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媒體
⑴ 有什麼媒體對司法審判造成影響的例子正面反面作用都可以
傳統復媒體的負面影響制1、輿論引導的片面性:往往只報道經統治階級審核的內容,不利於監督和修正社會不健康因素,三鹿事件、蒙牛新聞、官員腐敗,都是其他網路媒體報道出來以後不得不跟進的2、新聞不壞,觀眾不愛:往往容易引發大眾的恐慌和不安全感以及心理扭曲和悲觀情緒,美國打伊拉克與我有什麼關系,天天報道;你看新聞頻道,60%以上的社會時事都是災難、事故、30%是國家領導人行程,干我屁事3、失真:如英雄徐良真相被揭穿用了多少年?結果是個自殘的逃兵,揭穿後再無後續報道網路媒體的公開性和客觀性不必言說,但也有負面效應1、碎片化個人生活:讓我們不得不關閉新聞插入,否則一天下來一事無成,不看又有焦慮感,好像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侵犯個人時間和生活的完整性2、流氓插入:我正忙正事,打開個網站突然插進新聞播放器,至少用2秒鍾判斷有用與否,再用1秒關閉3、真假並存、渠道繁雜:我們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判斷哪些是真,目的是什麼去他的,關閉所有媒體,用搜索引擎干正事吧!
⑵ 媒體干預司法公正的案例。
當年的張金柱案算是一個典型,去年的李昌奎案也是典型。
⑶ 辯論賽:司法和媒體哪個更能權衡政府
司法通過行政相對人的告訴,監督行政行為主體的合法性; 司法通過法律意見書對本級行政機關的行政規章、命令實施法律監督 司法通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補償性措施實施程序上的監督
⑷ 1,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進行報道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你好
1、報道內容,按照辦案單位審定的內容為准;
2、發表評論,以法律為依據,不要誤導群眾;
3、注意保護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個人隱私。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⑸ 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媒體就不允許介入嗎
理論上講司法本是司法機關的職權范圍,只是媒體等社會力量可以對司法過程和結果進行合法合理的監督,但現在社會監督的力量越來越大,很多時候已經出現超過了法律可調整范圍的結果。
⑹ 司法還是媒體更能夠制約政府辯論
一個絕對民主的國家抄,自然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用來監督政府的機構和相關的法律以及措施。同時一個絕對民主的國家自然政府就不能對媒體完全的約束,自然媒體更能代表群眾客觀公正的發出聲音起到監督作用。然而大多數國家政府是統治者的行政單位,法部門是政府的專政工具。媒體也只能充當政府的喉舌。只有執政黨才有權利行使權利。所以我認為法律可以制裁政府中犯錯誤需要制裁的官員和單位,媒體能代表群眾監督政府部門的工作。所以在司法機構介入政府行政內部的力度不夠和政府對媒體有直接的領導關系使得媒體不能公開輿論自由采訪公正關系公平法理客觀報道。那麼這兩者都不能對政府有實質性的制約。
⑺ 正確處理新聞媒體與司法關系的作用與意義
1、新聞媒體需要介入司法活動。
新聞媒體是信息的集散地,是連接公民、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的紐帶、橋梁,集中體現社會輿論,引導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的職責就是向社會傳播公眾關心的、新近發生和發現、具有典型性或獨特性的客觀事實、人物、理念及其言論。知情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公民其他權利運用和實現的前提和要件,面對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公共事務,人們直接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新聞媒體便成為公民實現其自身權利的有效途徑。公民通過媒體了解有關司法的重要新聞,實現了知情權;公民又通過媒體對新聞事實發表意見,實現了表達自由,同時又可以促進司法的公正。以公開報道和新聞批評為核心的傳媒介入司法,既有助於把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等民主權利真正交給人民,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司法活動的廉潔和促進司法的公正。
2、新聞媒體介入司法活動要合理、合法。
司法活動需要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例如偵破、起訴、審理一起案件,要求辦案人員與社會保持適度的隔離,相對隔絕各種公共權力、社會勢力、社會情緒對辦案人員的指令、干擾和影響,使辦案人員依據事實和法律獨立行事,不受包括新聞輿論在內的各種聲音和行為的干擾。媒體的任何不適當的介入,任何有傾向性的報道或評論都有可能幹擾正常的司法活動,或給司法人員和受眾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使司法人員基於傳媒的影響或迫於公眾輿論的壓力,作出有失公正的判決。而新聞媒體通過對司法活動進行真實、公開、公正的報道,則可以起到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促進司法改革、維護法律尊嚴的作用,對加快我們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建設有著難以替代的、積極的、重要的意義,尤其是新聞輿論對司法活動中腐敗行為的揭露與對司法活動中所遇法律問題的討論、對司法實踐提出的新問題的探討,對於促進司法公正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新聞媒體要明確自己能報道什麼,不能報道什麼
社會上每天都可能發生許多案件,新聞媒體要明確的了解什麼樣的案件需要報,什麼樣的案件不能報,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意義和新聞價值的案例才有必要向社會披露和向大眾傳播。
首先,新聞媒體一般不宜公開報道正在審理和雖審理但未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和沒有把握或在案件事實、適用法律上有爭議的案件。對於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新聞媒體應受到相應的限制,一般只宜報道案件開庭的時間和案件審理結果以及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案件一經披露可能妨礙偵破或危及當事人人身安全,如綁架案在人質被安全解救以前,毒品走私案在未破獲之前,媒體就不能報道案件的發生,更不能跟蹤報道案件偵破全過程。在刑事大案的報道中,媒體應嚴格限制披露警方偵破手段及過程,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媒體只報道案件的發生情況,具體細節留待警方破案後報道,以免為罪犯提供反偵破經驗。在案例報道中,應當尊重當事人的人格權,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
4、新聞媒體要懂得怎樣報道
新聞媒體在報道司法案件的過程中要注意報道得分寸和導向性。切入的角度不同、報道的思路不同、采訪的重點不同、寫作的方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同是關於刑事案件的報道,可以側重寫偵破過程,也可以側重寫犯罪過程;有側重於寫審判過程的,有側重於寫犯罪特點的,也有側重於寫犯罪後果的,還有側重於寫案件引發的思考、挖掘案件背後的原因的等等。對於待決案件應以客觀事實報道為原則,不宜作帶有明顯傾向的評論,更不能搶先司法程序使用定性式語言進行報道。案件報道一定要客觀公正,尤其是在民事、行政訴訟案件的報道中,不能偏聽偏信,也不能偏袒某一方,更不能故意炒作。
總之,新聞媒體與司法活動是報道與被報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新聞媒體在傳播活動中要真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不僅要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還要了解了司法機關的工作性質、任務和作用,切忌越權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維護司法的獨立性,同司法一起來維護社會的公正、正義。
⑻ 媒體審判和司法審判有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媒體審批只能是輿論監督,沒有法律效率,法院判決是有法律責任,可以執行的。
⑼ 如何理解媒體審判,司法公正和媒體報道
媒體審判指媒體因為具有很大的傳播影響力,其對案件的預測性報道可能造成兩個方面的消極影響:影響輿論,並通過輿論影響司法審判;就是媒體的不實、不公正報道在法院判決之前和判決之外,直接給案件當事人造成不良的社會評價,或者傷害他們的隱私權。後者的例子更多。
司法公正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媒體報道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
(9)司法媒體擴展閱讀
反對和防止「媒體審判」,維護司法獨立和公正,在國際新聞界和法律界是有共識的。1948年,聯合國《國際新聞自由公約草案·第三公約》把「妨礙法庭審判之公正進行」的新聞列為禁載。
1994年,世界刑法學會第十五屆代表大會《關於刑事訴訟中人權問題的決議》第十五條規定:公眾傳媒對法庭審判的報道,必須避免產生預先定罪或者形成情感性審判的效果。如果預期可能出現這種影響,可以限制或禁止無線電台和電視台播送審判情況。
司法公正為司法活動的一條基本原則。按照這條原則,以法官為代表的司法人員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正當、平等地對待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結果中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
⑽ 司法比媒體在對官員的監督方面優勢在哪
司法可以依法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來規范官員的行政行為,而媒體則只能是通過輿論以引起相關行政部門或司法部門的重視後再通過行政或司法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