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基本使命
❶ 怎麼樣做一名合格的司法警察
人民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一支重要的警察隊伍,行使著國家法律賦予的神聖使命和任務,擔負著押解人犯、送達法律文書、參與執行等八大任務。因此,我們必須提高司法警察政治和業務素質,做一名合格的司法警察。 一、 作為司法警察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所擔負的職責是國家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所賦予並確立的,具有法律上的嚴肅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務是通過行使職權,預防、制止和懲治妨礙審判活動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審判秩序,保障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七條第(六)項規定,司法警察「參與對判決、裁定的財產查封、扣押、凍結或沒收的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8條也明確規定:「必要時應由司法警察參加」按照上述相關法律規定,可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參與執行,不僅僅是司法警察所承擔和擔負的一項基本任務,更是所擔負的職責。 在新的形勢,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參與執行」是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客觀需要。司法警察參與到執行工作中來,這就為司法警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素質的要求,業務知識的要求,職業敏感性的要求,職業敏感性的要求,以及思想上的要求。司法警察參與到執行工作中來,不僅是履行其基本工作職責,也是在工作實踐中提高了其自身的工作實踐能力執法能力,使司法警察在工作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警察的素質,加強了司法警察隊伍的發展,同事也為執行工作的加強和良性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司法警察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 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組成部分,是具有鮮明的行政性、強制性和武裝型,是准軍事化的,故從司法警察的性質,工作特點,工作任務,是最符合執行工作性質和特點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如果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參與執行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說是「最佳組合」。國家法律賦予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特定的權利,承擔特殊的使命,使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在執行職務時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和威懾性。同事也提高了公眾對司法警察的滿意度。 三、 司法警察要堅持執法為民。 長久以來,人民心目中認為法官應該是「文官」,應該側重於「坐堂問案」、「坐堂判案」,是專司裁判、審判的,在當事人面前應該是中立的,公正無私的,而認為執行工作中的查封扣押、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應該是具有「武官」性質的人來完成,也就是國家法律賦予特定使命和職責的機構和人來執行,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來參與和完成相應的任務,參與到執行工作中來,這樣不僅可以改變法官形象,提高和體現人民法官中立的、公正無私的「偉岸」形象。 總之,加強自身教育,提高業務水平。司法警察自身的專業素質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更好的適應工作,這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這就要求每一個司法警察,要加強自身的教育,要多學習,做終生學習型司法警察,提高基本技能和相關業務知識,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行動迅速,作風過硬,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和新形勢下的復雜多變的執行工作的需要。
❷ 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什麼意思
1、公平正義的理念。區別於專制社會下司法的專橫與偏私,現代司法首先推崇的公平與正義的理念。正如培根名言所雲「犯罪只不過是弄臟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則把水源給污染了,因此不公正的裁判比十次的犯罪為禍尤烈。」可見,公正對於司法何等重要,它是人們建立法治信仰的基礎。
2、法律權威的理念。法律權威的理念又稱「法律至上」的理念,它實際上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信仰。法律在一個國家有沒有權威,是該國治國策略是人治還是法治的根本區別。就我國目前所處的社會轉型期(其中之一就是人治向法治轉變),法治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現實狀況而言,強調樹立法律權威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3、公開透明的理念。與封建時代「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落後的司法理念相反悖,現代司法強調「陽光下司法」,以最大限度防止暗箱操作所帶來的偏私與腐敗。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來所大力倡導「審務公開」系列活動,以公開促公正收到了明顯成效,不僅使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也為人民法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司法的公信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4、平等對待的理念。司法活動中所應遵循的平等理念,實際上是憲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司法活動中的反映和必然要求。平等地重視當事人的權利、平等地制裁各方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是司法公正的內在要求。
5、嚴守中立的理念。所謂中立性,強調能夠客觀的,沒有任何偏袒的居中裁判,其內在機理是裁判的本質就是利益的衡量,作為利益衡量者,本身不能有利益,裁判者應當是無利益沖突的第三方,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6、司法文明的理念。司法作為上層建築的范疇之一,從一個側面反映著社會文明的水準,特別是在推動政治文明的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樹立司法文明的理念,也是建樹現代司法理念問題中應有之義。
7、人權本位理念。人權保障是法律的最高價值,司法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權。為人權救濟提供司法途徑,實行人權的司法保護,是現代司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司法的各個領域中,都要體現和反映現代司法對人權的關懷。
8、司法效率的理念。司法效率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投入產出觀的問題。
9、司法方法科學理念。所謂的司法方法科學理念,強調的是法律思維的方法論問題。任何一種司法裁判活動,實際上都是一個從已知的事實出發(即利用現有證據),運用適當的思維方法,推導出未知事實,並加以法律評價的過程(肯定或否定的評價)。
10、權力制約的理念。對司法權力進行必要的監督與制約,也是構建現代文明司法的理念之一。當前,要在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權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規范司法機關的外部監督,使監督制約工作真正做到有序和有效,從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地適用法律和不折不扣地實現法律。
❸ 什麼是司法的靈魂和使命
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使命。
司法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和區分。
我國的司法機關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從廣義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等負責刑事偵查的機構。
司法權的中立性的另一個層面是其消極性,司法是解決社會矛盾最後的防線,但不是惟一的手段,通過談判和解、調解和仲裁解決民事糾紛應是當事人的首選方式,不到最終不要隨便動用國家的司法資源去解決民間糾紛。美國法院甚至將調解和和解的理念應用於刑事訴訟之中,建立了辯訴交易制度,90%左右的刑事案件都可以由檢察官與辯方律師或刑事被告在法庭之外達成交易,和解結案,大量節省了國家的司法資源。司法權的消極性還具體表現在司法機關不應該主動出擊,而應被動地等待,一般來說就是實行不告不理原則,法官不能主動地挑起當事人去打官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❹ 司法基本法律有哪些
我國基本法律有: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立法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選舉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民族區域自治法。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❺ 司法的基本使命是保障什麼
申張正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❻ 司法的基本要求
司法的基本要求公正、高效、權威。
部門職能
在我國,司法行政機關的內涵和職能,既不是上面所述廣義的,也不是狹義的,而是政府對司法工作進行行政管理的專門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是各級政府的組成部分。國家司法部屬國務院。地方各級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稱為司法廳或司法局。它不是司法機關,所以不能具體辦案。具體地說,就是在廣義的司法行政概念的基礎上,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司法行政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對有關監獄管理、勞動教養管理、法制宣傳、律師、公證、人民調解、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依法治理等司法領域的行政事務實行國家管理的活動。司法行政職能主要涵括普法依法治理、基層人民調解、監獄勞教、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主要職能。
一、職責調整
(一)取消已由國務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二)取消指導監督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審批工作的職責。
(三)取消組織指導公證員考試工作的職責。
(四)增加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的職責。
(五)加強監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
二、主要職責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三)負責全國勞動教養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指導、監督勞動教養的執行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❼ 如何理解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生活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公平,司法機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司法不能公平解決問題,社會上就會出現私自解決的現象,對社會造成危害,引起更大的不公平.只有公平才能和諧,所以司法是解決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
❽ .維護正義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實踐中,經常被稱為「看得見的正義」的是
被稱來為「看的見的正源義」,是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視為「看得見的正義」,其實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這源於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
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說,案件不僅要判得正確、公平,並完全符合實體法的規定和精神,而且還應當使人感受到判決過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換句話說,司法機構對一個案件的判決,即使非常公正、合理、合法,也還是不夠的;要使裁判結論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裁判者必須確保判決過程符合公正、正義的要求。因此,所謂的「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相對於裁判結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對於實體結論而言)的正義。
❾ 簡述司法的基本原則
司法的基本原則:
1、司法統一原則
統一的國家需要統一的社會主義法制來維護,國家的統一必然要求法制的統一。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律師法第3條第2款規定,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這些規定確立了我國司法工作「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我國早在1954年憲法中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年制定的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也把這一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加以規定。
4、保障人權原則
保障人權已成為我國諸多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重要內容,從而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5、接受監督原則。
接受監督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進行司法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接受國家權力機關、檢察機關、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等的監督,切實糾正自己的違法行為,預防司法腐敗的發生,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