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專檢察院承擔,自訴屬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第五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可見由證據證明的事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等事項
㈡ 什麼是刑事證據
刑事案件中現場提取的證據,或證人提供的證據是刑事證據。
㈢ 刑事證據的概念意義
我國還沒有統一的證據法典,但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了證據制度。對證據的概念,只有刑事訴訟法作了定義。根據2012年3月14日通過的刑訴法修正案,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2款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證據有下列8種形式:(1)物證;(2)書證;(3)證人證言;(4)被害人陳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6)鑒定意見;(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8)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一般認為,所有證據都應當具有證明力和證據能力。證據證明力是指證據對於待證案件事實的證明作用。證據的證據能力,是指證據資料在法律上允許其作為證據的資格。這是證據的基本特徵。我國刑事證據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徵,具體表現為:
1.客觀性。訴訟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訴訟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人們主觀猜測和虛假的東西。訴訟證據的客觀性,是訴訟證據的本質特徵,是由案件事實本身的客觀性所決定的。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證據的本質是事實。證據事實的存在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諸如物品、痕跡、文件等客觀存在的物質;一種是被人們感知並存人記憶的事實。無論以哪種形式存在的事實,都可以成為證據。二是證據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事實。伴隨著案件事實的發生,證據事實便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地形成了。證據的客觀性,為公安司法人員調查收集證據,查明和證明案件事實真相,提供了物質基礎。
2.關聯性。訴訟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訴訟證據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存在客觀的聯系。證據不僅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且必須是與案件事實有關聯的事實。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多種多樣的,並非所有的客觀事實都能成為證據,只有那些與案件事實存在客觀聯系的事實才能成為證據。證據之所以能夠對案件事實起證明作用,正是由於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聯系。凡是與案件事實具有客觀的必然的聯系,對查明案件有意義的事實,就可以作為證據;凡是與案件事實無關的,對查明案件沒有意義的事實,不論其是多麼真實可靠,都不能作為證據。
3.合法性。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訴訟證據必須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實材料。證據的這一特徵表明:其一,訴訟證據的提供、收集和審查,必須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無論是公安司法人員收集證據,還是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證據,都應當合法,否則就不能作為訴訟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無論是在刑事訴訟中,還是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各種證據的取得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非法取得的證據,在證據理論和訴訟理論上,嚴格講是不應當具有證據效力的,更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其二,訴訟證據的形式應當合法。即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形式上必須符合法律要求,否則,就不可以作為訴訟證據。我國訴訟法對證據的種類作了明確規定,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2款規定了七種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其他訴訟法也作了相應規定。同時還對各種證據的形式也作出明確的要求,如物證、書證必須附卷,不能附卷的要通過照相、錄像、製作模型等方式附卷;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當事人陳述,應當以書面形式加以固定,並經核對無誤後,由證人、保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或行政訴訟當事人簽名蓋章;鑒定結論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由鑒定人簽名蓋章;勘驗、檢查筆錄、現場筆錄,根據需要分別採用書面筆錄、繪圖、照相、錄像等形式,書面筆錄要由勘驗人員、現場見證人簽名蓋章;等等。其三,訴訟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證。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詢問、質證;物證必須當庭出示,讓當事人辨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未經法庭查證屬實的材料,均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證據的種類是指表現證據事實內容的各種外部形式。證據種類實際上是證據在法律上的分類,是證據的法定形式。證據種類的劃分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備法定形式的證據資料不能納入訴訟軌道。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2款規定:證據有下列8種形式:(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證人證言,是指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證人證言一般是口頭陳述,以筆錄加以固定;辦案人員同意由證人親筆書寫的書面證詞,也是證人證言。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所以,證人應當是除當事人以外了解案情,能夠辨別是非並正確表達的公民個人,單位不能作證人。鑒於證人的身份是由於他們對案件情況的感知在客觀上與案件之間形成了相應的證明關系所決定,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辦案人員隨意指定更換;證人本人也不可以僅以個人意見作證或拒絕作證;證人必須親口陳述或親筆書寫證言,除辦案人員製作筆錄以外一般不能委託他人代理。這種「證人不可替代」的特性同時決定了證人作證的優先,即當訴訟中的證人身份形成以後,他們將不可以在訴訟中擔任偵查、檢察、審判人員及鑒定人、翻譯人員等。 被害人陳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況和其他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自訴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如果是被害人,他們的陳述也是被害人陳述。
被害人陳述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與犯罪分子有直接接觸或耳聞目睹犯罪行為的被害人陳述。這種陳述可以直接指認犯罪過程和犯罪分子的特徵,常常是直接證據。另一種是與犯罪分子沒有直接接觸或耳聞目睹犯罪行為的被害人陳述。這種陳述的內容不如前者豐富和具體。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通常也稱為「口供」。它的內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辯解。
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檢舉他人犯罪是否屬於這種證據,一般認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檢舉他人犯罪的性質、內容應當加以適當分析,只有在共犯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檢舉、揭發其他共犯的犯罪事實時才是口供,否則是證人證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應當是口頭陳述,以筆錄的形式加以固定。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請求或辦案人員的要求,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親筆書寫供詞。 鑒定意見,是指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的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作出的書面意見。刑事案件中需要進行鑒定的專門性問題非常廣泛,常見的有法醫學鑒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書法筆跡鑒定、痕跡鑒定、化學鑒定、會計鑒定、技術鑒定等。
鑒定意見是鑒定人對專門性問題從科學技術的角度提出的分析判斷意見,而不是對直接感知或傳聞的案情事實的客觀陳述,所以,它不同於證人證言,證人也不能同時兼作鑒定人。如果被指派或聘請的人在訴訟之前已經了解案件的情況,則只能作證人,不能作鑒定人。 勘驗筆錄,是指辦案人員對於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痕跡、屍體等勘查、檢驗中所作的記載。包括文字記錄、繪圖、照相、錄像、模型等材料。勘驗筆錄可以分為現場勘驗筆錄、物證檢驗筆錄、屍體檢驗筆錄、偵查實驗筆錄等。
由於勘驗筆錄是辦案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並運用一定的設備和技術手段對勘驗對象情況的客觀記載,所以,它的客觀性較強,也比較可靠。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固定證據及其所表現的各種特徵,供進一步研究分析使用,以利於發現和收集證據,確定偵查方向,揭露和證實犯罪人,鑒別其他證據的真偽,認定案件事實。
勘驗筆錄是否全面和准確往往會受到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的影響,所以,必須經過審查核實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並作為定案的根據。
(二)檢查筆錄
檢查筆錄,是指辦案人員為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情況或生理狀態,而對他們的人身進行檢驗和觀察後所作的客觀記載。檢查筆錄以文字記載為主,也可採取拍照等其他有利於准確、客觀記錄的方法。
人身檢查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要時可以指派或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協助辦案人員進行。
勘驗、檢查筆錄與鑒定結論是兩種不同的證據,不能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有:(1)勘驗、檢查筆錄由辦案人員製作,鑒定結論則由辦案機關指派或聘請的鑒定人製作;(2)勘驗、檢查筆錄是對所見情況的客觀記載,鑒定結論的主要內容是科學的分析判斷意見;(3)勘驗、檢查筆錄大多是解決一般性問題,鑒定結論則是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 視聽資料,是指以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或其他高科技設備所存儲的信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資料。視聽資料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重要產物和先進成果,它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也是法學研究和司法實踐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視聽資料具有如下的特點:(1)形式多樣,直觀性強,客觀實在,內容豐富;(2)易於保存,佔用空間少,傳送和運輸方便;(3)可以反復重現,作為證據易於使用,審查核實時便於操作;(4)存在被偽造、變造的可能性;(5)對技術要求高,伴隨科技發展的進程而不斷更新、變化。 (一)刑事證據的收集
收集證據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和律師為了證明特定的案件事實,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收集證據和證據材料的法律活動。收集證據是運用證據的首要工作,是分析研究案情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是判斷、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和處理權。只有把收集證據工作做好,才能為審查證據、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提供充分可靠的證據材料。如果沒有把收集證據的工作做好,缺少必要的證據材料,所謂運用證據來查明案件事實就是一句空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一步重新去收集證據,仍然是無法查明案件事實的。所以,收集證據對於運用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工作。
收集證據的目的,是為了如實地反映案件事實的本來面目。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在取得充分、確實的證據基礎上,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麼罪,作出正確的結論。收集證據的大量工作是在偵查階段進行的,收集證據是偵查工作的主要任務。但是,在起訴、審判階段,如果認為證據不夠充分、確實,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也需要調查收集證據。收集證據的范圍是廣泛的,凡是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各種證據都要注意收集。應當根據具體案件的不同特點,抓住關鍵性問題,去收集與案件有關的各種證據。
(二)刑事證據的審查
刑事證據的審查,是指司法人員對於已經收集到的各種證據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審查判斷,鑒別真偽,以確定各個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並對整個案件事實作出合乎實際的結論。
一般情況下,刑事證據的審查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單獨審查。單獨審查是對每個證據材料分別審查,即單獨地審查判斷每個證據材料的來源、內容及其與案件事實的聯系,看其是否真實可靠,看其有多大的證明價值。對於那些明顯虛假和毫無證明價值的證據材料,經單獨審查即可篩除。對證據材料的單獨審查可以按兩種順序來進行。一種是按時間順序進行,即按照證據材料所證明的案件事實發生的先後來逐個審查證據材料。這適用於證據材料的時間順序比較明確的案件。另一種是按照主次順序進行,即按照證據材料所證明的案件事實的主次關系和證據材料本身的主次關系來逐個審查證據材料。這適用於核心事實和核心證據比較明確的案件。
2.比對審查。比對審查是對案件中證明同一案件事實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證據材料的比較和對照,看其內容和反映的情況是否一致,看其能否合理地共同證明該案件事實。一般情況下,經比對研究認為相互一致的證據材料往往比較可靠,而相互矛盾的證據材料則可能其中之一有問題或都有問題。當然,對於相互一致的證據材料也不能盲目輕信,因為串供、偽證、刑訊逼供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虛假的一致;而對於相互矛盾或有差異的證據材料也不能一概否定,還應當認真分析矛盾或差異形成的原因和性質,因為不同的證據材料之間有所差異也是難免的。比對審查的關鍵不在於找出證據材料之間的相同點和差異點,而在於分析這些相同點和差異點,看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比對審查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縱向比對審查;另一種是橫向比對審查。前者是指對一個人就同一案件事實提供的多次陳述做前後比對,看其陳述的內容是否前後一致,有無矛盾之處。後者是指對證明同一案件事實的不同證據或不同人提供的證據做並列比對,看其內容是否協調一致,有無矛盾之處。
3.綜合審查。綜合審查是對案件中所有證據材料的綜合分析和研究,看其內容和反映的情況是否協調一致,能否相互印證和吻合,能否確實充分地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綜合審查的關鍵是發現矛盾和分析矛盾,以便對案件中的證據材料作出整體性評價。綜合審查不僅要審查證據的真實可靠性,而且要特別注意審查證據的證明價值,使全案證據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鏈,而且能夠毫無疑點地對案件情況作出合理的解釋。
(三)刑事證據的運用
刑事證據的運用是指公安司法人員對於收集到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查核實以後,依據查證屬實的證據來確定案件事實。
運用證據認定案情與審查判斷證據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之間的聯系表現在運用證據認定案情,往往是結合審查判斷證據進行的。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公安司法人員運用證據認定案情與審查判斷證據,都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認識過程。隨著刑事訴訟的進展,公安司法人員對證據的審查判斷與對案情的認定,都會不斷地完善。通過不同的刑事訴訟程序,反復檢驗,層層把關,公安司法人員對證據的審查判斷和對案情的認定,必然會達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要求。說它們之間有區別是指審查判斷證據的真偽和對案件事實的證明力,主要是對單個證據本身進行審查,判斷單個證據對案情的證明力。運用證據認定案情則是在審查判斷單個證據的基礎上,依據查證屬實的全部證據對案件事實作出判斷性結論,也就是運用證據來認定整個案情。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司法實踐經驗,運用證據認定案情應當掌握以下幾點:
1.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這一規定要求司法人員要特別注意調查和運用口供以外的其他證據。強調調查研究,要憑充分、確實的證據定案,把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決定建立在充分、確實的證據基礎之上。因為對於司法人員來說,案件事實都是過去發生的、未知的事情,要查明案情的唯一科學的方法,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傘面收集各種證據,經過分析研究,審查判斷,實事求是地作出正確結論。同時要謹慎地對待口供,絕不能輕易地相信口供,更不能單憑口供定案。對於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同案被告人之問的相互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一般也不能對被告人定罪處罰。
2.嚴禁刑訊逼供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同時為了保證這一規定的貫徹執行,刑法第247條專門規定了刑訊逼供罪。國家工作人員對人犯實行刑訊逼供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傷殘的,以傷害罪從重論處。這些規定說明,刑訊逼供在我國法律上是嚴加禁止使用的收集證據方法。刑訊逼供是指使用肉刑或變相肉刑強迫被告人招供的一種審訊方式,不僅在對被告人訊問時要嚴禁使用這種方法逼供,就是在對其他訴訟參與人詢問時,也要嚴禁使用這種方式逼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國家的性質和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決定了要嚴禁刑訊逼供。依據司法解釋的精神,凡是以刑訊的方法收取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陳述、證人的證言、鑒定結論都不能作為認定指控犯罪的證據。凡是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上述證據,而且嚴重損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鑒定人的合法權益,或者可能影響證據客觀真實性的,也不能作為認定指控犯罪的證據。對於以非法方法收集的物證、書證,經審查核實以後,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可以作為認定指控犯罪的證據使用。但對違法者要追究其責任。實踐證明,刑訊逼供完全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思想,也是造成冤假錯案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在法律上作了禁止性規定,要求司法人員在收集和運用證據上必須遵守這一原則。
3.一切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各種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這就是說,司法人員的主觀認識必須完全符合客觀案情,所認定的案件事實必須達到客觀真實,而不是「可能真實」、「大概真實」。證據是查明和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真實可靠,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任何證據材料未經查證屬實,來源不清,真偽不明,都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司法人員對於收集到的各種證據材料,都必須認真審查判斷,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情的根據,特別是審判人員必須在法庭上親自審查核實各種證據,據以定案的所有證據都必須經過法庭調查核實,並且要讓當事人、辯護人、代理人對證據辨明真偽,發表意見。所有證據必須經過法庭調查核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如果證據不經查證屬實就輕率地作為定案根據,則違反了運用證據的原則,必然導致錯案。
4.案件事實情節清楚,並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證據確實、充分,在證據之間、證據與案情之間,排除了所有疑問與其他的可能性,應當依法作出認定結論;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部分認定結論;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作出不予認定的結論;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有新的事實,可能影響認定案情的,應當建議起訴機關補充或者變更起訴。如果起訴機關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所指控的犯罪事實依法作出認定;對於證據不足的案件,應當按無罪處理;對於定罪證據不足所形成的「疑罪」,也應當按無罪處理。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經法庭審理後,對於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5.必須忠實於事實真相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44條規定: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相。故意隱瞞事實真相的,應當追究責任。這一規定說明,司法人員對證據必須採取科學態度,尊重客觀事實,如實反映客觀事實。在收集和運用證據過程中,一旦發現確有錯誤,就要實事求是地加以改正。同時要敢於堅持真理,排除各種於擾和壓力,努力查清案件事實真相。絕不能患得患失,屈從於權勢,隱瞞事實、歪曲事實、捏造事實,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需要,對證據任意取捨,或者是牽強附會任意推論。如果司法人員故意隱瞞案件的事實真相,不管他是出於什麼動機,都要對他追究責任。刑法第399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6.如何運用間接證據問題。間接證據問題,在證據理論中和訴訟實踐中,都是一個重要而又復雜的問題。證據理論上的許多問題,都與間接證據有著密切聯系。間接證據的性質、特點和意義,以及間接證據之間,間接證據和案件的事實之問的聯系等許多問題,都需要從證據理論上進行深入研究。從訴訟實踐來看,由於問接證據來源廣泛,容易收集,所以大部分刑事案件都是從發現、收集和研究間接證據開始的。分析已有的間接證據,確定調查的方向和范圍,肯定有關情況,排除無關情況,進而發現直接證據或者查證直接證據。同時,也有很多案件事實是依據間接證據來查明和認定的。所以,間接證據是查明個案事實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㈣ 我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或刑事證據規則是否有關於親屬免證權的規定具體規定是怎麼樣的
沒有這種規定,親屬是可以提供證人證言的,但這種證據,按照法律的規定,不能單獨作為法官定案的依據。
㈤ 有刑事證據規定的全文嗎
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為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根據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結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於非法言詞證據。
第二條經依法確認的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條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中,對於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為批准逮捕、提起公訴的根據。
第四條起訴書副本送達後開庭審判前,被告人提出其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被告人書寫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告訴,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員或者其辯護人作出筆錄,並由被告人簽名或者捺指印。
人民法院應當將被告人的書面意見或者告訴筆錄復印件在開庭前交人民檢察院。
第五條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審理前或者庭審中,提出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訴人宣讀起訴書之後,應當先行當庭調查。
法庭辯論結束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應當進行調查。
第六條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應當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證的人員、時間、地點、方式、內容等相關線索或者證據。
第七條經審查,法庭對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問的,公訴人應當向法庭提供訊問筆錄、原始的訊問過程錄音錄像或者其他證據,提請法庭通知訊問時其他在場人員或者其他證人出庭作證,仍不能排除刑訊逼供嫌疑的,提請法庭通知訊問人員出庭作證,對該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證明。公訴人當庭不能舉證的,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的規定,建議法庭延期審理。
經依法通知,訊問人員或者其他人員應當出庭作證。
公訴人提交加蓋公章的說明材料,未經有關訊問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的,不能作為證明取證合法性的證據。
控辯雙方可以就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問題進行質證、辯論。
第八條法庭對於控辯雙方提供的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可以通知檢察人員、辯護人到場。
第九條庭審中,公訴人為提供新的證據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法庭應當同意。
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申請通知訊問人員、訊問時其他在場人員或者其他證人到庭,法庭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宣布延期審理。
第十條經法庭審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可以當庭宣讀、質證:
(一)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未提供非法取證的相關線索或者證據的;
(二)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已提供非法取證的相關線索或者證據,法庭對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沒有疑問的;
(三)公訴人提供的證據確實、充分,能夠排除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屬非法取得的。
對於當庭宣讀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應當結合被告人當庭供述以及其他證據確定能否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十一條對被告人審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訴人不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或者已提供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該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十二條對於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見,第一審人民法院沒有審查,並以被告人審判前供述作為定案根據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檢察人員不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或者已提供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被告人該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十三條庭審中,檢察人員、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未到庭證人的書面證言、未到庭被害人的書面陳述是非法取得的,舉證方應當對其取證的合法性予以證明。
對前款所述證據,法庭應當參照本規定有關規定進行調查。
第十四條物證、書證的取得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二〇一〇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另一個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 司法部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
㈥ 最新的刑事訴訟案件司法解釋都有哪些
刑訴法司法解釋有以下這些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⒈侮辱、誹謗案(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⒊虐待案(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⒋侵佔案。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⒈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⒋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㈦ 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司法解釋(一)
1、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
一、危害公共安全案
第一條[失火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款)]過失引起火災,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十戶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資料燒毀的;
(四)造成森林火災,過火有林地面積二公頃以上,或者過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積四公頃以上的;
(五)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本條和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確定。
第二條[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案(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
(三)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氟乙醯胺、氟乙醯鈉、毒鼠硅、甘氟原粉、原液、制劑五十克以上,或者餌料二千克以上的;
(四)造成急性中毒、放射性疾病或者造成傳染病流行、暴發的;
(五)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
(六)造成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丟失、被盜、被搶或者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七)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第三條[違規製造、銷售槍支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依法被指定、確定的槍支製造企業、銷售企業,違反槍支管理規定,以非法銷售為目的,超過限額或者不按照規定的品種製造、配售槍支,或者以非法銷售為目的,製造無號、重號、假號的槍支,或者非法銷售槍支或者在境內銷售為出口製造的槍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違規製造槍支五支以上的;
(二)違規銷售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上述數量標准,但具有造成嚴重後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本條和本規定第四條、第七條規定的槍支,包括槍支散件。成套槍支散件,以相應數量的槍支計;非成套槍支散件,以每三十件為一成套槍支散件計。
第四條[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葯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二十發以上、氣槍鉛彈一千發以上或者其他非軍用子彈二百發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炸彈、地雷、手雷等具有殺傷性彈葯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持有、私藏的彈葯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
本條規定的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備、配置槍支、彈葯條件的人員,擅自持有槍支、彈葯的行為;私藏,是指依法配備、配置槍支、彈葯的人員,在配備、配置槍支、彈葯的條件消除後,私自藏匿所配備、配置的槍支、彈葯且拒不交出的行為。
第五條[非法出租、出借槍支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三、四款)]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將槍支出租、出借給未取得公務用槍配備資格的人員或單位,或者將公務用槍用作借債質押物的,應予立案追訴。
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將槍支出租、出借給具有公務用槍配備資格的人員或單位,以及依法配置民用槍支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民用槍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人員輕傷以上傷亡事故的;
(二)造成槍支丟失、被盜、被搶的;
(三)槍支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四)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第六條[丟失槍支不報案(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丟失的槍支被他人使用造成人員輕傷以上傷亡事故的;
(二)丟失的槍支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三)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2、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1、「資助」恐怖活動方式
【規定】資助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的,應予立案追訴。本條規定的「資助」,是指為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籌集、提供經費、物資或者提供場所以及其他物質便利的行為。「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包括預謀實施、准備實施和實際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
㈧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39條
《刑事訴訟法》第條和第140條規定了:刑事證據的偵查扣押,它是指偵查人員在勘查、搜查的過程中,對於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品和文件,依法予以提取、留置、封存的一項偵查措施。提問中的扣押決定書以及扣押清單,二者關系是:任何一次扣押必須持有有效的法律文書,即扣押決定書;任何一次扣押行為,必須列明所扣押的物品,即扣押清單。扣押清單不能替代扣押決定書。可以這樣說:沒有扣押決定書的扣押,是非法的;沒有扣押清單的扣押,是有瑕疵的。
扣押物證、書證和視聽資料的目的是為了提取和保全證據,以求准確認定案情。刑事證據的偵查扣押是一種強制性的證據收集行為,一般是建立在證據持有人拒絕交出相關證據的前提下。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刑事證據的偵查扣押與搜查和刑事證據偵查調取的區別與聯系。
一、扣押與搜查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第一,它們都是強制性的偵查措施。搜查是指偵查人員為了發現犯罪人和犯罪證據對有關的場所、物品和人身進行搜索、檢查的一種偵查行為,而扣押是指偵查機關發現與案件有關的物品(包括物證、書證、視聽資料)依法留置和控制的偵查行為。
第二,扣押通常發生在搜查的過程中,扣押是搜查的目的。
二、扣押也不同於調取。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調取是偵查機關已經了解到某個單位或者某個公民持有與案件有關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通過簽發《調取證據通知書》,使其協助偵查機關「主動」交出證據。扣押則缺乏這種特點,大部分在勘查、搜查中偵查人員依法取得。但持有人拒絕交出應當扣押的物品、文件時,偵查機關可以強行扣押。因此,扣押的強制性比調取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