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因果關系中斷
『壹』 什麼是刑法因果關系中斷的介入因素
例如:本來甲想毒死乙,但是毒葯還沒完全發作時乙被丙撞死了,這個就屬於介入因素。
『貳』 刑法當中的中斷因果關系是不是可以說沒有因果關系
可以這么理解。
因為中斷事由的出現,導致兩個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消滅。
『叄』 刑法上因果關系跟犯罪既未遂是什麼關系如果未遂還有因果關系嗎有因果關系一定是故意嗎能否是過失
首先,犯罪既遂未遂與因果關系沒有關系。另外因果關系和故意過失也沒關系。就是都沒有必然聯系。
『肆』 關於刑法中因果關系的問題,煩請解答!
因果關系不是犯罪構成中客觀方面的基礎,因果關系是連接行為與責任之間的歸責要素,所以因果關系的存在的確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行為人主觀上搭建的因果關系即使出現錯誤,也不一定影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例如想開槍殺人,但事實是開槍的槍聲將人嚇死,若槍聲嚇死人是一般人能夠預見的侵害行為,那麼不能排除開槍的槍聲與殺人之間的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因果關系不是犯罪中客觀方面的基礎,而行為才是客觀方面的基礎要件,所以因果關系的有無只是充分條件,是用來衡量責任歸屬的。但是後半句「因果關系有所擴大,不會導致刑事責任的擴大」,我不是很明白,一般來說,因果關系應當有嚴格的限制,因果關系學說的重要作用,就是從「條件中找出原因」。當然了,因果關系的擴大,只是擴大了刑事責任承擔者的范圍,對於刑事責任的大小來說是沒有影響的。例如我殺人,需要承擔殺人的責任,但是賣刀給我的人是我殺人的條件(但不一定是原因),即使認為賣刀的人具有原因(一般不會),也不會將殺人的責任加重,而只是將殺人的責任推及到了賣刀的人身上。
具體案例是所謂重疊的因果關系,從結果上看,甲乙二人的行為與結果都有因果關系,這毫無疑問,因為從條件說處罰,「如果……則沒有」是條件說的基本要件,這個案例沒有客觀的介入因素和中斷因果關系的因素,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欠缺甲乙二人任意一人的行為,結果都不可能出現,所以甲乙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都有因果關系。從定罪上看,二人均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關系。我國的因果關系判斷只考慮介入因素和因果中斷,這些在這個案例當中都沒有,二人沒有共謀,所以只是先後犯。
『伍』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必然因果關系即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種因果關系是在危害結果發生時要求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因果關系問題十分復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或者三個層次進行掌握:(一) 必然因果關系和偶然因果關系 一般而言,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是指必然的因果關系,指行為與結果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合乎規律的引起與被引起的聯系;偶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危害結果的必然性,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條件)加入其中,即偶然地同另一原因的出現相交叉,有後來介入的這一原因合乎規律地引起這種危害結果。偶然關系常常僅對量刑具有一定意義,這也是我國刑法學通說理論的觀點。我國刑法一般理論認為,偶然因果關系原則上通常對量刑有一定意義,但並不能斷然否定偶然因果關系對定罪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特殊情況下有時候對定罪有一定的影響。(二)「條件說」——因果關系判斷的基點在某種意義上,偶然因果關系就相當於因果關系中的「條件說」如果以此為判斷方法,那麼就可以使得行為與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問題大大簡化,只不過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僅僅存在這種因果關系並不一定就必然存在刑事責任,此種因果關系僅僅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求行為人對行為後果主觀上存在罪過。也就是說,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入手判斷刑事責任即犯罪構成問題,兩方面缺一不可,否則要麼是客觀歸罪要麼是主觀歸罪。採取客觀基礎與主觀罪過兩方面來判斷刑事責任的思路,有助於簡化我們對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把握。(三)「介入因素」——判斷因果關系不得不討論的問題採取上述條件說判斷因果關系,在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提出因果關系中斷論,以防止因果關系認定的擴大化。因果關系中斷的原因在於先行行為在發生作用的過程中,因其他因素的介入,打破了預定的因果鏈。於是,在一個危害行為的發展過程中又介入其他因素而導致發生某種結果的場合,如何確定先前的危害行為和最後的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總體而言,介入因素包括三類情形:自然**、他人行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為。如甲以殺人故意向丙的水杯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葯,但在丙喝下含有毒葯的水而該毒葯還尚未起作用時,丙的仇人乙開槍**了丙,則在甲的投毒行為在向導致丙死亡的發展過程中,乙開槍的行為就是介入因素。這里介入因素就是他人的行為。一般而言,在介入因素的情況下,先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被中斷或切斷而導致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主要考慮介入因素的性質以及同先行行為之間關系,即介入因素本身的出現是異常還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獨立還是從屬於先行行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現是異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獨立於先行行為,則先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切斷而導致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反之,則先行行為同危害結果的因果聯系並未切斷而仍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如上訴甲投毒殺丙的案件中,介入因素——乙開槍殺丙的行為的出現顯然是異常的、是獨立於甲的投毒行為,從條件說的角度來看,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的聯系,所以沒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陸』 刑法因果關系問題
前者甲與乙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在因果關系的發展進程中,如果由於介入第三者的行為或者特殊自然事實導致了結果發生,那麼,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便中斷。危害結果的發生介入了他人的行為,但丙能殺乙並不是因為甲提供了條件,丙在甲到達之前即已將乙殺死,因此其追殺行為和乙的死亡結果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甲的行為,乙也會被丙殺害而死亡,甲承擔故意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後者應該有因果關系,刑法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有一果多因的情況,甲的故意行為和司機的過失行為與共同造成的危害結果即乙的死亡間有因果關系 .
『柒』 刑法中因果關系斷定的問題
很顯然這是具體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因果關系的錯誤主要有三種情況:即狹義的因果關系的錯誤、事前故意與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
你所舉的例子屬於事前故意。所謂事前故意是指行為人誤以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於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的情況。通常認為,在這種場合,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即仍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現實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犯罪論處。
『捌』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一個案例
1.如果該路確實是往女子所去方向,就該案情來看,不足以認定強奸罪。如果不是女子所欲往方向,可能構成強奸罪。
2.可以認定為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因為本身利用在行使的車輛中,婦女不敢跳車而進行調戲,本身就是一種強制。
3.如果調戲情節輕微,且該路確為女子所欲往,女子跳車的行為相對於調戲行為實為異常,如此貞烈女子實為罕見,同時,該女子的跳車行為對其重傷結果起主要作用,故男子的調戲行為與該女子的重傷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中斷。
4.如果調戲情節惡劣,或者該路不為該女子所去,則該行為具有嚴重的強制性,且足以使女子陷於被害的恐懼之中,女子跳車行為為通常可能發生,不中斷因果關系。
補充:根據樓主描述,應該是沒有因果關系。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較為嚴格的相當因果關系。
如果沒有該危害行為的發生就不會引起損害結果,而有該危害行為的發生通常會引起損害結果的,該危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就具有了因果關系。
在本例中,雖然沒有甲的輕微調戲行為,就沒有乙的跳車,但是即便有該行為,通常情況下女子也不會選擇跳車,通常會撥打110報警或者通過干擾司機開車等行為來達到令其停車的目的。
當然,「法律的生命始終在於經驗,而不在於邏輯。」判斷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判斷結果是正常還是異常,主要的標準是所謂的「一般社會觀念」,取決於法官的自由裁量。而裁量又因群眾感知而受到很大影響。
與民事上的因果關系不同,刑法的因果關系也較為具體化。「以上的案例還需要具體辦案法官,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判斷,比如當地的風俗——比如女子都比較貞烈,再比如行為的時間是否深夜等足以導致該女子僅因輕微的調戲而產生對被姦淫的強烈恐懼等。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則判例:
甲男帶鄰居乙女深夜飆車,車上調戲、猥褻,幾次提出向乙女提出發生不當關系的要求,最後乙女因恐懼被其姦淫跳車死亡,法院判決甲男過失致人死亡罪,認為乙女的死亡與甲男的行為有因果關系。
至於為什麼是過失致人死亡罪,因為強制猥褻、侮辱的情節沒有證據可以認定,就他們兩個人。
當然,上述例子中甲男的行為要嚴重的多。
『玖』 偶然因果關系和因果關系中斷的區別
這個都不算 就是正常的因果介入因果是在知情的情況下比如您知道 家裡在3天後要著火然後您通過方法避免了 這個是介入因果介入因果是不對的您避免了自己家著火 但可能造成了另外兩家著火這個因果 就必須您來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