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異罰
1. 刑法中的有罪必罰原則
就是犯罪就要受到處罰的意思
2. 古代刑罰大全
中國古代刑罰的分類在不同的時代有所不同,具體分類如下:
1、原始社會:舜禹統治的時期確認不少有關處罰的習慣。《尚書·舜典》載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 欽哉!惟刑之恤哉。」
《尚書·呂刑》對原始社會末期的處罰方式作了這樣的說明:「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淮作王虐之刑曰法」,「爰始淫為劓、刵、諑、黥」。又據《後漢書·刑法志》說:「(禹)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2、夏代:逐步確立了墨、劓、剕、宮、大辟的五刑制度。
3、商代:刑法嚴酷。盤庚規定「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死刑除去斬刑外,還有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殺手段。
4、西周: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罰,以及贖刑、流刑等制度作為五刑的補充,這一時期為奴隸制刑罰的成熟階段。
5、春秋戰國時期:仍然以五刑為主,殘酷性並沒有改變、商鞅被處死時,即用車裂之刑,這一時期為奴隸制刑罰向封建制刑罰過渡的階段。
6、秦:刑罰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有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經濟、株連八大類。其中前五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三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秦法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有明顯的過渡的特徵。
7、漢代:對刑罰進行了改革,漢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肉刑,著手改革刑制。漢景帝又兩次下詔減少笞數,改革之後,除死刑以外,還有笞刑,而宮刑未改。至此,兩漢肉刑有宮和斬右趾。
關於徒刑,漢初沿用秦制。但是漢代已經有了明確的刑期。此外,兩漢還沿用秦代及以前的罰金、徙邊等刑罰。另外有禁錮刑,是漢為禁止官史結黨,對有朋黨行為的官吏及其親屬,實行終身禁為官的政策。
3. 秦律同罪異罰原則具體指什麼
1、先來說什麼是同罪異罰原則:所謂同罪異罰就是指一項等級特權原則,是指不同身份等級的人犯同樣的罪行,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適用的處罰結果有別。
2、同罪異罰的兩種典型表現:
第一,上請制度,也叫「有罪先請」,是指一定范圍內的官僚、貴族及其子孫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機關處理,而應先奏請皇帝裁決的制度。一般來說,經過上請,都可得到減刑或者免刑。這種制度是儒家思想中,「尊尊」原則的要求,也是「刑不上大夫」原則的具體體現。
第二,准五服以治罪,也就是規定凡親屬之間的犯罪,均根據服制的輕重判斷是否構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輕重,其實質是「同罪異罰」原則在家族范圍內的體現。
3、秦律中的同罪異罰問題。
其實我們都知道秦國以及秦朝都是法家思想主導的,而法家思想提倡法的普遍性、法定性和強制性,不同於儒家的禮制(本質是就是等級、尊卑有別的制度),然而古代封建王朝始終難以避免要區分身份和地位,所以依然存在同罪異罰的現象。這種同罪異罰制度為漢朝、魏晉南北朝所繼承和發展。
秦律中的同罪異罰可能也體現在關於量刑的制度上。因為刑法的兩大問題是定罪和量刑。同罪不同罰其實就是也要考慮具體案情的不同來確定刑罰,比如都是故意殺人罪,有的人是出於蓄意謀殺而且情節惡劣而有的人是出於防衛過當導致他人死亡,都成立故意殺人罪,但是刑罰肯定是不同的,前者可能要判死刑或者坐穿牢底,後者可能就是四五年有期徒刑的樣子。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你理解同罪異罰原則。
4. 外國最殘忍的刑法
最討厭的就是你們這種復制一大堆的人~~人家問的是外國最殘忍的刑法~~~~`~我覺得是鐵處女~
致命的擁抱:鐵處女(Iron Maiden)
翻開拷問史,在眾多關於拷問器具的記載當中,以人體形狀為模型製作的器具最多。這種器具往往都有左右對開的兩扇門,門裡面裝置有尖銳的釘子,一關上門,裡面的人就會體會到鐵釘刺穿身體的疼痛。在這類刑具中最為有名、而且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國的「紐倫堡鐵處女」。
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怪異的處刑工具竟然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一名公元前二零五年至一九四年,統治斯巴達的暴君那比斯(Nabis)。他經常會說:「如果我無法說服你,或許我美麗的愛琵加(Apega)可以。」然後,這個倒霉的傢伙就會被領到一個以暴君美麗妻子為外型的雕像面前,雕像的雙臂上有尖利的刀刃,受刑者就會在這致命的擁抱中被殺死。
接著,西班牙人為了拷問那些不願意改信天主教的異教徒,也研發出了類似的工具來。這具雕像通常是由僧侶所雕刻,外面會披上薄紗,手中則拿著象徵信仰的旗幟,外型則是代表著聖母瑪麗亞。由於大多數的拷問室都在地窖中,受刑的異教徒必須走過一段長長的陰森、黑暗、潮濕的走廊之後,才會看到這個恐怖的刑具。行刑者會大聲的念誦一段句子,其意為即使你是異教徒,聖母依舊願意擁抱你。然後,裝有尖刺的雙臂同樣會收攏,讓受刑人的上身被刺穿。在這樣的狀況下,行刑人會繼續審問犯人,要求他認罪,否則就會繼續收攏雕像的手臂。
起初這種刑具只用來懲罰叛教或是污辱聖人的犯人,但稍後它也被用來當作處罰叛國和圖謀不軌的刑罰。在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德國紐倫堡的鐵處女了!至今大部分的鐵處女外型都是仿造這台原型機所創造的,唯一可惜的是在同盟國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戰轟炸德國時將它毀掉了,因此目前並沒有保留下來。德國人的手藝果然是最精巧,整個刑具可說是當時工藝的結晶!
由於史書中對該種裝置的使用情況記載得不是很多,所以很難判斷這種刑具的存在是傳說還是事實。因為關於拷問的史料文獻都是以19世紀的研究為基礎,而當時的研究受浪漫主義思想和民間傳聞的影響較深。而有關「鐵處女」使用的記載很少,從1515年8月15日第一次使用該裝置起,只有幾十年的時間。當天,法官把受刑者關入「鐵處女」中,門只是「稍稍」地關了一下:「釘子尖銳的前端慢慢刺入了那男子的身體,先是手腕,然後是腳等其它幾個地方,接著是小腹、胸、膀胱和局部肌肉,接下來是眼睛、肩膀和臀部。看上去雖然很疼,但還不至於立刻要了犯人的命。這期間那男子不停地發出凄慘的叫聲,顯然他非常痛苦,就這樣連續哀號了兩天他才死去。」根據這篇文章的記載,恐怕當時的「鐵處女」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而且鐵釘還是可以活動的,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執行人故意把這些地方的鐵釘稍稍向外拔了一點,這樣可以延長受刑人的痛苦。
18世紀後,紐倫堡逐漸取消了審訊時實行拷問制度的習慣,在1784年出版的旅遊指南中,明確記載有「『鐵處女』這一可憎的、令人戰栗的拷問器具,成為了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的古董」的字樣。雖然該書把時代弄錯了將近400年(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比中世紀還要久遠),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時的「鐵處女」已經成為博物館中的收藏品了。
鐵處女的外表像個人型棺材,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可活動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執行人故意把這些地方的鐵釘稍稍向外拔了一點,這樣可以延長受刑人的痛苦。該刑具有四個基本特徵,這四個基本特徵也充分顯示了其非人道的特點。
一,若從小孔向裡面釘入長釘會把受刑者的身體打通。為了增加受刑者的痛苦,還特地避開了受刑者的致命要害。由於該刑具是垂直放立的,因而受刑者在桶棺內完全是被鐵釘懸掛起來的。
二,桶棺內的空間極其狹窄,這會不斷地帶給受刑者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三,這種刑具雖然四面也有對開的門,但即使把所有的門都打開,受刑者也跑不掉。
四,該刑具的桶壁做得很厚,不開門的話在外面是聽不到受刑者的呻吟聲和慘叫聲的。而且假如中途把門打開,再關上時,鐵針還會刺入受刑者身上同樣的傷口之中,因此根本不要奢望能夠減輕臨死前的痛苦。
如果只有這樣,德國其實也不配被稱作世界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在經過剛剛的一番折騰之後,很顯然鐵處女內部已經一片狼藉,要把屍體處理掉就成了很惡心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德國人在鐵處女底下安置了一整條垂直的地道,行刑者只需啟動機關,打開暗門,屍體就會直直落下。在地道的盡頭則是一連串轉動的刀刃,結合上屍體從高處落下的沖擊和銳利的刀刃,這倒霉傢伙的屍體就會被切成碎片,正好落入紐倫堡中的培革尼茲河,最後流入萊茵河中。行刑者最後只需要把血水沖入隧道中就可以保持乾爽清潔。
取自http://ke..com/view/874666.html?wtp=tt
5. 刑法處罰與刑罰處罰有區別嗎
刑法處罰與刑罰處罰是有區別的。
刑法處罰是指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是一個大的概念。
刑罰處罰是指對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如何定罪量刑,是一個具體的概念。
6. 醉駕的刑事處罰有哪些
從《刑法修正案九》和《刑法》中的規定來看,醉酒駕駛機動車上路的一般會認定為危險駕駛罪,按照規定,此時對駕駛人員處拘役並處罰金。而要是醉駕情況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話,則可以不予定罪處罰。此時雖然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卻還要承擔交通行政責任。
一、醉駕的刑事處罰是怎樣的
據《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條、《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也就是說,如果達到醉酒程度,就是刑事犯罪,構成危險駕駛罪,要追究刑事責任。一般判處1-6個月以內的拘役。
二、醉駕一定會判刑嗎?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其中駕駛車輛人員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才是屬於醉酒駕駛。
所以只要血液中酒精含量達到了規定的數值,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就構成了危險駕駛罪,這樣一般是會被判處一至兩個月內的拘役。
但是在2017年5月1日起試行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試行)》第一條中第三款對於最新醉駕的規定,如果醉酒駕駛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處罰;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屬於顯著輕微情形的只有6種,分別是挪動車位、救治病人、在車上睡覺休息、隔時醉駕、車子尚未駛出以及被醉駕追尾。主要涉及其六種情形才不會被判刑。
其實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對於法律的相關知識是比較欠缺的,所以就會有很多人並不清楚我國對於醉駕的具體規定,也甚至會有人把我國對於酒駕的處罰誤認為是對於醉駕的處罰。其不然醉駕和酒駕是不一樣的,兩者不僅在標准、處罰上等有所不同。其醉駕駕駛的危害性遠遠大於了飲酒駕駛的危害。
關於醉駕,一開始我國規定只要實施了這樣的行為,那麼就按照危險駕駛罪來定罪處罰。但是在之後出台的相關司法解釋中規定,對於那種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予定罪處罰。而要是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7. 刑法與刑罰的異同
您好!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的總稱。具體說來,就是版掌握國權家政權的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根據本階級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對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的總和。
刑罰,是指刑法規定的有國家審判機關依法懲罰犯罪分子的最嚴厲的法律制裁方法。
刑罰以某種刑罰方法是只能單獨適用還是既可以單獨適用還是附加適用為標准,刑罰方法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的。
希望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