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解釋二
1. 為什麼公司法既有司法解釋二 也有司法解釋四 這有什麼區別
公司法只有司法解釋一、二,沒有四。
採納哦
2.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與第四條
根據公司法第九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專
(一)公司不能成立屬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答案是肯定的。
3. 公司法第二十條怎樣理解
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第二十條是關於公司股東應當依法行使權利的規定。公司股東依法和依章程正當行使權利,是股東的基本義務。本著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公司股東在享受各項權利的同時,負有正當行使權利的義務。其正當行使權利受法律保護,濫用權利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結合我國公司實踐的實際需要,本條規定了公司股東正當行使權利的一般原則及其股東濫用權利的民事責任。
(3)公司法解釋二擴展閱讀: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4. 新公司法司法解釋共有幾個
目前《公司法》有三個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回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答)
(法釋〔200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已於2006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5月9日起施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已於2008年5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已於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5. 公司法解釋二解散公司的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我國司法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在公司設立之後,並非是永久存續的,在出現公司章程中規定的事由,或者一些法律規定的事由之中,公司的設立人是會宣布解散公司的,但由於公司在存續期間,建立了多方的債權債務關系,故而解散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解釋二解散公司的規定進行。
一、公司法解釋二解散公司的規定是怎樣的?
最新公司法第181條規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1)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2)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解散
(3)因公司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4)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183條的規定予以解散。
從新舊公司法的對照來看,關於公司解散的規定發生了如下幾個主要變化:
第一,公司解散的原因進行了歸並。原來的條文是分散規定的,現在合並在一個條文內。1-3項是任意解散,4-5項是強制解散。這樣規定能使人一目瞭然,對公司解散有一個整體概念。
第二,新規定將原來192條規定的責令關閉一項內容擴大到三項內容,即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公司營業執照,原公司法沒有明確是否就是責令關閉。實踐中出現扯皮現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是否要進入清算程序?是誰啟動和負責清算程序?
均不清楚,導致一部分公司不進行清算,債權債務不了了之。有權依法責令關閉的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可以是其它政府部門,但有權吊銷營業執照的只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二、公司解散的效果
解散是否導致公司法人資格的終止因國家而異,英國實行「先算後散」體制,解散即意味著公司法人人格的終止,我國實行「先散後算」的體制,美國、日本和歐洲大陸國家亦然,這種解散並不導致公司法人人格消滅,只是導致清算程序的發生。只有清算完成後,公司的法人人格才消滅。
1、進入清算程序
除因合並、分立而解散外,在其他解散的情形下,公司均需進行清算。通過清算,結束解散公司的既存法律關系,分配剩餘財產,從而最終消滅其法人資格。
2、公司仍存續,但應停止積極營業活動
在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積極的經營活動,即其活動限於與清算有關事務。
3、解散公司在特定情形下仍可恢復
我國未作規定。日本准予自願解散的公司,在清算結束前經股東大會決議而恢復。德國亦然。
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解散必須經過股東會的同意,在解散之後,公司的法人人格身份並不立刻消失,而是需要先對公司的財產以及債務進行清算,在提交清算報告後,才能依照法定的程序辦理注銷登記。
延伸閱讀:
請求解散公司的具體情形有哪些?
公司解散清算協議怎麼寫,公司解散的條件有哪些
公司解散協議範本怎麼寫?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這屬於法律規定還是司法解釋
一、現行來相關法律規定司法源解釋,法律解釋的一種。屬正式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說明。對某一案件在適用法律上所做的解釋,只對該案件有效,沒有普遍約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釋,對下級法院通常具有約束力。違背憲法與法律的司法解釋無效。中國的司法解釋通常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二、因此你所說的情形,是屬於司法解釋。
7.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條的原理是什麼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條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內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容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對於股東是否履行了出資義務,是否由提出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
事實上,要求提出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訴訟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是很不合理的,但如果完全要求股東承擔舉證責任也容易導致一方當事人濫用訴權。此時,人民法院應該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根據司法解釋,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8. 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股東不清算,債權人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二》起訴公司股東承擔責任,是否有時效限制
如果起訴要求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其前提是債權已經是確認的,否則還應版當經過一個債權確認權的過程。
關於賠償責任的問題,屬於侵權訴訟,侵權之債,應當適用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公司2007年被吊銷,工商局通常會公布該吊銷公告的,故此,時效應當到2009年9月9日到期。我個人認為,已經超過訴訟時效,除非對方一審不提及訴訟時效抗辯。
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條和二十一條的解讀
答:您好,因為實踐來中自,公司解散不依法進行清算的現象非常突出,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您提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條和二十一條主要是為了對於依法負有清算義務的主體規定了其不適當履行清算義務的民事責任,以規范目前不誠信的市場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關於公司法解釋二答記者問中提到,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解散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有義務及時啟動清算程序對公司進行清算,即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控股股東應為公司解散後的清算義務人。清算義務人應當清算而沒有清算時,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所以《公司法司法解釋(二)》規定清算義務人的民事責任,目的在於督促清算義務人依法組織清算,規范法人退出機制,保護債權人的應有利益,以解決我國目前實踐中該清算不清算的突出問題。如此規定除了有事後救濟的法律價值外,更多的價值在於警示、引導作用。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