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賠償案件
Ⅰ 司法賠償的司法賠償案件立案標准和受理
(1)賠償請求人需要確定國家賠償義務機關,確定國家賠償義務機關的違法行為與自身遭受的損失有直接的聯系。
國家賠償義務機關的違法行為得到確認是司法賠償的前提,確認可以是由侵權機關主動地或依申請作出,也可以是其他有權機關作出。
(2)賠償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
作出錯誤決定或違法侵權行為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賠償請求應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賠償或不賠償的決定。
(3)如果賠償請求人對國家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決定。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4)向復議機關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決定具有終局效力。
Ⅱ 司法賠償的司法賠償的確認
當事人提起司法賠償確認案件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法院司法行為侵犯他的合法權益,造成他的損失。
(2)法院認為不構成侵權不予糾正,即是否違法侵權處於未確認狀態。
(3)司法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4)必須是案件終結以後才進入確認程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賠償解釋)。以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的非刑事司法賠償的范圍有四項:
一是違法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如違法罰款、拘留;
二是違法採取保全措施,即採取保全措施錯誤;
三是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如執行案外人財產且無法執行回轉;
四是違法造成人身傷害。如以暴力毆打致人傷亡等。
賠償請示人對以上四種侵權行為有權要求確認,被要求機關即法院)不予確認的,賠償請示人有權申訴。但並非申請人一經提出就一律要進入確認程序,這里涉及一個視為已經確認的依據問題,依據最高法院賠償立案有關規定,以下幾種情形視為已經確認。
1、實施《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規定的行為,已經糾正的,糾正的法律文收視為對原侵權行為的確認。如執行中查封了案外人財產,案外人提出異議後,裁定解除了查封,解封裁定書視為對原來查封裁定違法行為的確認,造成案外人損失的,不用再申請確認而直接申請賠償。
2、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中作出司法拘留、罰款等決定,當事人對這些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上級法院作出的撤銷裁定、決定視為已確認依據,造成損失的可直接申請國家賠償。
3、法院錯誤執行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當事人提出後或自行發現後已依法予以糾正的,糾正的行為也視為對原來錯誤執行的確認,造成損失的可直接申請國家賠償。
以上幾種視為確認的情形均不用進入確認程序,而可以直接申請賠償進入賠償程序。確認違法程序和賠償決定程序是兩個不同的程序,兩者有密切關系,確認工作是賠償工作的基礎、前提,賠償是申請確認的目的。凡是當事人認為法院的司法行為如查封或執行等違法,損害其合法權益,而侵權法院認為不違法的,均可申請確認。
Ⅲ 在國家賠償案件中,有國家行政賠、刑事賠償和司法賠償,這三種國家賠償案件的主要區別在哪方面
我國賠償義務機關有以下幾類: (1)偵查機關。偵查機關是行使國家偵查權的國家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專門的調查工作和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權進行偵查的機關和部門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和監獄。其中,人民檢察院依照管轄的規定對部分案件行使楨查權;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由監獄進行偵查。 (2)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即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行使檢察權,具體有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 (3)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惟一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通過審判民事案件(包括經濟案件、知識產權案件)、刑事案件以及行政訴訟案件,行使司法審判權的職責。 (4)監獄管理機關。監獄管理機關是指對監獄實行管理,依法行使監督職權的國家司法行政機關。如司法部勞動改造管理局、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動改造管理局及所屬的各級獄政管理部門。參考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
Ⅳ 如何進行司法賠償程序
一、司法賠償的程序是怎樣的
1、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2、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義務機關是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照規定向其上一級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3、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4、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二、申請司法賠償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賠償申請書;
2、當事人主體資格的材料
(1)自然人應當提交記載其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住所、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碼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明、護照、港澳台胞回鄉證;
(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營業執照、注冊登記證書或者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書。
3、委託代理人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代理人身份證明;
4、賠償義務機關作出的賠償決定書或者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5、賠償義務機關或者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的,應當提交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申請的收訖憑證;
6、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在賠償申請所涉案件的刑事訴訟程序、民事訴訟程序、行政訴訟程序、執行程序中作出的法律文書;
7、賠償義務機關的職權行為侵犯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證據。
Ⅳ 司法賠償標准
法律分析:傷殘等級作為賠償標準的系數,即一至十級對應百分比系數分別為100%至10%,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一級傷殘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級傷殘則乘以90%,依此類推,九級傷殘乘以20%,十級傷殘乘以10%。
各種賠償項目及計算標准如下:
1、醫療費
醫療費包括當事人為治療傷疾而支付的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手術費、醫葯費、住院費、康復費、整容費和後續治療等費用。
2、誤工費
誤工費根據當事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3、護理費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4、交通費
根據當事人和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以及參與死亡事故處理的死者親屬(不得超過三人)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5、住宿費
當事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從外地到本市處理交通事故,實際發生的住宿費。
6、住院伙食補助費
參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7、營養費
營養費是指當事人為輔助治療或使身體盡快康復而購買日常飲食以外的營養品所支出的費用。營養費根據當事人傷殘程度參照醫院意見及營養費支出憑證確定。
8、殘疾賠償金
殘疾賠償金根據當事人傷殘等級,按照當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9、殘疾輔助器具費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
10、喪葬費按照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11、被扶養人生活費
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當地統計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
12、死亡賠償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二、司法鑒定的基本原則
(一)鑒定原則
應以損傷治療後果或者結局為依據,客觀評價組織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礙程度,科學分析損傷與殘疾之間的因果關系,實事求是地進行鑒定。
受傷人員符合兩處以上致殘程度等級者,鑒定意見中應該分別寫明各處的致殘程度等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33條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條第2款 各級檢察機關自5月16日起,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時,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執行新的日賠償標准。
Ⅵ 民事案件審理中可獲得司法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6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8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6〕2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6年2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9月7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工作實際,現就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的若干法律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賠償。
第二條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對沒有實施妨害訴訟行為的人採取罰款或者拘留措施的;
(二)超過法律規定金額採取罰款措施的;
(三)超過法律規定期限採取拘留措施的;
(四)對同一妨害訴訟的行為重復採取罰款、拘留措施的;
(五)其他違法情形。
第三條違法採取保全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依法不應當採取保全措施而採取的;
(二)依法不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或者依法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不解除的;
(三)明顯超出訴訟請求的范圍採取保全措施的,但保全財產為不可分割物且被保全人無其他財產或者其他財產不足以擔保債權實現的除外;
(四)在給付特定物之訴中,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保全措施的;
(五)違法保全案外人財產的;
(六)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造成被保全財產毀損、滅失的;
(七)對季節性商品或者鮮活、易腐爛變質以及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採取保全措施,未及時處理或者違法處理,造成物品毀損或者嚴重貶值的;
(八)對不動產或者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特定動產採取保全措施,未依法通知有關登記機構不予辦理該保全財產的變更登記,造成該保全財產所有權被轉移的;
(九)違法採取行為保全措施的;
(十)其他違法情形。
第四條違法採取先予執行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違反法律規定的條件和范圍先予執行的;
(二)超出訴訟請求的范圍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違法情形。
第五條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包括以下情形:
(一)執行未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超出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數額和范圍執行的;
(三)對已經發現的被執行人的財產,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導致被執行財產流失的;
(四)應當恢復執行而不恢復,導致被執行財產流失的;
(五)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的;
(六)違法將案件執行款物執行給其他當事人或者案外人的;
(七)違法對抵押物、質物或者留置物採取執行措施,致使抵押權人、質權人或者留置權人的優先受償權無法實現的;
(八)對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造成財產毀損、滅失的;
(九)對季節性商品或者鮮活、易腐爛變質以及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採取執行措施,未及時處理或者違法處理,造成物品毀損或者嚴重貶值的;
(十)對執行財產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的,或者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而未依法評估,違法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的;
(十一)其他錯誤情形。
第六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有毆打、虐待或者唆使、放縱他人毆打、虐待等行為,以及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適用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予以賠償。
第七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款和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情形的;
(二)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該標的物錯誤仍予以執行的除外;
(三)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違法動用、隱匿、毀損、轉移或者變賣的;
(四)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五)因不可抗力、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後果的;
(六)依法不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八條因多種原因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金額。
第九條受害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也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依法減輕國家賠償責任。
第十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損失,已經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獲得賠償、補償的,對該部分損失,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六條規定情形,侵犯公民人身權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賠償金。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後果的,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至第五條規定情形,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並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財產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滅失的,應當按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損失;市場價格無法確定或者該價格不足以彌補受害人所受損失的,可以採用其他合理方式計算損失。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且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已經依照法定程序拍賣或者變賣的,應當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
人民法院違法拍賣,或者變賣價款明顯低於財產價值的,應當依照本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第十四條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六項規定的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是指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為維系停產停業期間運營所需的基本開支,包括留守職工工資、必須繳納的稅費、水電費、房屋場地租金、設備租金、設備折舊費等必要的經常性費用。
第十五條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七項規定的銀行同期存款利息,以作出生效賠償決定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人民幣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計算,不計算復利。
應當返還的財產屬於金融機構合法存款的,對存款合同存續期間的利息按照合同約定利率計算。
應當返還的財產系現金的,比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支付利息。
第十六條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返還的財產系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貸款的,除貸款本金外,還應當支付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
第十七條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承租人或者其他合法佔有使用財產的人,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規定》予以審查立案。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系因上一級人民法院復議改變原裁決所致的,由該上一級人民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賠償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後提出,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的;
(二)人民法院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三)經訴訟程序依法確認不屬於被保全人或者被執行人的財產,且無法在相關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中予以補救的;
(四)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已確認相關行為違法,且無法在相關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中予以補救的;
(五)賠償請求人有證據證明其請求與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無關的;
(六)其他情形。
賠償請求人依據前款規定,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後申請賠償的,該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期間不計入賠償請求時效。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應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一)需要向賠償義務機關、有關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國家機關調取案卷或者其他材料的;
(二)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委託鑒定、評估的。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案件,應當對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賠償請求人主張的損害事實是否存在,以及該職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事項一並予以審查。
第二十二條本解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國家賠償法)以及有關法律規定,現就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具體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條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下列行為:
(一)對沒有實施妨害訴訟行為的人或者沒有證據證明實施妨害訴訟的人採取司法拘留、罰款措施的;
(二)超過法律規定期限實施司法拘留的;
(三)對同一妨害訴訟行為重復採取罰款、司法拘留措施的;
(四)超過法律規定金額實施罰款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條違法採取保全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的下列行為:
(一)依法不應當採取保全措施而採取保全措施或者依法不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保全措施的;
(二)保全案外人財產的,但案外人對案件當事人負有到期債務的情形除外;
(三)明顯超過申請人申請保全數額或者保全范圍的;
(四)對查封、扣押的財物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任,造成毀損、滅失的,但依法交由有關單位、個人負責保管的情形除外;
(五)變賣財產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
(六)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是指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調解、支付令、仲裁裁決、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以及行政處罰、處理決定等執行錯誤。包括下列行為:
(一)執行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等法律文書的;
(二)違反法律規定先予執行的;
(三)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且無法執行回轉的;
(四)明顯超過申請數額、范圍執行且無法執行回轉的;
(五)執行過程中,對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任,造成財物毀損、滅失的;
(六)執行過程中,變賣財物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以毆打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死亡的,應當比照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予以賠償。
第六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至第五條規定情形,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直接損失的賠償責任。
因多種原因造成的損害,只賠償因違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直接損失。
第七條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申請人申請保全有錯誤造成損害的;
(二)因申請人提供的執行標的物有錯誤造成損害的;
(三)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四)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情形的;
(五)被保全人、被執行人,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員違法動用、隱匿、毀損、轉移、變賣人民法院已經保全的財產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害後果的;
(七)依法不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八條申請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的,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應當先經依法確認。
申請確認的,應當先向侵權的人民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應自受理確認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相應程序作出裁決或相關的決定。
申請人對確認裁定或者決定不服或者侵權的人民法院逾期不予確認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
第九條未經依法確認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的,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十條經依法確認有本解釋第二條至第五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賠償請求人可依法向侵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賠償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十一條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的賠償方式主要為支付賠償金。包括:支付侵犯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財產損壞的,賠償修復所需費用;財產滅失的,按侵權行為發生時當地市場價格予以賠償;財產已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財產已變賣的,按合法評估機構的估價賠償;造成其他損害的,賠償直接損失。
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包括:解除查封、扣押、凍結;返還財產、恢復原狀;退還罰款、罰沒財物。
第十二條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八條第(七)項規定的直接損失包括下列情形:
(一)保全、執行過程中造成財物滅失、毀損、霉變、腐爛等損壞的;
(二)違法使用保全、執行的財物造成損壞的;
(三)保全的財產系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貸款的,當事人應支付的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執行上述款項的,貸款本金及當事人應支付的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
(四)保全、執行造成停產停業的,停產停業期間的職工工資、稅金、水電費等必要的經常性費用;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直接損失。
第十三條違法採取司法拘留措施的,按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予以賠償。
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按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規定,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審理偵查、檢察、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財產權造成損害的賠償案件時,可參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Ⅷ 國家司法賠償包括什麼
司法賠償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職權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司法賠償又可分為刑事賠償和其他司法賠償。刑事賠償是指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違法行使職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其他司法賠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除刑事司法職權以外的其他司法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
有興趣可以在網路里進一步了解國家賠償法詞條。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Ⅸ 行政賠償與司法賠償有什麼區別
您好,行政賠償與司法賠償的區別:
(1)實施侵權行為的主體不同。在行政賠償中,實施侵權行為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受委託的組織及其公務人員以及事實上的公務員。在司法賠償中,實施侵權行為的主體是履行司法職能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以及軍隊的保衛部門,國家檢察機關,國家審判機關,監獄管理機關及在上述機關的工作人員。
(2)實施侵權行為的時間不同。行政侵權行為發生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實施的。而司法侵權行為發生在司法活動中,以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刑事訴訟中違法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監獄管理權以及在民事、行政審判中人民法院採取強制措施、保全措施以及執行措施為構成要件。
(3)追償的條件不同。行政追償的條件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這種標准具有明顯的主觀性。司法追償的條件是:①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實施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②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法律|敎育網編輯整理③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相比較之下,司法追償的范圍要比行政追償的范圍窄。
(4)程序不同。行政賠償程序分為單獨提出賠償請求的程序和一並提出賠償請求的程序。單獨提出賠償請求的程序實行行政處理前置的原則,行政賠償爭議在行政程序不能解決的,最終可以通過行政訴訟途徑解決。而司法賠償沒有單獨提出賠償請求和一並提出賠償請求的劃分,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不服的,要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的賠償委員會申請,由其作出最終的決定。可以看出,司法賠償自始至終都是通過非訴訟途徑來解決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