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的司法解釋
❶ 建築法對聯合承包體有哪些具體的法律規定
建築法對於聯合體承包(共同承包)行為,有以下要求:
共同承包(聯合體承包)是指由兩個以上具備承包資格的單位共同組成非法人的聯合體,以共同的名義對工程進行承包的行為。這是在國際工程發承包活動中較為通行的一種做法,可有效地規避工程承包風險。
一、共同承包的適用范圍
《建築法》規定,大型建築工程或者結構復雜的建築工程,可以由兩個以上的承包單
位聯合共同承包。
作為大型的建築工程或結構復雜的建築工程,一般是投資額大、技術要求復雜和建設
周期長,潛在風險較大,如果採取聯合共同承包的方式,有利於更好發揮各承包單位在資
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增強抗風險能力,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提髙投資效益。至
於中小型或結構不復雜的工程,則無需採用共同承包方式,完全可由一家承包單位獨立
完成。
二、共同承包的資質要求
《建築法》規定,兩個以上不同資質等級的單位實行聯合共同承包的,應當按照資質
等級低的單位的業務許可范圍承攬工程。
這主要是為防止以聯合共同承包為名而進行「資質掛靠」 的不規范行為。
三、共同承包的責任
《招標投標法》規定,聯合體中標的,聯合體各方應當共同與招標人簽訂合同,就中
標項目向招標人承擔連帶責任。《建築法》也規定,共同承包的各方對承包合同的履行承
擔連帶責任。
共同承包各方應簽訂聯合承包協議,明確約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相互合作、違約
責任承擔等條款。各承包方就承包合同的履行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出現賠償責
任,建設單位有權向共同承包的任何一方請求賠償,而被請求方不得拒絕,在其支付賠償
後可依據聯合承包協議及有關各方過錯大小,有權對超過自己應賠償的那部分份額向其他
方進行追償。
❷ 建築法對合同規定
《建築法》第十五條 建築工程的發包單位與承包單位應當依法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發包單位和承包單位應當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的,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❸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糾紛使用司法解釋第26條如何解釋
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常導致轉包及非法分包。為保護第一線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七條釋義
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回建設行政主答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但是,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
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二)依法應當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已經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需要拆遷的,其拆遷進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經確定建築施工企業;
(五)有滿足施工需要的資金安排、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六)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對符合條件的申請頒發施工許可證。
(4)建築法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建設單位應當自領取施工許可證之日起三個月內開工。因故不能按期開工的,應當向發證機關申請延期;延期以兩次為限,每次不超過三個月。既不開工又不申請延期或者超過延期時限的,施工許可證自行廢止。
在建的建築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設單位應當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發證機關報告,並按照規定做好建築工程的維護管理工作。
❺ 拆除工程是否適用《建築法》及建築類的司法解釋
拆遷是城市建設中的特殊內容,一般首先適用拆遷當地省、直轄市的城市拆遷條例或拆遷管理辦法的規定,同時建築物拆除也是建築活動的一種,因此也適用建築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❻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糾紛使用司法解釋第26條如何解釋
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常導致轉包及非法分包。為保護第一線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突破了合同相對性,規定了實際施工人可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要求發包人承擔責任的權利。很好地維護了農民工的權益,這對社會穩定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因謹慎行使該權利。
一、《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6條全文如下:
1、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2、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二、條文解讀
1、本條為兩款。第1款為程序性規定,第2款分別規定了程序和實體兩部分內容。
2、第一款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承、發包當事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對人。由於轉包、違法分包合同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作為無效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向另外一方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此毋庸置疑,不會產生歧義。本款在此出現主要是倡導性的,告訴各級人民法院實際施工人起訴索要工程款的,首先應當向其轉包人主張權利,這是實際施工人主張權利的主渠道、主導方向,實際施工人應當首先應當向合同相對方主張權利,而不是向業主主張權利。
3、第2款規定的是特殊情況,即在程序上,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在程序上講,當事人包括共同被告和第三人,第三人有可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三人兩種。第三人表明與本訴是兩個法律關系,或有牽連,或對本訴當事人訟爭法律關系有獨立請求權;而共同被告則是與業主存在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在實體上存在某些特殊關系,如債務人與擔保人、共同侵權人、共同共有人、合夥人、掛靠集體組織的個體工商戶、個人或者私營企業、集體組織等之間,由於存在緊密聯系的特殊的實體法律關系,體現在程序上就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本款的含義首先是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其次是實際施工人為原告以發包人為被告的訴訟中,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追加為哪一種當事人應當視情況而定。
三、法理分析:
1、首先,實際施工人與發包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發包人成為被告在實體上講就是突破了合同相對性,什麼是合同的相對性呢?由於債本質上是當事人之間一方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關系,為對人權或相對權,所以債權不能像物權那樣具有排他性,而只能對特定人產生效力。尤其是對兩種權利的侵權和司法保護之上,債權和物權是不一樣的。由於債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所以債權就稱為相對權或者對人權。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之給付義務債權人之權利,乃同一法律關繫上給付關系之兩面。此種僅特定債權人得向特定義務人請求給付之法律關系,學說上稱之為債權之相對性。
2、其次,本條已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之間存在轉包、違法分包的無效合同關系,他們之間是合同相對方,發生糾紛後互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只有在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提起訴訟時,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和違法分包人之間具有合同關系,轉包人與違法分包人與發包人(業主)具有合同關系,實質上講,三方當事人之間存在承包與違法分包、轉包兩層法律關系,實際施工人以業主為被告提起訴訟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從性質上看,轉包行為實質上是承包人在訂立第一個承包合同且不終止第一份合同效力的前提下,又與第三人訂立轉包合同,兩份合同盡管在內容上有相同或者相似性,但二者的合同當事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將依照不同的合同分別承擔不同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如果第一個承包合同中的承包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應由其承擔合同責任,而不能由第二個合同中的當事人代其承擔責任。如果第二個合同中當事人為第一個合同中當事人承擔責任,顯然違背了合同相對性的原理。同樣,依此推論,第一個合同中的發包人為第二個合同中的發包人承擔責任同樣存在違背合同相對性原則。
3、再次,本條規定有越權的嫌疑,其合法性值得懷疑。《合同法》對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僅規定了兩種情況,即代位權和撤銷權。本條賦予實際施工人的權利從性質和構成要件上來看即非撤銷權,更非代位權。司法解釋只能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法律法規在司法實踐中運用作出規定,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司法解釋從法理上來講應為越權,合法性值得懷疑。
因此,本條司法解釋應屬於一種變通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實際施工人的利益。因為實踐中,發包人對承包人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情況是清楚的,對施工人施工的事實予以默認,與實際施工人實際履行合同,違法分包合同或者轉包同無效,應當說發包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應承擔過錯責任。
且由於違法分包人或者轉包人怠於主張權利,還有可能超過訴訟時效,導致實體權利喪失。應當講,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合同相對性應對弱化,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可以視不同情況追加發包人為第三人或者共同被告,在實體上發包人對欠付工程價款承擔責任的規定有利於保護實際施工人權益。
四、現實意義
司法解釋第26條的規定,有利於保護農民工利益。現階段,清欠農民工工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在不明顯違反現行法規定的原則基礎上應當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利益。總之,《司法解釋》具有新的創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建設施工合同各方當事人應充分理解其立法本意,運用《司法解釋》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❼ 《建築法》第7條規定
是的,縣的上級單位,如市(地區級)、省級單位
❽ 按建築法規定,以下正確說法的是哪項
禁止建築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
❾ 建築法司法解釋是什麼
對於建築工程質量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行居住建築樓房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給受害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和經濟損失,可以依法進行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健康發展,制定本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築活動,實施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建築活動,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四條國家扶持建築業的發展,支持建築科學技術研究,提高房屋建築設計水平,鼓勵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提倡採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藝、新型建築材料和現代管理方式。
第五條從事建築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妨礙和阻撓依法進行的建築活動
第六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築活動實施統一監督。
第七條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是,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