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法制度
1. 分析比較越南、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的民法體系
呵呵,真要說起來這個太困難了。簡單地說,新加坡的法律體系不錯。泰國的法律最落後,菲律賓沒有研究過。
2. 泰國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年齡是
18歲以上是成年人能自己民事
3. 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案通過是怎麼回事
7月8日,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案通過,但必須有一人是泰國人。
泰國內閣7月8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同性伴侶進行婚姻登記,並通過《民商法典》修正案,以確保同性配偶享有與異性夫妻同樣的權利。
泰國政府副發言人拉差達女士表示,新的《民事配偶法案》和《民商法典》修正案,將「確保所有性別身份的人都能獲得公平對待」。該法案將民事配偶定義為出生性別相同的伴侶。年齡在17歲以上的同性伴侶可以進行婚姻登記,必須有一人或二人均是泰國人。
(3)泰國民法制度擴展閱讀
歐洲對同性婚姻支持情況
前兩年有調查顯示,歐洲對同性婚姻支持率最高的三個國家,依次為荷蘭(91%)、瑞典(90%)和丹麥(87%),三者都位列歐洲最發達國家。支持率最低的則是羅馬尼亞(21%)、拉脫維亞(19%)和保加利亞(17%),其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是歐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拉脫維亞在冷戰後邁入發達國家序列,但相比老牌西歐國家仍有差距,而且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
數據顯示,一個社會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與人均GDP關系最為密切,相關度達到0.72。其他密切相關的社會發展指數還有創業水平(0.69),生活水平及生活滿意度(0.72),人類發展指數水平(0.55),城市化水平(0.56)等。
4. 如何注冊泰國公司有什麼條件
隨著中泰兩國雙邊貿易日漸緊密,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動下,在泰國的中國投資者與日俱增。中國企業怎麼在泰國注冊公司,成為了很多中國企業關心的問題。
根據泰國《民商法典》、《外國人經商法》、《大眾有限公司法》、《勞工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為您整理如下注冊泰國公司須知。
一、泰國公司類型介紹
泰國公司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
1.合夥公司(Partnerships )。根據《民商法典》(CCC),合夥企業可分為2類:普通合夥企業(Ordinary Partnerships )和有限合夥企業(Limited Partnerships )。
關於普通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至少2人組成。
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普通合夥企業並非強制規定要注冊,但合夥人可以選擇是否進行注冊。
每一個合夥人共同或單獨地以個人資產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舉例,如果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人的債權,則合夥人的個人資產可用以償還企業債務。
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夥人則僅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
除非合夥協議另有規定,否則要成為合夥企業的一員必須經所有合夥人同意。
關於有限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企業與普通合夥企業類似。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不像普通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必須進行注冊登記。
2.有限公司(Limited Companies )。有限公司包括私人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 Companies )和大眾有限公司(Public Limited Companies )。私人有限公司受《民商法》制約,大眾有限公司則受《大眾有限公司法》制約。
對外國投資者而言,有限責任公司是形式最靈活的企業組織類型。它的主要特點在於:
· 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 股東和管理層之間是分開的。
關於私人有限責任公司:
私人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最多中國企業選擇的公司注冊類型。注冊這類型的公司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1.至少3名發起人
2.如符合條件,外國人可以擁有100%股權
3.以公司章程和組織大綱的登記為公司組成程序
4.至少1名董事及1名審計
5.召開股東會議,股東享有表決權
6.公司股東必須出資公司全部股份的25%
有限責任公司必須遵守泰國《民商法典》規定的設立程序,每年須申報資產負債表,並在稅務部和工商部歸檔。而且,要求公司預繳所有固定員工的收入所得稅。
5. 日爾曼法,拿破倫法典,法國民法典三者間有什麼關系
日爾曼法;也就是德國民法典。拿破倫民法典=法國民法典
他們都是大陸法系的代表。
這是他們之間的關系:
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產物,於1804年公布施行。經過多次修訂,現仍在法國施行。它最初定名為《法國民法典》 ,1807年改稱為《拿破崙法典》 ,1816年又改稱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稱為《拿破崙法典》,但從1870年以後,在習慣上一直沿用《法國民法典》的名稱。
法典內容 《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3月21日通過。法典除總則外,分為3編,《法國民法典》第一版封面共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包含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包含關於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在靜態中的民事權利客體的規定。第三編稱為「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編。內容頗為龐雜:首先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其次規定了債法,附以質權和抵押權法;最後還規定了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實際上,該編是關於民事權利客體從一個權利主體轉移於另一個權利主體的各種可能性的規定。
立法原則 這部法典可以用3項原則予以概括: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①就自由和平等原則來說,該法典包括兩條基本的規定。第11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指非政治性權利,包括關於個人的權利、親屬的權利和財產的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1974年改為18歲),到達此年齡後,除結婚章規定的例外外,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這就是說,在原則上,每個人從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雖然關於這種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②就所有權原則來說,法典第544~546條給與動產和不動產所有人以充分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所有權的定義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國家徵收私人財產只能根據公益的理由,並以給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補償為條件。不論是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人,都有權得到該財產所生產以及添附於該財產的一切物。這一規定使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時農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該法典還規定了對他人財產的用益物權和地役權,這對小農經濟是重要的。
③契約自治,或稱契約自由原則,規定在第1134條中:「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除非該契約違反了該法典第6條所說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於產生某種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將所有權從一人移轉於他人,或者產生某些債務,或者解除當事人先前締結的債務,或者只是改變已經存在的一些約定。該法典賦予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於法律的效力,來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從而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約自治,也稱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善意履行,非經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廢除。契約當事人的財產,甚至人身(該法典原來規定了對違約債務人的民事拘留),都作為履行契約的保證。基於這些觀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契約義務的強制履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履行遲延、債務人的破產程序等等。
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並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對於這個原則,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隨著100多年來法國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的變化 ,該法典也經過100多次修改,以不斷適應新的情況。
法典的影響該法典在不少資產階級國家裡有頗大的影響。首先,在1804年原屬法國因而自該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屬於它的效力范圍的一些國家中適用,比利時和盧森堡現在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該法典在法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現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該法典為基礎,部分以《巴黎習慣法》為基礎。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採用了該法典,不過作了若干修改和補充。其次,有些國家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本國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麥民法典》是依據該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臘民法典》也是以該法典為範本的 。最後,還有很多國家的民法典在編纂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該法典的影響,如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德國民法典》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德意志帝國在1896年制定的民法典 。1900 年1 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志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資本主義國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合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制定,因而在內容上超出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但它在某些地方仍保留了德國容克地主經濟的特點。在立法技術上, 它與 《 法國民法典》有所不同,用語明確簡練 。全文共 2385條,分為 5 編:總則、債務關系、物權、親屬、繼承。另附施行法 218 條 ,多系適用法律的規則。 這部法典的部分條文經過多次修改 ,納粹統治時期修改較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親屬和繼承兩編修改較大。其他 3編,也為一些單行法所修改或補充 ,但法典基本內容未變。這部法典對一些國家法律影響很大 。瑞士、奧地利、日本、泰國和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民法典 ,都在不同程度上參照了這一民法典,因而西方法學界認為 ,《德國民法典》在大陸法系中是與法國法系並立的德國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6. 民法總則的若干問題有哪些
一、設置民法總則的理由
中國民法典設置第一編民法總則,是民法學者的共識,且立法機關已經啟動民法總則立法。
二、民法總則的結構
按照多數立法例,民法總則編,以「人」、「物」、「行為」為中心,形成「人-物-行為」三位一體的結構。
三、第一章「一般規定」
(一)概說
民法典總則編是否設置「一般規定」,有不同立法例。如德國民法典總則編,第一條就規定「人」的權利能力,並沒有「一般規定」。但屬於德國法系的其他民法典,如俄羅斯民法典和蒙古民法典的總則編,均設有「一般規定」。在總則編設置「一般規定」,不僅能夠使民法典體系完整、邏輯謹嚴,其重大意義更在於,為民法典體系乃至現代法治奠定根基。設置「一般規定」,也是中國民事立法的慣例。
遵循中國民事立法的慣例,根據民法理論並參考國外立法例,設立第一章「一般規定」,下設三節:第一節立法目的與調整范圍;第二節基本原則;第三節民法的適用。
(二)民法調整范圍
條文:「本法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范圍甚寬,包括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遺產繼承關系,法人、非法人團體不能參加家庭生活,也就不能成為遺產繼承關系的主體。本條規定民法的調整對象,包括自然人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團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三)民事權利的保護原則
條文:「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非基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並根據合法程序,不得予以限制。」
本條規定有兩個方面:一是確立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二是確立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的條件。依據本條規定,法律保護民事權利為基本原則,於具備法定條件時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是這一基本原則的例外。須特別說明的是,對於人身權利,民法典不能規定任何限制。所謂於具備法定條件時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僅指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利。
(四)法律適用的原則
條文:「民事關系,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有規定的,應當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既沒有法律規定也沒有習慣的,可以適用公認的法理。
前款所稱習慣,以不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為限。」
四、第二章「自然人」
(一)概說
與民法通則不同的是,本章沒有規定作為民事主體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均非准確法律概念。所謂個體工商戶,為從事工商業經營活動的自然人在工商登記時的類別,其有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二人以上的家庭成員;農村承包經營戶是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稱謂。個體工商戶如為一人經營,應為從事經營活動的自然人個人(在商法學上稱為「商自然人」),如為二人以上共同經營,則其性質應為合夥。農村承包經營戶與之類似。其參加經營活動所涉及的有關規則,或者適用民法關於自然人(商自然人)的規定,或者適用有關合夥的規定,或者適用有關非法人團體的規定。
(二)胎兒利益的保護
條文:「凡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事項,准用本法有關監護的規定。
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視為自始不存在。」
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則出生前之胎兒,尚未成為法律上的人,自不享有權利能力,不得為民事權利之主體。但若嚴格貫徹此一原則,勢將對行將出生之胎兒保護不周,不無違反人情之虞。因此,從羅馬法以來,關於胎兒利益之保護,成為民法一大問題。
(三)關於人格權
立法例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大致有五種模式:一是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設置人格權保護的規定,如1896年德國民法典、1896年日本民法典;二是在總則編或人法編的自然人一章規定人格權,不在侵權行為法中設保護人格權的特別規定,如1992年荷蘭民法典、1994年修正後的法國民法典、1994年魁北克民法典;三是在總則編或人法編的自然人一章規定人格權,同時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規定侵害人格權的侵權責任,如瑞士民法典、葡萄牙民法典、加利福尼亞民法典、匈牙利民法典、立陶宛民法典、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我國澳門地區民法典、1959年的德國民法典修正草案;四是在總則編的權利客體一章規定各種人身非財產利益,同時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規定侵害人格權的侵權責任,如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白俄羅斯民法典;五是單獨設人格權編,僅有2003年烏克蘭民法典。
(四)對遺體、遺骨的保護
條文:「自然人死亡後,其遺體由本人的親屬負責火化、埋葬,但不得進行使用、收益或者其他處分。
禁止對遺體、遺骨進行損害或者侮辱。」
實際生活中,非法侵害自然人遺體、遺骨的案件時有發生。民法在保護自然人身體權及其他人格權的同時,有必要對自然人死亡後的遺體、遺骨的保護作出規定。依照民法學說,自然人死亡後的遺體、遺骨,屬於一種特殊的物,唯供作埋葬、祭祀之特定目的。除根據死者生前願望將遺體捐獻醫療機構,供作醫學研究目的之用外,禁止對遺體、遺骨之轉讓和拋棄。同時禁止對遺體、遺骨的損害和侮辱。對自然人的遺體、遺骨進行侵害或者侮辱,加害人應當對死者近親屬承擔侵權責任。
(五)對死者姓名、肖像和名譽的保護
條文:「禁止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和名譽。」
(六)民事行為能力由「三分法」改為「二分法」
(七)成年障礙者的民事行為能力
條文:「成年障礙者實施法律行為,應當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但購買日常用品或者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行為除外。」
(八)失蹤宣告和死亡宣告
宣告死亡制度與宣告失蹤制度,程序設計頗類似,但目的不同。宣告失蹤制度的目的,僅在於解決失蹤人的財產管理問題,並不能夠解決因失蹤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不確定狀態。宣告死亡制度,是按照法定程序,由法院宣告失蹤人為「已死亡」,並以此為根據,發生與自然死亡同樣的法律後果,因此消除因自然人失蹤而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不確定狀態。以現行民法通則關於宣告失蹤制度和宣告死亡制度為基礎,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及裁判經驗予以完善。例如,關於死亡宣告制度,明文規定死亡宣告申請人無順序限制,並增加關於人民檢察院提出死亡宣告申請的規定。
(九)宣告死亡的法律效果
條文:「宣告死亡發生與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效果。」
關於死亡宣告的效力,約有四種學說:其一,死亡宣告的效力,僅及於財產關系。依此說,則身份關系不受死亡宣告的影響。此為德國普通法時代之通說,泰國民法原采此說。其二,死亡宣告的效力,不僅及於財產關系,並及於身份關系。依此說,財產關系、婚姻關系一並消滅。法國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采此說。其三,死亡宣告的效力,原則上及於一切關系,但婚姻關系須配偶已為再婚,始為解除,如德國民法典。其四,死亡宣告的效力,原則上及於一切關系,但如被宣告死亡的人歸來或生存,則其配偶之再婚無效,如義大利民法典。
(十)死亡宣告及其撤銷對婚姻關系的效果
條文:「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其配偶不願恢復的除外;其配偶再婚後又離婚或再婚後配偶又死亡的,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
五、第三章「法人、非法人團體」
(一)概說
法人是除自然人之外最重要的民事主體。本章在現行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參考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分設六節: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法人的設立;第三節法人的機關;第四節法人的變更;第五節法人的解散與清算;第六節非法人團體。
(二)法人的分類
傳統民法理論將法人分為公法人與私法人。區別在法人設立的法律根據不同,其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在於公法人之設立須經特別程序、國家對公法人的財產及其活動有特別措施、特別制度,這些特別措施、特別制度,由行政法加以規定。鑒於在民事活動中,無論公法人抑或私法人,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均同等適用民法有關法人制度的基本規則。就民法立法角度言,明示公法人與私法人之區分,實際意義不大。因此,本章遵循民法通則的做法,不區分公法人與私法人。
7. 在泰國賣假葯或者假貨會怎麼樣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假貨真賣屬於欺詐,是可以撤銷的,也即是買者可以向法院申請要求撤銷買內賣合同,而知容假買假法律法律會對賣者進行行政處罰或刑罰處罰,對買者的利益一般不會予以保護。
8. 泰國同性結婚合法化了嗎
泰國內閣7月8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同性伴侶進行婚姻登記,並通過《民商法典》修正案,以確保同性配偶享有與異性夫妻同樣的權利。該法案和修正案現將在泰國議會進行投票。在社會包容度全球首屈一指的泰國,結果幾無懸念。
泰國政府副發言人拉差達女士表示,新的《民事配偶法案》和《民商法典》修正案,將「確保所有性別身份的人都能獲得公平對待」。該法案將民事配偶定義為出生性別相同的伴侶。年齡在17歲以上的同性伴侶可以進行婚姻登記。必須有一人或二人均是泰國人。
「《民事配偶法案》是泰國社會在促進所有性別平等方面的一個里程碑……它加強了性別多樣化的人組成的家庭,適合當前的社會環境。」
未成年人申請結婚證明,必須經父母、法定監護人或者民事配偶將具有與已婚丈夫和妻子相同的合法權利,特別是在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方面。民事配偶可以領養子女,伴侶也可以領養配偶的子女。根據《民商法典》,當伴侶死亡時,另一方將享有與傳統已婚夫婦相同的繼承權。法典中有關已婚夫婦的章節也將適用於民事配偶。
編輯經修訂的《民商法典》禁止已經有民事配偶的男人或女人再與異性結婚,否則會面臨離婚訴訟。
9. 如果有民事賠償沒處理可不可以去泰國
那要看法院有沒有下達限制出境令。如果沒有,是可以正常去泰國的。
如果法院下達了「限制出境令」,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在沒有了結案件前是不能出境的。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規定,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護照簽發機關不予簽發護照:
(一) 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
(二) 無法證明身份的;
(三) 在申請過程中弄虛作假的;
(四) 被判處刑罰正在服刑的;
(五) 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
(六) 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七)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認為出境後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規定,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10. 簡述民法法系的歷史發展
民法法系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羅馬法。其中,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於6世紀主持編纂的《國法大全》是現代歐陸法系極為重要的來源;此外,歐洲中世紀的教會法、日爾曼法和商人法也對歐陸法系的產生有一定影響。
12世紀(相傳為1135年),在義大利北部發現了因戰亂而佚失數百年的《國法大全》抄本,學者們在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對《國法大全》進行考訂和注釋,形成了歐陸法系法學中最早的「注釋法學派」。由於《國法大全》的內容比當時歐洲大陸的許多法律更加先進,因此很快在歐洲大陸掀起了研究羅馬法、適用羅馬法的高潮,史稱「羅馬法復興」,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並稱為「歐洲三大思想運動」(由於這三個詞的開頭字母都是R,因此又簡稱「3R運動」)。「羅馬法復興」的結果是歐洲大陸的法律基本上都以羅馬法為仿效對象,進而形成了民法法系的雛形。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國法大全》的內容基本上屬於民法(以及民事訴訟法),因此民法至今仍然是整個歐陸法系的基礎。在歐陸法系國家,民法典是市民社會中規范私權利的基本法,而憲法典則是政治國家中規范公權力的基本法,兩者的重要性是相當的。相對而言,英美法系中也有規范市民社會中私權利的法律,但多以單行法、特別法的形式出現,通常不存在體系化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