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古希臘的司法制度

古希臘的司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3-19 16:32:07

⑴ 古希臘雅典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8~前4世紀時期希臘地區以城市為中心的諸多奴隸制小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和統治方法。 概況 公元前8~前6世紀,由於社會生產力和商業的發展,奴隸制關系和自由民內部的階級日益分化,希臘各地建立了許多城邦。城邦一般由一個城市和附近的若干村落組成,面積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最多的也只有數十萬。城邦之間通常以結盟的方式保持政治、軍事方面的聯系,但原則上是獨立自主的。城邦的居民一般分為三個等級:①擁有公民權能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②沒有公民權的自由民;③沒有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的廣大奴隸。公民是城邦的統治集團,集體剝削和統治自由民和奴隸。由於希臘城邦是從原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的最早國家形態,城邦政治制度在形式上往往帶有氏族制殘余,如一般各城邦都有的貴族會議、公民大會等政權機構,便是從氏族長老會議、氏族部落全體成員大會演化而來的。剛建立的城邦政權往往掌握在氏族貴族奴隸主手中,實行氏族貴族專政,採用貴族共和、貴族寡頭等政體。在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城邦,工商業奴隸主領導和依靠自由民進行反對氏族貴族的斗爭,他們通過政變推翻氏族貴族的統治,以具有個人獨裁色彩的僭主政治取代氏族貴族的統治。當工商業奴隸主階級的勢力進一步壯大後,就以寡頭政治或較為廣泛的奴隸主民主政治來代替僭主政治。如農業城邦斯巴達實行奴隸主貴族寡頭政治,工商業城邦雅典奉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斯巴達和雅典為了爭奪在希臘的霸權,進行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前404),結果雅典失敗,奴隸主民主政治遭到削弱。與此同時,位於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崛起,國王腓力二世出兵打敗雅典、底比斯等組成的希臘聯軍,確立了在希臘的霸權。質繼者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帝國,沿襲波斯帝國的統治機構和制度,希臘城邦政治制度告終。 斯巴達的政治制度 斯巴達實行奴隸主貴族寡頭政體,由國王、公民大會、長老會議和監察官組成國家機構。①國王有 2個,分別由2個家族世襲。2個國王權力平等,往往互相牽制。國王平時主持國家祭祀,處理有關家族法案件;戰時,一個國王坐鎮國內,一個國王領兵外出作戰。②公民大會的實際權力不大,只是一個表決機關。幾年滿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選舉長老會議成員和監察官,通過長老會議的提案。③長老會議實際上是最高權力機關,討論和決定一切國家大事,然後交公民大會通過,如不能通過,長老會議有權宣布公民大會休會。長老會議成員有30人,除 2個國王為當然成員外,其餘28人都是年逾六旬的貴族,任職終身,如有缺額仍須從年過60的貴族中補選。④監察官有 5人,由公民大會從貴族中選出。他們有監督和審理國王的不法行為、監督公民生活和鎮壓希洛人(即被斯巴達征服的部落居民)的反抗等權力。由於監察宮的權力不斷擴大,後來竟能代替國王主持長老會議和公民大會,成為國家的中樞機關。鎮壓希洛人是斯巴達首要和經常的任務,監察官上任時要舉行「宣戰」儀式,進行集體搜捕和屠殺,並由此形成一套軍事訓練制度。男童 7歲起就集中訓練,18~20歲的男青年須受軍事教育並參加屠殺希洛人的活動,20歲起成為正式軍人,直到60歲退伍。斯巴達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於公元前 6世紀中葉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控制了半島上的各邦,成為維護希臘貴族政治的堡壘。 雅典的政治制度 雅典以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著稱。這種政治是經過平民與氏族貴族的長期斗爭而逐步形成的。相傳公元前 8世紀氏族貴族執掌政權,公民分成貴族、農民、手工業者三個等級,唯有貴族才能擔任官職。此後,設立執政官、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等機構。執政官初為1人,後改為3人(公元前7世紀中葉擴大到9人),由公民大會從貴族中選舉產生,一年一任,分掌內政、宗教、司法和軍事。貴族會議是最高權力機關,其成員均出身於貴族,任職終身,決定國家大事,推薦和制裁執政官,審判刑事案件。 公元前 6世紀初,平民與氏族貴族矛盾尖銳。公元前594年,首席執政官梭倫實行改革,除頒布「解負令」,取消債務抵押制度外,還規定:①按財產多寡把公民劃分為四個等級。第一、二等級的公民有資格當選為執政官,第三等級的公民可擔任普通官吏,第四等級的公民無權擔任官職,只有參加公民大會的權利。②設立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會,由4個部落各選舉100人組成四百人會議,為公民大會准備和提出議案並貫徹決議。陪審會的成員從四個等級的公民中選舉產生,享有監督權和表決權,遂成為雅典的最高司法機關。③按四個等級組織軍隊。第一、二等級提供騎兵,第三等級提供重裝步兵,第四等級提供輕裝步兵或在海軍服役。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圖用武力奪取政權,建立僭主政治。公元前 527年,庇西特拉圖之子希庇亞斯繼位,因驕奢和暴政被驅逐,從而結束僭主政治。公元前508年,在平民與貴族的斗爭中,首席執政官克利斯提尼在梭倫改革的基礎上又一次改革:①用地籍代替族籍,取消原有四個血緣部落,把雅典劃分為10個地區部落(選區)和 100個村莊;②用五百人會議代替四百人會議,五百人會議由10個選區各推50名代表組成,負責管理國家日常行政事務,為公民大會准備議案和執行決議,後來成為雅典最重要的行政機關;③創立十將軍會,由10個選區各選1人組成,一年一任,輪流統率軍隊(其中1人為首席將軍);④實行貝殼放逐法(也稱陶片放逐法),規定公民大會可以通過投票決定放逐危害國家的人,以防僭主再起。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9)以後,伯里克利連任首席將軍15年(公元前443~前429),再次實行改革:①將執政官及其他所有官職對每個等級的公民開放,用抽簽的辦法產生執政官;②凡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均可出席享有最高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公民大會,討論和決定國家大事,選舉和罷免國家官吏,大會每隔 9~10天召開一次;③將陪審員擴大到6000人,提高陪審會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為雅典的最高司法和監察機關;④制訂「公職津貼」制,為貧困公民擔任公職提供條件,發給公民「觀劇津貼」,以吸引他們參加社會活動。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臻於極盛,獲得高度的發展。

⑵ 古希臘民主制度的制度

(ecclesia,亦可寫作ekklesia) 是古希臘城邦和古羅馬的最高權力機關。
古希臘公民大會起源於公元前11~前9世紀的荷馬時代,當時稱人民大會。由王或議事會召集,全體成年男子(戰時全體戰士)參加,討論、決定部落各項重大問題。通常用舉手或喊聲表決。城邦建立後,希臘多數城邦都設立此類大會。在雅典稱公民大會,20歲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參加,由500人會議中一專門委員會召集,每年分為10期,每期召開1次(後增為4次),討論、解決國家重大問題,如戰爭與媾和、城邦糧食供應、選舉高級官吏、終審法庭訴訟等。通常用舉手錶決。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時,參加者可獲少量津貼。公元前276年馬其頓王國的安提柯王朝建立後,公民大會逐漸失去意義。 又譯作五百人議事會,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為西元前6世紀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時創立的機構,此機構一直延續到西元前3世紀。
議員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個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會議由五百個年滿三十歲的公民組成,每個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個議員,由於每一個特里提斯(意譯作三分部,即 trittys)及德謨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一個特里提斯及德謨所派出的代表皆並不平均,但每一部落所屬的三個特里提斯的議席總數必是五十人。
議員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於城郊。克里斯提尼將雅典分配作三個不同地區,包括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組成的城市地區,內陸地區的議員人數大致有一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區則有一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區則有一百三十個議員。在城市地區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個議員、雅典城的周邊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議員有五十七固,而比里夫斯港也有十名議員。
和其他行政官員一樣,五百人會議的議員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連任,每個公民一生也最多隻可以擔當議員兩次。和四百人會議一樣,議員資格是五百 medimnoi階級pentakosiomedimnoi、騎士階級hippeis、有軛牲階級zeugitai的成員才可參選,僱工階級thetes 是被排除出外的。
運作
五百人會議每日在雅典城中亞哥拉市集中的大會堂內召開會議,除了節日及凶兆日子外,會議皆會舉行。會議容許居住在城外僻遠地區的議員間歇地的出席會議,不過若太常缺席會受到其他議員非議,而且會為令各代表不論居於城內或僻遠地區皆須承擔會議責任,會議進一步設制五十人團,由五百人會議中各個部族的成員輪流中擔任,類似常務委員會般按每個部團期(prytany)輸流執掌雅典政務。十個部落擔任五十人團的次序由抽簽決定。首四個部團期為三十六日,其餘六個部團期則是三十五日。整個五十人團在所屬部團期內均須住在大會堂旁的建築中起居,如此便確保每名成員均出席至少十分之一的會議。每一天五十人團均需抽出一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須全日待命以應付突發事件,並主持該日的五百人會議。如果當日舉行公民大會,他也必須負責主持公民大會。
職責
五百人會議握有的最重要權力,是安排公民大會的所有議程,包括向公民大會起草議案(稱作probouleumata)、及預先審查提交公民大會的議案。他們也負責某些外交事項,如接待外交使節,而會議最重要的責任是執行公民大會的決議。
特權
議員們在擔任職務期間擁有一些特權,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慶典中享有特別坐位,以及可以頭戴桃金娘製成的冠冕彰顯身份。而在西元前四五零年後,議員也可領取一天兩個obol(六個obol等於一個德拉克馬,一個工匠的日薪約為一個德拉克馬)的薪資。
結論
在議席分配上,反映出整個雅典城邦基本上仍是一個以鄉郊為主的社會,因為整個雅典城及比里夫斯港的議席僅佔全會議的一小部分。而且反映了雅典城中的非公民比率較之城內其他地區為高,因為估計的古雅典城的人口應佔有整個城邦的人口百分之二十,但按人口比例分配的議員數中顯示,城邦出身的議員僅有百分之十二,反映城中居住有較他區為多的外籍人口及奴隸。
而且會議的組成全由pentakosiomedimnoi、hippies、zeugitai三個階級組成,反映了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仍蘊含著某些保守色彩。最後會議及五十人團輪替之頻密、特別職務由抽簽選出、加上每個部落各來自三個不同地區等無常的特性令任何利益團體皆不能掌控會議,反映會議的組成某程度上是避免了派爭斗的惡果。 (board of ten strategi),古希臘雅典的最高軍事機構。約創於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首席執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時期。每年從10個部落中各選1名將軍組成,可連選連任。公民大會常以表決方式規定各將軍的職權,各將軍要向公民大會匯報工作並受其監督。各將軍享有參加五百人會議的特權,有時還被指定為國家代表與其他城邦談判,訂立條約,但條約須經公民大會批准。平時各將軍權力平等,輪流執掌軍事指揮權;戰時除統率陸海軍外,還掌管國家外交事務及部分財政。
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十將軍會在希波戰爭中的作用逐漸增強,取代了原來執政官的權力,成為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重要機構。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伯里克利連續15年當選為首席將軍,握有最高軍事和行政實權,成為事實上的國家元首。陪審法庭是古代雅典最高法庭,由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所創設。它不但審理訴訟案件,還兼管官吏的資格審查、紀律檢查和投票表決國家法律廢立。這個法庭的審判員叫陪審員,由30歲以上的公民抽簽產生,任期一年,不得連任,人數共6000名。 概述古代希臘許多城邦的主要地方行政官(archon)。一人或數人。希臘語原意為領導人、統治者。公元前682年起,雅典年年公布執政官名單。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行政權便掌握在9個執政官手中,由他們分擔過去由國王一人獨攬的宗教、軍事和司法職責。正職執政官是主要的民政和司法官員,可能兼任五百人會議和公民大會主席,並且是名年執政官,以他的名字命名在職年份。其次是督軍,在戰爭中擔任統帥,在涉及外國人的訴訟案件中擔任法官。第三是維系王室的司祭官,是主要的宗教官職,並在貴族會議承審殺人案件時擔任首席。最後還有6名民事法官,處理瑣細的司法問題。執政官原先只能由貴族出身的人擔任,而且是終身職。最後任期減為10年,又減為一年,任期結束不再當選,但可以成為貴族會議的終身議員。大約在公元前594年,梭倫規定財產最多和次多的兩個階級均可當選執政官,以前貴族壟斷的情況才告中斷。根據克利斯提尼憲法,執政官直接由公民大會選出;後來則由500名事先選出的候選人抽簽產生。後來被選舉權擴大到第三個、第四個階級。到公元前5世紀,執政官權力大減。受雅典影響,執政官制度廣泛傳布於愛琴海諸島,希臘化時期又傳到了安納托利亞。
執政官
古代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也稱執政官(consul),一年選舉兩名。他們實際上就是國家元首,負責統帥軍隊,主持元老院(Roman Senate)會議,執行元老院通過的法令,並在外交事務中代表國家。他們的辦公室設有「寶座」,他們的身邊有12名舉著權標的扈從。執政官一般出身富有的貴族家庭。他們為兩人,是王權的繼承人,均擁有充分的「治權」,而且作為同僚擁有平等支配權,由此,每個執政官都可以充分地實行統治行為,除非他的同僚通過行使否決權阻止他。 一、克里斯提尼改革前執政官的任用方法。
在雅典歷史上,執政官的任命方法可追溯到梭倫改革以前,我們的主要依據是亞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書中記載,梭倫以前貴族議會以門第和財富為標准從部落候選人中「欽定」執政官人選,並自行為他們分配職務。在這里他沒有指明由貴族議會任命執政官的傳統起自何時,可能王政結束後,貴族議會就很自然地獲得了這項權力。古風時代,希臘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廢除王權的運動,大約公元前8世紀中葉,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期,貴族議會成為當時城邦的真正權力機構。這個議會的前身大概是王政時期國王召集的由顯赫家族首領組成的建議機構,《荷馬史詩》稱其為長老會議。隨著王權衰落,這個機構逐漸獲得了獨立於國王的地位,並成為新興的貴族意志的代表。亞里士多德指出,貴族議會享有保護法律、監督官員、管理國內重要事務等權力。這種地位的獲得,部分要歸功於長期以來長老議會樹立的威信,但更多的乃是王權傾覆、貴族權力上升的結果。王政末期,貴族分割了國王的權力,獲得擔任執政官的特權。按照傳統的觀點,貴族首先獲得了擔任名年執政官的權力,由他接管國王的行政權,他的名字作為當年的名稱;軍事執政官是貴族限制王權的第二階段,國王被剝奪了軍事權力;最後,世襲王權結束,國王成為三執政之一,保留宗教特權。執政官退任後,自動進入貴族議會,終身任職,因此兩個機構形成一個封閉的堡壘,有效地防止了貴族權力的旁落。貴族議會既是貴族的代言人,又是城邦最高權力機構,選舉執政官的權力非它莫屬。但希格內特對此種觀點提出了異議,認為在從王政向貴族政治過渡的過程中,作為承認這種改變的補償,公民大會獲得了任命執政官的權力,其他的低級官員可能由貴族議會任命。這種推理缺乏有力證據。當王權日趨軟弱無力,廢除王權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運動的領導者貴族大概無須為這一行為向平民做出任何承諾。王政結束後,貴族成為城邦的統治者,為保證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他們不可能把城邦最高官職的任命權交給公民大會。另一方面,我們發現至少在公元前7世紀末以前,公民大會的職能與荷馬時代相比並無太大改變,還沒有真正的表決權,這也證實了貴族對城邦權力的壟斷。即使能夠自備武裝的公民在德拉古立法中獲得了選舉權,這種選舉權很可能只是針對低級官員而言,至於它在執政官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大概是在貴族議會任命後,作形式上的表決。
二、公元前487年執政官選舉改革。
公元前487年,執政官的任命又開始採用候選人抽簽選舉法,但與梭倫時期形同而實異,因為希波戰爭後,雅典的政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關於這次改革的始作俑者,有些學者推測是鐵米斯托克利或阿里斯泰德,但並無確鑿證據,很可能改革的推行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作用。從當時雅典的政治環境看,改革有兩個基本動因∶
(1)擴大執政官的范圍,改變貴族議會主要由親庇西斯特拉圖派構成的狀況。
(2)提高政治、軍事效率,為抵抗波斯做准備。
僭主政治被推翻後,貴族議會中大部分人是僭主的支持者。他們不僅可以網羅親信影響執政官選舉,而且本身也可以擔任執政官。公元前510年的執政官斯卡門德里奧斯、公元前509年的執政官里薩哥拉斯、公元前508年的執政官伊薩哥拉斯都與僭主有關系。公元前496年,僭主的親戚西帕爾庫斯當選執政官,此時距克里斯提尼改革已有10年之久,表明親僭主派仍有一定勢力。他們的活動首先與克里斯提尼改革後雅典的民主化趨勢相悖,如果他們與逃跑的僭主西庇阿斯勾結,又會影響雅典反波斯的大計。通過抽簽的方法提高五百斗級和騎士級中非貴族成員參加選舉的積極性,擴大他們入選的幾率,從而逐漸改變執政官乃至貴族議會的構成,不失為打擊親僭主派的一個有效方法。為了同樣的目的,雅典人在公元前488年還啟用了擱置多年的陶片放逐法,雙管齊下足以說明當時形勢的嚴峻。另外,馬拉松戰役使雅典人認識到提高政治、軍事效率的重要性。改革前,10名執政官和10名將軍都由直接選舉產生,兩個機構的職能也有交叉,不同的是將軍可以連選連任,執政官卻只能任職1年。雅典未來面臨波斯強敵的入侵,戰爭將成為城邦生活的主題。有一定軍事技能的將軍不僅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而且可以保證政策的連續性,時勢把將軍推到了雅典政治的前台,這個結果是以執政官權力的下降為代價的。執政官改為抽簽選舉後,隨著對其能力要求的降低,官職本身的權力、榮譽也降低了,不再是城邦中最有能力的人角逐的目標,這是此次改革的實質,也是與梭倫執政官選舉改革的最大區別,因為梭倫利用抽簽主要是幫助富人進入一直為貴族壟斷的執政官群體,執政官的地位並未受到影響,仍是城邦最高官職。這次改革後,將軍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接管了執政官的軍事權力,以後又逐漸取代了他們在內部事務中的首席地位。因此,公元前487年改革是將軍和執政官權力轉換的開始,而這個過程一旦開始,即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發展。從改革的內容看,這次改革蘊涵一些新的因素。克里斯提尼改革後,平等的思想開始在雅典出現、發展。但以執政官而言,一直是10個部落選舉9名執政官,這意味著總要有一個部落甘心扮演陪襯的角色,因此雅典人在這次改革中設立了司法執政官秘書一職,將執政官委員會湊足10人,確保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代表。但問題依然存在。設想某一部落連續擔任名年官,而另一部落卻連續擔任秘書一職,盡管各自都有代表,仍難免產生異議。鑒於此,雅典人在增設官職的同時又將輪流的原則引入了選舉機制,在保證每部落都有代表的基礎上,規定每年每個執政官要來自不同部落,也就是說,以10年為一周期,同一部落成員不能兩次擔任同一職務。這個原則的實現大概也是藉助抽簽的方法。在每個周期的頭一年,10個部落進行抽簽:第一輪抽取名年官;第二輪,剩下的9個部落抽取王者執政官,然後依次類推。在接下來的8年裡,每次抽簽決定一個官職,都應排除曾擔任過此職的部落,因此第一輪抽簽即由9個部落參加。到10年中的最後一年每個部落該擔任哪個職務已經不言自明,也就無須抽簽。部落代表原則和輪流原則保證了部落間的平等,而抽簽又保證了候選人之間機會均等,因此這次改革體現了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理念——平等,它是雅典在民主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公元前487年執政官選舉改革並未伴隨著任官資格的變化,有資格者仍僅限於前兩個等級,但抽簽的運用為執政官向更大范圍擴展准備了條件。公元前457年,法律規定第三等級也可以擔任執政官。這個規定本應是執政官地位降低後的應有之義,但從亞里士多德的話推斷,它更可能是雅典的權宜之計。這一年雅典陷於和波斯、斯巴達的兩線作戰,要求第三等級源源不斷地補充步兵,大概是為了提高他們作戰的積極性,所以官方不惜置法律規定於不顧,破格允許他們擔任執政官。可能到公元前5世紀末,第四等級參選執政官也被默許,這時梭倫的財產資格雖未正式廢除,但已不再嚴格執行了。
與此同時,執政官的任用方法又發生了改變,預先的直接選舉也為抽簽取代,選舉程序變為兩次抽簽:首先,10個部落通過抽簽選出100名候選人;然後,候選人再進行抽簽,產生10名執政官。選舉仍遵循部落代表制和輪流原則。公元前5世紀,這個過程可能仍藉助大豆完成。到公元前4世紀,由於抽簽機的廣泛使用,執政官的抽簽可能也改用抽簽機進行。抽簽機由一矩形石塊雕成,有10排10列凹槽,左邊是一個銅制的管子,先將100名候選人的名牌按照每部落一列的規則插入凹槽,然後再將9黑1白10個小球隨意放入管子,當白色小球出現時,指明的一排即是執政官,每部落一名。分配職務時,利用兩台抽簽機,一台放入10個執政官的名牌,另一台放入寫有官職名稱的小牌子。為保證輪流原則,每次一個抽簽機上的白色小球選出一個執政官時,另一台抽簽機應先排除他所在部落曾擔任的職務,然後再釋放小球。至此,執政官選舉制度的演變畫上句號。這次改變應該說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自然結果。兩次抽簽進一步提高了普通公民擔任執政官的機會,是民主制下「人民統治」思想的又一次體現。
從直接選舉到純粹抽簽,執政官選舉制度的演變經歷了漫長的3個世紀。這個過程既是執政官權力變化的縮影,也是雅典民主化進程的一個縮影。它不是直線進行的,有曲折往復:最初,執政官是城邦的最高官職,貴族將它的任用權交給了自己的代言人——貴族議會,形成了對執政官的壟斷。梭倫首次把抽簽法引入執政官選舉,擴大了任官資格,打破了貴族的壟斷,但沒有動搖執政官的地位。僭主為了維護統治,又將抽簽選舉改為直接選舉,執政官受到僭主的控制,克里斯提尼改革後地位得以恢復。公元前487年,抽簽選舉制復興,執政官的地位無可挽回地下降了。公元前5世紀末,雙重抽簽取代了選舉和抽簽相結合的辦法,執政官也從城邦的最高官職淪落為幾乎向所有公民開放的普通官職。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雅典人主要通過改變選舉制度的辦法實現了執政官的日趨平民化。與之緊密相關的貴族議會,在公元前462年厄菲阿爾特改革及幾次執政官改革的沖擊下,也不再是貴族的代言人了。經過公元前5世紀民主浪潮的洗禮,執政官和貴族議會這個曾經的貴族堡壘,終於被民主化了。

⑶ 古希臘審判制度!

五百人會議 又譯作五百人議事會,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為西元前6世紀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時創立的機構,此機構一直延續到西元前3世紀。 議員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個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會議由五百個年滿三十歲的公民組成,每個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個議員,由於每一個特里提斯(意譯作三分部,即 trittys)及德謨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一個特里提斯及德謨所派出的代表皆並不平均,但每一部落所屬的三個特里提斯的議席總數必是五十人。 議員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於城郊。克里斯提尼將雅典分配作三個不同地區,包括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組成的城市地區,內陸地區的議員人數大致有一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區則有一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區則有一百三十個議員。在城市地區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個議員、雅典城的周邊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議員有五十七固,而比里夫斯港也有十名議員。 和其他行政官員一樣,五百人會議的議員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連任,每個公民一生也最多隻可以擔當議員兩次。和四百人會議一樣,議員資格是五百 medimnoi階級pentakosiomedimnoi、騎士階級hippies、有軛牲階級zeugitai的成員才可參選,僱工階級thetes 是被排除出外的。 運作 五百人會議每日在雅典城中亞哥拉市集中的大會堂內召開會議,除了節日及凶兆日子外,會議皆會舉行。會議容許居住在城外僻遠地區的議員間歇地的出席會議,不過若太常缺席會受到其他議員非議,而且會為令各代表不論居於城內或僻遠地區皆須承擔會議責任,會議進一步設制五十人團,由五百人會議中各個部族的成員輪流中擔任,類似常務委員會般按每個部團期(prytany)輸流執掌雅典政務。十個部落擔任五十人團的次序由抽簽決定。首四個部團期為三十六日,其餘六個部團期則是三十五日。整個五十人團在所屬部團期內均須住在大會堂旁的建築中起居,如此便確保每名成員均出席至少十分之一的會議。每一天五十人團均需抽出一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須全日待命以應付突發事件,並主持該日的五百人會議。如果當日舉行公民大會,他也必須負責主持公民大會。 職責 五百人會議握有的最重要權力,是安排公民大會的所有議程,包括向公民大會起草議案(稱作probouleumata)、及預先審查提交公民大會的議案。他們也負責某些外交事項,如接待外交使節,而會議最重要的責任是執行公民大會的決議。 特權 議員們在擔任職務期間擁有一些特權,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慶典中享有特別坐位,以及可以頭戴桃金娘製成的冠冕彰顯身份。而在西元前四五零年後,議員也可領取一天兩個obol(六個obol等於一個德拉克馬,一個工匠的日薪約為一個德拉克馬)的薪資。

⑷ 古希臘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這個古代,這個西南的政治性對數比較簡單的一種民主政治指為主的症狀

⑸ 古希臘的雅典民主政治中有沒有出現法律

雅典城邦作為雅典民主法制的搖籃創造了先進的民主政治體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雅典的民主政治在選舉、審判、監察等制度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具有歷史的進步性。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許多瑕疵。我們在解讀雅典民主政治之時也少不了去剖析其不足之處,以警現代。

雅典民主政治的產生及體現。雅典的民主政治起源於氏族社會,到奴隸制時期,實現了由君主體制到九個執政法官主持的「寡頭政治」轉變。後來通過德拉古(Draco)立法、梭倫(Solon)改革、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伯里克利(Pericles)改革終於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一詞最早見於希羅多德(Herodotos)的《歷史》一書。在古希臘文中,「民主」(Demokratia)是「人民(Demos)」和「權利(Kratia)」兩詞合成,即人民的權利、人民的統治之意。義大利文、英文、德文、法文和俄羅斯文中的「民主」都從其演變而來。尊重人格、保護人權,公民自治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集中表現。民主政治思想在那個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在選舉權、審判權、監察權以及行政權上都有突出的體現。
(一)、選舉制度。雅典實現直接民主制,而非代議制,主要體現在公民大會上。凡年滿二十歲的雅典公民都要直接參加公民大會,選舉出城邦重要的公職人員。其職權是選舉和評審政府官員,修改法律、解決財政收支、決定宣戰和媾和、締結和解除盟約、評定軍功等。如「執政官和十將軍的選舉就在公民大會上舉行 [1] 」。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權力機關,每月舉行兩到四次,每個公民在大會中都有選舉權。伯里克利說:「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他就會受到任何提拔,當任工職,這就對他優點的賞賜,跟特權是兩碼事。貧窮也不再是障礙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於國家不管他的境況有都黯淡[2]」。公民大會用抽簽的方式選舉出五百人議事會、陪審員和一般行政人員。
(二)、審判制度。梭倫改革後,雅典城邦設立了十個陪審法庭,平均每個有五百人,由公民大會選舉,任期一年,不得連任。陪審員由年滿三十歲的男性公民通過抽簽方式充任,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有權受理公民的「不法申訴」。對案件的受理採用開庭方式,經過原、被告的辯論後,由陪審員秘密投票得票多者勝訴。因陪審判決即是一審判決有是終審判決,故「陪審官的任何投票都應當具有最高效力[3]」。
(三)、監察制度。雅典的監察制度已經相當發達,陪審法庭除是最高司法機關外,還是最高監察機關,有批准或否決五百人議事會的權力。此外公民也可以行使監察權。在雅典,官員的當選必須經過公民的嚴格監察。
1、在任職前其資格需先經審查,包括:出身、財產、人品、信仰、是否尊重父母、是否服兵役等。以執政官為例,其資格由五百人議事會作初審,如有問題則提交法院判決決定是否任職。
2、官員任職期間也要收到審查。如執政官和將軍在每一主席團中都要舉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稱職,如果這種投票反對任何一個官員,他便要到陪審法庭受審,如有罪,則判決他的刑罰或罰金,如果無罪,他將復職[3](p64)。
3.官員在其任職期滿後,還要接受審查。在其離任時,會有專人對其在任職期間的財產進行審查,如有貪污或者受賄,即送交法院判決,通常對其課以非法所得的十倍罰金〔4〕。
4、不法申訴。任何雅典公民認為某項法令違法,都有權向陪審法庭提出控訴,在控訴期,該法令暫停實施,如作肯定判決該法令就會被撤消。
5、貝殼放逐法。他是克里斯提尼立法改革最富有特色的一種制度,這一制度是針對那些濫用權力,危害國家利益,侵犯公民權利的官員而設置的。每個春季非公民大會,先用口頭表決方式提出是否有被放逐的人,如果有就召開第二次會議,每個人都在陶片或者貝殼上寫上他認為應被放逐人的名字。
(四)、行政制度。五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負責處理政務,為公民大會准備提案和主持大會。雅典的行政官員都是義務職,不支薪金,而且分工明確,主要有六個司法行政官、祖執政官、王者執政官和軍事執政官,下面又設有各級大小官員。但他們產生的方式不太相同。六個司法執政官及他們的書記均由抽簽選舉,而王者執政官、祖執政官和軍事執政官各有兩個助理,由他們自己選舉。這些人的資格在其任職之前都由陪審法庭審查,卸任時並需作報告。

⑹ 古希臘法的雅典的法律制度

雅典是古希臘社會的主要國家之一,是西方奴隸制國家的典型代表。
一、雅典「憲法」
雅典「憲法」與雅典民主政治緊密相連,是經歷了多次激烈的政治斗爭,通過一毓的立法改革,逐步形成的。這些旨在推進民主政治的立法相當於以後的根本法,所以贏得了雅典「憲法」的稱號。
雅典「憲法」具有民主性,主要表現在:
(一)形式上承認公民的平等權利。
(二)民眾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享有廣泛職權。
(三)國家公職人員均由選舉產生,而且集體職務多於個人職務,凡屬於重大公務,均由集體決定,集體負責。
(四)由公民通過各種制度和措施直接維護民主制度。
二、財產法
雅典繁盛時期,私有制已相當發達,一切不動產(土地、房屋)和動產(牲畜、奴隸等)均可進行自由買賣。
三、債法
雅典的債法比較發達。債的來源分為兩種:因契約而產生之債和因損害而產生之債。
四、婚姻家庭法
雅典的婚姻關系還保留有買賣婚的痕跡。
一夫一妻僅對妻而言,夫可以公開納妾,丈夫還常常有女奴供他使用,夫與人通姦,法律並不幹涉。夫有權離棄其妻,妻若離婚,則必須向執政官提出申請書,由執政官審查批准,手續十分復雜。繼承權只給男子,遺產由嫡生子共同分配,長子取得的財產稍多。
五、刑法
在各類犯罪中,國事罪被視為最重的犯罪行為。施行的原則是:奴隸處罰肉體,自由民主要處罰財產或剝奪權利。
六、法院組織與訴訟法
雅典國家設立了許多專門性質的法院。這些法院無明確的審級關系,但有粗略分工。

⑺ 古雅典的法律制度

古希臘法律制度
一、古希臘法的含義和特點
古希臘法泛指存在於古代希臘世界所有法律的總稱。其一般特徵是:各城邦國家各自製定和適用自己的法律,且大都是系統的成文法規,內容詳盡,部門完備;缺乏象羅馬法那樣的嚴密法典,審理案件的旨趣不在於法條內容的適用,而在於「公道」的抽象標准,因此在技術上較為靈活;在各城邦法律的沖突中產生了一些古希臘化國家的希臘人普遍接受的法理原則,產生了「普通法」;希臘化的法律由多種邦土法律構成,術語和規則不甚固定和嚴謹;希臘化法律中沖突法比較發達。
二、雅典「憲法」的產生原因及其歷史地位
雅典城邦國家是古希臘世界實行奴隸制民主制的典型。在公元前7——前5世紀,由於平民和貴族的斗爭引起雅典政治法律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並由多名商業貴族當選的執政官創立並發展了雅典「憲法」。雅典是個沿海國家,工商業發展較早,對外貿易發達,工商業奴隸主集團勢力強大,而靠土地收入的氏族貴族勢力相對軟弱。兩大集團在爭奪統治權的斗爭中,工商業奴隸主集團得到了廣大農民、手工業者的支持。農民和手工業者是軍隊的核心,又是民主政治的積極要求者。雅典全盛時期自由民總數9萬,而男女奴隸多達36.5萬。階級關系狀況要求統治者要緩和與自由民之間的矛盾,雅典城邦國家最終採取了民主共和制的國家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及其「憲法」由梭倫改革奠定基礎,到公元前5至4世紀進入 最發達時期。其民主性的特點有:形式上允許一切雅典公民參與國家日常活動,公民直接參政、議政和行使司法權;實行公職人員選舉制、任期制,並有較嚴密的監督制度和程序;決定國家重大問題採用集體會議制;這些制度均以法律形式加以確認,公民可通過各種制度來直接捍衛民主制度。恩格斯評價雅典的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種「高度發展的國家形態」。這種民主政治制度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推動了雅典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並對後來的歐洲民主傳統產生重大影響。但是,雅典民主實質上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有其深刻的階級局限性。當時雅典居民中擁有公民權的不足總人口的1/20,民主制度的實施和貫徹局限在狹小范圍內;農民、手工業者不可能經常放棄生產去開大會,政治權力實際為少數有產政治家掌握;當選公職人員需要在年齡、財產資格、是否欠國家債務等方面具備一定資格,限制了普通公民的當選;民眾大會雖然是雅典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在政治生活中起極大作用,但基本是依統治集團意志運轉,以此來實現奴隸主階級對奴隸的專政。
三、古希臘邦際關系法和戰爭與和平法
由於古希臘城邦間相互獨立,互不隸屬,在社會經濟或軍事需要情況下城邦之間會暫時結盟,聯盟成員一般保持平等地位。這樣,逐漸產生了一種類似現代國際私法、國際法性質的邦際關系法和戰爭與和平法,成為希臘法律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寶貴財富,為近代的國際法和國際私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淵源。

⑻ 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如何運作

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其實並非十分規范,因為古希臘法律大多是口頭法(例:萊庫古),而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是以大法官、陪審團、和書記員為主。

⑼ 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1、城邦是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城邦(city-state)一詞在古希臘原文中稱「polis」原指公民集體、城砦,引申為城市、國家,希臘城邦系專指古代希臘長期存在的一種國家形態。世界各民族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最早建立的國家都是城邦類型的小國。即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一些村落,一城一邦,故稱「城市國家」(簡稱「城邦」)。不同的是,其他民族大都隨歷史的發展,由小國演變為大國以至帝國,而希臘文明的特點卻是,它保留城邦小國紛立的局面較其他文明更為長遠,而且是在城邦體制下達到其文明繁榮昌盛的高峰。希臘城邦多具有小國寡民的特點,各邦獨立自治,城邦就是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獨立主權國家。各邦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權力(婦女除外)。而奴隸及外邦移民則處於受壓迫、剝削的地位。所以,古希邦城邦實際上是公民集體聯合起來,維護自身利益,壓迫奴隸與外邦人的一種國家組織。2、小國寡民前提下的希臘城邦公民政治希臘城邦本身就是公民集體聯合的國家組織,所以,盡管其政體有所差異,但都不同程度地實行公民政治。民主制下每個公民都是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的當然成員,各級官職向全體公民開放,其民主性在古代歷史上首屈一指,亦即其公民政治的發展在古代世界史上臻於頂峰。貴族制與民主制是希臘城邦中最流行的政體。貴族制下,盡管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部分公民——貴族手中,但另一方面,由全體自由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在形式上仍是最高權力機構,在有些城邦,甚至還擁有相當的權力。即使是在那些希臘城邦中不佔主導地位的君主制、寡頭制、僭主制下,公民政治也有不同程度地體現。並且在希臘城邦的發展過程中,這幾種政體的最終趨勢或歸宿也還是導向了貴族制或民主制。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總結城邦公民政治說:「(一)凡有權參加議事或審判職能的人,我們就可以說他是那一城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涵義,就是為了維持自給生活而具有足夠人數的一個公民集團。"「判別城邦的標准,不是看它的國土、城垣、人口;而是看它是否由公民組成。」「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的多數決議,無論在寡頭、貴族或平民政體中,總是最後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權威。」希臘城邦公民政治得以實行的前提是小國寡民。特別像雅典那樣的直接民主,這個前提尤其重要。因為直接民主制惟有在領土狹小的城市國家中才有可操作性。在這些國家中,生活在城外農區的公民進城參加公民大會可以朝出暮歸,人們相互間比較熟悉,一國政務比較簡單,易於在公民大會中討論和表決。領土廣闊的國家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可以說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的。3、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長期斗爭的產物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更非強權者的恩賜賞予,而是長期斗爭的結果。其中既包含下層平民群眾的反抗,也凝聚著傑出人物的智慧。在這一過程中,先是貴族推翻腐朽的君主制,確立起貴族制,從而為向民主制演化准備了條件。隨著貴族統治的強化和工商業的發展,公元前7至前6世紀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激化,貴族壟斷了國家政權,壓迫平民群眾,經濟上通過高利貸、土地兼並和債務奴隸制使貧苦的農民、手工業者破產流離,賣兒賣女,甚至舉家淪為奴隸。不滿的平民群眾准備鋌而走險,武裝起義一觸即發。與此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批出身平民而靠經營工商業致富的工商業奴隸主,他們有錢無勢,也對貴族統治不滿,政治上站到平民一邊。此時的雅典,社會矛盾極端激化,形勢極端危險。梭倫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上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啟了雅典民主化進程。但梭倫改革沒有完全滿足下層平民的要求,貴族仍有一定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優勢,所以平民與貴族之間又展開了新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是雅典建立了近半個世紀的僭主統治。後期僭主統治的黑暗引起人民的反抗,群眾起義推翻了僭主統治,並進一步打擊貴族勢力,這又為克里斯提尼改革創造了條件。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在雅典確立了民主制。此後雅典民主政治進一步向前發展。終於在伯利克里統治時達到極盛時期。由此可見民主制確立的艱難曲折。所以教材說,「雅典民主不是某個天才的瞬間發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經200多年顛簸曲折、不斷創新的產物」。

⑽ 古希臘政治制度

僭主制是希臘特有的專制形式。所謂「僭主」是指不依合法程序不經公民授權而僭取國家權力者,也就是僭取了本由公民集體享有的政治權力,所以被視為違背常規和不合法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僭主政體就不像一個政體」,也就是說,它根本就不是城邦正常的組織形式和統治方式。如果勉強把它算作一種政體的話,那它也是「最為惡劣的」。這幾乎是希臘政治思想家一致的看法。

熱點內容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
總經銷商與分銷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8 00:20:57 瀏覽:657
法律碩士會有補助嗎 發布:2025-01-27 23:48:49 瀏覽:631
襄陽法官受賄 發布:2025-01-27 23:39:11 瀏覽:971
四川農業經濟法 發布:2025-01-27 23:18:01 瀏覽:574
2015年中級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1-27 22:11:51 瀏覽:206
增加法律條例 發布:2025-01-27 21:51:34 瀏覽:321
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7 21:49:42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