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待定
1. 論效力待定的合同
希望你滿意!
論合同效力民法論文
一、合同效力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效力及類型;
二、合同成立與生效的關系、特點;
三、合同有效:概念、特徵及條件;
四、合同無效:無效合同的概念、特徵、無效的原因、無效合同的分類;
五、效力待定的合同:概念、特徵、要件及表現類型;
六、可撤銷合同:概念、特徵及權利的行使;
七、可撤銷合同與無效合同的關系;
八、合同被確認無效和被撤銷後的法律後果;
九、幾種特定情形下合同效力確認的專題討論及評價
關鍵詞: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撤銷的合同履行不能
一、合同及合同效力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的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85條則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對比來看這兩個規定並無任何本質的區別,只不過是《合同法》把《民法通則》的「民事關系」具體指明為「民事權利義務」而已。根據《民法通則》中對合同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該「協議」一詞應包含雙重含義:一為合同,二為合意。(1)所以有的學者也認為: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而合同的成立就意味著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2)。這種理解應當說是比較正確的。那麼,當事人各方通過訂立合同的方式來進行交易,怎樣才能使合同(也就是當事人之間的合意)被法律認可和保護,不論是在法學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應著重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司法解釋與法律規定之間的沖突以及司法實踐中對合同的效力在理論認識上的不一致甚至是混亂,使得對其進行研究更具有強烈的實踐指導意義。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基本前提是,《合同法》的一個主要目的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同法》第1條)。因此,《合同法》應當激勵交易而並不是加以限制,其顯著的表現就是最大限度地使一個已經存在的合同合法有效而不是把大量的合同都認定為無效。同時,作為私法領域的一類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法律應充分保護公民的「自願」而不必進行過多的限制和干涉。《民法通則》第85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都具體規定了對依法成立的合同進行法律保護。因此對合同效力的認定就成了國家對合同的認可、保護與干涉的具體內容之一。根據合同法理論、《合同法》的現行規定及司法實踐,我們可以把合同的效力主要分為合同有效、合同無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銷的四種效力類型,與此對應產生四種效力類型的合同,本文根據不同的效力狀況進行相應的具體研究。
二、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之所以要對合同的成立與生效作出前置式的討論,乃是因為其直接構成下文相關論述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筆者認為,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應為兩個性質不同的法律概念,盡管其二者具有較強的聯系,但是其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在合同法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因此有的學者據此認為我國《合同法》主張的是合同成立與生效的統一論(即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同時發生),而否認採用「分離論」(即合同的成立與生效不同)的理論。這些學者認為「分離論」存在三個主要缺陷,其一「是把合同自由交給了當事人,而把合同的依法與生效留給了國家去評價,當成合同的外部因素」,其二便是「誤導了當事人,它告訴當事人,只要堅持「合同自由」,合同即可成立,而合同是否依法和生效,則是國家的責任。」其三是「邏輯上錯誤,合同成立,意味著當事人應當依合同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但它又可能無效,又怎麼能約束當事人,讓當事人履行合同?」(3)筆者認為這種觀點的理由並不充分,首先,根據《合同法》第44條來看,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合同應當「依法」,其二便是指出了合同生效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則其生效的時間就是合同成立的時間。該條款盡管規定了大多數合同成立與生效時間的同一性,但並不表示合同成立與生效是完全統一的,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時也可適用。在現實中,很多合同都分為合同簽訂或成立的時間,而另定一個具體時間才讓合同生效,也得到了法律的承認和認可。《合同法》第45條、第46條就對此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同時,該條規定也強調了合同成立的「依法」性,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有可能生效。這樣會促使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必須「依法」,怎麼會誤導當事人呢?其次,該書作者對「分離論」的三個缺陷也都無法成立:第一,合同自由與合法並不矛盾,合同的成立本身就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而「生效」則體現出了法律對其認可和保護,這其中包含了法律對其訂立合同行為的法律評價。第二個觀點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只有「依法」才有可能「生效」,直接告訴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一定要「依法」,怎麼會「誤導當事人」?至於第三個觀點更是有誤,合同成立後未生效前,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不能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所以如果成立後未生效前根本就不必履行,也無法請求予以強制履行或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如果因違法而無效,相對方只能依據締約過失等責任請求法律予以保護。所以,無效合同以及合同成立後生效前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根本就無法約束當事人,哪來什麼「邏輯錯誤」呢?相反,該文作者在其隨後的論述中不僅列舉了「統一論」的例外情形,而且指出:「但即是規定了經批准、登記才能生效的合同,如果未經批准、登記,對該合同也不能都確認為無效,對於其中內容合法的合同,審判機關或仲裁機關應當盡量挽救確認其為未生效,讓當事人補辦登記,批准手續,補辦以後仍應確認為生效。」(4)等等。合同既然未成立,那麼讓當事人補辦登記、批准手續的依據何在?這才是真正的自相矛盾。因此筆者認為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應當是性質不同但又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而且《合同法》第45條、第46條等也規定了附條件和附期限合同才生效的情形,也證實了合同成立與生效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所以有的學者認為「合同成立的制度主要表現了當事人的意志,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而合同生效制度則體現了國家對合同關系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反映了國家對合同的干預」(5)是不無道理的。
至於合同成立的條件,一般認為應具備以下條件:1、訂約主體應為雙方或多方當事人;2、具備法律規定的要約與承諾這兩個階段或過程;3、對主要條款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有些情形還需要某種形式作為載體來進行表現)。此外,對於實踐性合同來說還應把實際交付物作為成立要件。(6)如果具備以上條件,合同就能成立。至於成立的合同是否有效,還得看其是否「依法」成立。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合同,都應有效。
2. 無權處分,效力待定是怎麼得來的
一般源情況下,對財產的處分權是屬於所有人的,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並且很可能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在特殊情況下的無權處分行為,法律出於鼓勵交易的考慮,規定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種處分行為所訂合同有效。
3. 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是待定還是有效為什麼書上說的是待定,但是有司法考試題給出的是有效比如甲在離婚
你好,現在是有效了,剛改的,好像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具體的不記得了,你問的問題也是有效,司法考真題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 司法解釋中具有特定情節是什麼意思
司法解釋中具有特定情節指的是:
在法律用語中,應當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謂應當,是法定的必須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違法,行為效力會受到影響,是與可以相對應的。所謂可以,是授權性的規定,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有權」。在法條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規則形式出現的,應當與可以實際上就是法理上的強制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在刑法與行政法上的應當與可以是最多的。其中又以刑法上的最為突出。刑法大篇幅的法條規定了應當如何,可以如何。分布在總則與分則中。如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簡而言之,就是說在未成年犯罪進行量刑時,首先要考慮的情節就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也就是必須先在法定量刑情節中考慮從輕發落。而聾盲啞的人,因為是身體上殘疾的,對其在量刑上進行適當的照顧,但是這個照顧要視具體情況和實際案件考慮的,因此規定了可以。也就是說不是一定要進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其刑罰的。其實法律這樣規定賦予了法官在量刑上自由裁量權,法官在量刑時,要考慮到具體案件的構成要件、社會危害程度、手段、目的、社會影響等等。因此,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應當怎麼樣,那麼法官在具體操作中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常識進行適當的判斷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決的。
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時效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第一條什麼意思啊
本條的意思分兩層意思:
一是當事人對相對人提出的債權請求權,如果存在時效問題,可以對其主張的債權以訴訟時效為由行使抗辨權。
二是對於應支付的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應兌會的國債、金融債券及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對於投資關系的出資及其它不適用於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這幾類債權不受時效限制,不能用時效限制為由進行抗辨,即使當事人以時效為由進行抗辨,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司法待定擴展閱讀:
特殊訴訟時效的主要特點包括:
1、適用范圍特定化,不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即特殊訴訟時效只在法律直接規定的情況下,適用於相應的民事法律關系。
2、特殊訴訟時效的適用效力優先於普通訴訟時效。凡是有特殊訴訟時效規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均要適用特殊訴訟時效,在沒有特殊訴訟時效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普通訴訟時效。
3、特殊訴訟時效期間不同於普通訴訟時效,並非統一的,而是針對具體民事活動的調整需要的,分別規定了不同的訴訟時效期間。大多數特殊訴訟時效的期間都短於普通訴訟時效,故傳統上又稱其為短期訴訟時效,也有少數的特殊訴訟時效的期間長於普通訴訟時效。
6. 司法考試 民法 請問現在無權處分的合同不再是效力待定了嗎現在效力待定的情況都有哪些啊
效力來待定合同的概念。效力待定的源合同,指合同已經成立,但因存在一定的瑕疵,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須經有權人的特定行為或者一定事實的發生才能確定合同效力(自始有效或者確定無效)的合同。主要有五類: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②因無權代理訂立(又不屬於表見代理)的合同。③因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有例外)。④未經債權人同意的免責的債務承擔合同。⑤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相對人知情的
7. 司法拍賣優先購買權待定是什麼意思
在司法拍賣中,最常出現優先購買權的是房地產承租人,如果出現優先購買權待定,可能是有承租人向法院提出優先購買權的申請,法院對該申請人的材料真實性尚在審核階段。
8. 法院指定的鑒定機構一般多久
法院指定傷殘鑒定,應該是指司法鑒定,那麼一般在受理之後三十天處理完畢。
依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十一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司法鑒定的委託。
第十二條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鑒定委託,應當要求委託人出具鑒定委託書,提供委託人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本通則所指鑒定材料包括檢材和鑒定資料。檢材是指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生物檢材和非生物檢材;鑒定資料是指存在於各種載體上與鑒定事項有關的記錄。
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擬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的名稱、委託鑒定的事項、鑒定事項的用途以及鑒定要求等內容。
委託鑒定事項屬於重新鑒定的,應當在委託書中註明。
第十三條
委託人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並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委託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
第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收到委託,應當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委託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委託,應當予以受理。
對提供的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委託人補充齊全的,可以受理。
第二十六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委託事項的鑒定。
鑒定事項涉及復雜、疑難、特殊的技術問題或者檢驗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間可以延長,延長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
司法鑒定機構與委託人對完成鑒定的時限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9. 司法考試。根據合同法51條,無權處分的效力待定。那麼無權處分中的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負擔行為有效
最新合同法51條如下: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與你說的不一致啊!
請完整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