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3

刑法3

發布時間: 2022-03-25 23:28:32

刑法三階層是什麼

一、三階層是什麼
三階層分別為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由於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對犯罪的性質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學說下三階層的內容也存在差異,下面開始細說。
二、構成要件符合性
顧名思義,構成要件符合性指犯罪必須要有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要素。那麼:結果無價值論認為,犯罪是對法益的侵害,因此無論行為人主觀人有無認知,均不影響違法性質的認定。所以構成要件應該包括:危害結果、行為、行為對象、因果關系、自然人的特定身份(例如國家機關人員)等。不難發現,上述的幾個構成要件要素,均為客觀要素,因此認為違法性僅包含上述要素的理論稱為:客觀的違法性論。行為無價值論認為,犯罪是違反刑法規范的表現,刑法規范是對行為人的命令規范,故只有能夠理解規范內容的人、能夠做出意思決定的人的行為,才屬於刑法所約束的人。所以構成要件應該包括:主觀過錯(故意、過失)、行為、行為對象、自然人的特定身份等,至於結果是否屬於構成要件,存在分歧,不做討論。區別比較:對於精神病患者、夢游者侵害他人的行為,結果無價值論認為具有違法性,可以對其正當防衛;行為無價值論認為不具有違法性,僅可緊急避險。
三、違法性階層
違法性是以消極的方式來判斷,即判斷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例如行刑)、正當業務行為(例如職業體育活動)、被害人承諾等等。若存在上述事由,則違法性被阻卻,故行為不具有違法性。現在新的二階層理論將構成要件符合性和違法性合並成稱為違法性,即二階層為違法性、有責性。
四、有責性
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
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
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
(1)違法性認識;
(2)缺乏期待可能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Ⅱ 刑法3至7年的緩刑量刑量有什麼效果

如果是量刑三年有期徒刑的,符合緩刑的條件,能判緩刑,如果是判處三年以上到七年的量刑就無法緩刑了,因為緩刑適用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七十二條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Ⅲ 刑法問題3

這里涉及到吸收犯的認定的問題,而認定吸收犯的重要標准就是:看侵犯的客體以及作用的對象是否具有同一性
也就是要求行為人實施數個犯罪行為必須侵犯同一或者相同的直接客體,並且指向同一的具體犯罪對象。
而在本案中,李老三的兩個行為並不是侵犯同一客體,也不指向同一的犯罪對象,所以不存在吸收關系,應當認定是數罪並罰

Ⅳ 刑法三大原則

刑法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原則必須是貫穿全部法律規范的原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原則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原則必須體現我國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精神。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三項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Ⅳ 刑法作業3

6. 生產、銷售假葯罪屬下列犯罪形態中的(C )
A. 行為犯
B. 結果犯
C. 危險犯
D. 實害犯
滿分:4 分
7. 短期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就近強制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是( C)
A. 刑事拘留
B. 行政拘留
C. 拘役
D. 民事拘留
滿分:4 分
8. 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其決定機關為(A )
A. 中級人民法
B. 基層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高級人民法院
滿分:4 分
9. 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 C)
A. 只能附加適用
B. 只能獨立適用
C. 可以獨立適用
D. 不能獨立適用
滿分:4 分
10. 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機關是(C=B )
A. 法院
B. 公安機關
C. 監獄
D. 基層群眾組織
滿分:4 分
11. 我國《刑法》第234條第2款規定的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屬於(C )
A. 結合犯
B. 想像競合犯
C. 結果加重犯
D. 吸收犯
滿分:4 分

Ⅵ 刑法三階層是什麼意思

刑法三階層即犯罪構成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

隨著近年深入的研究最終採取了德國日本刑法的觀點,採用犯罪構成三階層學說:即犯罪構成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違法性是闡述客觀要件以及排除客觀上犯罪構成事由的,有責性是闡述主觀要件以及排除主觀方面犯罪構成事由的。並在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全面採用。

詳細解讀

(1)犯罪構成該當性。

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幾個要素。

(2)違法性。

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准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3)有責性。

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一是違法性認識,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犯罪構成要件

Ⅶ 刑法的3個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復3個基本原則是罪制行法定原則,罪行相適應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依據為《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罪行相適應原則。依據為《刑法》第5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據為我國《刑法》第4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Ⅷ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Ⅸ 刑法三階層理論

(1)犯罪構成該當性。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幾個要素。

(2)違法性。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准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3)有責性。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一是違法性認識,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9)刑法3擴展閱讀:

與刑法三階層理論相關的其他件說:

四要件說:

四要件說是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模式。從蘇聯學習過來的。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法系的產物。但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這一犯罪構成理論模式雖然存在陳舊、機械等不能令人滿意之處,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已經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a.說明某種犯罪危害了什麼樣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客體。犯罪總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故意殺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權,故意傷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權,盜竊罪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等等,諸如此類。

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實質都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因此,犯罪客體就是犯罪行為所侵害的而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會關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b.說明犯罪是在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麼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麼樣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首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危害行為,沒有危害行為,就沒有構成犯罪的前提。

其次,是指危害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不管具體的犯罪行為表現形式如何復雜或具體的危害結果表現形式如何,他們都是犯罪構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c.說明犯罪是由什麼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主體。在司法實踐中,各種具體犯罪的主體情況盡管千差萬別,但作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處都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單位犯罪,也應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

d.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主觀方麵包括兩種形式,即故意和過失。

每種犯罪都必須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觀要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和過失,則不構成犯罪。

熱點內容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