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主體

刑法主體

發布時間: 2020-12-21 11:44:54

⑴ 自然人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能力是什麼

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者即使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能成為犯罪主體,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刑事責任能力減弱者,其刑事責任相應地適當減輕。

對於一般公民來說,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生理和智力發育正常,就具有了相應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從而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有的人因患病等原因會喪失或減弱刑事責任能力。

(1)刑法主體擴展閱讀:

行為人年齡不滿14周歲的,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一概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任何罪,都應當負刑事責任。對於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在正常情況下,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一致的。但是,在出現疾病的情況下,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後果的能力與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離。只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都具備,才屬於有刑事責任能力。

對幾種特別情況下的刑事責任能力問題,作了特殊規定:

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在同條第3款又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刑法》 18條第 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里所指又聾又啞的人,是指既聾且啞的人;這里所指盲人是指雙目失明的人。

⑵ 刑法的主體

刑事犯罪主體的分類

根據我國刑法和有關的理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華律網

從主體的法律性質上分,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我國刑法中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犯罪主體。單位主體在我國刑法中不具有普遍意義。根據刑法第30條的規定,單位成為犯罪主體應以刑法分則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自然人主體可以再分為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對於具體的犯罪而言,只要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構成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除了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外,還要求具有特定的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

區分刑事主體的意義

研究犯罪主體要件的問題,對於司法實踐中正確定罪量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定罪意義

犯罪主體是犯罪構成必備的條件之一。任何犯罪都有主體,即任何犯罪都有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者。犯罪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具備法律所要求的犯罪主體條件的人,才能構成犯罪並被追究刑事責任。不符合特殊主體條件的人,不能構成特殊主體的犯罪。犯罪條件的具備,是行為人具備犯罪主觀要件的前提,也是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目的的基礎。

例如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關於無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等,對於正確認定犯罪,劃清罪與非罪以及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量刑意義

在具備犯罪主體要件的同樣情況下,犯罪主體的具體情況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具體情況又影響到刑事責任的大小程度。

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又如:刑法典第307條第1款、第2款分別規定了妨害作證罪與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其第3款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這些都說明了犯罪主體的不同對量刑的重要影響。

准確界定單位犯罪主體的范圍

第一,通過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將機關從單位犯罪主體中排除出去。同時,還有必要根據刑法典施行以來在處理單位犯罪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反思,總結出哪些問題是由於刑法典關於單位犯罪的規定不當所引發,在此基礎上對單位犯罪的規定進行修訂。

第二,消除「公司、企業」兩個概念同時出現於單位犯罪概念中的現象。公司是指以營利為目的而組織其生產和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形態。企業是指以從事生產、流通、科技等活動為內容,以獲取贏利和增加積累、創造社會財富為目的的一種營利性社會經濟組織。從邏輯上說,企業是種概念,公司是屬概念,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二者存在包容關系因而不應並列。

第三,適當增設其他組織機構以及增設一些新的罪名。因為在實踐中,單位犯罪的范圍並不僅限於現有刑法規定的范圍,刑法關於五類主體的規定確實過於簡單。在將來可以考慮將「單位的分支機構」、「村民委員會」等特殊形式的單位列入主體范圍中,增強刑事司法的可操作性,且確是形勢所需。同時,建議增設一些新的罪名。例如在一些計算機犯罪犯罪如網上侵犯知識產權罪、網上傳播淫穢物品罪,電子商務罪(包括電子商務詐騙、合同詐騙、網上購物欺詐等)新類型的犯罪領域中,單位出於非法利益的功利性目的也必然涉足這些新領域的犯罪,且其罪過惡意更深,危害更大。鑒於我國刑法對單位進行計算機犯罪尚無規定,導致了有罪無刑,司法實踐無法操作所以,筆者建議我國刑事立法針對這些新領域中出現的新的犯罪確立新的犯罪罪名,並將單位當然地列入該類犯罪的主體范圍,並相應擴大單位犯罪的刑罰種類,如增設永久性或限期性禁止從業刑等,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於刑法中對刑事主體的分類。我們知道對於不同的案件情況來看,犯罪分子是屬於不同的犯罪主體的,有些是自然人犯罪,有些是單位犯罪,有些是特殊主體犯罪,這些都是不同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華律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⑶ 犯罪主體是什麼

一、概念刑法規定的實施犯罪行為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單位。
二、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身份犯
特殊主體:以特殊身份為必要的行為主體。
1.身份的特徵:
(1)是在實施犯罪之時就已經形成的,而非在犯罪活動或者犯罪組織中形成的特殊地位。如首要分子。
(2)特殊身份是行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資格、地位或狀態,並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因此,特定犯罪目的與動機等心理狀態,不宜歸入特殊身份。
(3)特殊身份總是與一定的犯罪行為密切聯系的,與犯罪行為沒有聯系的資格等情況,不是特殊身份。例如,在叛逃罪中,國籍以及是否為國家工作人員與犯罪行為有密切聯系,屬於特殊身份,但在故意殺人罪中,國籍以及是否為國家工作人員與犯罪行為沒有密切聯系,因而不是特殊身份。
(4)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終身具有的身份,也可能是一定時期或臨時具有的身份,這取決於身份的類型與刑法的規定。如國家工作人員是臨時的身份,但男性則是終身的身份。
(5)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由於出生等事實關系所形成的身份,如男女、親屬關系;也可能是由於法律規定所形成的身份,如證人、依法被關押的罪犯;還可能是同時由於事實關系與法律規定所形成的身份,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的人,一方面有基於親屬關系所形成的自然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基於法律規定的法定身份。
2.身份的類別:
(1)以特定職務為內容的特殊身份。國家工作人員
(2)以特定職業為內容。航空人員、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
(3)以特定法律義務為內容。納稅人、扣繳義務人
(4)以特定法律地位為內容的特殊身份。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
(5)以擁有特定物品為內容。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配置槍支的人員
(6)以患有特定疾病為內容。嚴重性病患者
(7)以居住地和特定組織成員為內容的特殊身份。境外的黑社會組織的人員(刑法294條)
(8)以不具有特定資格為內容。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
3.身份犯的種類:
(1)真正身份犯:以特殊身份作為犯罪客觀構成要件要素的犯罪,不具有特殊身份就不成立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司法工作人員。
身份只是針對犯罪的實行犯而言的,至於教唆犯與幫助犯,則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
(2)不真正身份犯:特定身份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
關於具有不同的身份的人共同實施犯罪的處理:
司法解釋的規定:
a.這一規定的前提是利用各自職務便利。如果雖然是兩個不同主體,但僅利用了一方職務上的便利,如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便利的,則均成立貪污罪;如果是利用了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上的便利,則均成立職務侵佔罪。
b. 均利用了各自身份的,看誰是主犯。如果難以區分主從犯,應當:按職務高低確定主從犯;職務相同的,看行為人的職權與財物的佔有關系。

⑷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執行主體。

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力監外執行緩刑假釋由公安機關執行 罰金沒收財產死刑由法院執行

⑸ 刑法中的一般主體包不包括外國人無國籍人

刑法中的一般主體包括外國人無國籍人。犯罪主體的認定不是以國籍認定的。

一般主體,是指具有一般犯罪主體所要求的法定構成要件的自然人,即我國刑法分則條文要求行為人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即可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那些犯罪的主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⑹ 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是怎樣規定的

犯罪主體:是指刑法中規定的、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內然人或單位。
它可容以分為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

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的人。

單位犯罪主體,是指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刑法分則明文規定可以由單位構成犯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

⑺ 我國刑法中犯罪主體的年齡規定

14歲周以下的不負刑事責任
14-16周歲的只對法律規定的8類犯罪負有刑事責任
16周歲是完全負有刑事責任的
周歲應以生日的第2天才開始算,
16周歲生日當天法律上不屬於16周歲,
生日後的第2天才是16周歲

⑻ 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在年齡上有什麼規定

下面是我國刑來法對犯源罪主體在年齡上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⑼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的主體除了自然人以外還有什麼

在刑法中,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版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權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並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⑽ 刑法對犯罪主體有怎樣的規定

刑法中的主體指的是犯罪主體,即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內責任的容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並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1、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2、特殊主體:特殊主體特殊主體是指具有某種特定身份、對其犯罪主體資格有重要影響的犯罪主體。
3、單位主體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並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