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273

海商法273

發布時間: 2022-03-22 05:11:14

⑴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涉他性

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涉他性的法律研究
來源: 作者:陳晶瑩 時間:2008-04-17 點擊: 1667
摘要:本文對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涉他性,合同利益第三人的確定,利益第三人的權利,合同涉他性對合同當事人的影響,從法律角度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海上貨運合同; 第三方受益人; 合同涉他性

一、海上貨運合同的涉他性
本文所指的海上貨運合同涉他性系一定條件成就時合同對第三人的效力。前指「一定條件」包括(1) 合同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 (2) 債權人與第三人間有特殊關系、對第三人負有照顧保護等義務, 債務人在訂立合同時明知第三人與其債務履行有關聯且受債權人的照顧保護[1]。前者可追溯到英國1855 年《提單法》第一條的規定: 「提單上載明的每一收貨人,以及提單上每一被背書人,基於貨物的交付或通過提單的背書而受讓提單上所記載貨物的所有權的,應當像提單所包含的合同當時是與他本人簽訂的一樣獲得並擁有全部訴權,同時也應對有關貨物承擔相應的義務。」該規定在海上貨運立法實踐中首次確定了收貨人作為合同第三人享有的直接的合同權利,由於該規定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求合同上的權利義務的轉移應與所有權的轉移同步,使收貨人作為第三人的權利具有不確定性。之後的英國1992 年《海上貨物運輸法》和美國1936 年《波默林法》都不以所有權的取得為條件,而規定只要指示提單的合法持有人, 即有權根據運輸合同訴承運人。事實上前述英美法指的提單持有人即合同第三方利益人。後者則指在德國具有習慣法效力[2]的「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制度中合同對第三人生效的條件。德國法上的「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是指特定合同一經成立,不但在當事人間產生權利義務關系,而且債務人對於與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也負有照顧、保護等義務。債務人違反此項義務時應依合同法原則對上述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所受的損害負賠償責任。此處的特定合同既包括買賣合同、租賃合同,也包括運輸合同。

二、利益第三人的確定
1 第三方受益人
海上貨運合同在托運人和收貨人非同一人時屬為第三人利益合同,合同第三方受益人為收貨人。收貨人在1978 年《漢堡規則》中定義為「有權提取貨物的人」。中國《海商法》也援引了《漢堡規則》對收貨人的定義。
「有權提取貨物的人」在提單運輸下一般解釋為提單合法持有人。然而,提單具有流通性, 在流通過程中可能出現不止一個提單持有人,往往既有中間持有人,又有最終持有人。海運單運輸下的合同是否存在第三方受益人? 不同的立法對此問題的規定顯然是不盡一致的。1990 年的《國際海事委員會海運單統一規則》規定:「托運人不僅為其自身利益,同時作為收貨人的代理人,為收貨人的利益而訂立運輸合同,並向承運人保證,他具有此種許可權」。根據代理原理,該規則的規定使收貨人直接地成了合同當事人,故無第三方受益人可言。而大多數國家的立法則都從不同角度認定第三方受益人的地位,如英國1992 年《海上貨物運輸法》規定:「本法所稱海運單是指任何不是提單但是符合以下要求的單據: (1) 包括或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貨物收據,並且(2) 明確根據上述合同承運人應將貨物交付與誰。」這就說明英國法下的海運單表面上雖不可流通,卻能有效代表運輸合同,確定合同賦予第三人的權利。而享有合同權利的第三人仍應是收貨人,只不過這里的收貨人是合同指定的、或一定條件下托運人指示變更了的收貨人,其提貨不以持單為前提; 《美國1999 年海上貨物運輸法》草案第二條(a) (5) (A) (i) 規定:「運輸合同」是經海運或部分經海運部分以一種或多種其他運輸方式運輸的貨物運輸合同,包括提單(或類似單證) ,不論是否可轉讓,且不論其為印刷的還是電子的。該規定中的運輸合同包括可轉讓和不可轉讓的提單或類似單證,故可以認為海運單應屬該法中的運輸合同之一。而合同所指的「貨物運輸」在該法第二條(a) (8) 中指包括承運人接受貨物時起至承運人將貨物交付給有權接收貨物之人時為止的期間。說明承運人有義務將貨物交付給有權接收貨物的人,而有權接收貨物的人則應包括海運單下的收貨人,即海運單運輸下的合同第三方受益人。而中國在這個方面的立法規定並不明朗。中國《海商法》沒有明確海運單的性質,只是在該法第44 條規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作為合同憑證的提單或者其他運動單證中的條款,違反本章規定的,無效。」即海運單屬於證明海上貨運合同的「其他運輸單證」,應適用《海商法》的有關規定。更沒有象《海商法》第78 條規定提單項下收貨人與承運人的法律關系那樣明確海運單下收貨人的法律地位。當然,已有學者認為,海運單既已納入中國《海商法》「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一章的調整范圍,海運單關系人有權依法起訴承運人[3]。但這畢竟是學說,在適法上仍有不確定性。筆者認為,中國《海商法》有必要在《合同法》第64 條「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規定的基礎上,確認海運單運輸下合同的涉他性,使海運單下的收貨人直接取得請求債務人改造的權利。
2與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
當海上貨運合同的托運人與收貨人同為一人時,該合同便不具有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性質。這種運輸合同通常是在買賣合同採用FOB 價格條款條件下簽訂的。因此,FOB 下的賣方作為海上貨運合同的發貨人、第三人, 能否視為特定的第三人而得到合同的保護? 立法有無必要認定合同對這種特定第三人的效力? 根據德國判例與學說創立的「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制度,合同只對符合下列條件的特定第三人提供保護: (1) 第三人與債權人有特殊的利害關系,債權人對第三人承擔保護、照顧附隨義務; (2) 債務人在訂約時預知上述利害關系; (3) 債務人的履行與否關繫到第三人的切身利益。實踐中,FOB 條件下的賣方(海上貨物運輸的發貨人) 與合同的債權人(托運人及收貨人) 間存在著買賣合同關系,債權人對其負有給付義務和其他附隨義務;債務人(承運人) 在訂立海上貨運合同時一般對FOB 下的買賣雙方關系是知情的; 承運人若無單放貨,FOB 下的賣方將難以依約收款。因此,FOB 下的賣方應視為與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而得到合同的有效保護。鑒於FOB 下的賣方既不是運輸合同的締約人、又不是提單的關系人,立法應就合同對該特定第三人的保護效力予以承認,以使FOB 下的賣方對債務人享有訴權。而「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原理在此問題的應用是完全符合誠信原則、保證交易安全、保障債權實現(貨款收取權的實現) 的立法精神的。

三、利益第三人的權利
1利益第三人的權利內容
關於第三人利益合同下第三方受益人的權利,各國立法大多認為,第三人取得的是向合同債務人直接請求給付的權利。第三人的權利與合同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基本一致, 但第三人畢竟不是合同的當事人,兩者間仍有一定的區別,具體體現在: (1) 第三方受益人的權利內容完全取決於合同當事人的合意。第三人雖對是否接受合同賦予其的權利有決定權,但對自己所接受的權利的內容卻無決定權。(2) 合同賦予第三方利益人的權利既可是積極的請求權,如交付貨物請求權; 也可是消極的抗辯權,如喜瑪拉亞條款中承運人的代理人、雇傭人可與承運人一樣享有合同賦予的抗辯權。然而,第三方利益人卻不能象合同債權人那樣,享有撤銷合同、解除合同的權利。(3) 當債務人不向第三人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約定時,第三人是否有權像合同債權人一樣採取相應的救濟措施。質言之,債務人違約應否向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 由於我國《合同法》第64 條的規定過於簡略, 只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在實踐中易產生歧義。有觀點認為,在第三方受益人合同中,第三方只是作為接受債權的人而不是合同當事人,其接受債權基於第三人作為債權人的代理人接受或第三人作為受益人接受履行。債務人如果違約,也只能向原債權人而不是向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4]。據此理解, 《合同法》第64 條的規定並未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第三人也不能真正享有合同賦予他的權利,即有權利、無救濟。
而大多數《合同法》釋義書籍[5] ,尤其是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合同法》立法意見的全國人大法工委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均明確《合同法》第64 條是關於為第三人利
益合同的規定。認為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下, 債務應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而不是向債權人履行;不但債權人享有請求債務人向第三履行的權利,第三人亦有直接取得請求債務人履行的權利。債務人不向第三人履行合同或瑕疵履行的,第三人與債權人一樣有權請求債務人履行、賠償損失或者請求債務人承擔瑕疵履行責任[6]。本著立法者的初衷, 盡量地對第64 條作擴大解釋,使第三人的利益能夠得到合同的有效保護。因此,該條款的文義表述與立法者的意圖沒有很好契合, 合同的利他性不確定,對此問題有必要在將來的民法典中加以明確,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該第三人有權直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履行不符合約定時,第三人有權請求債務人履行或賠償損失。

在「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下,與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的權利雖然同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第三方受益人的權利一樣, 在一定程度上都獨立於合同債權人的利益, 構成合同債務人的一項專門的、獨立的義務。
但這種權利還是有其特殊之處的:即第三人不具有直接請求合同債務人履行合同的權利,而只能對債務人不履行或不依約履行對其所造成的損害要求賠償。在合同的履行不存在瑕疵的情況下,第三人實際上不享有任何權利。
2利益第三人的權利變更
當事人是否享有變更權主要取決於兩個條件: (1) 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的信
賴; (2) 第三人接受合同賦予他的權利的意思表示。英美法同時採用上述兩條件為判斷標准,而大陸法則主要採用第二個條件。但是, 在大陸法國家的司法實踐中,第三人對合同是否產生信賴的因素已引起了法官們的高度重視, 「一個德國法官往往會考慮第三人是否已因對賦予其利益的允諾的信賴而改變了其地位。如果第三人已經改變了其地位,應認為合同當事人已經失去了取消或變更第三人權利的權利。」[7]我國立法對此無明確規定, 學者們對此問題的看法基本與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269 條第2 款的規定相仿:「第三人對於前項契約,未表示享受其利益之意思前, 當事人得變更其契約或撤銷之。」在海上貨物運輸實踐中,若為提單運輸,第三方受益人(收貨人) 表示受領利益的形式常為出示提單接受貨物,故收貨人出示提單前當事人仍有變更權。然而,考慮「信賴」因素的話,當事人在債務人(承運人) 交付貨物前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即收貨人做好收受貨物准備的時間里將被剝奪變更權;如果是海運單運輸,收貨人受領的形式能否再以收貨人出示到貨通知和其身份證明為准呢? 筆者認為,海運單運輸合同當事人的變更權應有所限制,債權人(托運人) 在銀行憑海運單議付後即喪失變更權。
否則,第三方受益人(原收貨人) 要求債務人交付貨物的請求權將可能因債權人指示債務人變更收貨人而落空。第三方受益人通過銀行議付貨款說明其對合同賦予他的權利的充分信賴,當事人的變更權理應被剝奪。在「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下,由於合同債權人是合同的主要債權人,第三人只是附帶的債權人,其享有的是債務人履行有瑕疵時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而非要求債務人履行合同項下給付的請求權。所以,當事人可以自由協議變更或撤銷合同。

四、合同涉他性對合同當事人的影響
在「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下,第三人享有的是債務人履行有瑕疵時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該請求權原本產生的基礎應是債務人未依約改造而構成的對第三人債權的侵害責任,但有了「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制度,第三人便可以得到合同的有效保護,直接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無需以侵權為由起訴, 且當事人在合同項下的權利不受影響。而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涉他性則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當事人的權益。
1 債權人的權利
在海上貨運實踐中,CIF 條件下承運人出具清潔提單,收貨人憑單提貨時貨物有短損,直接向托運人索賠、拒付短損貨物貨款, 而未向承運人主張瑕疵履行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事情時有發生。上海保聯泰電子電器有限公司訴日本川崎汽船株式會社海上貨運合同糾紛一案[8]就是典型的範例。在該案中,法院認為收貨人已憑正本提單提貨,運輸合同的托運人已不是提單持有人,不能因收貨人拒付貨款而向承運人訴請賠償。筆者認為, 在承認海上貨運合同涉他性的前提下,由於第三人享有直接的請求權,一般債權人似無權為第三人所遭受的損失訴請損害賠償。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債權人在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下也有權請求債務人向第三人為給付, 故就其向第三人之給付,不能謂無利益。故因債務不履行,債權人受損害,而就其損害之可得發生之情事,債務人已知或可得而知者, 債權人對於債務人亦得請求損害賠償[9]。否則,如果因債權人對標的物已無所有者權益, 而第三人非合同當事人而判令兩者均無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將會使債權人得到不合理的利益。如在海上貨物運輸下,當提單失效時,債權人可能實際失去貨物的所有權或表面上失去貨物的所有權(根據約定賣方保留的貨權的情況下) ,無法根據提單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但是,運輸合同並不會因提單的失效而終止,運輸合同項下的權利仍應得到行使。由於債務人對第三人的不當履行,使債權人貨款收受難以實現或不能實現,且這些損害事實應該是債務人「已知或可得而知」 的。因此,債權人可以以債務人債務不履行或履行不當為由請求損害賠償,而這也正好與我國《合同法》第64 條的規定不謀而合。
2 債務人的權利
由於海上貨運合同的涉他性,債務人基於對債權人的抗辯亦可用以對抗第三人。除此之外,債務人的權利行使將因第三人以貨物交付請求權的同時使其承擔到付運費和卸貨港發生的費用。因此,當第三人不受領利益時,債務人處於怎樣的權利狀態? 實踐中, 第三人不受領或受領遲延時第三人應承擔不受領責任或受領遲延責任是毫無疑義的,我國《海商法》第86 條也同樣規定收貨人應承擔因不受領或受領遲延而產生的費用與風險。而債權人是否應對不受領或受領遲延負責,筆者認為在海上貨運合同履行中,當第三人依約受領給付時,合同即得清償,債權人在其與第三人的買賣合同中的義務也隨之完結;而當第三人不受領時,合同的第三人約款便失去了(原因關系[10] ) 的對價基礎,但基本合同仍然有效,只是債務人應將不受領的情況通知債權人,並協商解決的辦法,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債權人承擔。且債務人在第三人不受領的情況下,往往會通過行使留置權來實現其在合同項下的權利(運費或卸港發生的費用的請求權) 。由於第三人不受領,貨物的所有權就不發生轉移,作為貨物所有權和合同當事人的債權人就不可避免地承受起不受領的費用和風險。我國《海商法》第88 條的規定說明立法認可了第三人不受領時債務人就因此所受的損失和費用對債權人的賠償請求權。當然,債權人尚可通過買賣合同向第三人追償。
五、結 語
近年來,中國海商法學界對海上貨運立法的研究逐步從提單的法律效力研究轉移到提單與海上貨運合同的交叉研究,較好地理順了提單與海上貨運合同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關系。研究其中不乏一些難以解釋清楚或詮釋上較為牽強的問題,如收貨人或提單持有人的訴權依據;提單失效後托運人或提單持有人的權利等等。而這些問題無不涉及合同的涉他性。筆者因此引用合同法制度中的涉他合同理論和相關的海商立法對海上貨運合同的涉他性進行闡釋,並根據公平、合理、進步的立法思想、海上貨運合同的特點以及貨物流通交易的客觀要求對問題的解決提供些許思路,以期待對我國在此一領域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有所幫助。

此文曾發表於《社會科學》2002 年第9 期

--------------------------------------------------------------------------------

[1]肖厚國:《契約對第三人的保護效力之研究》,《河北法學》1995 年第6 期,第14 頁。 [2]轉引自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2 冊,第35 頁。 [3]趙德銘:《國際海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版,第336 頁。 [4]尹東年、郭瑜:《海上貨物運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264 頁。 [5]指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112~114 頁及江平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精解》,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年版,第54 頁等。 [6]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112~113 頁。 [7]Markesinis , Lorenz , Dannnemann , The 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VI) The Law of Contract and Restitution (3rded. ) ,P. 273. [8]見《上海海事法院案例例集》(內部資料) ,第27、28 頁。 [9]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第627 頁。 [10]此處原因關系指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下,債權人自己不受給付,而約使第三人取得權利的債權人與第三人的對價關系。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第632~633 頁。

⑵ 海商法第273條中旗艦國指什麼

海商法第273條: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你說的是船旗國吧
船舶懸掛某一國家的國旗即具有該國 國籍 ,這個國家即該船的船旗國

⑶ 國際私法問題

船舶碰撞造成的侵權行為一般適用侵權行為地法,不過如果是同一國籍,不論碰撞發生在何地,對損害賠償都適用船旗國法即俄羅斯法。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則適用法院所在地法。

⑷ 海商法如何解釋「碰撞」

1、海商法中提到:船舶碰撞,雖然實際上沒有同其他船舶發生接觸,但操縱不當或者船舶碰撞不遵守航行規章,致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員、貨物過著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也適用船舶碰撞的規定(我國《海商法》
第165條、170條)。船舶碰撞是海事侵權糾紛中最普遍、專業性最強、審理難度最大的一類案件。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毫無例外地對船舶碰撞問題專門做出規定,中國《海商法》第8章也是如此,但它們對船舶碰撞的定義卻不盡相同,有所謂傳統概念與新概念之分。
2、廣義的船舶碰撞概念的代表當首推《1910年統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規定船舶碰撞的國際公約》作出的定義,根據該公約第一條的規定,船舶碰撞的基本含義是指船舶之間在任何水域中發生實際接觸而造成一方或多方損害的海上事故。
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廣義船舶碰撞的構成要件就包括:
a、碰撞雙方均為船舶,船舶碰撞只能發生在船舶和船舶之間,按照《1910年碰撞公約》規定,構成船舶碰撞,必須有一方是海船,故此處所說的船舶指海船或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包括海船和海船、海船和內河船,且不論是在航或沉船。從這個意義上說,船舶碰撞排除了船舶和非船舶(如碼頭、防洪堤、燈船等)之間的碰撞。
b、船舶和船舶間發生實質性接觸,構成船舶碰撞,必須在船舶之間發生了實質性的或直接的觸碰,即兩船或多船的某個部位同時占據了同一空間而產生力學上的作用和反作用對抗的物理狀態,包括一船和作為他船組成部分的船舶屬具,否則就不能歸結為碰撞事故。
由此,間接碰撞或浪損就不屬於船舶碰撞的范疇。所謂間接碰撞,是指船舶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接觸,但卻導致了與直接碰撞相同的客觀效果。所謂浪損,則指一船雖然沒有直接觸碰他船,但由於其掀起波浪使另一船與其他船舶發生碰撞,並導致財產損害或人身傷亡。
c、碰撞可以發生在任何水域,凡發生在海上、與海相通的水域、不與海相通的內水水域,也不論是否允許公眾航行的水域,均屬船舶碰撞。
d、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確定碰撞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否則就失去了訴訟的基礎。

⑸ 公民甲通過保險代理人乙,為其6歲的兒子



2002-2008年司法考試商法歷年真題解析——單項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02年)
19.若原背書人在匯票上記載有「不得轉讓」字樣時,下列表述中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若持票人格此票據再行背書轉讓,該背書行為無效
B.在特定條件下,持票人可以將此票據再行背書轉讓
C.若持票人再行背書轉讓,原背書人對現持票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D.此票據只能背書記載「委託收款」字樣,不能背書記載「質押」字樣
答案:C
解析:依據《票據法》第34條的規定,背書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其後手再做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20.甲為自己投保一份人壽險,指定其妻為受益人。甲有一子4歲,甲母50歲且自己單獨生活。某日,甲因交通事故身亡。該份保險的保險金依法應如何處理?
A.應作為遺產由甲妻、甲子、甲母共同繼承
B.應作為遺產由甲妻一人繼承
C.應作為遺產由甲妻、甲子繼承
D.應全部支付給甲妻
答案:D
解析:《保險法》第22條第3款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在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責任范圍內事故發生後,保險人應當向受益人履行保險金的給付義務,只有在未指定受益人、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受益人喪失或者放棄受益權的情況下,才發生保險金的繼承問題。
(2003年)
13.住所地在長春的四海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一家分公司。該分公司以自己的名義與北京實達公司簽訂了一份房屋租賃合同,租賃實達公司的樓房一層,年租金為30萬元。現分公司因拖欠租金而與實達公司發生糾紛。下列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
A.房屋租賃合同有效,法律責任由合同的當事人獨立承擔
B.該分公司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又無四海公司的授權,租賃合同無效
C.合同有效,依該合同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四海公司承擔
D.合同有效,依該合同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四海公司及其分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答案:C
解析:法人分支機構是以法人財產設立的相對獨立活動的法人組成部分。我國公司法第13條第1款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故選C.
14.公民甲通過保險代理人乙為其5歲的兒子丙投保一份幼兒平安成長險,保險公司為丁。下列有關本事例的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該份保險合同中不得含有以丙的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條款
B.受益人請求丁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
C.當保險事故發生時,乙與丁對給付保險金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D.保險代理人乙只能是依法成立的公司,不能是個人
答案:B
解析:根據《保險法》第27條:「人壽保險以外的其他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二年不行使而消滅。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五年不行使而消滅。」第55條:「投保人不得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保險人也不得承保。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不受前款規定限制,但是死亡給付保險金額總和不得超過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限額。」第125條:「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並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第128條:「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人的授權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承擔責任。保險代理人為保險人代為辦理保險業務,有超越代理許可權行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並已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人應當承擔保險責任;但是保險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權的保險代理人的責任。」
15.張某向李某背書轉讓面額為10萬元的匯票作為購買房屋的價金,李某接受匯票後背書轉讓給第三人。如果張某與李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被合意解除,則張某可以行使下列哪一權利?
A.請求李某返還匯票
B.請求李某返還10萬元現金
C.請求從李某處受讓匯票的第三人返還匯票
D.請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據上的款項
答案:B
解析:票據是無因證券。票據上的法律關系是一種單純的金錢支付關系,權利人享有票據權利只以持有符合票據法規定的有效票據為必要。至於票據賴以發生的原因,在所不問。即使原因關系無效或有瑕疵,均不影響票據的效力。張某可依民法上的不當得利請求李某返還價金。故A、C、D項是不正確的。
16.某合夥組織起字型大小為「興達商行」,其中甲出資60%,乙、丙各出資20%,甲被推舉為負責人。在與興達商行的債務人丁的一場訴訟中,甲未與乙、丙商量而放棄興達商行對丁的債權5萬元,乙、丙知道後表示反對。甲放棄債權的行為的效力應如何認定?
A.是有效行為
B.是無效行為
C.是可撤銷行為
D.是效力未定行為
答案:A
解析: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對外代表合夥組織,其執行合夥事務所產生的收益歸全體合夥人,所產生的虧損或者民事責任,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故選A.
17.乙公司在與甲公司交易中獲金額為300萬元的匯票一張,付款人為丙公司。乙公司請求承兌時,丙公司在匯票上簽註:「承兌。甲公司款到後支付。」下列關於丙公司付款責任的表述哪個是正確的?
A.丙公司已經承兌,應承擔付款責任
B.應視為丙公司拒絕承兌,丙公司不承擔付款責任
C.甲公司給丙公司付款後,丙公司才承擔付款責任
D.按甲公司給丙公司付款的多少確定丙公司應承擔的付款責任
答案:B
解析:根據《票據法》第43條規定,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故選B.
18.陳某將自己的轎車投保於保險公司。一日,其車被房東之子(未成年)損壞,花去修理費1500元。陳遂與房東達成協議:房東免收陳某2個月房租1300元,陳不再要求房東賠償修車費。後陳某將該次事故報保險公司要求索賠。在此情形下,以下哪一個判斷是正確的?
A.保險公司應賠償1500元
B.保險公司應賠償200元
C.保險公司應賠償1300元
D.保險公司不再承擔賠償責任
答案:D
解析:根據《保險法》第46條:「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的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後,被保險人未經保險人同意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的,該行為無效。由於被保險人的過錯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可以相應扣減保險賠償金。」故選D.
19.下列所作的各種關於公司的分類,哪一種是以公司的信用基礎為標準的分類?
A.總公司與分公司
B.母公司與子公司
C.人合公司與資合公司
D.封閉式公司與開放式公司
答案:C
解析:A、B項是以公司之間的關系為標准分類。D項是以股份轉讓方式為標准分類。C項符合題意。
20.某外國公司在向我國政府申請設立外資企業時,存在以下情況,請問其中哪一項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定?
A.該外資企業由申請人獨家出資設立
B.申請人要求將該外資企業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
C.申請人聲明該外資企業將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但其產品僅有40%出口
D.申請人聲明該外資企業的各項保險將向中國境外的保險公司投保
答案:D
解析:外資企業的全部資本是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外國投資者可以是公司、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一般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投資者對企業的責任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外資企業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故A、B項正確。設立外資企業,必須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鼓勵舉辦產品出口或者技術先進外資企業。但沒有具體的比例要求,故C正確。D依《外資企業法》第16條規定,外資企業的各項保險應當向中國境內的保險公司投保。故D錯誤,選D.
(2004年)
22.某外商向律師咨詢:「在中國已經參加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中,哪項國際公約的保護范圍最廣、保護水平最高、保護力度最大、制約力最強?」該律師的下列回答哪一個是正確的?
A.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
B.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C.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D.伯爾尼公約
答案:C
解析:我國參加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主要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其中,世界貿易組織中的TRIPS協定被認為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國際公約,對我國國內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
23.甲企業與乙企業簽訂買賣合同,約定乙企業應於8月30日前交貨,貨到7日內甲企業付款。同年8月10日,甲企業被法院依法宣告破產。對該合同的處理,下列選項哪一個是正確的?
A.由清算組決定解除還是繼續履行
B.由甲企業自主決定解除還是繼續履行
C.由債權人會議決定解除還是繼續履行
D.不得繼續履行
答案:A【按照現在法律規定,本題無答案】
解析:《破產法》第18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並通知對方當事人。管理人自破產申請受理之日起二個月內未通知對方當事人,或者自收到對方當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未答復的,視為解除合同。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是,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由此,對破產人在破產宣告前訂立但是未履行或者未履行完畢的合同,管理人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而清算組、甲企業本身、債權人會議都無權決定,故本題無正確答案。
24.甲公司於2004年4月6日簽發一張匯票給乙公司,到期日為2004年7月6日。乙公司於2004年5月6日向付款人提示承兌,被拒絕。乙公司遂將該匯票背書轉讓給丙公司。乙公司在此匯票上的背書屬於什麼性質?
A.回頭背書
B.限制背書
C.期後背書
D.附條件背書
答案:C
解析:期後背書是指在票據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者超過付款提示期限時所為的背書。根據《票據法》第36條的規定,期後背書應當屬於無效背書,不能發生一般背書的效力,而只具有通常的債權轉讓的效力。但期後背書的背書人仍須承擔票據責任。
25.李某為其子投保了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期限5年,保費已一次繳清。兩年後其子因搶劫罪被判處死刑並已執行。李某要求保險公司履行賠付義務。對此,保險公司應如何處理?
A.依照合同規定給付保險金
B.根據李某已付保費,按照保單的現金價值予以退還
C.可以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返還保險費
D.可以解除合同,但應全額返還保險費
答案:B
解析:《保險法》第67條規定,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導致其自身傷殘或者死亡。但投保人已交足2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
26.懸掛不同國旗的甲、乙兩船在公海相撞後,先後駛入我國港口,並在我國海事法院提起索賠訴訟。根據我國《海商法》,我國法院審理該案應適用什麼法律?
A.甲船先到達港口,應適用甲船船旗國法律
B.乙船是被告,應適用乙船船旗國法律
C.應適用我國法律
D.應適用有關船舶碰撞的國際公約
答案:C
解析:《海商法》第273條規定,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27.某外商獨資企業經S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現該企業欲以其廠房作抵押,向某銀行貸款1000萬元。該企業之抵押行為符合下列哪一選項才有效?
A.須經注冊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批准
B.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C.須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批准
D.須經S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答案:D
解析:《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23條規定,外資企業將其財產或者權益對外抵押、轉讓,須經審批機關批准,並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28.中國甲公司與日本乙公司擬共同設立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在擬訂的下列合同條款中,哪一條是違法的?
A.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用美元表示
B.中方用以出資的土地使用權,其作價在合營期間不得調整
C.合營企業編制的財務與會計報告以美元為計算和表示單位
D.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的增加或減少的決議須經董事會一致通過
答案:C
解析:《中外合資企業法實施條例》第18條第2款規定,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一般應當以人民幣表示,也可以用合營各方約定的外幣表示。第48條第2款規定,場地使用費作為中國合營者投資的,在該合同期限內不得調整。第75條第2款規定,以外國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的合營企業,其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第33條第1款規定,下列事項由出席董事會會議的董事一致通過方可作出決議:(一)合營企業章程的修改;(二)合營企業的中止、解散;(三)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的增加、減少;(四)合營企業的合並、分立。
29.萬某因出國留學將自己的獨資企業委託陳某管理,並授權陳某在5萬元以內的開支和50萬元以內的交易可自行決定。設若第三人對此授權不知情,則陳某受託期間實施的下列哪一行為為我國法律所禁止或無效?
A.未經萬某同意與某公司簽訂交易額為100萬元的合同
B.未經萬某同意將自己的房屋以1萬元出售給本企業
C.未經萬某同意向某電視台支付廣告費8萬元
D.未經萬某同意聘用其妻為企業銷售主管
答案:B
解析: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20條的規定,投資人委託或者聘用的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的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未經投資人同意,同本企業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30.甲、乙、丙合夥經營汽車運輸業務。因生意好,甲想讓其弟丁參加合夥,乙同意,但丙反對。甲以多數人同意為由安排丁參與經營。後合夥經營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5萬元損失。四人為該5萬元損失分擔問題訴至法院。本案應如何處理?
A.由甲、乙、丁分擔5萬元
B.由甲、乙、丙、丁分擔5萬元
C.由甲、乙、丙分擔5萬元
D.由甲、乙、丙承擔大部分,丁承擔小部分
答案:C
解析:《合夥企業法》第44條第1款規定,入伙應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須經全體合夥人的同意,本題中丙反對,故丁不是合夥人,不分擔合夥企業的損失。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35.我國"協航"號輪與甲國"瑟皇"號輪在乙國領海發生碰撞。"協航"號輪返回中國後,"

應該是c,但是b好像也對,當年的答案就是c,但現在有的資料書說是b,根據《涉外》第十條,《海商法》第273條。

⑺ 關於船舶碰撞的法律問題

是對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三條
「船舶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

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⑻ 一道國際法問題

第二百七十三條 船舶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
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由此得知,在中國領海發生碰撞,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
因為兩船沒有共同船籍,而均懸掛的是巴拿馬國旗,這是共同船旗。

⑼ 對於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我國是如何規定的

以下是我國對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1.侵權行為地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首先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海商法第273條關於船舶碰撞的法律適用和民用航空法第189條第1款關於民用航空器對地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都規定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卜述意見第187條還解釋道: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
2.當事人共同屬人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規定: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3.雙重可訴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這條規定對在中國領域外發生的侵權行為採用了「雙重可訴原則」。
4.法院地法原則
盡管民法通則沒有規定法院地法原則,但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對該原則作了規定。海商法第273條第2款規定: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第275條規定:海事賠償責任的限制,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民用航空法第189條第2款也規定:民用航空器在公海上空對水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5.船旗國法原則
海商法第273條第3款規定: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船舶碰撞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
這一規定確立了獨立的船旗國法原則,它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熱點內容
法院現場直播 發布:2025-01-25 03:35:15 瀏覽:953
按摩受傷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5 02:45:11 瀏覽:582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