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身份犯

刑法的身份犯

發布時間: 2022-03-15 22:07:38

A. 刑法中身份犯的類別

刑法中身份犯分為真正的身份犯和不真正的身份犯兩種。 1、真正身份犯是指只能以特殊身份作為要件構成的犯罪,如逃稅罪的主體只能是納稅義務人、貪污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這屬於真正的身份犯。2、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響定罪但是影響量刑的犯罪,如妨害作證罪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二條 貪污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 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 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第三百零七條 妨害作證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B. 身份犯罪名總結!! 最新的刑法中所有有關身份犯的罪名

貪污罪、私分國抄有資產罪、單位行賄罪、單位受賄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資金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辯護人妨害作證罪、玩忽職守罪、濫用職權罪、脫逃罪、判國罪、軍人違反職責罪。身份犯是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構成該罪的犯罪,罪名太多了,建議參考:http://ke..com/view/561991.htm

C.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身份犯

身份犯是指對某些罪名的犯罪構成中的主體資格是必須具備某種身份的,比如貪污瀆職罪只能是國家公務人員。

D. 刑法中身份犯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分析:1、是在實施犯罪之時就已經形成的,而非在犯罪活動或者犯罪組織中形成的特殊地位;2、特殊身份是行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資格、地位或狀態,並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因此,特定犯罪目的與動機等心理狀態,不宜歸入特殊身份;3、特殊身份總是與一定的犯罪行為密切聯系的,與犯罪行為沒有聯系的資格等情況,不是特殊身份;4、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終身具有的身份,也可能是一定時期或臨時具有的身份,這取決於身份的類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5、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由於出生等事實關系所形成的身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九十三條 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E. 刑法中身份犯的特徵有哪些

一般而言,犯罪之成立,與犯人之身份無關,但在若干情形,法律將「身份」或「其它特定關系」規定為構成要件或為刑罰加減或免除之原因者,此種犯罪稱為「身份犯」。反之,刑法上多數犯罪,原則上於行為人之資格並未設限,即為「非身份犯」,又稱「普通犯」。特徵如下:

1、身份犯是一類犯罪,不是指犯罪人或一般違法行為

這是身份犯的形式特徵。對於犯罪,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以犯罪主體的情況為標准,可以將犯罪分為身份犯與非身份犯。這是從犯罪主體的角度出發,說明有一部分犯罪,按照法律規定,其行為主體除具備一般主體的條件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條件,始為身份犯,否則屬於常人犯。身份犯的這一特徵首先將它同一般違法行為區別開來。一般違法行為同犯罪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更談不上是身份犯了,因而,即使是有身份的人實施的一般違法行為,也不能稱作身份犯。其次,身份犯也不同於犯罪人。身份犯是一類犯罪,而犯罪人一般是指其行為觸犯了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人。比如累犯、慣犯、主犯或自首犯等。身份犯與犯罪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身份犯必須由一定的犯罪人實施,故犯罪人是構成身份犯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但身份犯之犯罪人並非是一般的自然人,其主體必須具有特定的身份。二者具有交叉重合關系。

2、身份犯是以行為人的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這是身份犯的本質特徵,也是身份犯與普通犯罪相區別的標志。它包括如下兩層含義:其一,身份犯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的犯罪。換言之,身份犯中之「特定身份」只能是行為人所具有的,而非受害者所具有的。據此,在有些犯罪中,盡管其犯罪對象也具有一定的身份,如拐賣婦女、兒童罪的對象必須是「婦女、兒童」,打擊報復證人罪的對象只能是「證人」,但這些身份並非行為人所具有,因而它們都不屬於身份犯。其二,身份犯是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所謂身份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是指沒有這種身份,便不構成犯罪,至少不成立身份犯。如貪污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受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不具備此身份的人自無單獨成立此罪的可能,但可以成立普通犯罪,如盜竊罪、詐騙罪等。所謂身份作為量刑情節,是指不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但有此身份卻影響到刑罰的輕重。

例如,我國《刑法》第243條誣告陷害罪的主體,不要求以特定身份為要件,任何年滿16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實施該罪,但是如果主體具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依照該條第2款的規定應從重處罰。換言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雖不是誣告陷害罪的構成要件,但這種特殊身份卻是誣告陷害罪從重處罰的根據,因而由他們實施的誣告陷害罪就屬於身份犯。

由上可見,身份犯的一個顯著特徵就在於行為人的特定身份能夠影響定罪或量刑,如果某一身份對定罪量刑沒有任何影響,即使刑法對其做出規定,也不屬於身份犯。如我國現行《刑法》第438條第2款規定:「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的,依照本法第127條的規定處罰。」即對於軍人實施上述行為的,不依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論處,而構成第127條之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但是該款並來規定對軍人應從重或從輕處罰,即軍人這一特定身份並未影響定罪或量刑,因而該款不屬於身份犯。

理論上需要探討的是身份犯是否包括單位犯罪在內,即此處的「人」是否也包括法人在內?我們對此持否定態度。首先,身份就其本意來講,是指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包括人的出身、資格或人身狀況等。這種個人要素當然只能屬於自然人所有,單位不可能具有這種身份。因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均將身份犯限於自然人犯罪。其次,犯罪主體的特殊身分必須對定罪量刑有影響,而從各國刑法的規定來看,對單位犯罪採用的處罰方法主要有代罰制、法人責任或雙罰制,在具體對單位處罰時只籠統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而沒有刑罰加減之規定。也就是說,單位犯罪不符合身份犯的特徵,因而不能歸入身份犯的范疇。

3、身份犯是由刑法規定的,不是由判例和刑法理論所認可的

這是身份犯的法律特徵。也就是說,哪些犯罪必須由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哪些犯罪因行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而使刑罰加重、減輕或者免除,完全取決於刑法的規定,否則不能稱其為身份犯。例如,在我國《刑法》規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前,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或支出即使超過其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說明其真實來源的,也不屬身份犯。在刑法規定以後,該行為就屬於身份犯。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根本要求和體現。

至於如何理解身份犯的「法定性」這一特徵,我們認為,除刑法條文明確規定外,還應包括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中有關身份之規定。這是因為,在我國,法律解釋對定罪量刑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就其效力而言,屬於法定解釋,是對刑法條文含義的進一步明確,以指導司法適用,因而它們同被解釋的刑法條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中涉及到的有關主體特定身份對定罪量刑有影響的規定當然應視為身份犯。

來源邢台律師網頁鏈接

概而言之,身份犯之法定性分為兩種情況: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只能由刑法明文規定;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量刑情節的犯罪既可以由刑法明文規定,也可以由刑法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加以明確。至於學理解釋以及從司法實踐中概括出的一些酌定量刑情節,例如犯罪分子因具有領導幹部身份或者具有執法人員身份而應從重處罰的,則不能視為身份犯的范疇,否則會使身份犯的范圍無限擴大,以致於失去對身份犯研究的意義。

F. 刑法,什麼是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簡單舉例說明讓人能容易理解的

真正身份犯這是指行為人只有具備某種特殊身份,才能構成犯罪。這種特殊身份也稱為定罪身份或構成身份。真正身份犯的例子非常多,例如貪污罪(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放縱走私罪(主體只能是海關工作人員)、徇私枉法罪(主體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員)等等。

不真正身份犯這是指行為人具有某種特殊身份,不影響犯罪的成立,但是影響量刑。這種特殊身份也稱為量刑身份或加減身份。例如,誣告陷害罪的實施者既可以是普通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換言之,是否具有特殊身份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刑法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一身份,雖然不是誣告陷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卻是從重處罰的根據。

(6)刑法的身份犯擴展閱讀:

如果行為人不具有某種特殊身份,犯罪也成立;如果具有這種身份,則從重處罰或者從輕處罰。例如,誣告陷害罪的行為人既可以是普通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換言之,是否具有特殊身份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刑法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一身份,雖然不是誣告陷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卻是從重處罰的根據。這種特殊身份,也可以稱為加減身份。

作為客觀構成要件要素的特殊身份,僅指真正的身份犯(即定罪身份),不包括不真正的不作為犯(即加減身份或量刑身份)。身份犯中的身份,只是針對該罪的實行犯而言。換言之,不具有此身份的人,不能成立該罪的實行犯(正犯),但卻可以成為該罪的共犯(教唆犯、幫助犯)。

網路-真正身份犯

網路-不真正身份犯

G. 刑法中的真正身份犯與非真正身份犯的區別是什麼如何確定其是否是共犯

一、區別

1、身份性質不同

真正身份犯中的身份,是定罪身份。

非真正的身份犯中的身份,是量刑身份。

2、犯人的身份不同

非真正身份犯的范圍涵蓋非常廣,而真正身份犯往往是國家公職人員

3、連帶責任不同

非真正身份犯由於不是定罪身份,往往連帶、共犯不成立

根據《刑法》規定:

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因而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如貪污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屬於真正的身份犯。

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的犯罪,如妨害作證罪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如何認定共犯

不具有加減身份的人與具有加減身份的人共同實施不真正身份犯時,固然構成共同犯罪,但刑法關於刑罰加減的規定僅適用於具有加減身份的人,而不適用於不具有加減身份的人。

例如《刑法》第243條第2款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共同故意實施誣告陷害罪時,構成該罪的共犯;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從重處罰,對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則不能適用該規定從重處罰。」

事實上,除了身份以外,對其他特定的主觀要素與共同犯罪的關系,也應按上述結論處理。

例如,某種犯罪的成立以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特定目的為要件,不具有該特定目的的某甲,明知某乙具有該特定目的,而與之共同故意犯罪的,成立以該特定目的為主觀要素的犯罪的共犯。

同理,如果特定目的影響刑罰輕重,則對無特定目的的共犯人適用通常之刑。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凡參與以特定的個人要素為構成要件要素之犯罪的人,雖不具有這種要素,仍是共犯;因特定的個人要素致刑罰有輕重時,不具有這種要素的共犯人,仍科處通常刑罰。

(7)刑法的身份犯擴展閱讀:

共同犯罪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在此之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加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共同犯罪人除主犯、從犯、脅從犯之外,還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H. 身份犯有哪些

法律分析:身份犯屬於刑法中重要的一種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以特定職務為內容的特殊身份。國家工作人員以特定職業為內容。航空人員、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以特定法律義務為內容。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特定法律地位為內容的特殊身份。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以擁有特定物品為內容。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配置槍支的人患有特定疾病為內容。嚴重性病患者以居住地和特定組織成員為內容的特殊身份。境外的黑社會組織的人員以不具有特定資格為內容。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境外的黑社會組織的人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展組織成員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兩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I. 真正身份犯是什麼意思

真正身份犯是法學術語,身份犯的種類之一。這個概念意思比較復雜,具體解釋如下:

在刑法理論上,通常將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構成要件或刑罰加減依據的犯罪稱為身份犯。身份犯可分為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不具有特殊身份,犯罪也成立;如果具有這種身份,則從重處罰或者從輕處罰。例如,誣告陷害罪的實施者既可以是普通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換言之,是否具有特殊身份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刑法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一身份,雖然不是誣告陷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卻是從重處罰的根據。這種特殊身份,也可以稱為加減的身份。作為客觀構成要素的特殊身份,不包括加減的身份。

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無此特殊身份根本不可能成立的犯罪。例如,現行刑法典第109條規定的叛逃罪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因此,如行為人不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行為就不能成立叛逃罪。

(一)真正身份犯這是指行為人只有具備某種特殊身份,才能構成犯罪。這種特殊身份也稱為定罪身份或構成身份。例如,刑訊逼供罪的主體必須是司法工作人員,貪污罪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

(二)不真正身份犯這是指行為人具有某種特殊身份,不影響犯罪的成立,但是影響量刑。這種特殊身份也稱為量刑身份或加減身份。例如,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該罪就要從重處罰。誣告陷害罪就是不真正身份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就是量刑身份。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在報復陷害罪(第 254 條)中是定罪身份,而在誣告陷害罪(第243 條)中是量刑身份;打擊報復證人罪(第 308 條)不是身份犯,不要求行為人有身份。

2.非法拘禁罪(第 238 條)中的量刑身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第 245 條)中的量刑身份是司法工作人員。

3.妨害作證罪和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第 307 條)中的量刑身份是司法工作人員;而窩藏、包庇罪(第 310 條)沒有規定量刑身份。

熱點內容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