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法條分析
① 民法總則第75條的法律規定的內容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第75條規定抄的內容如下:
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② 民法總則180條的內容是什麼,民法總則有何意義
您好,《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民法總則有何重大意義:
(一)開啟民法典編纂的進程。
《民法總則》的制定不僅實質性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並成為民法典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體系的完善。頒行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都要與《民法總則》進行協調,並以其所確立的立法目的、原則、理念為基本的指導,從而形成一部價值融貫、規則統一、體系完備的民法典。
(二)推進我國民事立法體系化進程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由於《民法總則》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確立的規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適用於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民法總則》的制定將極大地推進民事立法的系統化過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民法總則》的制定將使整個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
(三)完善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保護機制
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民法總則》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親屬權、繼承權等權利,使其真正成為了「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繼續採納《民法通則》的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地確認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地彰顯民法對民事權利保障的功能。
(四)完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總則》一方面宣告,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法目的,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理念,並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基本原則,要求從事民事活動,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這有利於強化人們誠實守信、崇法尚德,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另一方面廣泛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益,規定了胎兒利益保護規則、民事行為能力制度、老年監護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護等,實現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民法總則第16條的內容怎麼解讀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根據這條民法總則的規定,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④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來因保護他人民事權源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
⑤ 法條評析民法通則第二條350字左右
第二條本法調整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作為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人格平等。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之間一方可以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屬於民法調整的對象。第二,非財產性。人身關系以特定的人身利益為內容,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第三,專屬性。特定人的人身利益只能由特定的人享有,不可轉讓或拋棄。
值得注意的是,此條強調的是「民法」的調整范圍,而不僅僅指本法(《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民法是指包括《民法通則》在內的所有的民事法律,比如《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平等主體是指這些主體之間地位平等,沒有相互領導和服從關系;這里的財產關系是指民事主體間的財產所有、財產交換、流轉、財產繼承等權利和義務關系;這里的人身關系則指除了財產關系以外的關於人格、身份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我國,目前作為民事法律平等主體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⑥ 民法總則18條內容怎麼解讀
法律分析:我國民法總則第十八條是關於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有關規定,他是在年滿18周歲的人就具備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能力,可以獨立實施各種民事法律行為,不需要有他人代為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註:民法總則已失效。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2條條文分析
我國物權法規定,抄一般情況下,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實行交付主義,按照公示公信原則,動產所有權轉移在財產交付時,包括一般交付、指示交付、簡易交付、佔有改定等。
不動產所有權轉移,實行登記主義,只交付不登記,不能認定不動產所有權轉移。
這也就是上述法條中所說的「法律另有規定」。
⑧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153條的規定
您好來,《民法總則》第自153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對於民法總則中備受關注的法律行為,因為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3條中沒有再出現最高法院頒布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二)中出現的管理性強制規定與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二分法。在理解和適用《民法總則》第153條「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時,可以援用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所引入的二分法,以指示法官在做出法律行為是否因為違法而無效時,要判定所違反的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究竟是管理性的強制規定,還是效力性強制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⑨ 民法總則74條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 11 章、 206 條。自《民法總則》官方版公布以來,關於《民法總則》的釋義甚至評注乃至更加繁復的各類法律闡釋之作大量涌現,其意義多在於提供學理解釋方面。值此,秉承傳播法律的宗旨,立足傳播權威立法機構專家釋義的初心,面向法律適用人群,力求一種簡潔闡釋的風格,通過揭示規范對象和問題,由點及面的梳理,為大家推送了本篇《民法總則》各章重點條文權威釋義。
第七十四條 【集體財產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
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關聯法規《憲法》第9條、第10條第2款《土地管理法》第2、8-16、63條《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3、4條《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19-25條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於民法總則第七十四條釋義,關於民法總則當中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其實主要就是講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如何進行理解以及如何對其進行劃分的問題
⑩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內民事責任,受益人容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