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131條

民法131條

發布時間: 2022-03-22 18:56:36

㈠ 第131條有情形之是什麼

民法通則》第131條(以下簡稱131條)規定,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該條規定的是在受害人存有過錯的情形下,侵害人民事責任的承擔問題。在理論界,或被稱為共同過失、混合過錯原則,或被稱為過失相抵、比較過失、受害人過失等原則。伴隨著稱謂上的不同,對該條的含義、理解與適用也產生很大分歧。筆者試從審判實踐的角度就該條相關問題作以探討,以期共同研究提高。

㈡ 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 關於《民通意見》131條的理解求解答!!

首先,應明確「孳息」的概念:孳息是民法中的一個法律概念,它指由原物所產生的額外回收益。根據民答法,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1、天然孳息,指依物的本性天然而生長,不需要人力作用就能獲得的孳息,如天然牧草等。2、法定孳息,指物因某種法律關系所產生的收益,如租金、利息等。
其次,「其他利益」的內涵,很明顯是行為人利用不當得利而獲得的孳息以外的利益,例如:利用不當得利進行商業投資、購買彩票等獲得的額外收入,是有別於法定孳息的利益。
對於不當得利的孳息部分,不論是天然孳息還是法定孳息均應返還所有權人;對於「其他利益」部分,則應在扣除勞務管理費的前提下收繳國有。勞務管理費,顧名思義,是指對不當得利的財產進行管理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㈢ 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

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對於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個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護,現在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是有時候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是在法律中不允許的,因為自己的利益不能建立在別人損失利益上,那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二、不當得利的特徵
具體特徵根據有三:

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於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於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准;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准。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並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隻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根據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當事人應將財物返還給受害人。實踐中,許多人在取得不當利益時自身對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並不了解,無論是否知曉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當事人都應將其返還受損失者。如果不當利益已不存在,應將原物作價償還。
利益的趨勢讓很多無視法律的存在,在謀取利益的同時損害到他人的利益,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不當得利,在民法總則中有明確的說明,將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提醒大家要遵紀守法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延伸閱讀: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麼?
民法總則全文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麼權利?

㈣ 不當得利除了<民法通則>第92條外 還有沒有其他法律依據

您好,還有,《民通意見》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版生的孳息。利用不權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其他的實質性內容就沒有了,其實不當得利博大精深,我國就這兩個條文很無奈。
希望對你有用!

㈤ 法律上某日前包括當天么有無相關法律條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四條 【期間的計算】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第一百五十五條 【與期間計算有關的術語】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5)民法131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五十四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第一百五十五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31條最新內容

2013.1.1.起修正後施行的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內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容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㈦ 民事訴訟法131條的具體條文

第一百三十一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㈧ 連帶違憲責任具體解釋

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之間有連帶關系。

2005 年6月10日上午,8歲兒童王某與同村年齡相近的幾個兒童李某、張某、杜某在村外一廢棄的土窯內玩打土仗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王某被一土塊砸傷右眼。雙方即停止游戲,王某被送往醫院治療。經法醫鑒定中心法醫學鑒定王某傷殘等級為七級。因無法認定砸傷王某的土塊系兒童李某、張某、杜某中的何人投擲,王某的父母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參與打土仗游戲的其他三名兒童的法定代理人支付賠償費用共計106509.70元。
[審判]
法院經審理判決:(1)背包李某、張某、杜某的法定代理人連帶賠償原告王某損失30452.40元,每個人承擔10150.80元。(2)原告王某的法定代理人自行承擔損失10150.80元。
[點評]
本案涉及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及其法律責任承擔的問題。共同危險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實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危險行為,並造成了實際損害,但不能判明損害是由何人造成的侵權行為。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除需具備主體的復數性以及損害結果的同一性外,還須具備以下要件:(1)共同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均具有共同的危險性質。共同危險行為在客觀上要有危及他人財產和侵害他人人身的現實可能。本案中,原告與被告共同參與的打土仗游戲本身即具有侵害他人人身的現實可能性。(2)實際侵害行為人不明。共同危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後果,不是全體行為人的共同行為所致,而是其中的某一個或部分人的個別行為所致,但是卻無法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本案中,砸中王某眼睛的是一土塊,由此可知投擲該土塊的只可能是三位被告中的一位。但由於事發時窯洞很黑,根本看不清人,王某究竟被誰砸傷卻無法確定。(3)共同危險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關聯性。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域、對同一對象實施的,它與損害事實之間有著某種可能的因果關系。本案中,三被告投擲土塊的危險行為均有造成王某被砸傷的損害結果的可能性。根據上述分析,三被告的行為構成了共同危險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的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及我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法院判決被告李某、張某、杜某的法定代理人連帶賠償原告的損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又由於本案原告王某亦參與了具有危險性的游戲,其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與三被告同等程度的過錯。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法院判決原告王某的法定代理人自行承擔部分損失是合法恰當的。

㈨ 民法中錯誤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民法中的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與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不同,對一般侵權行為而言,過錯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前提。

1、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與過失。

(1)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發生。

(2)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雖已預見,但因過於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後果。過失根據法律對行為人要求的注意程度不同又分為一般過失與重大過失。

A.一般過失,是指行為人欠缺善良管理人或者與處理自己事務同樣的注意義務。

B.重大過失,是指行為人顯然欠缺普通人的注意義務。

2、過錯除了一個人的過錯以外,還有共同過錯、與有過失等情形。

(1)共同過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基於共同的故意或過失致他人損害,故共同過錯只是存在共同侵權行為中。由於我國的共同侵權行為理論發生了變化,因此共同過錯不再是共同侵權的必要條件,因此共同侵權行為可以在沒有共同過錯的情形下發生。(參見《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3條第1款的規定)

(2)與有過失,是指對於損害的發生,受害人存在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對於與有過失的規定相對較為簡單,《人身賠償司法解釋》第2條就與有過失作了詳細規定,該條可以分解為以下內容:

A.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B.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C.適用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三款(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的特殊侵權)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因此,在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的特殊侵權行為中,如果受害人只是一般過失,不減輕加害人的責任。

與有過失,既可以發生在單獨侵權中,也可以發生在共同侵權中。而在共同過錯中,有過錯的僅是加害人一方,在與有過失中則是強調受害人有過錯。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
替身的道德 發布:2025-01-24 22:55:16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