時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從此三公權力大為削弱。魏、晉以後,尚書事務愈來愈繁雜。隋代設置尚書省,分為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以左右僕射分管六部。宋代以後,三省分立之制漸成空名,行政全歸尚書省。元代僅存中書省之名,而以尚書省各官隸屬其中。明代初期,尚存此制,後來廢去中書省,直接以六部尚書分管政務,六部尚書等於國務大臣。清代相沿,末期改官制合並六部,改尚書為大臣。明代徐光啟曾任禮部尚書。《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尚書」指陳震。

【給事中】 官名。秦代設置,西漢沿置,東漢省,魏復置。為將軍、列侯、九卿,以及黃門郞、謁者等的加官。均給事殿中,備顧問應對,討論政事,其性質如清代的「內廷行走」。晉代開始成為官職。隋、唐以後為門下省的要職,在侍中及門侍郞之下,職掌駁正政令的違失。唐代曾一度改為東台舍人,不久復舊。元代門下省廢除,給事中又兼修起居注。明代採用宋代給事中分治六房之制,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都給事中一人,左右給事各一人,給事中若幹人,抄發章疏,稽察違誤,其權力很重。清代只設六科掌印給事中、給事中,漢族滿族各一人,雍正元年開始並入都察院,職權范圍已大為減小,與各道監察御史各稱科道,事實上同有建言及進諫的責任,並同任漕、鹽等官,不再劃分。光緒三十二年,撤銷六科,仍設給事中。明代馬中錫考取進士後,曾授職刑科給事中。《全像古今小說》第五卷:「馬周在御前,口誦如流,句句中了聖意,改為給事中之職。」

【郞】 帝王侍從官的通稱。「郞」即古「廊」字,指宮殿的廊。郞官的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時始置,秦、漢相沿,有議郞、中郞、侍郞、郞中等名。秦、漢時最初屬於郞中令(後來改光祿勛),無定員,出身或由任子、資選,或由文學、技藝。東漢時,以尚書台為政務中樞,分曹任事的人通稱為尚書郞,職責范圍與過去的郞官不同。後世以侍郞、郞中、員外郞為各部的要職。《獄中雜記》:「而十四司正副郞好事者,及書吏、獄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連,必多方鉤致。」清代初年,刑部設十四個司,各司長官正的稱郞中,副的稱員外郞,總稱「郞官」。

【侍郞】 官名。秦、漢時郞中令的屬官有侍郞,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屬官初任稱郞中,滿一年稱尚書郞,三年稱侍郞。隋、唐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都以侍郞為長官的副職,官位漸漸提高。明、清兩代,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唐代韓愈曾任刑部、兵部、吏部侍郞。《出師表》「侍中、侍郞郭攸之、費褘、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董允是侍郞。《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如見袁世凱,特賞侍郞。」

【六部】 古代中央行政機構中各部的總稱,始見於隋、唐。隋代初期,設立吏、祠、度支、左戶、都官、五兵六部,屬於尚書省,後來改度支為民部。唐代改民部為戶部,改祠部為禮部,改左戶為工部、改都官為刑部,改五兵為兵部(參見《唐代中央機構職官簡表》)。此後,歷代相承,基本未變。六部的職掌大致是:(1)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銓敘、考績、升降等;(2)戶部,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3)禮部,掌典禮、科舉、學校等;(4)兵部,掌全國軍政;(5)刑部,掌刑法、獄訟等;(6)工部,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的長官稱為尚書,副長官稱為侍郞。

六部仿自《周禮》六官,其對應關系如下表:

六部尚書: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周禮》六官:

天官大宰(冢宰)

地官大司徒

春官大宗伯

夏官大司馬

秋官大司寇

冬官大司空

因此後代也常以《周禮》六官作為六部尚書的代稱,如戶部尚書稱為大司徒,禮部尚書稱為大宗伯等。清代末年因為逐漸添設新的部,六部之名遂廢除。《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自此以後,九卿六部的官,無一個不來拜望請教。」

【吏部】 官署名。西漢尚書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東漢改為吏部曹,末期又改為選部曹。魏、晉以後,稱為吏部,設尚書等官。隋、唐兩代列為六部之首,主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吏部、司封、司勛、考功四司。司的長官為郞中,副長官為員外郞,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吏等。歷代相沿。清代末年吏部的職權歸內閣。參見「六部」條。唐代韓愈曾任吏部侍郞。《全像古今小說》第九卷:「一日,吏部掛榜,唐璧授湖州錄事參軍。」

【戶部】 官署名。朝廷里掌管戶口、財賦的官署。《周禮》為地官大司徒之職。秦代為治粟內史;兩漢為大農令、大司農,又有尚民曹,也是戶部之職。三國至隋代,先後為度支、左民、右民、戶曹、民部。唐代永微初期,因避太宗李世民諱,改為戶部,為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長官為戶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四司。歷代相沿。清代光緒末年,添設民政部,戶部廢除,改為度支部,管田賦、關稅、厘金、公債、貨幣及銀行等事。參見「六部」條。《明史·楊思義傳》:「(滕德懋)洪武三年召拜兵部尚書,尋改戶部。」

【禮部】 官署名。此周時開始設置。隋代設祠部。唐代改為禮部,為六部之一,主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務,長官為禮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歷代相沿。清代末期廢除,改設典禮院。參見「六部」條。唐代柳宗元曾任禮部員外郞,明代徐光啟曾任禮部尚書。《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公子道:『學生姓王,家父是禮部正堂。』」

【兵部】 官署名。三國魏時曾設置五兵(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尚書。晉代又設駕部,車部、庫部等。隋代仍為五兵部。唐代綜合設為兵部,為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選用、考查,以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務,長官為兵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四司。歷代相沿,職權范圍不盡相同。清代末期改為陸軍部,後又添設海軍部。參見「六部」條。唐代韓愈、明代馬中錫曾任兵部侍郞。《明史·楊思義傳》:「(滕德懋)洪武三年如拜兵部尚書。」

【刑部】 官署名。西漢成帝時,有堂書三公曹,主管斷獄,東漢改為二千石曹,負責監察京師官署和主管水火、盜賊、詞訟、罪法,也稱賊曹。魏、晉以後有都官、比部各曹。南朝時劉宋設都官尚書。隋代開皇三年改為刑部尚書。刑部遂為六部之一。唐代刑部主管法律、刑獄等事務,長官為刑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刑部、都部、比部、司門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四司。清代末期,改為法部。參見「六部」條。唐代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韓愈曾任刑部侍郞。《獄中雜記》:「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獄。」

【工部】 官署名。漢代有民曹,魏、晉以後有左民尚書、起部尚書,都是主管工役的官。隋代初騗設左戶,後改為工部,為六部之一。唐代工部主管全國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長官為工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郞。下設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四司。歷代相沿。清代末期改為農工商部。參見「六部」條。唐代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郞,世稱杜工部。《儒林外史》第八回:「奉旨:南昌府知府員缺,著工部員外(郞)王惠補授。」

【秘書省】 官署名。東漢桓帝時,開始設置秘書監一官,主管圖書秘記。晉代設有秘書寺,南北朝時改為省,設監、丞等官。唐代沿設,秘書省總領太史、著作二局,曾一度改為蘭台、麟台。明代並入翰林院。唐代白居易、北宋蘇洵曾任秘書省校書郞。《新唐書·百官志》:「(秘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上;丞一人,從五品上。」

【翰林院】 官署名。唐代設置,本為各種文藝技術內廷供奉之處,供職者稱為翰林待詔或翰林供奉,非正式職官,與政治亦不甚密切。宋代以翰林院勾當官總領天文、書藝、圖畫、醫官四局,以至御廚茶酒也有翰林之稱。唐玄宗初以翰林待詔起草,批答文書,後又以翰林供奉與集賢學士分掌制書詔敇。開元二十六年改為翰林學士,供職之所為學士院,專掌由皇帝直接發布的密令,號稱「內相」。宋代稱翰林學士院。遼代在南面官中設置翰林院。元代稱翰林兼國史院。明代開始將修史、著作、圖書等事務並歸翰林院,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設置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其長官為掌 院學士,以大臣充任,屬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統稱為翰林。《連升三級》:「皇上一聽,說:『既然有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應該入翰林院啊。』」

【學士】 官名。魏、晉時徵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事務,通稱學士。因所屬機關不同,職權各異。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齊文林館學士,北周麟趾殿學士,唐代集賢院、弘文館學士;有專為皇帝侍講、侍讀的,如唐代開始設置的侍讀學士,宋代開始設置的侍講學士;有草擬奏令、參與機密的,如唐代北門學士、翰林學士等。宋代的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學士及龍圖、天辛閣學士等,與大學士同為優禮大臣及文學之士而設,都是虛銜。明、清兩代的殿、閣學士,實際上掌治宰相的職權。《連升三級》:「有人跟上皇上說:『翰林院有個學士,叫張好古,也是魏忠賢的人。』」

【國子監】 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簡稱「國學」。漢代有太學。西晉咸寧二年設立國子學,為教育五品以上官僚子弟的貴族學校。以後或稱國學,或稱太學,隸屬太常。北齊開始設國子寺,隋代煬帝改為轔子監,兼管教育行政。唐代國子監下轄國子、太學、廣文、西門、律、書、算等七學;國子學招收三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宋代沿襲。元代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也稱國子監。明代有北京國子監(北監,也稱「北雍」)、南京國子監(南監,又稱「南雍」)之分。清代沿襲明制,在北京設國子監;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廢除。參見本部分「附表一二」。唐代韓愈曾任國子博士、國子祭酒。《全像古今小說》第二卷:「顧僉事見他三場通透,送入國子監,連科及第。」

【太學】 古代學校名,即國學。相傳虞設庠,夏設序,殷設瞽宗,周設辟癰,即古太學。漢代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學,立五經博士。隋代初期設國子寺,煬帝時改為國子監。唐代設國子、太學、四門、律、書、算七學,屬國子監。宋代也兼設國子、太學。明代以後,不設太學,只設國子監,在國子監讀書的稱太學生。參見「國子監」親。《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拾遺】 官名。唐代武則天時設置左右拾遺,職權為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薦舉人員。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北宋改為左右正言。後來隨設隨罷,無定製。唐代杜甫、白居易曾任左拾遺。《明史·選舉志》:「拾遺所攻擊,無獲免者。」(

【參知政事】 官名。唐代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為宰相。以他官居宰相職位的,有參議得失、參知政事等名目。宋代以同中書門下平章為宰相,另設置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職。遼、金、元三代相承,明代廢除。元代行中書省也設置參知政事,為行省的副長官。簡稱「參政」。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曾任此職。《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也。」《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回:「(支德)從小與施濟同窗讀書,一舉成名,剔歷外任,官至四川路參政。」

【樞密使】 官名。唐朝代宗永泰年間,以宦官充樞密使,掌中樞機密,傳達皇帝詔旨。此後宦官的權勢日大,每多干涉朝政,甚至干預君主廢立。昭宗時,盡誅宦官,改為以士人充任。朱溫稱帝(後梁太祖)後,改名為崇政使,以親信大臣充任。後唐庄宗同光元年改崇政院為樞密院,崇政使為樞密使,與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樞密使之權愈來愈重。宋代沿襲而略加變通,樞密院與中書省號稱「二府」,以樞密使為樞密院長官,與中書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稱「宰執」,共同負責軍國要政。歷代相沿襲。樞密使有時也稱為知樞密院事,簡稱知院。其副職稱樞密副使,或稱同知樞密院事。任此職的一般為文官,並且往往由同平章事兼任,也偶而用武人。遇有軍事的措施,均由樞密使秉承君主意旨決定執行。清代對軍機大臣也往往以樞密為尊稱。宋代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集賢院】 官署名。始於唐代的集賢殿書院,以宰相一人為學士,主管院內事務。宋代設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合稱為三館,掌理秘書圖籍等事。集賢院設置大學士,以宰相充任;並設置學士、直學士、修撰、校理等官,無常員。元代沿置,掌理提調學校,徵求隱逸,及道教、陰陽、祭祀、占卜等事,設置大學士等官。唐代柳宗元曾任集賢院正字。《新唐書·百官志》:「既而又以中書務劇,文書多壅滯,乃選文學之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掌制誥書敇。」

【資政】 本為宋代殿名。宋代特設資政殿大學士,用來授予罷政的宰相,或者其他大臣。當時,授予此職的常以「資政」為稱呼。《指南錄後序》:「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舍人】 官名。始見於《周禮·地官》。《初學記》雲:「舍猶宮也,掌宮中之政,出稟分財。」《漢書·高帝紀》顡師古註:「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也。」戰國及漢代初期王公貴子都有舍人。秦、漢兩代設置太子舍人;漢代皇後、公主的屬官也有舍人;唐、宋兩代太子屬官中設置中舍人和舍人。此外,魏於中書省設置中書通事舍人,主管傳宣詔命。晉代及南朝沿置,梁除去「通事」二字,直稱中書舍人,主管起草詔令,參與機密,權力漸漸加大。北朝的後魏、北齊設舍人省。隋、唐兩代

③ 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宰相都是誰

首先,我的結論不是從那些無聊的電視劇和演義中得來的。
說正題:按時間說。
管仲: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大大加強了齊國當時的實力「春秋第一相」
商鞅:變法圖強,使得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為秦國滅六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斯:雖是「焚書坑儒」的幫凶,但他輔佐秦始皇一統中原,定郡縣之制,功不可沒。
蕭何:西漢政治家,攻克咸陽後,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且一直為劉邦據守關中,做好後勤,且為劉邦推薦人才,官拜丞相。
陳平:在楚漢戰爭中就為劉邦屢出奇謀,為人十分公平,漢初三傑「退休」後官至丞相,得以善終。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他並沒有演義中那樣神乎其神,並非一個傑出的的軍事家。但無法抹殺他對蜀國政權延續的功勞,輔佐劉備,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魏徵:大唐名相,敢於進言,樹立了歷代君臣關系的典範。使得唐朝在貞觀時期能回復國力
狄仁傑:武則天時期宰相,體恤百姓,不畏強權,舉賢納能,使得武則天時期能夠積蓄國力。
姚崇、宋璟:輔佐唐玄宗創了開元盛世,堪稱治世之能臣。
趙普:隨為人刻薄,但十分好學,精通吏事,能為朝廷舉賢納能,忠心耿耿。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雖對他有所爭議,但他變法圖強,增強了宋朝的經濟。
脫脫:元朝初年宰相,頒布了許多好的政令,廢除了許多弊政,使元朝向農耕經濟發展,為元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一清:明朝嘉靖年間內閣首府,鏟除了禍國殃民八虎之一「劉瑾」,文采極好,但最後被小人所害。
張居正: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實行了「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使得萬曆年間明朝能積蓄國力,推動了明朝後三十年的發展。
劉墉:清乾隆、嘉慶兩朝重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峭直敢諫聞名於世。其書法味厚神藏,有廊廟氣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學大家。
曾國藩:清代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他步入仕途後,曾十年七遷,37歲當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因此,他除了「一品侯」頭銜之外,還有「中興第一名臣」、「洋務運動領袖」、「聖賢」、「近代史之父」諸等稱謂。

打得我都累死了,我可是親手打的啊!你要不給分可就太沒良心了。。。。。。

④ 寫一篇關於2012年8月29日南方航空的評論

相關專題:「恐怖航班」,法盲製造
原標題:空中危情:關注機上暴力事件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已經過去了數天,仍然沒有具體說法,同時網上還不斷冒出新的版本。9月4日又有外媒報道稱,由於兩名中國乘客2日在從蘇黎世飛往北京的瑞士國際航空公司LX-196航班上打架斗毆,載有大約200名乘客的航班被迫返航。近日發生的兩起事件讓機上暴力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事件一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成羅生門
8月29日晚,南方航空一名空姐稱,在合肥飛往廣州的南航CZ3874航班遭到一名男子毆打和辱罵。經網友、記者調查,打人者名叫方大國,為廣州市越秀區委常委、武裝部政委。9月3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出消息稱,方大國已於9月2日被停職檢查,接受組織進一步處理。針對坊間「被打空姐」已被辭退的傳言,南航相關人士3日表示,該空姐未遭辭退,由於經受很大壓力,她目前「正在家休息」。
然而,廣州市越秀區武裝部值班室相關人士和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莫高義,均未確認方大國被「停職調查」的消息。同時網上又出現事件的新版本,稱是空姐對方大國夫婦拍照引發拉扯。至此,「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已經過去了數天,事件真相仍未明朗。
越秀區武裝部
正配合調查,沒有說停職
9月3日晚,記者致電廣州市越秀區武裝部值班室,接電話的一位人士承認方大國在配合調查,「因為我們政委有這么個事,現在正在配合組織調查,沒有說停職。」這位人士表示,「現在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肯定要調查一下,現在正在調查。」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莫高義告訴記者,省委宣傳部並未發布過「停職調查」的消息,他也無法確認該消息,「(方大國)屬於廣州市警備區,警備區是部隊系統,如果正式處理,警備區會通過適當方式公布消息。」但記者未能聯繫上廣州市警備區。
網傳新版本
空姐手機拍照引發拉扯
除此前廣州市越秀區宣傳部的「初步調查」結論、新華社的非洲乘客口述版外,9月3日下午,網上又冒出「南航空姐周雨濛與方大國沖突事件真相另一版本」。
文中敘述者以「了解8月29日下午南航CZ3874航班(合肥至廣州)上發生糾紛事件真相的知情人」口吻稱,因行李放置問題發生爭吵後,空姐周雨濛拿手機對方大國夫婦拍照,方妻被激怒去奪手機,而方大國也質問為什麼不經同意就拍照。周雨濛辯解稱只是拍行李架。方妻要求查看手機所拍內容,因此與周雨濛相互拉扯起來。
但這份網帖在發布時已被冠以「轉發」的限定詞,記者給首發者在網上留言,也一直未收到回復。
網友聲音
飛機有錄音,真相不難查
事件已持續數天,但具體緣由和經過眾說紛紜,當事雙方及客機所屬南方航空也都保持緘默,致真相雲遮霧繞。有網友追問:「為何這么多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最終的具體說法?」9月3日下午,記者再次致電當事人方大國和空姐周雨濛,但前者按掉手機,而後者電話無人接聽。
因眾多網友表示飛機上有錄音設備,要覓得真相並不難,記者致電南方航空客服電話,但對方讓記者留意官方消息,卻拒絕提供相關聯系電話。
事件二
中國乘客斗毆「逼返」瑞航航班
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條: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據奧地利《航空先驅報》9月4日報道,瑞士國際航空公司發言人當地時間3日稱,由於兩名中國乘客2日在從蘇黎世飛往北京的航班上打架斗毆,飛機被迫返航。記者4日致電瑞航,其值班工作人員確認,該航班的確已經返航。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這架載有大約200名乘客的空客A340客機在空中飛行6個多小時後,於2日傍晚在蘇黎世降落,兩名年齡分別為27歲和57歲的中國男子被當地警察帶走。瑞士日報《Blick》證實,兩名醉酒的中國人因座椅靠背問題發生爭吵並大打出手,還將勸架的乘務長打傷。
事發細節
一老一少酒後斗毆
據報道,這架瑞士國際航空公司飛往北京的客機航班號為LX-196,原計劃飛行9小時50分鍾抵達北京。兩名分別為27歲和57歲的中國男乘客在該航班上醉酒斗毆,迫使這架載有200名乘客的空客A340飛機掉頭返航,當時飛機已飛行了3個多小時,位於俄羅斯上空。
據奧地利《航空先驅報》報道,這兩名大打出手的中國乘客當時都顯得「醉醺醺」的。該報援引這架航班上的乘客的講述稱,這兩名乘客的座位一前一後,在飛機上就餐期間,前面的年輕男乘客將座椅靠背後傾,而坐在後排的年老乘客覺得自己的就餐空間狹小,煩悶不安,並大喊起來,一怒之下突然跳起擊打前座男子的頭部。
被激怒的年輕人隨後與這名年老的乘客廝打了起來。當乘務長過來試圖阻止兩人打架時,兩人在混亂中將乘務長打傷。最後在機上其他乘務人員和乘客的協助下,兩名醉漢均被制服,年老的乘客還被暫時綁在了機艙尾部。
飛機於當地時間2日夜間返回蘇黎世,兩名肇事者下飛機後均被蘇黎世機場警察帶走,並接受警方的審訊。
乘客講述
乘務長勸架也被打
坐在39排的乘客瓦萊麗說:「一切發生得很快,我還沒回過神來,他們就已經扭打起來了。整個場面讓人特別緊張,一片混亂。」這名乘客回憶說,年輕的男子挨打後立刻反擊,死死扼住年長者的脖子。雙方此後均摔倒在走廊里繼續扭打。當機上的乘務長上前勸阻時,年老的乘客還將乘務長打傷了。
瓦萊麗說,幸好另一名比較強壯的乘客制止了他們。「年輕的那個人筋疲力盡地癱坐在椅子上,乘務人員把打傷乘務長的年老乘客雙手綁了起來,固定在最後一排,之後他還喊叫了一個小時,年老的那個人看起來醉醺醺的。」
瑞航聲明
保證給予其他乘客賠償
瑞士國際航空公司發言人指出,斗毆事件發生時,客機已經位於莫斯科東部上空。出於飛行安全考慮,以及因多數乘客可能沒有俄羅斯簽證而難以安排住宿等事宜,機長決定返航。瑞航已保證給予其他乘客賠償。
該發言人表示,客機返航後,瑞士國際航空公司為機上其他旅客安排好住宿,並為他們預定了3日前往北京的機票。在客機上斗毆的兩名中國籍乘客已被移交至蘇黎世州警方處理。但發言人沒有透露這兩名中國籍乘客的具體信息。在被記者問及這兩名中國籍乘客會否受到起訴時,該發言人表示,公司方面正在討論接下來可能採取的步驟,「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延伸閱讀
國外航班「嚴打」機上暴力
由於飛行安全的特殊性,各國對機上暴力事件都非常重視。記者調查了各國有關機上暴力和飛行安全的法律法規後發現,各國出於對航空安全和機組成員正當權益的考慮,各國以及各航空公司對機上施暴者都「不客氣」。
日 本
機內施暴 可以拿膠帶捆上
其實機上暴力不但困擾國人,在我們的近鄰日本,航空業也是在屢遭機上暴力困擾之後才行動起來,建立起一套嚴格有力的規章制度,對機上暴力毫不手軟。
1997年6月12日的《朝日新聞》上刊登過這樣一個消息,1996年8月,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客機從成田機場起飛前往洛杉磯。機上一名日航的空姐在完成起飛之後的一系列服務後,突然聽到從飛機尾部方向傳來乘客的大喊聲。她走過去發現一名身材高大的美國男性乘客已經喝醉並說著醉話。她隨即提醒他說「不要影響其他乘客……」話還沒說完,一記重拳就落在臉上,來不及躲閃。這名不幸的空姐臉上縫了好幾針,「機內暴力」事件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1997年,日本發生了40起機內暴力事件,是前一年的2.7倍,引起了日本航空公司的重視。為此,日本航空業當年特別設置了一個對策委員會,專門管理機上乘客對乘務人員的暴力或侵犯行為。該委員會規定,航班有權拒絕搭載醉酒及撒酒瘋的乘客,且機內暫停提供含酒精的飲料,如果遇到乘客毆打或騷擾乘務人員,可用膠帶將其暫時制服。而全日空航空公司更有明文規定,乘客如有妨礙乘務員職務的行為,將被處以最高50萬日元(約4萬元)的罰款。
加拿大
不懼特權 議員老婆面臨坐牢
今年8月,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報道,加拿大69歲的參議員羅德·齊默和23歲的新婚妻子森森伯格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飛機旅行,卻在飛機起飛不久後就開始爭吵。眼看著爭吵愈演愈烈,森森伯格還威脅稱,要傷害齊默,讓飛機墜毀。機組人員和其他乘客試圖勸說,卻遭到森森伯格的惡語相向。
但是,機組和警方並沒有因為這名議員夫人的身份特殊而對這種做法忍氣吞聲。飛機著陸後,森森伯格因威脅稱要讓飛機墜毀而被逮捕,並在監獄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周末。而這還沒完,如果她製造混亂危及飛機安全的罪名成立,最高可能被判終身監禁。
土耳其
不畏人多 32名乘客被禁登機
2008年,在土耳其亞達那,由於與機組工作人員發生爭吵,32名乘客被拒登上太陽快運航空公司的飛機。這一航班原本是要晚上7點20分起飛,結果由於技術問題被推遲到了10點半。一些乘客因此感到不滿,並與機組工作人員發生了口角。
據目擊者稱,「飛機都滑向了跑道,但是隨著爭吵繼續,飛行員自己改變了路線,讓所有的乘客下飛機」。最終,其他乘客被允許重新登機,但與機組工作人員爭吵的32名乘客被拒絕登上飛機,因為機組擔心航班的安全。
英 國
干擾飛行 將被扭送警察局
英國民航總局發言人尼克·史蒂文森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英國航空部門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等各項權益都受到本國勞動法的保護,若在飛機上和乘客發生沖突,而責任在乘客,那麼各航空公司會依法保護本公司員工的合法權益。
此外,英國的《航行法》也有相關條例,處理在飛行中干擾機組人員的乘客。一旦在航行中出現乘客干擾飛行的事件,機組人員會馬上聯系地面的警務人員,將乘客扭送至警察局。另外,按照國際慣例,醉酒的乘客會被禁止登機,以免發生意外。
俄羅斯
「搗亂」乘客 直接拉進黑名單
索菲亞曾在俄羅斯做過空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索菲亞表示,機組人員在維護秩序時若遭到乘客的人身攻擊,航空公司也會在降落後將違法乘客送至警察局。索菲亞補充說,俄羅斯的立法部門目前正在專門為保護機組人員的權益立法。法令生效後,在飛行途中,如果有乘客吸煙、醉酒或不服從機組人員指揮,那麼機組人員有權利合法拒絕乘客的要求。
許多航空公司對這項法令表示支持,甚至建立了專門的網站來存儲「搗亂」乘客的數據。根據該法令,一旦被列入航空公司的「黑名單」,必須保證五年之內沒有違法行為,才被允許登上飛機。
專家說法
限制特定人員乘機是「國際慣例」
9月4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國外對於航空安全的規定和管理是很嚴厲的,特別是「9-11」後各項法規更加嚴厲。他說,這種沖突在國外都被看做是對航空安全的威脅。
在國外,不僅有航空安全規定,還有國際法、航空法以及行政處罰等多管齊下可以管理這種沖突事件。在一定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行政拘留等。而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發布的《防止對民用航空非法干擾行為的保安手冊》規定,航空公司限制特定人員乘坐飛機是一項「國際慣例」。
「9·11」發生後,美國改變了機場行李和旅客安檢由私人保安公司負責的做法,所有機場安檢人員成為聯邦政府的雇員,授權飛行員在駕駛艙攜帶武器。德國《航空安全保障法》2005年1月15日開始正式生效,根據該法律,德國可以出動戰斗機擊落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綜合新華社、《法制晚報》、《東方早報》等報道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
經過
8月29日
南航保衛部安全員「天賜之洋」發布微博稱,合肥飛往廣州的CZ3874航班上,有乘客不滿行李放置,用包大砸空姐。微博照片中空姐胳膊和頸部紅腫,制服破損。
當事空姐「花Money買毛豆」轉發了「天賜之洋」的微博,確認「全過程就是這樣」。
8月30日
CZ3874航班乘務長寫下事件經過,表示肇事乘客因行李放置問題要求移動機內固定設備被拒,惱怒後毆打並辱罵空乘人員,並指出,女乘客在飛機落地前自己抓傷手臂造成雙方互毆假象。
經網友、記者調查,打人者疑為廣州市越秀區區委常委、武裝部政委方大國。
廣州市越秀區相關部門開始核查此事。
8月31日
「花Money買毛豆」發布微博:方大國帶著夫人已向我做出真誠道歉,已妥善處理。
廣州市越秀區公布調查結果:由於登機較晚,就行李放置與空姐發生沖突,其家屬與空姐發生拉扯,方大國未毆打空姐……事發當晚沒有發生「軍車威脅當事人」的情況。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聲明,指出調查結果未能服眾的事實,希望當事人和目擊者出面講述情況,以正視聽。
新華社中國網事官方微博向網友公開徵集線索、尋找目擊者。
9月1日
新華社聯絡到目擊乘客。
目擊者(非洲籍乘客多班)描述了看到的情況:方大國夫婦「酒氣很大」;方大國伸手捏住了空姐的手臂,「我看到了空姐手臂上的傷痕」;三人後來走回操作間,因距離較遠,不能證實網上流傳的毆打空姐細節;親眼看到方大國夫人在沖突發生後,自己故意弄傷自己的手,以造成雙方打架的假象,空姐沒有動手。
9月2日
新華社廣東分社官方微博向越秀區委宣傳部連發三問:
你們果真做了全面、客觀的調查嗎,如果沒有,為何倉促公布調查結果?
你們是否因為調查手段不足而遭遇「被蒙蔽」,如果是,誰在蒙蔽你們?
你們的調查所獲果真形同公布的情況嗎,如果不是,這是為什麼?
9月3日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稱,方大國被停職檢查,接受組織進一步處理。
越秀區武裝部值班室的一位人士稱,方大國「正在配合組織調查,沒有說停職」。

⑤ 十國的興衰經過是怎樣的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滅唐稱帝,在中國北方建立起梁國。繼梁之後,相繼出現了唐、晉、漢、周政權,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就是五代。與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時,中國南方先後或同時出現了九個割據國,即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即南平)。此外,北方山西有劉旻所建的漢國,史稱北漢。與五代並存的這些割據國稱為「十國」。十國興衰的經過大致如下:

吳越:唐末農民起義時,杭州人錢鏐曾率兵鎮壓,錢鑼被委任為鎮東、鎮海節度使,治所在杭州。不久又吞並了浙東。天祐四年(907年),錢鏐被封為吳越王,建吳越國,割據江浙及太湖周圍十三州。在唐末及五代十國戰爭不息的年代中,吳越是當時最為安靜的地方。錢鏐及其繼承者在境內相對地輕徭薄賦,並竭力避免戰爭,因此吳越國的經濟比較繁榮,當地農民利用戰爭的空隙大興農田水利,修建堤堰、河渠,建造圩田。吳越統治者還分撥一部分軍隊屯駐蘇州等地,稱「營田都」。吳越國五傳至錢錫時,降於北宋。自天祐四年建國,至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降宋,吳越國統治江浙地區長達七十多年。

吳:唐末乾符年間(乾符元年—乾符六年,874—879年),江、淮地區農民起義不斷。楊行密原是農民軍中的一員,後被官府逮捕,刺史鄭棨因其勇武過人,任命他為步奏官。以後楊行密應募為軍卒,補為隊長,後殺官吏而據有盧州(今安徽合肥一帶),其後又與秦彥、畢師鋒、孫儒戰於揚州。在戰爭中,揚行密先後佔有宣州(今安徽宣城縣)、潤州(今江蘇鎮江市)、滁州(今安徽滁縣)、和州(今安徽和縣一帶)、常州(今江蘇常州一帶)等地,盡有淮南、宣潤。景福元年(892年),唐朝廷封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連年的戰爭,使淮南地區經濟凋敝,人煙斷絕。楊行密一面安撫流民,恢復生產,一面選練軍隊,抵抗北方割據者的南下,使南方避免捲入中原混戰中,南方割據政權由此而相對穩定。唐天復二年(902年),楊行密被唐朝廷封為吳王,統轄今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區。貞明五年(919年),部將徐溫等尊吳王楊隆演為天子,建大吳國。建元武義。天福二年(937年),徐溫子徐知浩(即李昪)篡吳政權,建唐朝,史稱南唐,自天復二年(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至天福二年(937年)楊溥失權,吳國共傳四世,歷時三十多年,吳國的割據在當時保護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南唐:天福二年(937年),吳國部將李昪滅吳,建都金陵,改國號為唐,改元升元。南唐統治者繼續推行吳國「與民休息」的政策,鼓勵農桑,國力日強,與同時的割據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人材眾多」「隱然大邦」。同時南唐統治者興科舉,建學校,成為五代十國中封建制度最完備、文化最發展的地區。後唐中主李璟,西滅楚,東滅閩,佔地三十餘州。但李璟優柔寡斷,政治腐敗,在他當政期間,剝削加重。境內不時地發生農民起義。至後主李煜時,國勢則日漸衰敗。李煜長於填詞,是著名的文學家,但在政治上卻十分腐敗,其沉湎於宮廷的酒色生活中,荒於政事。開寶八年(975年),宋將曹彬率兵南下,攻佔南唐都城金陵,南唐滅亡。南唐共傳三世,歷時三十多年。

閩:閩的創建人是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乘黃剿起義軍起義之際,率兵入閩,占據了泉州、汀州(今福建三明市以西)等地。唐昭宗封王潮為福建觀察使,後又升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死後,其弟王審知自稱福建留後。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選任良吏,輕徭薄斂,與民休息,「三十年間,一境晏然」。福建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在此期間都有所發展。龍德三年(923年),王審知死,他的兒子王延鈞繼位,龍啟元年(933年),王延鈞建都長樂(今福建福州市),並稱帝,國號閩。改元龍啟。閩政權六傳至王延政時,階級矛盾尖銳,天德三年(945年)後唐出兵滅閩。閩共歷六世,37年。閩舊將留從效驅逐了南唐屯守泉州的軍隊,繼續割據稱雄。一直持續到北宋建國之後。

南漢:為劉隱所創建。劉隱以鎮壓唐末農民軍而起家。天祐元年(904年),唐朝廷任劉隱為清海軍節度使,據有今廣東和廣西地區。天祐二年(905年)為嶺南節度使,割據范圍進一步擴大。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其弟劉稱帝建國,國號越,後又改為漢,史稱南漢,建元乾亨。劉及其繼承人都很殘暴。他們在境內橫征暴斂,而且刑法極其殘酷,甚至有肢解、刳剔等酷刑。南漢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廣東的山區與海濱都出現過反抗南漢的武裝起義,其中張遇賢領導的起義便由南漢境內發起,北進一直攻打到南唐境內。張遇賢起義軍相繼攻克了番禺以東的許多縣城,並建號「中天八國王」。南漢政權傳至劉鋹對,被宋將潘仁美所滅。南漢政權共傳五世,歷時六十餘年。開寶四年(971年)滅亡。

楚:九世紀末,楊行密擊潰孫儒,孫儒部將劉建鋒和馬殷率師轉入湖南。占據潭州(今湖南長沙市)。不久,劉建鋒為部下所殺,眾人共推馬殷為主,唐朝廷亦封馬殷為潭州刺史。此後,馬殷相繼攻佔了衡、永、邵、郴等州。後梁建立之後,天祐四年(907年),封馬殷為楚王。建都長沙,成為湖南割據王國。馬殷結好中原王朝,以為外援,使鄰近的割據國不敢輕易進犯。並於交通要道上設置邸務,賣茶取利。他不征商稅,招徠四方商賈,以「境內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貨」。同時獎勵民間種桑養蠶,使楚國日益富強。馬殷當政時,疆域曾遠抵廣西東部。馬殷死後,諸子爭位,政局日益混亂,馬氏諸子又豪侈成習,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迫使境內農民大批逃亡。階級矛盾因此激化。保大九年(915年),南唐乘機出兵滅楚。楚國共傳六世,歷時四十餘年。楚亡後,楚部將劉言擊敗南唐守將;繼續據有湖南。不久,劉言被殺,馬氏舊將周行逢繼續控制潭、朗、衡、永數州之地,並將治所遷到武陵(今湖南漵浦南),後為北宋所滅。

荊南:天祐四年(907年),高季興鎮守江陵,後梁朱全忠封他為荊南節度使。朱全忠死後,高季興便阻兵自固,並佔有歸、陝二州。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後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縣),荊南是割據十國中佔地最小、勢力最弱的割據者。高季興及其繼承者便向四周各國「所向稱臣,利其賜與」。並靠徵收商稅和掠奪過境者的財物維持用度,因此而被諸國稱為無賴。荊南國共傳五世,歷時四十餘年,乾德元年(963年)為北宋所滅。

前蜀:九世紀末,唐委派在四川的軍人彼此兼並吞噬。大順二年(891年),原唐將之一的王建攻取成都,占據了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天復三年(903年),唐朝廷封王建為蜀王。天復七年(907年)當朱全忠殺害唐昭宗建後立梁時,王建也建都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第二年改元武成。蜀國所轄地據有今四川和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因素稱富庶,唐末士人,多依王建。乾德元年(919年),王建死,其子王衍立。王衍以奢侈荒淫著稱,其在成都擴建宮苑,大興土木。自己荒於游宴,而將軍國大事委以「但益家財,不恤民事的王宗弼和宋光嗣。前蜀政治黑暗,階級矛盾激化,咸康元年(925年),後唐出兵擊蜀,受到了蜀人的歡迎,前蜀因此而亡。前蜀共傳二世,歷時23年。

後蜀:後唐出兵滅蜀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激化起來。後唐派去統治四川的孟知祥,利用時機,在四川擴充自己的勢力。咸康元年(925年)後唐封孟知祥為後唐西川節度使,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又封他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殺後唐所派的監軍李嚴,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建元明德。孟知祥稱帝僅半年就死去,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當政初期,以前蜀王衍為戒,力求不奪農時,與民休息。但後期則奢縱成性。其手下大臣也大都是貪污腐化的人。宰相李昊「家資巨萬,奢侈逾度」。廣政二十八年(965年),宋出兵滅後蜀。後蜀共傳二世,歷時三十餘年。

前蜀後蜀在四川一帶相繼統治達五十年之久。政府的「府庫之積,無一絲一粒入於中原」。又因五十年間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農民能夠安心生產,所以蜀地非常富庶,以致地主之家相競移於城中居住。

⑥ 我國史上最好的宰相是諸葛亮嗎

狄仁傑
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歷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他是武則天最器重的宰相,是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泣言:「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傑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傑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左右矚仁傑令出,仁傑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千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雲:『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並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征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並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贊嘆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盪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飢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庄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游說太後,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干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余眾,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⑦ 李杲宣揚懺悔三昧可以治療癌症是否屬於造謠或者違反相關法律呢

那是在鑽「法律空子」。字眼上麻痹一些粗心大意的人、一些學識膚淺的人……他從而獲取更多利益。
1、首先重點在於「可以」兩個字。因為連尋常家裡一日三頓的白米飯、白開水……都「可以」治療癌症。這就是在「玩弄」字眼游戲,所以法律上一定程度難以給他定罪。
2、但是畢竟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誘騙」、「哄騙」、「迷惑」……他人上當,所以真要追究,還是有一定幾率給他定罪的(但必須拿出有力證據,搜集這些證據相對比較困難)。

⑧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宰相是誰

1.開創先例 相傑之首——中國第一宰相 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稱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後,生於潁上(潁水之濱)。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管仲的言論見《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鄰、先內後外、待時而動的治國求霸之策,而桓公未聽其言,於次年輕率攻魯,在長勺之戰中被魯軍擊敗。

戰後,為使齊國盡快富強起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經濟方面,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為國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與經濟是否發展密切相關。他廢除了齊國仍保留的公田制,實行按土地肥瘠定賦稅輕重的土地稅收政策,使賦稅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發展漁業,由國家鑄造錢幣調節物價,推動商品流通;鼓勵商民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的經濟得到很快發展。

在政治方面,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21個鄉。其中工商鄉6個,鄉民專營本業,不服兵役,農鄉15個,鄉民平時種田,戰時當兵。國都以外劃分為邑、卒、鄉、縣,均設官員管理。10縣為1屬,全國共有5屬,設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國君報告屬內情況。這就形成了對全國的統治。

在軍事方面,管仲認為兵在精不在多,強調寓兵於農,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起來。在農鄉,5家為1軌,10軌為1里,4里為1連,10連為1鄉,5鄉為1軍。每家出1人當兵,1軍為l萬人。全國有3軍,國君自率1軍,二位上卿各率1軍。每年春秋通過狩獵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齊國由於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管仲又向齊桓公提出了實現在中原稱霸的謀略即「尊王攘夷」。所謂「尊王」,就是擁護周王室。那時,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國互相爭戰。首先舉起尊王的旗幟,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順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謂「攘夷」,是指當時我國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國爭戰之機內侵,對各國造成嚴重威脅,領頭伐夷就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齊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後,派人送祭肉給桓公以示嘉獎。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諸侯國會盟,舉行受賜典禮,並依據管仲的建議,訂立了盟約。至此,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管仲為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因有殊勛於齊,被桓公尊為仲父。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三位宰相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