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詮釋

民法典詮釋

發布時間: 2022-03-26 01:31:23

『壹』 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是如何體現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於編纂民法典的決定,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重大舉措。民法作用於社會經濟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為諸法之最,近現代以來,民法典編纂歷來是成文法國家法治建設的基本工程,成為有關國家立法活動中的重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已於2016年6月27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審,這標志著民法典編纂正式進入立法程序。目前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在順利推進,立法機關作出的關於民法典編纂工作分兩步走的工作方案,切合我國目前民法體系法律制度建設的實際狀況,也符合民法典編纂的基本規律。

(1)民法典詮釋擴展閱讀:

在新中國民法典起草制定過程中,奠定我國現行民法體系基礎的是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這一次立法雖然最終沒有完成民法典的起草,但制定出了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繼承法等重要民事法律。立法機關此後的很多商事立法、知識產權立法也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社會生活尚處在變動之中,不具備制定一部體系完整的民法典的現實條件。因此,立法機關在民事立法方面採取了「宜粗不宜細」、「改批發為零售」的立法方針,即首先制定一批社會生活亟需的民事單行法,待時機成熟,再考慮制定民法典。

『貳』 為什麼說民法總則是民主立法的生動詮釋

今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700多位代表對民法總則草案提出了近2000條意見建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逐條研究這些意見,並充分採納,對草案作出了150多處修改。比如根據代表的意見,增加了保護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規定,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民法總則草案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實、誹謗抹黑等方式惡意詆毀侮辱英烈的名譽、榮譽等,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影響很惡劣,應予以規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專門研究認為,英雄和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加強對英烈姓名、名譽、榮譽等的法律保護,對於促進社會尊崇英烈,揚善抑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據此,民法總則增加一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代表意見作出的150多處修改中,近半數是對草案內容的實質性修改,其它文字性修改對於保證立法質量也極為重要。對沒有採納的意見,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要求,法工委有關負責同志和工作人員向有關代表逐一作了解釋說明,得到了代表們的充分理解。

『叄』 大學生如何認識新時代民法典彰顯的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

寫作思路:意高則文勝立意,就是確立的中心和意圖,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法治文明的世界文明古國,在長期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厚的政治智慧與法律智慧,並形成了法典化的立法傳統。然而,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中國古代始終沒有出現一部獨立的民法典。

近代雖制定了民法,但因一味移植西法、脫離國情實際而無法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新中國成立以來,陸續制定了《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單行法。

覆蓋民事法律關系的方方面面,為編纂一部旨在維護民事權利、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統一民法典奠定了制度基礎、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民法典的誕生,將開啟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歷史篇章。

其一,民法典凝聚中華民族共同意志,體現出社會主義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採取開門立法的方式。

廣泛聽取和吸收各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充實和改善相關條文,嚴格履行法定程序,最大程度傾聽民意、反映民情、薈萃民智,是群眾路線在立法層面的深入貫徹,生動詮釋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集中反映出社會主義立法的優越性。

其二,民法典既體現出新時代的核心價值,也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價值與民族精神相輔相成,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理想信仰、價值觀念最本質、最集中的表達,深刻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特質和稟賦,持續塑造著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性格。

民法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孜孜追求並不懈堅持的自願、公平和誠信原則納入其中,不僅實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也展示了民法典捍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遵從民事立法普遍原則的基本立場,彰顯出中華民族在推動法治文明發展進步中的偉大創造精神。

其三,民法典是對依法治國經驗和智慧的升華,是人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民法典並不是憑空立法,而是在認真梳理和科學總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法治建設經驗與運行規律基礎上,對現行民事立法進行整理而成的。

無論是總則條款的設置,還是分則內容的排列,都體現出契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務實精神。尤其是人格權的獨立成編和諸多平等保護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的規定,切實回應了大數據時代公民個人權利面臨的現實挑戰,表達了新時代民法典對人民權利保護的鮮明態度。

『肆』 民法典中有哪些要素/原則/條文吸納了經濟法的理念

經濟法的理念是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靈魂暨最高原理,經濟法學從總論到分則、經濟法的各項具體制度都應能體現經濟法的理念,否則就是空有驅殼、徒有其表。

首先要在經濟法學研究中確立符合經濟法客觀應然性的正確理念。經濟法學研究曾經不重視理念、沒有理念,到頭來形勢、政策、領導人的好惡稍有變化,在「經濟法」旗下所作的研究有的就輕易化為無意義的文字和故紙;有些則搖身變為其他部門法學的成果,有人美其名曰這是經濟法學對中國新時期法學的貢獻,殊不知理論、學說沒有及時地對實踐加以科學的總結、詮釋和升華,且不說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本身已辜負了學問的使命,對實踐和法學造成了損害。

由於不能准確、深刻地把握社會化和公私融合、官民平等合作的真諦,經濟法學中存在著不少不適當的、有些是似是而非的經濟法理念。為了學科建設和科學,要藉此機會對事不對人地提出來。諸如「經濟法是公法」、「經濟法是國家干預法」、「經濟法的基本特徵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不平等」(因此不能像對公民、法人一樣對政府等公主體適用調整經濟關系的實體法),動輒要把公私有機交融的經濟關系割裂為「管理關系」和平等主體間的關系,或者乾脆就從私的角度觀察研究有公主體、公有財產參與的經濟關系,把公司法、合同法、物權法等不假思索地推給民商法,放棄對公私交融之經濟關系的法律調整及其中國特色作原創性的艱苦科研。這些自覺或不自覺的意識及相應的「學說」、論述,往往被認為就是中國的「經濟法」,經常成為學生和學者們恥笑的「學問」,這無疑損害了經濟法學的科學性和聲譽,妨礙了經濟法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學科或專業在人們心目中的真正確立。經濟法部門的存在依賴於主客觀統一,其中主觀方面又起著主導作用,如此沒有正確理念的「經濟法學」,自然不能積極有效地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實踐,反有損、有害於實踐。這段話似乎說得重了些,但希望它能起到一個警醒作用,讓我們對經濟法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使之盡快消除泡沫,由虛脹變為實的繁榮,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其次,經濟法的制定要由正確的經濟法理念作為指導。法的制定是一種合目的性行為,是在一定的法理念指導下進行的。因此,立法者有什麼樣的法理念,就會制定出什麼樣的經濟法,其經濟法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真理性,會直接影響到經濟法立法的合理性。毋庸諱言,在我國經濟法產生之初,立法者的頭腦中尚無現代經濟法的理念,他們區分不開經濟法的理念與民商法、行政法的理念,所以當時制定的許多「經濟法」,後來就逐漸顯現出非經濟法的特性,例如1981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更多的是政府部門為自己爭權而起草或制訂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政府規章,所謂部門立法,骨子裡透著一股管卡壓、官民不平等、管理者只有權力沒有義務和可問責性的精氣神。如今中國已加入WTO,越來越多經濟法的法律法規開始體現官民一致、平等,公開、公平、公正,將政府公共管理、維護社會利益和經濟秩序的職能具體化為其義務和可問責性,政府從事經濟活動與民平權同責等現代經濟法的要求,但是很難說立法者已經穩固地確立了現代經濟法的理念,還不能保證其制定的都是「良法」,不出台「差法」和「惡法」。因此亟需將人們業已認識到的經濟法要求抽象、上升為立法者的理念,以保障今後將出台的一系列經濟法如《反壟斷法》、《電信法》等成為真正體現經濟法理念的法。在這方面,入世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WTO規則本質上就是貫徹英美法理念的「經濟法」,藉助美歐發達國家基於其民族利益的強大外力,可以促動我們的立法者、政府和人民及早認清、掌握其中的理念,並將其置入中國的經濟法中去。

最後,經濟法的適用、實施也在呼喚經濟法的理念。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指導,即使有立法或法條,它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不但可能達不到立法者預期的目的,而且有時還會走向反面。例如,經濟法賦予行政機關一定的權力,期望它們運用權力去管理、調控國民經濟,以維護社會整體經濟效益,但是權力往往被用作追求、實現部門利益、小集團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工具,背離了立法的目的;投資和企業引資、經營中的營私舞弊由來已久,《公司法》和《刑法》中對其不乏種種規定,但由於行為的決策往往涉及政府、黨委,最終便無人來切實承擔有關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土地利用、管理中形形色色的不法行為也是如此,結果是違法亂紀愈演愈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久久不得規范、確立,原因就是缺乏經濟法的理念。按照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行為或社會關系都不得脫法,哪怕在法條的規定語焉不詳、模稜兩可、矛盾沖突、空白闕漏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決不允許執法或司法者推託或怠於執法、司法,也不允許其放棄公平正義而敷衍執法、司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求它作為社會公正的最後保障,以法的名義對任何紛爭給出「說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政府不得封鎖市場和濫用權力限制競爭,但只規定了由上級政府處理,結果幾起訴至省級高院的政府壟斷案,都以「和稀泥」調解結案,不辨正誤,受害者有理莫辯,違法者不必承擔法律責任,這也是沒有正確的經濟法理念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執行法律的人頭腦中沒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經濟法理念,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事實上是沒有經濟法的,真是千鈞系於一發啊。

當然,經濟法的理念畢竟是主觀的,它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法律制度中,在實在法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表現其存在和價值。所以,研究探討經濟法的理念不是紙上談兵,不能把它搞成脫離實際的純粹思辨。人類的任何理性進而理念都是經驗和教育的產物,法的理念是在人們長期的社會和法的實踐中產生的,而不是先驗的,我們需要實踐為法暨經濟法的理念提供經驗材料,沒有社會經濟和法的實踐、沒有學術的探討積累和教育,就沒有法暨經濟法的理念。E•博登海默稱:「事實上,人類自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它使個人得以在自我之外設計自己,並意識到合作及聯合努力的必要。這就是理性的能力。」[11]這種先驗論的觀點自然是不能成立的,循此發展,經濟法理念及其探討就會變成無意義的玄學。

總括而言,本文要表達的基本意思是:我國社會經濟和法治實踐、法學的發展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亟待確立符合社會化客觀要求的經濟法理念,通過其主導、能動作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法治建設包括法學和經濟法學的研究,躍上一個新的台階,時不我待。一般而言,經濟法理念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由於生產力進而生產關系的變動,引起了利益關系的變化,既有法理念指引下的法已不再勝任對變化了的利益關系的調整,於是在人們需求本能的驅使下,社會上出現了不拘公與私、官與民的經濟性法律規范或者判例,通過對此法現象的研究,人們開始發現其內在規定性,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的經濟法理念。在這種理念指引下,立法者開始自覺地制定、修改、廢除經濟法律規范,執法或司法者將其適用於社會生活,並通過社會成員逐步接受此理念,使經濟法得以普遍實現,而社會成員整體上對此理念的感受、好惡和接受程度,又是該理念進一步變化乃至其他新理念產生的原動力。法學家通過對上述現象和互動過程的研究,不斷修正和完善經濟法理念,以此影響立法者、執法或司法者和全體社會成員。經濟法就是在這樣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始終在一定的經濟法理念的主導下,日益走向完善的。

『伍』 民法典未竣工交付但已經多名業主使用周六周日裝修違法嗎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陸』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100問》新書首發,你覺得這書對我們用處大不,為何

重慶日報,你一定要還爸爸的債嗎?僱主應該賠償保姆的傷害嗎?現在,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我們生活中民法問題的答案。12月30日,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的新書《民法典與人民生活百問》首發式暨出版研討會在巴南區舉行。該書由市委宣傳部、西南政法大學組織專家編寫。這是重慶出版的第一本民法典與人民生活相結合的普法書。

作為展現給平民百姓的檢察官法釋書,大家也向大夥兒展現一些在生活起居中十分關鍵但很有可能一般人並不太熟的法律制度。侯國躍舉例說明說,例如書里就普通合夥人是不是能夠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購房申請辦理預告登記有什麼作用,簽署認購協議後是不是能夠悔約,響聲是不是受法律法規維護,什麼叫離婚冷靜期等難題開展詮釋。西南政法大學領導班子樊偉表明,此書的公布,將變成西南政法大學檢察官法宣講團的又一工作中媒介,能夠與當場宣傳教育產生相輔相成,進一步促進檢察官法的成功執行。

『柒』 新的民法典規定自書遺囑中必須要給沒有生活來源的母親留遺產嗎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條 遺囑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捌』 民法典有什麼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依據《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網頁鏈接的詮釋的意義有: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第一,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

「法與時轉則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三,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及有關法律規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准。要加強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民法典專業性較強,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第四,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專業術語很多,要加強解讀。要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第五,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玖』 結合現實問題談一談我國出台民法典的意義

民法典的出台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詮釋了民主自由平等公證是我國法治的基礎。

『拾』 全面推進民法典建設,為什麼要堅持人民至上

從目的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把反映人民意願、體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適應時代發展、把握中國國情、反映人民意願的基礎上,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並在立法目的中專門詮釋了「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的根本初衷和出發點。

從過程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實行民主立法、開門立法,主動把依靠人民體現於民法典編纂全過程,5年間,民法典編纂前後共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42.5萬人參與並提供意見,總數達102萬條,全面徵集和了解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充分汲取法學專家學者、司法實務部門等社會各界的智慧力量,真正體現人民主體價值和實踐價值,可以說,民法典誕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過程。

從內容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共分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總計1260條,幾乎涵蓋了人們工作、婚姻、生育、繼承等人生大事以及物業服務、動物飼養等生活日常的各個方面,被人們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國民過日子的法律」。由此可見,這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新時代人民法典。

熱點內容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