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上因果關系

刑法上因果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3-15 07:48:27

A. 簡述一下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因果關系決定刑事責任的有無。因為犯罪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所以如果一個行為成立犯罪就必然在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那麼,如果在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的時候,這個行為就不成立犯罪。

可見,因果關系是確定刑事責任的前提。例如,關於轟動一時、熱議至今的「許霆案」,案件主人公許霆如果構成犯罪,那麼,許霆的取款行為與銀行的財產損失必需存在因果關系。

而在許霆的取款行為和銀行財產損失之間有一個介入情況,就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那麼,這三者之間如果成立因果關系,它們之間必需具備一種可傳遞的因果關系,但是我們發現,許霆的取款行為既不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的充分條件,也不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的必要條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條件,所以,許霆的取款行為與銀行的財產損失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因此,許霆的取款行為不構成犯罪。

因果關系還決定刑事責任的范圍。在犯罪行為事實清楚的情況下,犯罪人對那些危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是刑法上因果關系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這時需要明確是物理運動中的因果關系還是社會運動中的因果關系。而犯罪是一種社會運動的形式,如果將其降格為物理運動,那麼,就會出現難以理解和解釋的狀況,所以筆者主張因果關系是社會運動中的因果關系。

據此,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范圍也就是因犯罪行為引起的危害結果范圍。換言之,因果關系對於確定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范圍具有重要作用。從原因的角度劃分,危害結果的范圍可劃分為作為造成的危害結果和不作為造成的危害結果;以危害結果的表現形態為標准,危害結果的范圍可以劃分為物質性的危害結果和精神性的危害結果。

(1)刑法上因果關系擴展閱讀

由於純粹自然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不能說明不作為犯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筆者主張刑法上因果關系中的原因行為是包括主客觀兩方面的社會行為,而不是剝離了行為主觀方面的客觀的身體動作。

只有這樣理解刑法上因果關系中的原因行為,對於不作為才能夠說明其與損害事實的因果關系。而且,只有全面考慮行為的主客觀兩個方面,才能准確認定行為的性質。例如,2003年8月7日凌晨,4名男子在北京香山附近盜竊了47斤科研用葡萄。它們是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葡萄研究園投資40萬元、歷經10年培育研製的科研新品種。案發後,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對被偷的葡萄進行估價,被偷葡萄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1220元。

這里的「過失」盜竊行為就是一個主客觀相統一的行為,它是果樹研究所損失的原因行為;也是該案盜竊罪不能成立的理由,因為盜竊罪是故意犯罪,過失盜竊不成立犯罪。

B. 什麼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表明這兩種社會現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刑法的因果關系,與刑法的目的、任務、機能相關,故自有其主觀判斷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受刑法目的規制的。一定的行為是否與危害結果有刑法的因果關系,必須依照立法者、司法者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以一定的客觀事實聯系包括事實因果關系為基礎。如故意殺人罪,醫生故意注射毒葯而令病人死亡,構成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又如醫生以殺人的故意,對病人在其求救時不予救助,致其死亡,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前者,刑法因果關系以行為人的作為和危害結果為判斷的基礎,而後者,則以行為人的不作為、危害結果以及行為人的作為義務為判斷的基礎,在這里,行為人的不作為和病人之死亡結果是沒有事實的因果關系的,而僅僅是因為作為義務的存在而具有一種事實的聯系,但也由此而具有刑法因果關系。但是在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上,事實因果關系是刑法因果關系的物質前提,只要某一行為在邏輯上與危害結果存在這種必要條件聯系,無論作用大小,距離遠近,都應作為事實原因而納入刑法因果關系的候選對象中,而不能在此區分原因與條件,從而將部分必要條件排除在此范圍之外。甚至還要考慮存在一定的事實聯系,以避免判斷不合理。
(一)刑法因果關系首先是一種聯系。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的事物相互聯系著的。
(二)刑法因果關系是一種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因為只有人的行為才能給予法律上的評價,自然力或者動物力縱使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結果,也不能以刑法來處罰它們。
(三)人的行為是有主觀罪過的行為,才能成為刑法上的原因,如果沒有主觀罪過,人就不能對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自然不能認為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雖然我們在研究和司法實踐中認定因果關系時,應考慮各種事實的條件,但只要被確定為刑法上的原因的人的行為,則必然有主觀上的罪過。

C. 什麼是刑法上因果關系

從概念上講,行為和後果之間有引起和被引起的關聯。
舉例說明:甲打乙一巴掌,乙受傷了。那麼,乙的受傷和甲的打人行為有因果關系。

D.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決定犯罪是否成立和既遂。如果故意行為並不會導致結果的發生,就不能判斷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而過失犯罪必須要有實害結果,因此,必須是過失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有因果才能成立過失犯罪。
法律分析
刑法因果關系,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合乎規律的聯系。也有的學者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刑法因果關系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果關系,同時又是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刑法因果關系是哲學因果關系在刑法中的體現,和哲學因果關系具有一致性,他們都有以下特點:客觀性:原因(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在普遍聯系的鏈條中原因與結果是相對的,孤立考察某一原因(行為)與結果的關系,原因(行為)和結果的地位又是絕對的。時間順序性:原因(行為)須在前,結果須在後。復雜性:一因(行為)一果、一因(行為)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因果關系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即導致結果發生的原因既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與其所必然(合乎規律地)產生的結果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偶然因果關系是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著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E.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決定犯罪是否成立以及犯罪既遂。首先,故意犯罪的既遂,就需要考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故意行為並不會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就不能判斷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比如甲砍殺乙,乙在送院治療的途中遭遇車禍身亡, 這時候不能把甲的砍殺行為歸責為直接導致乙死亡的原因,因為乙的死亡是由於車禍本身,砍殺和死亡之間不具備直接的因果關系。而過失犯罪中,就必須要考察過失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過失犯罪必須要有實害結果才能成立,因此,必須是危害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此時才能成立過失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F. 如何認定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因果關系,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合乎規律的聯系。也有的學者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還有的學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果關系,同時又是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

G.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決定犯罪是否成立以及犯罪既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H. 刑法中因果關系是什麼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是指為刑事法律所規定的、存在於符合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能夠影響刑事責任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是確定行為人有罪無罪的重要依據,若犯罪結果的發生與行為人的行為不存在因果關系的,不得認定其有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I.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必然因果關系即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種因果關系是在危害結果發生時要求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因果關系問題十分復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或者三個層次進行掌握:(一) 必然因果關系和偶然因果關系 一般而言,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是指必然的因果關系,指行為與結果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合乎規律的引起與被引起的聯系;偶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危害結果的必然性,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條件)加入其中,即偶然地同另一原因的出現相交叉,有後來介入的這一原因合乎規律地引起這種危害結果。偶然關系常常僅對量刑具有一定意義,這也是我國刑法學通說理論的觀點。我國刑法一般理論認為,偶然因果關系原則上通常對量刑有一定意義,但並不能斷然否定偶然因果關系對定罪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特殊情況下有時候對定罪有一定的影響。(二)「條件說」——因果關系判斷的基點在某種意義上,偶然因果關系就相當於因果關系中的「條件說」如果以此為判斷方法,那麼就可以使得行為與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問題大大簡化,只不過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僅僅存在這種因果關系並不一定就必然存在刑事責任,此種因果關系僅僅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求行為人對行為後果主觀上存在罪過。也就是說,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入手判斷刑事責任即犯罪構成問題,兩方面缺一不可,否則要麼是客觀歸罪要麼是主觀歸罪。採取客觀基礎與主觀罪過兩方面來判斷刑事責任的思路,有助於簡化我們對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把握。(三)「介入因素」——判斷因果關系不得不討論的問題採取上述條件說判斷因果關系,在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提出因果關系中斷論,以防止因果關系認定的擴大化。因果關系中斷的原因在於先行行為在發生作用的過程中,因其他因素的介入,打破了預定的因果鏈。於是,在一個危害行為的發展過程中又介入其他因素而導致發生某種結果的場合,如何確定先前的危害行為和最後的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總體而言,介入因素包括三類情形:自然**、他人行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為。如甲以殺人故意向丙的水杯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葯,但在丙喝下含有毒葯的水而該毒葯還尚未起作用時,丙的仇人乙開槍**了丙,則在甲的投毒行為在向導致丙死亡的發展過程中,乙開槍的行為就是介入因素。這里介入因素就是他人的行為。一般而言,在介入因素的情況下,先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被中斷或切斷而導致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主要考慮介入因素的性質以及同先行行為之間關系,即介入因素本身的出現是異常還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獨立還是從屬於先行行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現是異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獨立於先行行為,則先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切斷而導致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反之,則先行行為同危害結果的因果聯系並未切斷而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如上訴甲投毒殺丙的案件中,介入因素——乙開槍殺丙的行為的出現顯然是異常的、是獨立於甲的投毒行為,從條件說的角度來看,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的聯系,所以沒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J. 刑法上因果關系的作用

法律分析:因果關系不是犯罪構成要件,但若要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或對某一結果的刑事責任,就必須先確定其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存在。

查明行為人的行為與特定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為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就犯罪成立意義上的結果犯來說)或者對此結果的刑事責任提供了客觀基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熱點內容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
簡述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9:01:22 瀏覽:77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20 08:03:31 瀏覽:215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