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內容居住權
1. 民法典中的居住權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依此規定,居住權就是指特定的自然人按照合同約定,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對他人的住宅享有的佔有、使用並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用益物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2. 什麼是民法典中的居住權
我國《民法典》的創新之處之一,在於增加了「居住權」這一新型的用益物權,並以物權編專章規定了居住權制度。《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設立居住權制度,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策的貫徹落實,是立法層面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的回應,也是國家對養老問題、住房問題等現實問題的關照。《民法典》之所以專章規定居住權,歸根結底是為了回應我國社會對居住權制度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法治價值。
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屬設施,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該權利來源於古羅馬法,近代以來,歐洲大陸國家的主要民法典,如《法國民法典》《奧地利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義大利民法典》等均明文規定了居住權;英美國家也存在終生地產權等與居住權在功能上相似的制度。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是否將居住權制度納入,曾是當時最大的爭議點之一,盡管最終未能在法律中作出規定,但在此過程之中,理論和實務界對居住權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形成了諸多成果,這些探索也為《民法典》中居住權制度的設計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形式上看,居住權與房屋租賃權存在相似之處,但二者實際上存在明顯區別。第一,居住權為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租賃權則屬於債權。居住權具有物權對世性、絕對性、直接支配性等所有特徵,居住權人對房屋可以進行專屬的、排他的利用,從根本上有效地保障居住權的穩定與安全。而作為債權的租賃權則具有相對性,租賃權人的權利義務受制於與債務人的預先約定,同時也只能對抗特定的債務人。第二,居住權必須以登記為要件,自登記時才設立,未登記的,不發生設定居住權的效力。而租賃權本質上是一種債權,是否登記一般並不影響租賃關系的成立。第三,取得租賃權,是以支付租金為條件,而居住權原則上是無償的。第四,居住權的設定期限沒有限制,而租賃期限則最長不超過20年。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這就使居住權人有了更為穩定的居住利益。在居住權的期限內,如果沒有法定或約定的事由,不但房屋的所有權人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即使該房屋被賣掉或者被繼承,購買或者繼承取得該房屋的人也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
3. 民法典居住權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是指當事人對他人住宅享有的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首先,居住權的設立需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並向登記機關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起設立。其次,居住權既可無償設立,也可有償設立。但是,其不得轉讓和繼承。最後,在約定的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時,居住權消滅,需辦理注銷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4. 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是否可以繼承
居住權不可以繼承,隨著居住權人的死亡而消滅。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三百六十九條_居住權的轉讓、繼承和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出租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_居住權的消滅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5. 民法典居住權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典居住權的規定有:居住權性質屬於用益物權,自登記時設立、具有人身專屬性,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6. 民法典中居住權的適用場景和適用人群有哪些
關於居住權的立法目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指出:「為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在用益物權一章中專門規定了居住權,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並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生活居住需要。」
簡單來說,居住權就是為了滿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設定的一項權利。那具體是哪些特殊人群呢?其實就像我上期所說的,居住權的概念並不是憑空誕生的,其設立有著實務中的需求。
一、拆遷徵收中的被安置人;
二、公有住房買下產權時,未登記為產權人的原同住人;
三、離婚後生活困難且無住房的一方;
四、以房養老的老人;
五、將房屋贈與子女的父母;
六、將要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
七、老年再婚伴侶。
7. 民法典居住權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居住權規定如下:
1、居住權屬於人役權,指排除所有人而將建築物或建築物之特定部分作為住房使用的權利;
2、居住權的內容只能作為居住之用,如果帶有其他目的,特別是商業目的,非居住權,居住權的客體可適於已經存在且適合居住的建築物比如房屋;
3、專屬性,居住權物權化之目的在保障居住人的晚年生活,故不得讓與或繼承;
4、無償性,主要解決父母、無房的離婚女性和受僱人比如說保姆的權利的問題;
5、居住權的設定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三百四十八條 通過招標、拍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
(四)土地用途、規劃條件;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