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庭前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庭前會議

發布時間: 2022-03-18 07:41:12

法官解惑:庭前會議要參加嗎

庭前會議,來當事人應當自參加,因為庭前會議很重要,甚至比正式的庭審都重要,所以,必須參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二十四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屆滿後,通過組織證據交換、召集庭前會議等方式,作好審理前的准備。
第二百二十五條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以及證據交換的情況,歸納爭議焦點,並就歸納的爭議焦點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② 法院開完庭前會議後,最長不能超多長時間開庭

法律並沒有直接規定開庭後多長時間結案,但是對於案件的總體審限有相關限制。法院審理案件因案件種類不同,審理期限也不相同。人民法院會在開庭三日前通知有關人員出庭,當事人只要在通知規定的開庭時間內到達即可。
法律分析
庭前會議,是指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召開庭前會議,是為了保障庭審能連續、高效地進行,避免因為一些程序性問題不時中斷庭審或者拖延庭審。比如如果被告人當庭才申請證人出庭的,就有可能導致庭沒有辦法繼續開下去。同時,在法院確定了開庭時間的情況下不會提前開庭,因為開庭本身就是前三天才通知訴訟參與人的,事實清楚,雙方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可以當庭宣判。其他情況法官會通知開庭宣判時間。現在一般是擇期開庭宣判,然後讓當事人簽收宣判筆錄,發給判決書。至於多久時間開庭,則由承辦法院根據案件實踐情況具體安排,只要沒有超過審限,均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③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自2015年2月4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版>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五權條規定: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3)最高人民法院庭前會議擴展閱讀:

庭前會議對我國刑事訴訟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庭前會議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新《刑事訴訟法》明確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權」,庭前會議程序的設置,更是對這一規定的充分體現。

第二,庭前會議有利於實現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優先於實體公正是當前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

第三,庭前會議能有效提高訴訟效率。

第四,庭前會議能有效提升公訴質效。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法院網—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④ 庭前會議不是說,可以召集當事人的嗎 那刑訴106條規定的當事人里包括被告人,為什麼不可以參加庭前

可以看下最高檢的一篇文章

網頁鏈接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規定,包括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一般理解,其中的當事人應當包括被告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第2款規定,召開庭前會議,根據案件情況,可以通知被告人參加。與此相關,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也有持與司法解釋相同的觀點,認為庭前會議,不以被告人參加為必要。筆者認為,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其訴訟權利,應予保障。

⑤ 刑事辯護中,庭前會議應該怎麼開

  • 庭前會議應該怎麼開?辯護律師應該怎麼做?律師在庭前會議上跟在正式庭審中的表現,應該有哪些不同?

  • 昨天,我在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參加庭前會議。這是一起正廳級幹部被控受賄案,也是江蘇省檢察院反貪局偵辦的最後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也許是格外重視的緣故,這個庭前會議召開的非常規范。

  • 自2012年刑訴法增設庭前會議程序至今,已經六年過去了。但各地法院對這項程序的理解仍存在很大差異,甚至不少法院不能駕馭庭前會議和正式庭審的區別,導致庭前會議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不少律師缺乏必要的策略和技巧,急不可耐的在庭前會議上把自己的辯護觀點悉數倒出。

  • 其實,庭前會議既非必須召開,亦非為了替代庭審。庭前會議主要是為了在一些復雜案件中,解決管轄、迴避、排非、調取證據、重新鑒定、鑒定人或證人出庭等程序性事項,歸納總結控辯雙方在證據、事實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爭議,並就庭審方式進行溝通和安排。

  • 也即,庭前會議是為庭審服務的,是為了庭審更加高效、緊湊、更具有針對性和連續性。在庭前會議上進行詳細的舉證質證或者法庭辯論都是不妥的,這些工作都應當留待庭審。

  • 對於辯護律師而言,所有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事項,最好都要在庭前會議上提出來。但對於證據的質證意見和辯護觀點,則要清楚表明自己的態度,觀點點到即可,不必詳加闡述。否則可能會失掉戰機,讓自己在庭審中陷入被動。

⑥ 庭前會議的適用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規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二)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三)社會影響重大的;(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4條規定:
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

⑦ 庭前會議要解決什麼問題

庭前會議主要解決的是審判相關的問題,該問題是程序性的問題,而不是案件的實質審查,也不是對證據的質證。會議主要解決的是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為庭審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而不是查明控辯雙方對實體問題爭議的焦點。

庭前會議

庭前會議是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的一種會議。

基本簡介

庭前會議程序,德國稱之為中間程序,法國稱之為預審程序,美國稱之為庭前會議,日本、中國台灣地區稱之為庭前整理程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關於此程序的規定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在庭前會議之中,對迴避人員、出庭證人的名單予以確定,對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從而確定庭審的重點,是庭前會議程序的主要內容。

庭前會議不是法庭審理前的必經程序,是人民法院在法庭審理前根據公訴案件的復雜程度或者其他需要召集相關人員了解事實與證據情況、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整理爭點,為庭審安排進行的准備活動。

適用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規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二)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三)社會影響重大的;(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4條規定: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

⑧ 庭前會議後一般多久正式開庭

庭前會議後一般一個半月,可延長至二個半月正式開庭。如果是重大案件,則可經過法定程序審批,再適當延長。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四條
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的情況如下: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⑨ 在開庭前開庭前會議是什麼意思

一、庭前會議是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的一種會議。

二、庭前會議之中,對迴避人員、出庭證人的名單予以確定,對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從而確定庭審的重點,是庭前會議程序的主要內容。

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182條第2款規定: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由此構建了中國特色的庭前會議程序雛形。

(9)最高人民法院庭前會議擴展閱讀:

開庭前開庭前會議的前提條件:

1、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

2、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

3、社會影響重大的。

4、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⑩ 刑式訴訟程序中,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的條件不包括

您好,法律只規定了包括哪些情況,不屬於這些情況的都不會召開庭前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規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二)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三)社會影響重大的;(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4條規定:
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

證據材料較多,案情疑難復雜的案件。
如:涉及多個罪名、多起事實或者多名被告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經濟犯罪案件等,庭審的事實、證據調查工作量較大,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整理事實、證據爭點。通過庭前會議有效區分存在爭議和無爭議的事實、證據,能夠確保庭審更具針對性,大幅度提高庭審效率。

社會影響重大,輿論廣泛關注的案件。
一些案件事實並不復雜,當事人爭議也不大,但案件本身由於當事人身份、案件後果等因素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此類案件通常需要制定周密的庭審預案,因此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就相關問題聽取相關當事人等的意見,確保庭審順利進行,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同時充分發揮庭審的法制宣傳教育功能。

對事實證據存在較大爭議的案件。
此類案件召開庭前會議,一方面可以聽取控辯雙方對事實證據的意見,整理案件爭議焦點,另一方面控辯雙方經過庭前會議初次交鋒,互相明了對方觀點,也能在庭前會議後為庭審辯論做好充分准備,實現控辯雙方平等、有效對抗,有利於提高庭審質量。

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案件。
《庭前會議規程》列舉了對案件管轄提出異議,申請有關人員迴避等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情形。如果控辯雙方對上述事項存在較大爭議並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可召開庭前會議,在庭前妥善解決爭議,避免庭審被迫中斷。

熱點內容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