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不當作為

民法不當作為

發布時間: 2022-03-25 02:44:37

『壹』 民法不當得利的問題高手進來指教一下!

C對!

『貳』 民法上「不當得利」指什麼

一,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民法典》第122條規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以及民法學通說原理,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事實,因此不當得利是指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相對應遭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這是對於不當得利的基本理解。

根據我國《民法典》第985條的規定,認定不當得利成立需要符合以下四個構成要件:一方獲得利益、他方受有損失、獲得利益與收到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原因。

首先,所謂一方獲得利益,是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財產積極增加,指財產本不應增加而增加;第二種情況,財產消極增加,指財產本應減少而未減少。

其次,他方受有損失。同樣這里的損失並不是侵權賠償中的損失,而是相對於取得利益方而言,另一方的利益因為利益轉移導致的利益減少,或者債務增加。

第三,一方獲得利益與另一方受到損失之間具有引起與被引起的因果關系,這是司法實踐中認定不當得利之債是否成立的一個重要依據,獲益的另一面必然有他人的損失作為一個對等關系。如果一方獲得的利益並不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則不構成法律上的不當得利。

第四,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如果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是不成立不當得利的。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甲把房屋出租給乙,月租金是2000元,租期是5年。在租期內,乙未經甲同意,將房屋轉租給丙,月租金4000元,租期4年。第一個問題,對於乙獲得的2000元差價,甲能否對乙主張不當得利?答案是不能。因為乙獲得該利益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法律依據來自甲乙之間有效的房屋租賃合同,這一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賃合同,就是我們所說的法律上的原因。在甲乙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根據《民法典》第720條,乙對房屋享有收益的權能。乙雖擅自轉租,但乙每個月取得租金4000元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所以對甲不構成不當得利。

那什麼時候構成不當得利呢?若甲因乙擅自轉租,甲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乙擅自轉租之日起6個月,通知乙解除甲乙的租賃合同。解除合同後,乙拒不返還房屋,繼續出租房屋給丙,則自合同解除之日起,乙對房屋喪失佔有使用收益的權能,其收取的租金差價就不具有法律上的原因,甲據此對乙享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二,不當得利的排除情形

《民法典》第985條專門針對排除不當得利的情況進行了規定:「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以下三種情形都屬於給付型不當得利的范疇:

①因履行道德義務的給付排除在不當得利之債外,目的在於調和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使法律規定符合一般的道德觀念。

舉個小例子,乙被收養,乙的親生母親老年之後缺乏生活能力,沒有生活來源,乙誤以為自己對於親生母親負有贍養義務,乙就對缺乏生活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親生母親按月支付贍養費,支付了5年以後,親生母親訂立遺囑將財產遺贈給他人。乙心裡不是滋味,就找到律師,詢問自己到底有沒有贍養親生母親的義務,律師說,你沒有,你被收養了,你和她之間的母女關系已經解除了。乙才知道原來沒有贍養義務,要求對親生母親主張不當得利返還。這種情況,確實是構成不當得利,乙沒有贍養義務而誤以為有。但支付贍養費,屬於非債清償,雖然自始缺乏給付目的,但屬於履行道德義務而為給付,因此,雙方間雖成立不當得利關系但是排除了利益受損人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②債務人為清償未到期債務而提前給付也排除在不當得利之債的適用范圍外,主要原因是債務未屆清償期的抗辯並不是永久性抗辯,債務到期前的清償,債務並非不存在,債權人受領給付,不能稱之為無法律上的原因。

例如,甲在債務屆滿前6個月償還了借乙的一個億,後來覺得一個億,提前六個月歸還太虧了,理財可以理出好多呢,由此依據不當得利之債要求乙再還回來。甲提前歸還債務的情形雖然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但法律對於這種情況明確排除了受損失一方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甲不能主張不當得利之債。

③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目的在於維護誠實信用,禁止當事人出爾反爾,理論基礎在於禁反言原則。

例如,生效判決已經確認雙方的債務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給付人明知判決生效的情況下依然清償了本不應給付的債務,則屬於明知無給付義務的債務清償。這里的重點在於「明知」而非「誤解」,明知無給付義務而向對方支付相關錢款,這是其對自己財產的合法處分,錢款支付至對方,處分完畢,所有權已發生轉移,給付人不得以不當得利為由主張返還。

這里我們還需注意區分第三人代為清償問題,第三人清償債務後不能因為其與債權人之間沒有債務,而主張不當得利返還,而只能取得原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兩者分屬不同的法律制度,法律適用亦不一樣。《民法典》在第524條新增加了第三人代為清償制度,即:「債權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後,其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但是債務人和第三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此處債權轉讓的規定就排除了第三人向原債權人主張不當得利的可能。

三,不當得利的司法認定

一、對不當得利的性質予以准確定性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並不普遍,主要原因是不當得利請求權經常會與物權請求權、侵權請求權競合,而當事人往往會選擇其他請求權。由於我國並沒有採納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理論,在合同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後,受損失的人一般會直接依據物權請求權要求受領給付的一方當事人返還,而不會再去行使佔有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在因權益侵害發生的不當得利中,當事人和法官通常都會直接適用侵權責任制度規則。並且,在不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情況下,為了公平,法院也會以誠實信用原則或者公平原則作出裁判,其實是一種向一般條款逃逸的現象。所以,在司法實踐中,首先要重視不當得利的價值和功能,明確不當得利的性質,與其他請求權基礎進行區分。

二、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

不當得利的一方獲利、使他方利益受損兩個要件屬於權利發生要件,應由不當得利債權人承擔證明責任,這一點在理論和實務界都是毫無爭議的,而有關不當得利的證明責任分配的難點問題,集中在沒有法律上的原因這一點上。沒有法律上的原因作為一個消極事實,其是否可以定性為請求權發生要件,需要我們從實體法出發進行綜合分析。

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主張權利的一方就對其有利的權利發生要件負有證明責任。因此不當得利的請求權人應對沒有法律上的原因這一要件承擔證明責任。而這一觀點的反對者們提出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屬於消極事實,依照證明責任的消極事實學說,為消極的事實陳述的人不負證明責任。

我們認為,應將給付型不當得利的舉證證明責任分配給原告,主要出於以下考量:首先,誰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總體原則,對於舉證責任倒置應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准。我國立法並未規定不當得利糾紛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告既然主張被告系不當得利,就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其次,認為應當由被告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觀點,其主要的論據是一方獲益沒有法律根據屬於消極事實,消極事實不易舉證。然而,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沒有法律根據並非全部為消極事實,也存在積極事實。例如因給付目的嗣後不存在形成的不當得利,原告當初進行給付的原因以及事後法律關系發生變化導致給付目的不存在的事實均屬於積極事實,原告對此舉證並無大礙。退一步講,即便是存在消極事實的情形,例如原告因輸入號碼有誤而向他人手機賬號存入話費,原告可以通過證明自己的手機號與被告的手機號有多位數字一致、極易混淆予以主張,可見原告並非無法證明。

再次,不當得利訴訟其實是對已發生給付行為的一種撤銷,從某種意義上,也屬於對以往交易往來和社會經濟秩序的擾動,原告作為訴訟的發起者,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以此來督促原告謹慎起訴。假如由作為受益人的被告來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原告只需要起訴,被告就被拉入訴訟並且要承擔舉證不能即敗訴的重責,如此之低的訴訟成本極易導致原告濫訴,對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造成損害。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內容

無法律上原因而受有利益,應當返還的是得利人所取得之利益。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則是:1.原物存在的,返還原物以及因為原物而取得的其他利益(包括原物的孳息以及使用利益);2.原物不存在的,折價賠償;3.原物毀損後存在代位物的,比如因原物毀損而獲得的保險金、補償金、賠償金,應返還原物的代位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關於原物折價後償還的價值額的計算,在理論上存在「主觀說」與「客觀說」兩種不同的觀點。舉例而言,當得利人所受領的利益為某物的所有權時,該物的市場價值為5萬元,當得利人以6萬元或4萬元的價格將該物轉賣給善意的第三人時,因第三人善意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得利人不能原物返還。此時,依據「客觀說」,得利人應當返還的是該物的市場價值5萬元,而不論得利人轉讓該物時的價額為6萬元或4萬元;而依據「主觀說」,則認為得利人應當償還的為其轉賣該物所得價款,如所得價款為6萬元,則應當償還6萬元,所得價款為4萬元則應當償還4萬元。目前,通常採用客觀說,因為受領人以原物為手段、依據法律行為所取得的對價,不屬於其所有利益以及基於該利益產生的孳息。

『叄』 關於民法不當無因管理的一個問題

無因管理存在的是基於法律鼓勵社會成員互相幫組的精神,是個道德的法律化體現,但是基於民法私權至上的要求,法律禁止干涉他人事物,所以無因管理的要求很明顯了
法律說:你沒事兒別攙和別人的事兒,要攙和就給我弄好了,弄砸了該你負責
所以了,不當管理不是民法上真正意義的無因管理,當然不能主張必要支付的費用,同時為了維護受害人的利益,當然的可以主張侵權責任,無權處分嘛

『肆』 民法上不作為侵權的概念

民事侵權包括有作為侵權和不作為侵權兩種,但是對於明確的不作為侵權的概念,現在沒找到准確的定義。

『伍』 在民法通則中,為什麼單位作為不承擔民事責任呢

這是因為單位作為監護人的情況,基本都是未成年人、被監護人已經沒有親人,單位是盡人道主義作為的,所以不要求單位承擔責任。發生侵權只好自認倒霉了,要不等他成年。

『陸』 民法中的作為與不作為的意思

民法中的作為與不作為是於絕對民事法律關系和相對民事法律關系而言的。
絕對民版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支權配權與對應的義務。
義務人負有不作為的義務(不侵害支配權)。
相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請求權與對應的義務。
請求特定人作為一定行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為。

『柒』 民法問題--不當得利

股市收益具有偶然性,帶有操作者的判斷與腦力勞動,不由資金本身必然獲得。

『捌』 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通則規定不當得利的一方有義務將原物返還。對方擁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依據《民法通則》:

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該法律條款中包含了構成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成立的四項基本要件,即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獲利無法律上原因;獲利與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四項要件,是檢驗不當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標准,也是確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基本法律事實。

(8)民法不當作為擴展閱讀:

不當得利是一種法定債權,屬於准法律行為。但是並不是所有成立不當得利的情況,都會產生返還請求權。如下兩種情況:

(一)履行道德義務產生的不當得利

因履行道德義務產生的債務,被認為是自然債務的一種。一般來說,當債務人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請求法律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而自然債務屬於不完全債權,一般在請求力或者執行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履行道德義務所產生的債被認為欠缺請求效力。如侄女撫養叔父之債。

(二)給付未到期債務

兩者之間存在債權債務,但未到期。債務人在債務未到期時,主動給付債務,使債權債務消滅。在債務消滅後,債務人主張歸還了未到期債務,請求依據不當得利返還原始本金和因提前給付而遭受的利息損失。

就本金部分,不論債務人是否提前歸還債務,本金部分始終要歸還給債權人,所以對債權人而言不存在獲利,也就不存在不當得利的返還。關於利息部分,表面上看債務人遭受了損失,債權人獲得一定利息利益,但該給付非無法律上原因,系債務人自願行為。

從另一方面說,因債務提前給付,債權人並非都能得到利息利益,也有給債權人帶來提前保管、保存債權的負擔,故此種情形,不能主張不當得利的返還。

『玖』 民法不作為行為

民法上的不作為很多,比如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受邀約人既不承諾,也不做任何錶示等等。

『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一、不當得利是引起法定之債發生原因的一種,在性質上屬於民事法律事實中的事件。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是:
(1)一方獲得利益。獲得利益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財產 的積極增加,即權利的增強或義務的消滅,使財產范圍擴大;二是財產消極的增加,指當事人的財產本應減少卻因一定事實而未減少。
(2)他方受到損失。損失, 包括現有財產利益的減少,即積極損失和財產利益應當增加而未增加,即消極損失。
(3)獲得利益與受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無合法根據。
二、具體而言,不當得利在民法中產生的情況有如下幾種:
(1)民事法律行為不成立、無效及被撤銷所產生的不當得利。
(2)履行不存在的債務所引起的不當得利。
(3)因合同解除產生的不當得利。
(4)基於受益人、受害人或第三人行為而產生 的不當得利。
(5)基於事件而產生的不當得利。
三、不當得利的效力,依受益人主觀心態為惡意或善意而有重大不同:
(1)受益人為善意的,返還義務以現存利益為限,對已不存在的利益不負返還責任。
(2)受益 人為惡意的,返還范圍應是取得利益時的數額,對已不存在的利益的返還義務並不免除。
(3)受益人先為善意,後為惡意的,返還范圍以惡意開始之時存在的利益 為准。

熱點內容
規章制度執行管控 發布:2024-11-19 02:34:02 瀏覽: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2:12:19 瀏覽:691
三河法院院長 發布:2024-11-19 02:10:47 瀏覽:798
經濟法選修考試題答案 發布:2024-11-19 02:08:0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的證據提交 發布:2024-11-19 02:02:36 瀏覽:128
新婚姻法必須有四樣東西歸男方 發布:2024-11-19 01:39:13 瀏覽:255
甘肅學院法學院 發布:2024-11-18 23:56:53 瀏覽:44
規章制度專項管理制度 發布:2024-11-18 23:46:34 瀏覽:26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