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三木刑法圖片

三木刑法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23 17:13:02

『壹』 三木五刑是什麼意思

三木指的是古刑具,枷在犯人頸、手、足三處
因為是木製的 所以稱為三木.而只有重犯(如叛逆.劇盜.殺人等)才會戴此重刑刑具,一般的輕犯(好比如今違反治安法的)只會選擇其一,所以三木借指重刑

五刑指的是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yi)刑-割鼻子,剕(fei)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五刑是由五行相剋而產生的。「火能變金色,故墨以變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節;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宮以斷其淫;水能滅火,故大辟以絕其生命。」(《逸周書逸文》)
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開皇律》中作為刑罰體系得以體現,隨後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議))進一步完善,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
以上幾種主刑都是針對男性犯人而言的,對於女性犯人,五刑則是指:
刑舂,拶刑,杖刑,賜死,宮刑

唐代和現代又有了新的五刑,不過內容和過去有所不同了。

『貳』 三木、晨光、得利的轉筆刀哪個牌子好

得力的好!得力牌子老,專做辦公用品的。晨光是做文具的,筆啊,筆芯相當贊的~所以,買得力的!

『叄』 求三木真一郎的大圖圖片!!!

http://sjyz.sj.e.sh.cn/stu2005/0214/16_808_22%5B1%5D.jpg

『肆』 三木圖片社

線路1: 從國泰商場出發,乘坐順義16路(順義汽車站-車管所),在泗上古城換乘975路(東直門外-香堂),在望京花園西區換乘944路上行(奶子房-菜戶營橋西),抵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約51.76公里
線路2: 從順義西單商場出發,乘坐945路(順義南彩汽車站-沙河),在大柳樹環島西(昌平)換乘643路區間(地鐵天通苑北站(東三旗)-朝鳳庵村),在地鐵天通苑北站(東三旗)換乘522路上行(地鐵天通苑北站(東三旗)-白坊),在東三旗南站換乘836路下行(北亞花園-寶隆公寓小區),抵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約59.95公里
線路3: 從順義西單商場出發,乘坐945路(順義南彩汽車站-沙河),在大柳樹環島西(昌平)換乘643路區間(地鐵天通苑北站(東三旗)-朝鳳庵村),在平西府換乘836路下行(北亞花園-寶隆公寓小區),抵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約59.8公里
線路4: 從順義西單商場出發,乘坐945路(順義南彩汽車站-沙河),在大柳樹環島西(昌平)換乘643路下行(九龍游樂園-安定門),在朝陽北苑換乘836路下行(北亞花園-寶隆公寓小區),抵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約59.64公里

『伍』 三木字,,

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能打出萬國碼6版所有漢字。其中由三個【木】字構成的漢字除【森】之外,尚有【𣓏】。後者是萬國碼6版超大字元集漢字,電腦需安裝萬國碼6版字型檔才能顯示。這里製成圖片如下:

『陸』 刑具有什麼

歷代法定刑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枷 帶於頸項的木製刑具。秦、漢時把帶在頸項的與帶在手、足的統稱「械」或「三木」,無專稱。晉代始稱「枷」。北魏規定大枷僅使用於「大逆、外叛」等重罪,其規格是:「長一丈三尺,喉下長一丈,通頰木各方五寸」(《魏書·刑罰志》)。北齊時一般徒刑犯若不鎖即帶枷。北周時死、流、徒刑均帶枷。隋、唐對枷的規格均有規定。唐代「盤枷」「長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頰長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闊一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徑頭三寸以上,四寸以下」(《唐六典》)。據《舊唐書·刑法志》載,酷吏周興、來俊臣等人為了迫害無辜,曾於法外另制大枷十號,名曰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求破家。宋代,枷分二十五斤、二十斤、十五斤三等。明代法律規定:枷「長五尺五寸,頭闊一尺五寸,以干木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明律·獄具圖》)。清初,凡「竊盜」、「犯奸」、「賭博」、「逃軍、逃流」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均可酌量加枷。康熙八年(1669)改為「囚禁人犯,止用細鏈(鐵索),不用長枷」。枷僅作為「枷號」刑具。即旗人犯軍、流、徒罪,免於發遣服勞役,只帶枷數十日即釋放。枷的重量,初期定為重枷七十斤,輕枷六十斤。乾隆五年(1740)改定,「應枷入犯俱重二十五斤,然例尚有用百斤重枷者。嘉慶以降,重枷斷用三十五斤」(《清史稿·刑法志》)。
杻 亦名杽械,束縛犯人手的刑具,類似後世的手銬。周、秦至漢稱「梏」,與束縛足的刑具「桎」合稱「桎梏」。據《隋書·刑法志》記載,南北朝時期,梁律對杻的規格已有規定。後來唐、明、清律也有規定。如《明律·獄具圖》載:「杻長一尺六寸,厚一寸,以干木為之。男子犯死罪者用杻;犯流罪以下,及婦人犯死罪者不用」。
鎖 亦作鏁,即鐵索、鐵鏈,是拘禁罪犯的刑具。據《漢書·西域傳》、《王莽傳》載,西漢已用「鎖」。南北朝以後,歷代對於鎖的規格和使用均有規定。《隋書·刑法志》載,陳律規定:「其髡鞭五歲刑,降死一等,鎖二重。其五歲刑以下,並鎖一重。徒並著鎖。」唐代法律規定:「鎖長八尺以上,一丈二尺以下」。元代將系於頸部的鐵鏈稱「鎖」;系於腿部的稱「鐐」,並規定「鎖長八尺以上,一丈二尺以下;鐐鏈(環)重三斤」(《新元史·刑法志》)。《明律·獄具圖》載:「鐵索長一丈,以鐵為之。犯輕罪人用。鐐鏈環共重三斤,以鐵為之。犯徒罪者帶鐐工作」。 鉗 均鐵制。秦、漢時拘禁罪犯的刑具。套在頸項的叫鉗;套在腳後跟上的叫釱。漢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廢肉刑後,曾用釱代替臏刑。魏武帝(曹操155~220)時又用代替刖刑。魏武帝制定《甲子科》時,由於缺乏鐵,將釱改成木械,此後即不用釱。唐、宋代仍以鉗作為刑具。《唐六典》載:「諸流、徒罪居作者皆著鉗,若無鉗者著盤枷」。宋代對於鉗的輕重、長短有具體規定。元代以後不再用鉗。
杖 執行笞刑或拷訊的刑具,用木、竹或荊條製成。秦代有「榜笞」刑,或即用杖執行。西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定《箠令》,規定:「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臀。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漢書·刑法志》)。唐代規定杖用竹製成,須「削去節目,長三尺五寸。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厘,小頭徑二分二厘」。執行杖刑時,須「背、腿、臀分受。及須數等拷訊者,亦同。其拷囚不過三度,總數不得過二百。杖罪已下,不得過所犯之數」(《舊唐書·刑法志》)。明代的「訊杖」,用荊條製成。大頭徑四分五厘,小頭徑三分五厘,長三尺五寸。執行時,笞打臀部(《明史·刑法志》)。歷代酷吏於法定的杖以外,又曾使用過許多非法定的棍棒,作為拷訊刑具。《隋書·刑法志》載:「自前代相承,有司訊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車輻、鞵底、壓踝、杖桄之屬,楚毒備至,多所誣伏」。
鞭 皮革制鞭笞刑具,以鞭作為刑具的歷史久遠。《尚書·舜典》記有「鞭作官刑」之說。1975年 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西周銅器《匜》,有「我義(宜)兞(鞭)女(汝)」等銘文,證明周代確有鞭刑。周代的鞭或即荊條。晉鞭用牛革製成。《大平御覽》卷六四九引《晉令》載:「鞭皆用牛皮革廉成。法鞭生葦去四廉,常鞭用熟靼不去廉,作鵠頭,紐長一尺一寸,鞘長二尺二寸,廣三寸,厚一分,柄長二尺五寸。」梁朝的鞭分制鞭、法鞭、常鞭三種,制鞭用生革製成,不去廉棱;法鞭也是用生革製成,但去掉廉棱;常鞭用熟革製成,不去廉棱。隋代以後鞭刑不列為正式刑罰,僅遼代「鞭烙」刑仍用鞭。
夾棍 三木夾脛,這種刑具或濫觴於宋代。《宋史·刑法志》載,宋代用「夾幫」、「超棍」作為刑訊工具。「夾幫」,即用「木索並施夾兩脰(即脛)」。「超棍」,「反縛跪地,短豎堅木,交辮兩股,令獄卒跳躍於上」。清代將夾棍列為法定刑具。
拶指 清代法定夾手指的刑具。《清會典事例·刑部·名例律》載,「拶指」,採用「五根圓木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五分(後改為四分五厘)」,貫以繩索,施用時夾住犯人的手指,急速收緊。

『柒』 請問中國古代「三木」和「八刀」分別指什麼樣的刑罰

三木不是刑法是一種古刑具:枷在犯人頸、手、足三處

相傳有八刀之說,先頭面,次手足,次胸腹,次梟首。皆劊子手師徒口授,他人不知也,京師與保定亦微有不同,似此重法,而國家未明定製度,未詳其故。」(沈家本《歷代刑法分考》)

『捌』 歷史上的夾棍是什麼樣的刑具

從清代《乾隆會典》的材料知,夾棍的形制是:「用木三根,中梃木長三尺四寸,旁木各長三尺,上圓徑一寸八分,下方闊二寸,自下而上至六寸。於三木四面相合處,各鑿圓窩,徑一寸六分,深七分。」拷訊時將一根棍置犯人兩踝之間,另兩根分置兩踝外側。拉緊穿於三棍圓孔中的繩子,三棍靠攏夾擠兩踝,使犯人疼痛難忍。並指出「重案不輸實情,始用之,不得過二次」。這里還強調大案、要案摸不到實情時,才得用這種刑具,但還不能超過兩次,可見這種刑具使用時的慘烈。《三才圖繪》中所繪的夾棍形狀,大致與此相似,惟下無「圓窩」。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夾棍都是用硬木製作;夾棍施刑的部位是腳踝,踝骨是腳腕兩側凸起的部分,若夾得重,受刑者往往因此腿部受到重傷,甚至被夾碎踝骨致殘。夾棍在古代還有種種異名,王圻《三才圖繪》中又名之為「腳棍」,《儒林外史》則稱為「檀木靴」。因為它由三根木棍組成,所以也有稱之為「三木」者。夾棍這種刑具的起源,一般認為來自宋理宗時的法外酷刑「夾幫」「超棍」。《宋史·刑法志》說:「又擅制獄具,非法殘民」,「或木索並施,夾兩脰,名曰『夾幫』;或反縛跪地,短豎堅木,交辮兩股,令獄卒跳躍於上,謂之『超棍』,痛深骨髓,幾於殞命」。若嚴格地講,「夾幫」「超棍」還不完全是後來的「夾棍」。因為「夾幫」的施刑部位是頸部,《玉篇》:「脰,頸也」;「超棍」則是施刑於腿部,《玉篇》:「股,髀也」,並無夾意。沈家本更將「夾棍」這種刑具追溯到《隋書·刑法志》中提及的壓腳踝的酷刑:「南北朝時有壓踝杖桄之法,其形狀不知何如?是即夾棍之意也。」所以,夾棍是綜合上述種種刑訊手段而逐漸形成的,約略出現於元明之際。

『玖』 秦國體罰犯人的刑具有哪些

刑具大部分都不分時期,大致有以下幾種:

枷, 帶於頸項的木製刑具。秦、漢時把帶在頸項的與帶在手、足的統稱「械」或「三木」,無專稱。晉代始稱「枷」。北魏規定大枷僅使用於「大逆、外叛」等重罪,其規格是:「長一丈三尺,喉下長一丈,通頰木各方五寸」(《魏書·刑罰志》)。北齊時一般徒刑犯若不鎖即帶枷。北周時死、流、徒刑均帶枷。隋、唐對枷的規格均有規定。唐代「盤枷」「長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頰長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闊一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徑頭三寸以上,四寸以下」(《唐六典》)。據《舊唐書·刑法志》載,酷吏周興、來俊臣等人為了迫害無辜,曾於法外另制大枷十號,名曰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求破家。宋代,枷分二十五斤、二十斤、十五斤三等。明代法律規定:枷「長五尺五寸,頭闊一尺五寸,以干木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明律·獄具圖》)。清初,凡「竊盜」、「犯奸」、「賭博」、「逃軍、逃流」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均可酌量加枷。康熙八年(1669)改為「囚禁人犯,止用細鏈(鐵索),不用長枷」。枷僅作為「枷號」刑具。即旗人犯軍、流、徒罪,免於發遣服勞役,只帶枷數十日即釋放。枷的重量,初期定為重枷七十斤,輕枷六十斤。乾隆五年(1740)改定,「應枷入犯俱重二十五斤,然例尚有用百斤重枷者。嘉慶以降,重枷斷用三十五斤」(《清史稿·刑法志》)。

杻 ,亦名杽械,束縛犯人手的刑具,類似後世的手銬。周、秦至漢稱「梏」,與束縛足的刑具「桎」合稱「桎梏」。據《隋書·刑法志》記載,南北朝時期,梁律對杻的規格已有規定。後來唐、明、清律也有規定。如《明律·獄具圖》載:「杻長一尺六寸,厚一寸,以干木為之。男子犯死罪者用杻;犯流罪以下,及婦人犯死罪者不用」。

鎖 ,亦作鏁,即鐵索、鐵鏈,是拘禁罪犯的刑具。據《漢書·西域傳》、《王莽傳》載,西漢已用「鎖」。南北朝以後,歷代對於鎖的規格和使用均有規定。《隋書·刑法志》載,陳律規定:「其髡鞭五歲刑,降死一等,鎖二重。其五歲刑以下,並鎖一重。徒並著鎖。」唐代法律規定:「鎖長八尺以上,一丈二尺以下」。元代將系於頸部的鐵鏈稱「鎖」;系於腿部的稱「鐐」,並規定「鎖長八尺以上,一丈二尺以下;鐐鏈(環)重三斤」(《新元史·刑法志》)。《明律·獄具圖》載:「鐵索長一丈,以鐵為之。犯輕罪人用。鐐鏈環共重三斤,以鐵為之。犯徒罪者帶鐐工作」。 鉗 均鐵制。秦、漢時拘禁罪犯的刑具。套在頸項的叫鉗;套在腳後跟上的叫釱。漢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廢肉刑後,曾用釱代替臏刑。魏武帝(曹操155~220)時又用代替刖刑。魏武帝制定《甲子科》時,由於缺乏鐵,將釱改成木械,此後即不用釱。唐、宋代仍以鉗作為刑具。《唐六典》載:「諸流、徒罪居作者皆著鉗,若無鉗者著盤枷」。宋代對於鉗的輕重、長短有具體規定。元代以後不再用鉗。

杖,執行笞刑或拷訊的刑具,用木、竹或荊條製成。秦代有「榜笞」刑,或即用杖執行。西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定《箠令》,規定:「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臀。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漢書·刑法志》)。唐代規定杖用竹製成,須「削去節目,長三尺五寸。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厘,小頭徑二分二厘」。執行杖刑時,須「背、腿、臀分受。及須數等拷訊者,亦同。其拷囚不過三度,總數不得過二百。杖罪已下,不得過所犯之數」(《舊唐書·刑法志》)。明代的「訊杖」,用荊條製成。大頭徑四分五厘,小頭徑三分五厘,長三尺五寸。執行時,笞打臀部(《明史·刑法志》)。歷代酷吏於法定的杖以外,又曾使用過許多非法定的棍棒,作為拷訊刑具。《隋書·刑法志》載:「自前代相承,有司訊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車輻、鞵底、壓踝、杖桄之屬,楚毒備至,多所誣伏」。

鞭,皮革制鞭笞刑具,以鞭作為刑具的歷史久遠。《尚書·舜典》記有「鞭作官刑」之說。1975年 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西周銅器《匜》,有「我義(宜)兞(鞭)女(汝)」等銘文,證明周代確有鞭刑。周代的鞭或即荊條。晉鞭用牛革製成。《大平御覽》卷六四九引《晉令》載:「鞭皆用牛皮革廉成。法鞭生葦去四廉,常鞭用熟靼不去廉,作鵠頭,紐長一尺一寸,鞘長二尺二寸,廣三寸,厚一分,柄長二尺五寸。」梁朝的鞭分制鞭、法鞭、常鞭三種,制鞭用生革製成,不去廉棱;法鞭也是用生革製成,但去掉廉棱;常鞭用熟革製成,不去廉棱。隋代以後鞭刑不列為正式刑罰,僅遼代「鞭烙」刑仍用鞭。

夾棍三木夾脛,這種刑具或濫觴於宋代。《宋史·刑法志》載,宋代用「夾幫」、「超棍」作為刑訊工具。「夾幫」,即用「木索並施夾兩脰(即脛)」。「超棍」,「反縛跪地,短豎堅木,交辮兩股,令獄卒跳躍於上」。清代將夾棍列為法定刑具。

拶,指清代法定夾手指的刑具。《清會典事例·刑部·名例律》載,「拶指」,採用「五根圓木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五分(後改為四分五厘)」,貫以繩索,施用時夾住犯人的手指,急速收緊。

刑罰種類:

一、動物行刑
這是羅馬的暴君Nero Claudius Caesar時代的一種殘酷的刑罰。這些女人都是給斗獸場的獅子、豹子等野獸作為食物的。
二、割喉刑
割喉始終是古羅馬所特有的刑罰,因此有"羅馬刑"之稱。它的要旨就是割斷喉嚨。與砍頭刑不同的是:在此刑中,頭和軀干並不分離,但這兩種刑的行刑原則是一樣的,因為犯人主要是由於窒息、失血過多以至腦部失血而死,其直接原因在於頸動脈和主動脈被切斷。割喉刑用的是匕首。但羅馬的刑罰中卻從未將「割喉刑」列為主要的死刑手段。
三、剖腹刑
該刑是用利刃刺入犯人的肚腹並拉開口子,導致內臟受損而死。希臘和羅馬僅是整死人便罷手了,但在古波斯,割開肚腹之後,還要從中揪出六到八米的腸子,纏在絞車上,而日本的割腹刑則是由自己來執行,用於證明自己的忠誠、找回失去的榮譽。在剖腹的同時,一頂有英雄特徵的桂冠便戴到了死者的頭上。所以,並非一般的市井之民也有資格剖腹。他們一般是被砍頭的。在日本,砍頭不僅意味著剝奪生命,還有污辱靈運魂魄的意向。
四、投擲刑
該刑的關鍵在於讓犯人從高處跌落。
五、餓刑
在中世紀的歐洲,最常使用的是"飢餓面具",當面具扣到人臉上後,犯人的口腔里會被塞進一條鐵舌頭,用於強迫他進行呼吸,如此,即便滿地食物,犯人也無法進食,直至餓死。
六、十字架刑
該刑在古埃及時便有,在地中海沿岸及中東國家運用得十分普遍。一般說來是用於懲罰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如奴隸、乞丐。為了羞辱罪大惡極的犯人,有時也用十字架刑。
七、活埋
活埋一般用於大規模屠殺。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秦將白起一次便活埋了趙國降卒四十萬,秦始皇的坑儒行動只是小巫見大巫。
八、木樁刑
對於此刑,19世紀的《大網路全書》下了這樣的定義:"將人類的殘忍性發揮到極致的創造之一"。行刑方法在於將木樁插入犯人身體,最常見的是插入肛門,任其死去。
九、活剝
活剝即揭人皮,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在古印度,活剝又稱"小火去細毛",即用火把灼燒皮膚,把身體烤熟到三分。這時,活肉徹底附著在身體上的皮膚分離。然後「置犯人的叫喊於不顧,將他的皮整個地揭下來……他的肌肉完全呈現,血管清晰外露,可以看見內臟在搏動,光線照在他的胸前,肌肉纖維熠熠生輝」。
十、肢解
該刑意味著乾脆地剁下四肢。但發展到一定時期後,波斯人別出心裁的做法是先從手指下刀,然後切腳趾,再砍手、臂、踝、腿、耳朵、鼻子。
古代中國是截去四肢後用金創葯止血,用布包住傷口、再塞入一隻大瓮中,置放在廁所里,犯人要痛苦很久才會死去。到了漢以後,凌遲刑代替了肢解刑,也許在行刑者看來,凌遲刑更痛苦也更精妙。
十一、碎身刑
這是典型的西方死刑,與西方人酷愛擺弄機械密切相關。犯人赤裸著身體被固定在一隻帶鐵釘的大輪盤上,通過搖動手柄,輪盤可以繞軸旋轉,輪盤每轉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鐵刺就會剮下一條肉來,轉個十來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
十二、碾刑
碾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一種固定的重物壓死;二是將犯人放在中間,兩邊同時用力並逐漸加碼;三是用帶有利物的東西軋碎或扯爛。在羅馬和埃及,常會把犯人鋪在尖刺上,然後用巨石碾過,如此犯人決無活機。
十三、壓杠子
日耳曼人的碾刑用的是沉甸甸的木頭大盤,由馬拖著來回地碾壓,直到犯人變成血肉模糊的 一片醬沫。在波斯,犯人則被塞入那種用來榨葡萄和橄欖的壓榨機中,被這般處理過的犯人,形狀全無
十四、火刑
用火燒人是最原始蠻荒的做法,古代的西方和東方都對火刑津津樂道。
十五、烤刑與炙刑
這兩種刑均為常用的處死方法,它們與火刑的區別在於:對犯人一定要用"小火"來處理。將爐火控制在某種范圍內,其目的在於讓犯人在清醒狀態下斃命。
十六、鋸刑
這是一種特別的分解具是鋸。在基督教傳入日本後,日本人也熱衷於直鋸,他們慣常是從頭頂開鋸,而西方施刑者則倒行逆施,從兩腿之間腹股溝的位置開鋸,這樣做的後果最可怕,因為在切到肚臍的位置前,犯人的意識都非常清醒。為了延長受難過程,往往會讓犯人保持頭沖下的姿式,這樣腦部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氣,可以避免血流失過快而死。鋸刑史上最後的"傑作"是由某些患有狂躁症的蓋世太保來完成的。他們有各種型號的鋼鋸,在他們手裡,人變成一棵可以恣意妄為的樹,想鋸那個部位都成。
十七、箭刑與貫穿刑
這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容器,內部布滿銳利的鐵釘,人只要被放到裡面,隨著她的關閉,那將會是地獄的風光。
十八、毒刑
從很早的年代始,服毒致死就是執刑方法之一。
有記錄本案的早期毒殺是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死刑執行。蘇氏因得罪雅典的權貴而被毒死。那時的希臘,多是用歐洲普遍可見的毒芹中提取出來的毒芹鹼來做毒葯。
而在古中國,則多用從動物、昆蟲、礦物、植物中的提取毒物,似乎比起西方,毒死人的渠道要多得多。
現代社會出於對有效性和人道的考慮,又開始使用先民的方法了。毒氣室、安樂死注射似乎都是一種延續。
十九、吊刑
它有別絞刑,方法是將犯人雙手反剪,再用繩子捆住手腕吊升到行刑架的頂端,然後,驟然松開繩子使其下落,停頓在高於地面僅數十公分處。在降落停止產生的沖力作用下,犯人的雙臂會被拉得脫臼。
經過重量設計的吊刑則更為殘酷,有記錄表明,如果受刑人腿上捆上超過60公斤的重物受刑,就會連雙腿都會拉脫臼。如果超過100公斤,那麼在沖力作用下,全身的骨頭都會碎裂,就算是肚皮綻開,五臟六腑溢出的現象也並不罕見。
二十、鞭刑與棒刑
鞭刑存在於歷史上的各個時期。
二十一、車輪刑
這是一種將人綁在車輪上活活打死的刑罰。
二十二、磔刑
就是中國的「五馬分屍」,該刑的特殊之處在於犯人的四肢要同時遭受「力的作用」。
二十三、扼殺
扼殺即勒死,它和絞刑一樣是一種使人窒息的刑罰。但它不主要依賴犯人本身的重量,而是通過某種作用在脖子上的外力來致死。扼殺曾被亞洲和歐洲的許多民族所施用,但在歐洲若乾地方有規定,不允許處女遭受扼刑,於是劊子手在用繩索或其他刑具套住犯人的脖子之前,要先使處女失身。
二十四、絞殺
絞殺並非絞刑。它與扼殺的原理十分相似,可以說是一種手工死刑的機械化。最初的絞殺是讓犯人坐在一塊平台上,手系在腹前背靠著一根豎著的木樁,劊子手從木樁上的窟窿中放進去一根麻繩,編成環將犯人脖子套住,再將麻繩的兩端在樁的另一面打結,從中插入一根棍。當轉動棍子時,環收緊使犯人被勒死。這種方式絲毫不傷頸動脈,卻造成人慢慢窒息而死。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
南師大經濟法博士 發布:2024-11-19 07:43:29 瀏覽:874
房產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 發布:2024-11-19 07:36:21 瀏覽:910
道德口舌 發布:2024-11-19 07:18:38 瀏覽:747
2019年上海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4-11-19 07:09:56 瀏覽:53
模糊條例 發布:2024-11-19 06:35:00 瀏覽:423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