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對民法93條的理解

對民法93條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3-19 11:49:49

民法典311條如何理解

有些法律模凌兩可,如果按字理解的話,完全說不通,反正無權處分人就是沒通過正常法律規定的一切手續都視為無效,被處分人有權收回所有權原物

❷ 民法典1163條如何理解

民法典第1163條規定,既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遺贈的,由法定繼承人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載物超過法定繼承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照比例以所得遺產進行清償。

這實際上,是對於被繼承人生前所遺留的債務的處分。規定了債務的清償順序。

❸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條理解不了,誰能給我解釋解釋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條的意思是,訴訟時效只能由法律規定,當事人之間不能約定訴訟時效什麼時候中止,什麼時候中斷,也不能約定出現什麼問題時訴訟時效中止、中斷。
當事人還不能約定放棄訴訟時效,不能放棄訴訟時效的權利和利益。如果約定放棄,都是無效的。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❹ 添附的民法觀念

從近代添附制度解讀出的基本價值是:保存價值、鼓勵創造價值,並平衡所有權取得人與喪失人之間的利益。
1、保存價值主要體現在附合或者混合的情況。附合有動產附合於不動產與動產之間的附合,要件在於用以附合之物是否構成被附合之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前者即動產構成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後者即各動產構成合成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組成部分的判斷,參照德國民法第93條的規定,是指不毀損物的一部分或者變更物的性質就不能與物分離的組成部分。混合是指所有人各異的動產互相混合或者融合後,不能分割或分割所需費用過巨,而生所有權變動的法律事實。客觀上絕對不能分割的應在絕少數,社會政策考量在此體現為添附之物構成重要成分或者分割添附之物所需費用過巨的,即不允許分割,以維持合成物或者混合物的現狀與現存價值。是否構成重要成分,以及所需費用是否過巨,都應當根據「交易觀念」判斷。
2、鼓勵創造價值主要體現在加工的情況。羅馬法學家對加工規則的爭論,主要糾纏於加工物是否能夠還原為原材料,或者是否構成新物,本質上是哲學觀念在法律問題上的體現。以德國民法為代表的歐陸近代民法上關於加工的規范模式,雖然加入了「經濟價值測准」的因素,但是蘇永欽教授指出其因為「未能完全放棄羅馬法上把所有權的變動視為單純實存認知結果的觀念」,造成了法理上相當大的缺點:德國民法因規定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權須兼備「新物」與「增值」要件而產生正當理由不足與缺乏邏輯性的問題。
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上的加工規則未明文規定新物要件,但是學者通說仍堅持該要件.蘇永欽教授認為加工人取得中的「新物」要件應予擯棄,立論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新物認定上的困難與紛擾。但是,在近代工業經濟以及市場經濟發達的背景下,「加工並產生新物」要獲得交易觀念的認可,已經不再像古羅馬的簡單商品經濟時代那樣困難。在此背景下,德國民法典第950條規定了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權,而非法國民法典上的材料所有權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權的原則,學說與司法實踐根據交易習慣認定擁有生產過程組織權並承擔新製造之物的使用風險的人——即組織生產的僱主,而不是作為雇員的勞動者——是加工人,應該說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即使日本民法與台灣民法改為原則上由材料所有權人取得的立場,在「增值」要件的滿足成為常態的情況下,也可能使加工人取得成為實際上的原則立場。
3、所有權取得人與喪失人之間的利益平衡通過其間的「利得返還」實現。對此關系的性質,從法國民法所使用的「償還價款」(第554條)、「償還款項、材料的成本費用、勞動力費用」(555條3款)、「支付價金」(第566條)、「償還手工費用」(第570條)、「償還材料的價金」(第571、574條)等來看,類似於強制買賣的性質。德國民法第951條首次明確將該關系歸入不當得利返還的范疇,但是這一體系化努力的成果在緊隨其後出台的瑞士民法典中沒有被完整繼受,日本民法與台灣民法完整繼受了這一框架。理論上所生的疑問——比如既為法定物權取得原因,何來不當之謂——沒有完全解決。

❺ 對民法的認識和理解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對於合同所進行的概念界定,對民法的定義更為妥當的表述應為: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含義:
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民法為文明法 ,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
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4、分類: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5.作用:
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准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功能:
一、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與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區
分開來。私法自治原則不僅有利於抑制行政專橫和行政過度干預,而且有利於經濟基礎的發展。這必將從客觀上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的第九十三條怎樣理解其中第一和第二與物理學定理有聯系嗎

LZ您好
可以但不限於包含!
譬如水可能導電,剎車時由於慣性還會前進一專段距離,密度屬小於水物體在水中會漂浮……都是該兩條適用的范圍

事實上,今年5月31日,南京73歲孫教授的車子與一計程車發生刮蹭,孫教授列出物理公式還原情況,證明自己無責。就體現了這2條。

❼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如何理解

第一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條文要義
本條是回對時效消滅抗辯權采當事答人主義的規定。
因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產生的抗辯權,是義務人的權利,實行當事人 主義,而不是法官職權主義。對時效消滅抗辯權行使還是不行使,取決 於義務人的態度,任何人都不能幹預,法院也不能幹預。
無論義務人是否主張行使該抗辯權,法院在訴訟的任何階段,都不 主動依據職權審查時效期間是否已經屆滿。只有在義務人提出了時效屆 滿的抗辯後,法院才有義務審查訴訟時效期間的完成情況,如果訴訟時 效期間確已屆滿,債務人行使時效消滅抗辯權,就有法律根據,應當支 持其主張,駁回權利人即原告的訴訟請求。

❽ 民法典362條如何理解

第三百六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 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宅基地使用權概念的規定。
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居民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佔有和使用,自主 利用該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屬設施,以供居住的用益物權。宅基地使用 權人依法享有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 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屬設施。
宅基地使用權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用益物權,其主要特徵如下。
宅基地使用權是我國農村居民因建造住宅而享有的用益物權。我國 的現行宅基地,分為農村宅基地和城鎮宅基地。法律規定的宅基地使用 權專指農村居民因建造住宅而享有的地上權。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的土 地,農村宅基地的主體主要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其享有宅基地 使用權是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聯系在一起的。
宅基地使用權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和福利不可分離。我 國的農村宅基地是與農村集體組織成員的成員權聯系在一起的,從而使 農村宅基地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這種福利體現為農民可以無償取得宅 基地,以獲取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而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則不能享 有這種權利。
宅基地使用權是特定主體在集體土地上設定的用益物權。宅基地使 用權的取得採取審批方式,其程序大致包括三個步驟:(1)使用權申 請;(2)土地所有人同意;(3)行政審批。自然人經審批取得宅基地 使用權的,應當在土地管理部門登記,並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的范圍。宅 基地使用權一經設立,便具有用益物權的效力。
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只能申請一處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62條 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 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這樣規定,是由我國目前土地資源的 有限性決定的。農村居民只能以戶的形式申請宅基地,並且一戶只能享 有一處宅基地使用權。在因轉讓房屋所有權或者實現抵押權而使宅基地 發生轉移的,原權利人不得再申請宅基地使用權。

❾ 民法典第二十九條怎麼理解

民法典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意思是:父母作為自己孩子的監護人,可以立遺囑指定在自己死亡後由誰來作為孩子的監護人。

熱點內容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