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各編解讀
A. 《民法典》亮點解讀
法律分析:亮點: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隨著我國社會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鎮人口日趨密集,城鎮建設面貌日新月異,高樓大廈、居民住宅平地而起、參天林立。然而高層住宅里的一些業主,缺乏自律和公德意識,經常隨手從自家窗戶或陽台上拋擲廢棄物件,威脅到樓下行人或住戶的合法權益,對社區和街道的公共安全造成隱患。該法典詳細的規定了高空拋物的相關細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條??堆放物倒塌、滾落或者滑落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B. 未來中國民法典各分編有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年5月交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民法是權利之法,它所調解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極為廣泛,小到去菜市場買根黃瓜,去交個電費,大到公司設立,買賣飛機,還包括結婚買房,離婚財產分割等,民法與我們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那民法典的出台將對法考產生什麼影響呢?
事實上,《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其對民事規范之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是考試重點,筆者擇其重點介紹如下:
1、流押(質)制度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一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解析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做出流押(質)的約定時,應屬無效,但《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未直接否認該行為的效力,而是明確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即抵押權人可就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
我們知道無效之評判在民法中是最強烈之否定,一味無效,並不能很好處理民事問題,並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規定,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一方面不會損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進資金流通,真正發揮抵押權的功能,顯為立法之進步。
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物權法》會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呢?
因為,此時抵押人處於劣勢地位,如果抵押財產價值大於應實現的債權額,當債務人到期不清償債務就講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時,就會使得抵押權人獲得超額利益,這顯然不道德,亦不能為誠實信用原則所容納。
這邊需要注意的是,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抵押物作價抵償債務,這是抵押權實現的一種方式,不是流押(質)的規定,同學們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轉讓問題
1《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3解析
抵押物轉讓在《物權法》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曾經,老師給學生們的總結如下:
(1)抵押物僅指抵押物所有權變動而言如出賣、贈與、互易、出資、抵債,對抵押物設立抵押、質押、出租則不受限制。
(2)抵押權人同意,可轉讓,抵押人應當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提存;
(3)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行使滌除權即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可轉讓;
(4)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買賣合同有效。
在這種模式下,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也未行使滌除權時,抵押物是否能發生轉讓,在動產情況下,得看受讓人是否善意,在不動產情況下,就不能轉讓。
如今,根據《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關於抵押物的轉讓,原則上明確,抵押期間抵押人有權轉讓抵押物,不論是否經過抵押權人同意,僅在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並且,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事實上,對抵押權人而言,不論抵押物在誰手中,只要抵押權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更有利於抵押物流通,發揮抵押物的擔保功能,促進資金融通。此一改變,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
總之,《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影響深遠,同學們不可不察!
C. 《民法典》幾個版本有什麼區別
1、重點條文註解區別:《民法典》對重點條文根據釋義、相關法律法規版等進行精煉、准確的解權答,為理解、適用民法典的條文規定提供實用的參考。
2、關聯法規收錄區別:《民法典》收錄常用的法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電子版免費閱讀使用,並持續更新),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依據。
3、實用問題解答區別:《民法典》結合生活實踐提煉法律適用問題,並依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解答,為處理法律事務、解決法律問題提供實用的解答。
4、實用工具文本區別:《民法典》提煉法律知識圖表,並收錄常用的法律文書(合同)範本,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工具"。
擴展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版)》內容簡介:
1、民法典共7編84章,1200多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2、從內容上看,民法典各編內容幾乎都是為百姓「量身定製」的。物權編增加規定居住權;合同編強化對債權實現的保護力度;人格權獨立成編。
D. 2021民法典新規,該如何正確的解讀
一:民法典涵蓋的內容2021年民法典新規新鮮出爐,應該這樣解讀民法典,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蘊含了之前運行婚姻法,合同法,集萬物於一身的法典。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解讀,我是從幾方面解讀的,首先它全文總共1260條,涵蓋了總則編,婚姻家庭編,物權編,合同編,繼承編,人格權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禁止性騷擾,明確性騷擾的認定標准,人格權首次獨立成編,設置離婚三十日冷靜期這些也是民法典的亮點所在,最後它涵蓋內容之廣,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使我國民事立法形成完整體系,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1.1起施行。
E. 民法典分幾個分編
民法典體系是按照一定邏輯科學排列的制度和規則體系,它是成文法的典型形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大陸法之所以稱為民法法系,就是因為它以民法典為基本標志。民法典又特別重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形式體系(即民法典的各編以及各編的制度、規則體系)和實質體系(即民法典的價值體系)。我國民法典各分編到底由幾編構成,自民法典編纂工作開展以來,理論界和學術界既有共識也有不同意見。看待這個問題,既要從理論體系的角度,也要有歷史和世界的眼光。
從世界范圍來看,大陸法國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兩種民法典體系:一是德國民法典的五編制體系,這一體系來自於羅馬法,主要是由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各編組成;二是法國民法典的三編制體系,法國民法典最初由人法、財產法以及財產取得方法三部分組成,簡稱為三編制的體系。這兩大體系對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的影響很大,但近幾十年來,法國率先突破了自己的三編制體系,適應金融擔保的需要,單設了擔保一編。近幾十年制定的民法典,如荷蘭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等,都採取了與德、法民法典有所不同的體例安排。總的來說,民法典體系雖然反映了民法的發展規律,但也要根據本國的法律傳統、現實需求而發展變化,因而不存在一成不變的體系。比如,荷蘭民法典就根據其海運發展的現實需要而單設運輸一編。而魁北克民法典出於保障債權的需要而單獨設立了「優先權和抵押權」一編。
本次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採用了六編制的體例,從總體上說,這個體系是以民事權利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即由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親屬權)、繼承權以及對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即侵權責任編所構成。這表明我們的民法本質上是一部權利法,民法典分編通過全面保障民事權利,全面體現和貫徹了法治的價值。另外,這一體系構建也是我國多年來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國民法通則在民事權利的列舉中,重點規定了物權、債權、人格權等權利,因此,民法典分編實際上是民法通則以來我國民事立法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F. 民法典典籍與民法典編輯解釋的區別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對與民法典相關的司法解釋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新發布與民法典配套的7件司法解釋,包括關於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關於適用民法典擔保制度的司法解釋,以及涉及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建工合同、勞動爭議等方面的司法解釋。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對標民法典立法精神和法律規定,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現行的共計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對111件司法解釋進行了修改,廢止司法解釋116件,保留與民法典規定一致的司法解釋364件。
G.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四大看點及其解釋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其中一些法律熱點問題引發公眾關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民法典草案三審稿四大看點及其解釋。
看點一:進一步擴大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范圍
近年來,各地賓館、民宿、試衣間等場所針孔攝像頭偷拍事件屢有發生,引發公眾擔憂;另一方面,大量電子郵箱地址、公眾人物行蹤信息等被不法分子盜取放在網路平台上售賣,造成嚴重的人身財產安全隱患。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並增加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看點二:「自助行為」止損須符合限定條件
吃了虧能否自己「找補」止損?比如面對吃「霸王餐」的「餐霸」,飯店在警察趕到前能否先扣下人或其物品?對此類行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繼在二審稿中提出「自助行為」免責制度後,又在三審稿中進一步予以規范。
根據草案二審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財物等合理措施,並在事後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看點三:明確高空拋墜物侵權各方責任 強化源頭治理
近年來,各地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頭頂上的安全」令人憂心。
為此,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針對司法實踐中侵權人認定難導致「一人拋物全樓賠償」的問題,草案三審稿規定,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發現侵權人的,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看點四:缺陷產品召回由生產、銷售者「埋單」
缺陷產品召回產生的必要費用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對這一焦點問題予以明確:生產者與銷售者。
此前,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二審稿對生產者、銷售者召回缺陷產品的責任作出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承擔侵權責任。
這次草案三審稿在二審稿基礎上增加一款規定:依照前款規定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